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一书之好坏,在于其义,在于其用,而不在于其表。如人之好坏,在于其道,而不在其貌。”
  “断一书之好坏,当读其文,看其义。然后,有所思。敢问河湾之书,汝看否?”
  “若未看而断言,人乎?江湖算者,尤见人而算之。未见而断言,岂非空口白牙,凭空捏造,诋毁侮辱?何粪能臭如此?”
  “若尔读之看之,当知河湾图书之妙。然,汝不知。
  看过而故作不知,乃视而不见,视而不见谓之盲。
  明知其好而故作诋毁之举,无视道义与良善,谓之心盲。
  如此眼盲心盲,岂能识字,安会读书!安敢言书之好坏!
  双盲而身残志坚,吠鸣不止,亦世所罕见!余虽贫,愿付二子。”
  皇帝看的不断忍笑。这谁呀,这是?还挺损!
  看看名号“一支笔”,不认识。皇帝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不该叫做“一支笔”,应该叫做“一把刀”。
  后面的内容,“一支笔”把丁效给喷了个狗血淋头。
  “余观书,书中言语可化景象万千,波澜如涛,巍峨如山,绮丽如霞,灵动如鹿,灵巧如鸟,蹁跹如蝶,远近之间,君子佳人,男女老少,唯独不见搔首弄姿之妓!”
  “唯尔观书如妓,此非书之故,在乎尔之心,龌龊下流,自有下流之想。
  所谓淫者见淫。淫者自有淫心,淫心自见淫景!”
  ……
  “羞于与尔共称读书人!”
  皇帝读着报纸,茶都顾不上喝了,脸上带着自己都未曾发觉的笑容。
  看了这边,看那篇,看的时候还特别有规律,先看抨击河湾图书和图书馆的,然后再看一篇反驳的。接着,再看一篇抨击的,再看一篇对线的……
  府城,买到了报纸的百姓们享受着和皇帝一样的快乐。
  哎呀,读书人喷起人可真的猛啊!
  看这小词儿用的!一套套的!
  读书人们时而掩唇清咳,时而看得拍案叫好。
  河湾村的文章,明显是对于抨击者进行了分类。抨击者就事论事的,回复的文章同样就事论事地进行分析。
  抨击者上来就大骂特骂的,河湾村也丝毫不虚,双倍回敬,谁还不是个读书人?
  说什么给书籍加上图画,就是有违祖训,亵渎经典?
  有谁规定书籍必须要与以前保持一致?若是如此遵从祖训,论语何必加注释?初初有人给论语做注释时,难道也亵渎经典?
  若是一味效古,而不准变通,有了孟子的性善论,又何来荀子的性恶论?各门各派各学说,又如何发展?春秋时期的各国又如何变法图强?
  只言古,而拒变通,难道不是像郑人买履一样可笑吗?
  似是嘲讽一般,河湾文化报还特意用图文的形式,来讲解郑人买履这个典故。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下面画了一幅画:一个衣服上画着圈,圈上写了个“郑”字的人,正坐在凳子上,拿着尺子在量自己的脚。
  脑袋上还冒了个气泡,气泡里写着:“我得去买双新鞋!先看看我的脚有多大尺码。”
  “至之市,而忘操之。”
  下方配图:郑人站在热闹的集市里,站在卖鞋的铺子前,悔恨的拍自己的额头!
  回想的小气泡里,他量好的尺码放在凳子上。他忘带来啦!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下方又配图:郑人把手里拿的新鞋子还给摊主,另一只手指着自己来时的方向,都快挥舞出残影了,说,“我忘拿了!得回家去!”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配图:他带着量好的尺码回来后,此地冷冷清清,集市早就散了。落叶打着卷在他身旁飘过……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最后一幅配图是两个人交谈,一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郑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百姓们看着图上,那个眼睛瞪得大大的,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样惊愕的小人儿,觉得很有喜感。
  他们互相讨论,并询问给他们念报的读书人,“报纸上的人就是为这个吵啊?”
  “这些图看着多有意思呀!”
  “就是!我连蒙带猜都能大致猜出个意思,再加上你这么一讲,我就知道郑人买履是啥意思了。
  要是单看书,咱这不识字的人咋会知道呢?怕是看一眼,就觉得这不是我们这种人能看的东西了。”
  “没错!咱要是看这些画,说不定还能多琢磨认识一个字!多知道一个故事呢!”
