第18章

  正是如此,才让这一处不太对劲的地方那么的不起眼。
  毕竟颜色是统一的,图案是流畅的,雕工变化的部分是太小的,若不是白悠看得仔细,再加上白懋的强迫科普,他还真不一定能把这点端倪给找出来。
  修改是从第四层球开始的,像个标记点一样出现在了某个洞口旁边,随后里面的每一层都会在某个洞附近进行修改。
  白悠将球固定在临时的底座上,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转动,终于将全部被修改的36层碎片,给拼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案。
  这个图案白悠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甚至一看到它就会浑身发抖,那是控制不住的激动与兴奋。
  因为第一次的任务,最初的最初,他就是从有着这个图案的废墟里,将唯一的幸存者救出来,也终于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图案碎片呈螺旋盘绕,一圈一圈地向内盘旋,最中间的球心也是整个图案的中心点,一只被修改成正三角形的,麒麟的眼睛。
  “咔哒”一声轻响,像什么东西归位了一样,麒麟的眼睛变红了,细细的红线以此为中心,向外蔓延扩散,将这个只有一元硬币大小的图案填满。
  彭罗斯三角外嵌套着不可能立方体,最外围是一圈变形的彭罗斯阶梯,这个怪诞中却充满秩序的图案,就是蒙昧者研究所的标志。
  红线消退,球心自动旋转,转到麒麟嘴巴的位置,贴在上面的一个比牙签头还要小一些的东西就掉了下来。
  这玩意一下就掉到了鬼工球层层叠叠的空隙里,白悠更小心地在临时底座上转动这个牙雕球,仔细听着球里面传来的轻微碰撞声,终于,小小的不知名物体掉进了底座的洞里。
  白悠轻轻地松了口气,临时底座宽胶带可真是救了命了。
  用一根手指将它粘起来,还没等仔细观察,这个小小却异常闪亮的玩意,就消失在了白悠的指尖。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小玩意与其说是消失了,不如说是一瞬间就钻进了自己的手指里。
  直到此时,他才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段被精神力压缩过的记忆,又不知道因为什么而变得支离破碎。
  不过这并不妨碍白悠从中提取出核心内容,与他的猜测相同,与被修改后作为机关的图案相符,这段记忆,同样与“蒙昧者”有关。
  “蒙昧者研究所”只是白悠自己给这个非法机构取的代号,这个研究所所长未知,主要成员数量未知,身份未知,据点未知,甚至连具体的研究项目,也是未知。
  不过即使有这么多的未知,用已知信息给研究所的全体成员定罪,并判处所长死刑,也是绰绰有余的。
  因为虫虫自己就是证据,这个研究所,把即将成为觉醒者的小朋友当做实验材料,用以研究让蒙昧者成为比觉醒者更强存在的方法。
  非法监禁,非法药物研究,非法人体试验,完全违背了《赫尔辛基宣言》及《觉醒者医疗研究补充宣言》,枪毙十次都不够的那种。
  原本官方报告上显示,师萤获救的那一次导致整个研究所化为废墟的事故,经过对现场那些焦黑尸体的搜集和dna对比,能够确认所长已经死亡,非法研究所系列案件宣告结案。
  但白悠不信。
  最开始其实更像是愣头青在赌气,脑子里的想法大概是“你们说他死了他就死了?我不信我偏要调查出来点不一样的东西”这种,凭着一腔热血,就头也不回地向前冲。
  然后,这满腔的热血,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成了泥泞,沉重,却义无反顾的道路。
  自始至终,白悠都知道他在坚持的到底是什么,但他从没有说出口过。
  说出去了就会变成中二与不切实际的空想家,只有自己知道,有些承诺,即使在心中许下,最终他也一定会践行。
  而他践行的承诺,便与“蒙昧者”有关。
  第16章
  众所周知,觉醒者的出现是源自于战争即将结束时的一场意外。
  而蒙昧者的出现,则是对于觉醒者这个群体的一次沉重打击。
  在蒙昧者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想到,居然会有觉醒失败这种事。
  首个觉醒失败的事件,便是以惨烈收场的。
  不明原因的精神力异常波动导致了觉醒时的能量缺口,让一个原本可以成为3级觉醒者的孩子,最终死在了觉醒时刻。
  事后经过父母同意进行全面尸检,法医们就骇然发现,这孩子的大脑已经被融成了一团难以名状的东西。
  所以他们只能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与这孩子原本要觉醒的火系异能有关,也许与觉醒中的精神力异常波动有关。
  孩子的父母是理智的父母,尽管悲痛万分,却依旧询问觉醒者协会的医师,“以后,应该怎么办呢?”
