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哈哈哈,此言有理!”
“本以为来此教学,不过是为糊口罢了,哪成想还学到了新的知识!既为师,又为学生。张夫子,师者之师也!”
“张夫子,您竟能想出比反切法更便利的方法,真是世所罕见之大才!”
张梓若连连摆手,“拼音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我也是跟老师学习的。”
“不知您的老师是哪位高人隐士?”
张梓若:“……”小学语文老师,也可能是幼儿园语文老师?
第335章 知行学院!
反正不管是哪位老师,张梓若都推到老师的老师身上。而她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搬运工。
见诸位夫子都已经接受了拼音,张梓若就按部就班的每日在散学后,给大家开小班授课。
当河边的莲花绽放时,河湾村的知行学院终于建好了!
村民们高高兴兴的往里面搬定制好的桌椅、床铺等,帮忙护理移植过来的花草,把偌大的学院给打扫的干干净净。张梓若写了好多请柬,往外发。
黄道吉日,学院正式开放。震天响的炮竹与喜庆锣鼓声中,学院的夫子们、学生们、村人们、各位家长们,以及诸位受邀而来的众人,都高高兴兴的互相作揖行礼,礼让着进入学院。
张梓若教书,几乎每日都要到学院当中来,但看到学院彻底完工,心中的激荡还是难以描述!
她望着眼前轩昂壮丽的建筑群,心中的澎湃与沸腾的血液直冲头顶,脸庞都不自觉的发红发热。
学院!我一手建立出来的学院!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它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它如此秀美!如此典雅!又如此肃穆!如此庄重!松柏青翠郁苍苍,飞檐反宇画栋梁!
张梓若陶醉的如同喝了十壶酒,整个人特别上头,望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怎么看都看不够!
学院!我创立的知行学院!总有一天,我要让这个学院天下皆知!
云淮拉拉她的衣袖,小声说道:“娘,你看看周围。”
张梓若回神。
周围被自动屏蔽了的欢声笑语瞬间涌入耳际。
张梓若感动的握下云淮的小手,还好及时提醒了我,我才没有兴奋的张开双臂,大声呼唤,以发泄心中的兴奋。
还好,还好,保住了形象!
她强装淡然的领着众人去参观各处。
学院分为不同的区域,有教学楼,实验楼,夫子办公区,食堂,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宿区等。
被邀请而来的方县尉等人,望着学院里的楼阁与花草树木奇石等布置,欣慰的边走边赞叹。他们闲逛似的这儿走走,那儿看看。
方远着急的拉着他们往另一侧走,“爹,娘,这边这边!跟着夫子!”
方县尉夫妇无奈,“急什么?我们自然会跟着张夫子走,难道我们这么大人了,还会丢了不成?”
“哎呀,不是那个!”方远既着急,又不愿说明,只小声和他们说,不要分神,跟着夫子走。
方羽挽着方夫人的胳膊,笑盈盈道:“走吧,娘,等会儿要跟不上夫子他们的脚步了!”
一行人急急忙忙跟上大部队。
“这是?”县令望着墙上挂的画,神色不解。
这上面挂的既非山水画,也非名人题字,亦不是诗词,而是人物画,上面还写了名字。
“方、远?”他迟疑的读出画上的名字。
跟在身边的县丞瞧了一眼,“嚯!还真是方远这个孩子!看看这脸!看看这身形!画的还真像!老方!老方!快来看你儿子!都被挂到学院的墙上了!”
“哪儿呢?哪儿呢?我瞧瞧!”方县尉夫妇立刻加快了脚步,挤到人群最前面,迫不及待的去看画。
“还真是远儿!”
“画的真好看!”
“别光顾着看画呀!上面还有字呢!”县丞提醒他们。
方县尉连忙去看下面的注解,“方远,云县县城中人,发明了农具肥料投掷车,乃知行学院第一位有发明创造成果的学生。”
方夫人听完他念一遍,犹觉不满足,自己也上前把这段话看了一遍又一遍,笑得如同一朵花一样,“第一位!还是第一位呢!我们远儿也出息了!”
“好好好!”方县尉老怀欣慰,回头就要拍儿子的肩膀。
这才发现儿子被他扔在后面,这会儿正在人群中努力向前挤呢!
