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当巍峨如山岳的城墙真正矗立眼前,当喧嚣鼎沸的人声如同实质的浪潮将她们吞没,安琉璃和曹敬观音都有一瞬间的窒息。
朱雀大街的宽阔远超想象,人流如织,车马如龙,楼宇参天,飞檐斗拱遮蔽了半片天空。空气中弥漫着极致的繁华气息:香料、酒肉、脂粉、汗味、铜臭……混合成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磅礴生命力。
安琉璃紧紧牵着曹敬观音的手,护着她避开汹涌的人潮。按照之前的约定,她们先在西市「揽月楼」后巷找到了彩云班的临时驻地——一处带院子的旧屋。彩云娘子热情地给她们在后院安排了一间狭小但干净的小屋暂住,不收房钱,算是「员工福利」。
安顿下来后,安琉璃带着曹敬观音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凉州户籍跟着彩戏班主去了当地坊正报备,过了公验。
在这之前,安琉璃也向班主表明了自己是女子的身份,易容成男子也是为了行路方便少一些麻烦。因为需要班主作为担保人,自己在隐瞒性别的事情上就极为心虚,谁知班主哈哈大笑出声,说早就知道「小子」并非「小子」,才疏学浅的或许看不出,她的幻术技巧又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伪装易容在戏班里为了表演角色也是常有的。
她当初也是仔仔细细瞧了几眼在看出来安琉璃是个女子,不过也明白两个女子一路走过来艰难的很,也就没有拆穿,当初戏谑她的一番话,也是猜到口中安琉璃与她口中的娘子关系定然是不一般,故意逗她的。
「相伴去长安,照顾得极为仔细,两人相处又不像普通的闺中之情,明明可以说是兄妹,非要说成夫妻。」
安琉璃和曹敬观音听着班主的话,两人真真是像熟透了的螃蟹,可劲地红脸。
处理完户籍的事情,安琉璃要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寻找自己的那位诗人父亲——安吉书坊的安掌柜。
因为是班主安排的房间,自然是所有戏班子住在一起的地方,当然也有成家、没成家的自己在外租房的,或者有房的,不在这之内。
一路走来,和戏班子的人都认识,安琉璃也就稍微放心将观音留在房中。临走时,之前总喜欢同观音呆在一处的哑女和几个班里的孩子来找观音,想听红线女侠的故事。
于是安琉璃又热了壶温水、连着拿出好些个果子和花生,一并放到观音边上,到了门口又折转回来,拿出几个竹编的小鸟小兔子给了小孩儿,让她们陪着观音,另一只小鸟被她放在观音的手心。
出了门,没一会儿又折返回来。开门时,屋里的大脑袋小脑袋全盯着自己,安琉璃下意识摸了摸鼻尖,「观音,你想要什么书我替你买回来,想吃些什么我给你带回来。」
几个小孩子捂着嘴偷笑,却不出声。只有个馋嘴的激动地跳起来想吃北街口的烤红薯,剩下的孩子也就都渴望地瞧着她。
倒是观音笑了笑,说到:「就这个吧。」
安琉璃点点头说好。
这下屋里的小孩子视线都转向了观音,全是崇拜的神色,可劲地说,「谢谢菩萨姐姐」「神仙姐姐」的。
安琉璃看着这一幕,又问了书买什么。
观音想着说了几本名字,又问她记不记得住。
安琉璃重复了一遍,说走了,却又在门口徘徊,在门口又问要不要再热一壶水来喝。最后还是在观音催促的声音下琉璃才出了门。
西市是长安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店铺林立,人声鼎沸。她走遍了西市也没见着有一家安吉书坊的店铺。
没法子去寻了人问,这才知道,所谓的「安吉书坊」,门面早已易主,变成了一家喧闹的酒肆。
向隔壁杂货铺的老掌柜打听,老人摇着蒲扇回忆道:「安掌柜?哦,那个穷酸书生啊!早些年确实在这开了个小书坊,生意惨淡。后来…好像是咸通八年还是九年?欠了一屁股债,铺子抵了,人也不知所踪了。有人说他往江南投亲去了,也有人说…唉,落魄书生,谁知道呢,许是冻死在哪个桥洞下了。」
寻亲的希望彻底破灭,安琉璃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心中突然生出一种迷茫的感觉,像无根的树、无源的水。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思绪。路,终究要自己走。好在,她还有彩云班这份营生,还有观音在身边。