  大概是为人父母的直觉,他们不觉得自家孩子是唯一,但他们也希望,她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可不幸的是,这个女孩的死亡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随后的几个月里,不断有孩子死在觉醒过程中,甚至还有已经觉醒了几年的孩子,忽然出现精神力反噬,最终死在了自己力量的折磨之下。
  此时距离觉醒者第一次出现,也还没有二十年的时间。
  协会因此召开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全体治疗系觉醒者大会,那一次的会议,几乎将全世界的治疗系觉醒者都叫到总部,想要得出一个解决难题的方案。
  随后便是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招募志愿者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精神力波动,觉醒前兆,觉醒类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等等等。
  尽管过程艰辛,好在结果是好的,经过八个月的潜心研究,首批实验性药物就已经被成功研发。
  简单来说,这种药物能让已经检查出觉醒时会出问题的孩子重新变为普通人,虽然会使他们彻底失去异能,却可以保住性命。
  第一代蒙昧者转化药物因为研究时间过于仓促,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副作用一般与蒙昧者本身觉醒的异能种类有关,都不影响寿命,但有些很折磨人。
  于是便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到去年新上市的第五代逆转药物。
  正常来讲,蒙昧者其实已经不算是什么社会性问题了,逆转药物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普通人也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医疗日益发达的现今,几乎没有蒙昧者会因觉醒而丧命了。
  可有人的地方就注定会有分歧,尽管绝大多数的觉醒者医生与普通人医生都同意,让蒙昧者回归普通人生活是正确的选择,但还是有一小撮顶尖医师,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
  他们认为,蒙昧者觉醒时所爆发出的异于普通觉醒者的精神力是不可多得的宝物,宝物应该进行雕琢,使其大放光芒,而不是毁掉它,让它隐入尘埃。
  研究机构刚刚成立的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些言论就从一开始的私下流传,升级到了与整个项目部对着干。
  机构负责人自然不会同意他们的观点,于是坚持这个观点的领头人,便带着与他观点一致的下属们,离开了逆转药物研究机构。
  听说他成立了另一个研究所,但这个研究所很快就因为拉不到投资而宣告破产,彻底关闭,而研究所的成员们也都各奔东西,像水滴重新汇入大海。
  直到白悠18岁那年和柏小余完成第一次任务,在废墟中救出师萤过后,他才听说了逆转药物研究机构分裂的后续。
  后续便是当年的一大批研究员都秘密聚集在了一个神秘投资商的手下,以私人研究机构做掩护,继续进行着让蒙昧者转化为觉醒者的相关实验。
  这群研究员彻底转入了地下,直到东窗事发。
  现在钻进白悠脑子里的记忆碎片,就与那个据说已经消失了的非法蒙昧者研究所有关。
  是的,只有记忆碎片,也许是封印中遭到了什么莫名的破坏或者损耗,让这段精神力承载的记忆不再连贯完整,而是变成了一个个看似独立又短得可怜的片段。
  在这些碎片里,白悠看到了他从未见过的研究所内部,一闪而过的实验数据,数不清的白大褂与数不清的陌生人面孔,甚至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孩子背影。
  懵懂的小豆丁,被戴眼镜的寸头白大褂女士给领进了一个隐藏在热带雨林深处的实验室里。
  那里就是白悠第一个任务的原址,他曾在任务详情中见过这栋建筑还未成为废墟之前的模样。
  记忆碎片彻底被读取完了,可他依旧一头雾水。
  没头没尾,甚至都不确定这些记忆碎片到底按着原本的先后顺序排列,还是乱七八糟没个先后顺序。
  白悠轻轻地叹了口气。
  要是三姐在这就好了,用她的系统导入这些碎片,永久存储的同时,还可以回放,调整记忆碎片的顺序,发现些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时至今日,他终于能坦然接受白悉身上发生的意外,而不是脑子里一有相关的想法,就要应激似的抽自己一巴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