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第187章巧了嘛不是
选到了合适的笛子,接下来,可不就得进行学习的步骤了。
对于学习,阮泱泱从不惧怕,学习的过程对于她来说,从来都是顺利的。
或许不是想象中的那种轻松,但是,她对于学习的态度那是无人能比的。
一旦认真起来,那真真是天塌地陷也撼动不得。
马长岐给挑选的人,是一个小姑娘,大约十四五的年纪。穿着一身俏皮的樱草色裙子,梳着双包髻,大眼睛长睫毛,忽闪儿忽闪儿的。
还真没想到一个乐器坊,居然还有颜值这么高的姑娘。
阮泱泱看了看,之后就笑了,不说别的,单单是就这么看着她,也是赏心悦目啊。
不卑不亢的给客人请安,别看年岁小,可这一说话再加上动作,就瞧得出见多识广来了,这小姑娘必然是很早就离家出来历练了,才会有如此胆识。
她知道自己的任务,所以在请完安之后,便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支竹笛。
她的竹笛是挂在腰间的,不长,也很是精巧。
竹笛拿到手里,她就表示自己先吹一段儿,先让他们听听,也免得看她年岁小,还以为本事学的不到家呢。
阮泱泱弯起眉眼,她身后站着的小棠和小梨也觉得有意思。这小姑娘心里清楚明白的很,估计也是这样的事儿见多了,总是会有见她年纪小的客人,以为是东家故意派来搪塞的呢。
只不过,真听着她吹起竹笛来,可就不会小瞧她了,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做天赋!
小丫头显然就是有天赋的,笛声悠扬清脆,具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她还边吹边微微摇晃着脑袋,可好看了。
她吹之前也没说这曲子叫什么,这么一听,还真是挺好听的。
只不过,阮泱泱听着听着,眼睛却一动。
再看那小姑娘,她眼里多了那么几分探究。
一曲终了,马长岐都忍不住拍掌,小小年纪,真是可塑之才啊。
“真是不错。小姑姑,就这位吧,真不错。”看着阮泱泱,马长岐说道。
阮泱泱没表态,又看了看吕长山,他也是轻轻颌首,觉得这小姑娘不错。
阮泱泱现在不是未嫁,她成亲了,丈夫还是邺无渊。、
不说其他,吕长山对邺无渊,那也必须是敬畏有佳的。
如今阮泱泱想学竹笛,这事儿托付给他,他必然得安排好不说,还得照顾到邺无渊啊。他手眼通天的,若哪天知道了,也不能叫他生气不是。
所以,这教竹笛的师傅,给安排个小姑娘最合适了。
见他点头,阮泱泱却还是没吱声,反而拿起了自己挑选的那支竹笛,在手指间转来转去,就跟转笔一样悠然自在。偏偏那笛子就跟她手指有吸力似得,还不会掉。
她不表态,马长岐和吕长山也不说话了,她是个比较难猜的人,她心里头想什么,谁也猜不着。
这般一安静,还真把那一直十分淡定的小姑娘给搞得着急了。
她看了一会儿阮泱泱,没等到她回答,终于忍不住了,“夫人,您……您是不满意小荞吗?”
一听她说话,阮泱泱就笑了,“没啊,你很好。”
“那……夫人,小荞保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夫人如何吹奏这竹笛。”她真有点儿着急了,生怕阮泱泱不答应似得。
看着她,似笑非笑,好半晌她才轻轻的略迟疑的点了点头,“你刚刚吹奏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啊?”
叫小荞的小丫头想了想,然后摇头,“是我们东家谱写的,只是,好像没有名字。”
“你们东家,就是最近把这乐器坊新买下来的那位吧。好像还真是个中天才呢,谱写的很好啊。它应该有个名字,不配给一个名字,实在可惜了。我觉得,叫《菊次郎的夏天》最合适了。”她说着,眼睛还弯着呢。
她这一番话,还真把小荞给说蒙圈了,接下来,有种被拆穿的尴尬。到底还是年纪小,脸蛋儿都红了。
“听这意思,小姑姑是认识谱这曲子的人啊。”马长岐明白了,这么回事儿啊。
“不一定认识。就是这谱曲的人,算得上剽窃吧,还没剽完全。不过,你吹得的确挺好的,就你了,你来教我,这吹笛时的指法,我刚刚看你的手指可是非比寻常的灵活。”跳过那个话题了,说起了正经事儿。
小荞都被她这态度给搞得不知该怎么反应了,还以为她看出来了,会不高兴呢。
可谁想,她居然没生气啊。
“好。”走上前,小荞直接在阮泱泱面前蹲了下来,拿着自己的竹笛,开始说明指法。
阮泱泱盯着她的手看,听得也还是十分认真的,一如既往的,她只要是想学的,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小棠和小梨也微微勾着头看,这玩意儿真不太容易啊。
吕长山就坐在一边,看着她们两个认真的交流。
蓦地,他忽然开口问道:“这伯雅坊换主人大概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你随你们东家是那时才来到盛都么?”