方远好不容易从拥挤的人群中挤过来,理理自己的衣襟,无需说话,表情就带着由内而外透出的骄傲与小得意。
方县尉拍着他的肩膀,大声夸奖:“好小子!出息了!干的不错!都成学院第一位有发明成果的人了!”
站在挂画旁边的县令、主簿等人,差点没被震得耳鸣。
县丞揉揉耳朵,“行了行了,知道你儿子出息了,不用这么大劲儿的吆喝,过年放的炮仗也没你声音大。”
方县尉哈哈大笑,“今日回去我请诸位吃酒!”
“我倒宁愿是我请!”“我们没有请客机会,可要多吃你几杯酒!”他的好友们纷纷起哄。
也有回头询问自家儿子的,同样是上课,方远发明创造的时候,你们干什么了?
何乐、吕立等人,小心翼翼回复自家父母,“忙着……投粪?”
“啪!”“啪!”恨铁不成钢的巴掌落在背上,学院的大好日子里又添数个哑炮。
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挂着另外一幅画。这幅画前站着许许多多的村民。大家都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瞧画。
“嘿!真的好像里正啊!”
“什么叫像?那就是里正!”
“这就是我爹!”里正的儿子、儿媳,都喜气盈盈的给大家介绍这一幅画,并努力发挥自己的学识,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大家念画作下方的文字。
“顾一旦,云县河湾村人,任河湾村里正,发明改进了犁地的农具,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大贡献,是河湾村第一位改进发明农具的村民。”
“嚯,可真是了不得!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大贡献!乖乖呀,竟然这么厉害!”
无论是本村的村民,还是外村的村民,都由衷地发出了内心的赞叹与赞美!
“方才夫子说,这一面墙,是学院的名人墙。里正的画像都挂在名人墙上了,真是了不起!光宗耀祖啊!”
里正穿着这个时节最体面的衣服,努力挺直了,一手背在背后,一手捋着胡子。听着大家的夸赞,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某个促狭的族老来了一句,“祖坟冒老烟!”
里正淡然捋胡子的手,猛然一顿,露出一个来自老烟的微笑,“知你是羡慕嫉妒,你有本事你也上名人墙!”
“上就上,我回去就琢磨!”都一样种了一辈子地,你个老家伙能搞发明,我也能搞发明!大不了我多跟着重孙子学习,多读几本书!
第336章 没什么人来?
县令被他们这边的热闹所吸引,从方远的画像,看到里正的画像,仔细瞧了下面的介绍,想起县衙推广的农具,对里正大为夸赞。
里正红光满面,越发笑的合不拢嘴。他的家人们也个个与有荣焉,身板挺的直直的,说话的嗓门都比往日高了许多。
周围的百姓们越发羡慕,搞发明竟然还有这荣誉!虽不是彻底的改换门楣,却也光宗耀祖!
读书!必须多读书!争取自己也搞个发明出来!争取让自己的画像也挂到学院的名人榜上!
张梓若领着众人先去看教学楼。教学楼都是两层的楼阁,班级不同,里面的装饰也不同。
孩童的班级,里面的挂画和布置更为可爱。像方远他们的班级,边上放着他们的各种实验成品,或创造出的半成品。
学生宿舍里面,孩童们用来午休的宿舍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床;大孩子们的宿舍里面则是上下铺。
床铺侧边有上下的楼梯,上铺的边沿犹如一堵小小的木墙,上面开了个圆圆的小窗子,另外多半边则是栏杆,栏杆上方可以拉上小窗帘。乍一看,就像是上铺的人住在一个精致的小房间。
于嫣她们对这种上下铺喜欢的不行,当即便约定要一起住在学院。
方远他们也对这种房间和床铺甚为好奇,再看看宿舍里的衣柜,他们都兴致勃勃的约定,晚上也一起住宿舍!
小孩子们也叽叽喳喳的表示自己想要住这种上下铺。
张梓若怜爱地告诉他们:“等你们长大就可以住上下铺了。”
孩子们将小嘴巴撅得高高的,小孩子就只能住小小床吗?
石头、安安他们挤眉弄眼,没关系,他们将来可以去找师弟们挤一挤!
师弟们可以像娘一样搂着他们睡!
众人将各个区域逛了一番,都对学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程夫子、县令他们还当场题词,留下了劝勉学生们勤奋读书的墨宝。
张梓若高兴不已,就是要这样!大佬提词多多益善!我学院地方大,房间多,墙壁多,不怕没地方挂,就怕好的作品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