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自然是琴棋书画与女红,读些诗词歌赋,再学些管家的本事尽够了。”便是大家小姐,亦是如此。
于嫣拍手笑道:“您这话可谓总结了千百年来后院女子的最高学习限度。她们倒是如您所说,遵从了男女大防,可有什么作为呢?困死于后院而目光短浅。
而一个孩子,小时候接触最多的家人常常是他的母亲。都说三岁定老,敢问诸位,若是母亲目光短浅,能教导出什么样的的孩子?”
太常寺卿紧抓重点:“对孩子的教导确实重要,但一个女子想要知道的多些,只要另行学习就好,何必要和男子一同上学,与男子厮混在一起呢?”
于嫣粉面含霜:“注意你的用词,男生女生只是在同一所学院上学,并不是厮混!
这里的所有人都是来上课的!我们在这里可以学经义文章,可以学生物数学,可以学物理化学,可以知律法,知农事!你所说的西席教学能够做到的吗?”
太常寺卿不以为然,“女子学这些又有何用?”
于嫣冷笑,“何用?当一个家族中宗妇的辈分最高时,她的决定有没有用?她目光长远有没有用?”
太常寺卿挣扎,“那只是少数情况。”
“好,我们不说女子学习对家庭、家族的作用。你们来时可有见麦子长得比别处好,可有见村中的实验田?”
“见了。”京城众人纷纷点头。
于嫣昂首挺立,“粮食产量提高,灌溉系统和肥料配比的改进,有一半都是我们读书女子的功劳!”
“你们可曾读过河湾文化报?”
“读过。”
“上面有一半的版块都是由我们学院的女学生负责!”
“你们可曾见过图书馆里孩子们读的图书?那也是我们负责编辑!
你们可曾去过乐园?可曾观察过里面的建筑?参加过里面的活动?里面有一部分就是我们女学生不断设计改进的成果!
你们可曾见过比弩更轻便,比弓箭发射间隔时间更短暂的武器,我们班的女生研究发明的!
你们可见到大桑村的热闹,知道大桑村的改变?那也是我们这些女学员亲自调查,亲自组织,亲自出谋划策,亲自带销量,把一个村子给盘活的!”
“你问我们读书有何意义?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不是做一朵花园里的花,任人观赏,而是发一份热,做一束光,照亮一个地方,改变一个地方,让百姓变得越来越好!”
于嫣掷地有声!
官员震撼难言。
这些女子们竟然做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事情吗?
“好!讲得好!”方远大喝一声,“啪啪啪”的拍着双手大力鼓掌喝彩。学院的夫子与学生们也都纷纷为于嫣喝彩。
女学生们更是激动万分,拍得手掌都红了!
于嫣不骄不躁的说:“所谓的男女大防,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无非凭人一张嘴说罢了。我们秉承礼节,只要不失礼就好了。
若是把女子困于后院,不知道要埋没多少有才华之人?
就比如我们的院长,我们的张夫子,如果她困于后院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对我们来说将是多么大的损失?
焉有如今的河湾村?焉有如今的知行学院?焉有如今的大桑村、靠山村?焉有造福于民的图书馆?焉有粮食增产之事?
正是因为我们走出来了,正是因为我们在读书学习,才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改变。
我们来学院上学,我们汇聚于此,是因为我们想读书学习,想为家献一份力,想为国献一份力,想有所作为,不愧此生!”
她问太常寺卿,“你呢?你为什么只能看到男女情爱、男女大防,却看不到我们的努力,看不到家国与天下?”
第373章 谁也别拦我
太常寺卿被她问得脸色隐隐发青。
明明是自己占理的事情,竟然被这丫头一通说,硬是说成了女子学习可造福百姓,而把他说成了只关注情情爱爱之人。
在皇上和这么多同僚、这么多百姓面前,他岂能丢这么大脸?
他勉强维持着平稳的语调,说:“女子学习,造福民众确实是好事。但男女同校之事,确实前所未有。
我提出这个问题,也是为女子的清誉考虑,为天下千千万万的父母考虑。你们若是学习,不妨分为男校与女校。”
见他的观点,从女子应该在家学习,变成了女子可以在女校学习,同阵营的官员顿时向他投来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你堂堂一个官员,怎么就被一个女学生给辩倒了?让你出马是去扎针,是在皇帝面前给知行学院上眼药的,不是让你去给他们的女学生扬名的!不是让你去帮她们争取女校的!