那小荞一诧,讲解也被打断,她抬起头看吕长山,之后摇头,“不是的,我家东家三年前是这里的学徒,就跟着周老先生学艺的。后来,他回家了,一个月前才回来的。”
“别问了,耽误我学习。”阮泱泱挥挥手,叫吕长山不要刨根问底的。今儿啊,纯粹是巧合。
一听她这话,吕长山也明白了,她是心里头有数了,那也就无需他再仔细的打听了。
这指法看起来最初似乎是特别复杂的,不过,在阮泱泱那里,她会用独特的方法来记,就比较简单了。
似乎也没过多久,她就开始试着吹了。
这个时候才比较难,因为她气不足,有时需要急吹,有时需要缓吹,有不能断气的地方,她就坚持不下来了。
“看来,我得练练肺活量了。”脸都红了,她之后就笑了。
她也有才艺,不过,她会的是四弦小吉他,也就是最简单的尤克里里啊。
手指头跟气息,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夫人不急,您真的学的非常快。”小荞所言绝不掺假,她真的学的好快。
“先歇歇吧,我也有些饿了。吕公子,我想吃小三街的牛骨面,咱们过去吧。”站起身,她轻松道。似乎,这伯雅坊的东家是怎么回事儿,她都忘到脑后去了。
第188章巧了嘛不是
小三街的牛骨面,其实说起来不是什么太高档的食物。
盛都的富贵人,都喜欢吃羊鱼鹿等肉食,猪乃最下等食材,穷苦人家才吃。牛……则是很少有宰杀,大都年迈无法劳动,才会宰杀。
而年迈的牛,肉质不好,所以,吃的就更少了。
用牛骨熬汤做面,则算是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可喜欢吃的人不多。
吕长山和阮泱泱,他们俩算得上是与众不同的那一类了,因为他们俩爱吃。
那时老夫人还在世时,阮泱泱每次出府,但凡有时间,就与吕长山两个人兜兜转转的跑到小三街去吃牛骨面。
想起来,还真是许久没吃了,这回还带着马长岐,以及那个小荞。
今日下午还要再学一会儿,一直在伯雅坊也不方便,吕长山的商行还是比较安静的,下午就决定去那儿。
马长岐只是简单的交涉了一下,就同意把小荞带走了,傍晚时再派人把她送回来。
就知道一定会同意,这事儿都没过问主事的,只是碰见了小伙计,马长岐简单的说了两句,那小伙计就做主同意了。
由此,可不更加确定了这伯雅坊的新主人认识阮泱泱。兴许,认识的还不浅呢。
到了小三街那吃牛骨面的店铺,其实就是个小店,不喜欢吃的人路过这儿都会觉得不适,因为熬制牛骨汤的味儿特别重。
不过,做成了面,是真的挺不错的。
小店里也没客人,落座,小棠小梨和那小荞坐在了另一外一张桌子旁。
“小姑姑,你是不是知道那伯雅坊的主人是谁了?说来听听。”马长岐好奇啊,是不是又是哪个达官贵人的。这盛都,别的不多,贵人遍地。
转眼看向他,阮泱泱笑笑,“听说你和盛都指挥使司的同知大人的女儿最近走的挺近的,是真有情况啊?还是,社会主义兄弟情啊?”
“小姑姑一直在将军府,也不出门,谁想到居然什么都知道啊。”这事儿,她怎么知道的。
“有句话叫做,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嘛,你必然是做了的,我才能知道啊。”阮泱泱这话,也不知是说给谁听得。
反正,和小棠小梨坐在小荞有点儿尴尬。
“偶然,都是偶然。董小姐知书达理,我们还在互相了解中。”马长岐边笑边说,瞧着还有点儿羞涩似得。
“互相了解中,这词儿用的好。有需要的开口,在盛都这地儿,和郡王的小舅子不好使。”如果认真说来,马长岐也不是个庶民,只是盛都的王爷太多了,远在湘南的和郡王可排不上号。认真说来,可能都比不上她这个镇国大将军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