  为他们念报的读书人笑道:“因为他们不是郑人,却胜似买履的郑人!”
  ……
  皇帝看着这则图文兼备的小故事,颇为赞赏的点点头。这样有趣的图画小故事,倒是可以给皇儿看。
  他喝口茶,重新拿起报纸,抖了抖,忽然发现报纸夹缝里,两指多宽的地方,竟然写的不一样!
  什么颍州迅捷物流,帮您省时省力,运货送信好帮手;什么河湾甜滋滋饮品,再来一口小辣鱼,香辣鲜美……
  皇上:“来人,做个小辣鱼,端上来!”
  “是。”宫人不明所以,但默默吩咐御厨去做。
  皇上多看了几则广告,又吩咐人端上点心,呈上饮品。
  御厨们纳闷,皇上今日胃口怎么如此之好?
  后宫暗自打探消息的妃子们,险些没咬碎银牙。哪个狐狸精诱惑皇上点了这么多东西?
  皇上有吃有喝,有滋有味的看报纸。
  他将识字板块的内容从头看到尾,满意的直点头。
  翻过来,看另一面,有云县县令亲自写的,鼓励农桑,推广新发明农具的文章。
  倒是个爱民的,皇帝心中赞许。
  再往旁边看,有专门的讲学文章,有诗词,有猜谜语版块等。
  谜语?
  皇帝来了兴致,身体前倾,专心致志的解谜。解答出来后,找了一圈没找着答案,但找着一个新的,特别吸引人的板块——故事版块!
  第308章 来的不是时候
  皇上刚看了开头,宫人禀报,说几位大人求见。
  皇上这会儿恨不得把人都给赶出去,但理智勉强压下了自己的冲动。他合上报纸,把人宣进来。
  大臣们前来汇报公务,皇上言简意赅,效率奇高的将他们汇报的公务处理完毕,拿主意,拿的前所未有的果断,大不似以往犹犹豫豫,听两派吵来吵去的模样。
  “无事便退下吧。”
  大臣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终于有一人站出来请示皇上,那个积木谜底可有提示?
  其实,他们暗中怀疑皇上拿他们取乐,故意改了谜面,不然这么多英才汇聚,这么多答案,怎么会无法破解一个小小的谜语呢?
  然而,他们身为臣子,又不可能明说,只好问皇上。
  皇上已经有了新的兴趣,对旧的也就不在意了,直言道:“那个谜面得结合云县的卡牌才能解开。”
  大臣们:“……”这您可没说啊!
  我们那么多人,解谜解得险些怀疑自己,最后你告诉我们,我们还少了一个东西?
  皇帝瞧瞧他们惊愕郁闷的神色,难得良心发现,说:“朕猜的时候,也不知道还要和卡牌一起猜。”
  大臣们:“……”所以你就让我们陪着你一起耗……
  “这样,不如我们一起来猜些真正的谜语!”把臣子们丢失的自信心给捡回来!
  皇上叫几位大臣一起看报纸。
  众人找到猜谜板块,各自有了答案,拿到一起一瞧,都一样!
  这下,心中满足了,舒畅了!自信心终于又回来了!!
  大臣们拿着报纸,目光一扫,瞬间发现了更有意思的内容!
  嚯!怪不得颍州知府和通判,不上奏折吵了,敢情两派人在这报纸里面吵开了!还吵得这么激烈!
  这种事情我们怎么都不知道?
  皇上,上次你猜谜一个人玩,这次看热闹怎么又一个人看?一个人看热闹有什么意思?!要看就大家一起看!
  趁着皇上没发话赶他们走,他们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阅览上面的文章。
  然而,太多了!太多了!来不及,还是来不及!
  大臣们意图讨张报纸走。
  然而,皇帝总共就两张。手下人送回来一张,知府送来一张。
  如此想来,自己竟不如府城百姓,手中只有两张报纸……
  连给自己的爱妃发报纸都不够,更别提给大臣了。给是不可能给的,就让他们在这里看看吧。
  皇上开恩,大臣们在此快乐读报。
  他们看八卦,皇上看故事。
  一个叫裴俊的小男孩生在温馨可爱的家庭。家人非常慈善,且做了许多善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