在回到彩云班驻地的小屋之前,她又去书坊买了几本佛经和一些民间话本,想到观音的眼睛,想着晚些时候先带观音去医馆看一看。又绕到北街去买了烤红薯,也难怪孩子们馋,这烤红薯加了蜂蜜,是比平常家里烤的要甜要好吃,内里金灿灿的。安琉璃又买了几个胡饼一些小食才回去。
等安琉璃回到小屋时,只有哑女还在房间里,问了观音才知道其他孩子被领回去吃饭去了。哑女就只有个爹,她爹还在戏班,因此没人来接。她自己回家拿了她爹早就准备好的几个素菜饼子后又回来了,分给观音吃。
安琉璃感激地看着哑女,将买来的红薯和小食放到桌上,三个人一起吃。
曹敬观音问了她找没找到人。
安琉璃洗了手,拿了勺子和碗,走到她身边坐下,握住她的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释然:「没找到。书坊关了。」她顿了顿,编了话说给观音听:「不过听隔壁的老人说,他可能去了江南谋事情做,想来过得也不错。」
「虽然没见到,但能知道人在哪里,还活着,也不错了。那你还要去江南见他吗?」
「不去了,我先是被我娘养着,后来又是被我师傅养大,我对我爹就没什么印象,也只是就着我娘的话想来见一见他。」
察觉到观音还要说些安抚的话,安琉璃手快将勺子里的红薯送到观音嘴边,又和她说起了晚些时候去医馆看看眼睛的事情。
曹敬观音知道安琉璃是真没觉得有什么,但想到她堵自己的嘴,还是用手点了点她的腰眼,让安琉璃一哆嗦,嘴里叫着「好菩萨」「好观音」「好姐姐」地求饶、哄人。
哑女不出声,真的很容易被忽视,若不是安琉璃提醒这里还有个小孩子,观音可能要咬着勺子不松口了。
这一闹,也是热得很。
等吃饱了,安琉璃拿了新话本给一大一小念了会儿,见两人休息得差不多,安琉璃才准备带着观音去医馆瞧一瞧。
走前让哑女把剩下的红薯带给她院里的小伙伴,又嘱咐别走远就在院子里玩,等她爹回家。
之前她找过郎中给观音看过,那些郎中说病人虽然看东西很模糊,但能视物,说明眼睛虽然伤到了但还有完全复明的可能,只是当时没生计来源,她也只能学了按摩穴位的手法和贝壳散来活血化瘀,但是一路下来,观音说没什么变化。
如今有了赚钱的渠道,也就能做全套的治疗了。
去了医馆,大夫检查了观音的眼睛,也说能治,而且安琉璃之前给观音按摩和外敷的贝壳散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只是赶路过于劳累,恢复速度慢。大夫让安琉璃每周带观音过来进行两次针灸,又开了珍珠粉和一些活血明目的药,又嘱咐每天的按摩要持续。
安琉璃又问了大概多久能复明。
「要看恢复速度,一般来说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不过你一直在给病人按摩、喝药,或许会好得快一点,总之先针灸一周看看。」
「多谢大夫。」安琉璃支付了药钱和部分针灸的钱,每次去针灸完再把当次的治疗费给大夫。
「一共是五百三十文,找您四钱七分。」药房小厮将将近二十克的白银找还给安琉璃,又告诉她安排的针灸时间,记得要来。
出了医馆,安琉璃带着曹敬观音慢慢走在街上。夜晚的长安仍然是热闹的,街道两旁许多店铺依旧挑着灯笼营业,尤其是食肆酒馆,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巨大的灯笼悬挂在酒楼檐角,将青石板路映照得光影摇曳。
空气中不再是单一的草药味,而是混合了无数种诱人的气息:刚出炉烤胡饼的焦香麦甜、炖煮羊肉汤的浓郁鲜香、酒肆里飘出的新丰美酒的醇冽,还有不知从哪个脂粉铺子钻出来的甜腻醉人的花香。
「好多人……」曹敬观音微微侧着头,努力分辨着四周涌来的声浪。她听见酒肆里传出的觥筹交错与豪放的划拳声,听见街边小贩拖着长腔、带着浓厚口音的吆喝:「热——馎饦!驱寒暖胃咧!」「刚炸的油——缒!又香又甜!」「西域来的葡萄美酒——!」更远处,似乎还有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夹杂着歌女婉转的吟唱。
「嗯,比白天还热闹些。」安琉璃低声在她耳边描述,「酒楼门口挂着好大的红灯笼,像…像熟透的柿子。卖馎饦的摊子冒着好大的白汽,闻着就暖和。还有卖西域葡萄酒的胡商,穿着花花绿绿的袍子,鼻子特别高…」
她一边说,一边引着观音慢慢走着。脚下是白天被无数足迹磨得光滑的青石板,此刻在灯笼光影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偶尔踩到两块石板间的缝隙,观音的脚会微微一顿,安琉璃便立刻收紧手指,稳稳地扶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