然而,太常寺卿为了维持自己的体面,一心一意为自己挽尊,才顾不得那么多。若是他在皇上眼里的形象一落千丈,恐怕官职也会一降再降,将来又谈何扶持皇子的大事?
他在言语当中让了步,于嫣也见好就收,笑道:“这个法子倒是中肯。将来我们若是有了足够的财力和夫子,也许会另外建校。”
自己提的意见被接纳听取,太常寺卿心中终于好受许多,觉得体面保住了,说了两句场面话便退了下来。
学院的众人纷纷笑盈盈的夸奖于嫣,女生们拉着她的手,拍着她的肩膀,不断的赞美着她,把于嫣夸的像朵花儿一样!
他们这边热热闹闹。京城众人那边心中不大好受,更是不服。
另有一官员站出,拿李清柳哥哥边关杀敌,所得银钱不及妹妹做生意暴利之事,来谴责学院学子经商,士非士,商非商。
一来不利于地方官府管理;二来商人利欲熏心,黑心抬价,迟早会为了暴利而放弃原则;三来,如此行为更是会让边疆将士寒心,再不愿守护边疆,只想做生意逐利。
李清柳在人群中起身,“我便是你口中寒心将士的妹妹——李清柳。”
“我只知道,我哥哥没有因为我顶门立户能赚钱而寒心,只为我们家生活条件变好了而高兴!”
“你怕守护边关的将士寒心,为何不给他们发钱?你说我哥哥得到的银钱少,那你可知那一点点银钱也是他拿命换来,杀敌有功,才得到的一点赏银?”
吏部郎中老神在在道:“是了,你哥哥拼死拼活才挣那么一点银钱,你卖点衣服就挣的比他多,岂不让人感觉不值?岂不荒谬?
若将士们都生了逐利之心,再无心保卫边疆,将来谁来护我朝大好江山?”
“呵!荒谬,极其荒谬!”李清柳大声道,“将士们拼死拼活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得到他们应得到的待遇?!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世上哪来这么好的事!”
“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吗?是努力养家糊口,不分昼夜,拼死干活学习,就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百姓吗?”
京城众人鸦雀无声,神色不大好看。他们以为李清柳发现了他们的身份,在当面质问他们。
然而,李清柳只是在说她自己的心声与见解。
“哪个百姓不想自家生活变好?我们的生活变好,是因为有张院长在一力教导拉扯我们。那将士呢?是谁该对将士们负责?”
“你口口声声说为边关将士考虑,你可为他们做过什么?
若你有才华,有学识,何不去科举做官?做了官,何不为边疆将士多讨些福利?让他们能多些收入?
若你没有做官的本事,何不努力发家致富?然后,你大可向朝廷进行捐赠!让将士们得几个铜板,或多一点口粮。或者让人制作大批的棉衣,找商队运到边疆,分发给将士。
敢问你自己为将士做过些什么?”
吏部郎中问的脸庞发红发热,他梗着脖子说道:“将士们的俸禄,是朝廷兵部和户部的事!”
在座的兵部和户部官员,无不朝他投来冷冷的目光。
你说得过就说,说不过拉别人下水干什么?
李清柳直斥吏部郎中:
“你嘴上忧国忧民再多,喊的再响亮,也不如为他们做一件实事!
我家确实是有点小营生,但都诚信经营,按时交税。因为我哥哥做劳役,去边关从军的缘故,我家每年都会买棉花做了许多棉衣,捐给县里,由他们再一层层送往边关。我们有多大的本事,就使多大的力!
你呢,你为他们做过实事吗?你一不了解,二不做事,就会喊些空口号,空口白牙就来指责别人,就你会道貌岸然的说一些忧国忧民为将士考虑的话吗?
难道别人不会说吗?难道别人不会喊口号吗?别人只是不屑于如此作罢了!别人只是在默默的做事罢了!”
说到激动处,李清柳眼眶发红,眸中萦绕着泪水。夫子的好心,她和她娘的努力,她哥哥的艰辛,难道是别人用来攻击他们的借口吗?
这种人真是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