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他端着茶杯,一副品茶的模样。
  石头再次上前行礼,“兄台,刚才你们过来时,就像是一群螃蟹,非常不好,下次不要这样了。”
  宁韶将茶杯放到桌上,“说我坏话,拖出去打五大板!”
  被仆从拎起来,放回原位的石头倍感震惊:“我没有讽刺,就说个事实也不行吗?”
  宁韶摆手,“不行不行,太难听了!一听就让人生气,才不会改正呢,只会让人想打你。”
  石头气呼呼的,“那是你的问题!”
  宁韶:“才不是我的问题!谁都不喜欢听坏话,只喜欢听好话!要是我给你出一道题,你不会做,我就说你就是笨蛋,你肯定不喜欢!”
  “好吧,那我们再来一遍。”
  石头行礼赞美,“兄台,刚才你们过来时好威武啊!就像是威武霸道的螃蟹,下次要是不做螃蟹,直接威武就好了!”
  宁韶:“五大板!”
  石头不服,再次挑战,这回搜肠刮肚地说道:“兄台,我观你气势不凡,你们来时全场无不感到震撼。”
  宁韶抱着茶杯,高兴的点点头。
  石头伸手示意知府夫人、宁夫人和宁小姐三位,说道:“我觉得这几位仙子更是不凡,像是从天上而来。但是你们来时的螃蟹姿势,让仙子们从天上掉到了人间,还吧唧摔到了地上!不好不好,要是你们都仙气飘飘的,不是更让人震撼吗?”
  知府夫人三人一时忍俊不禁,皆拿帕子掩着嘴笑个不停。
  宁韶纠结:“好听了,但感觉哪里不对。”
  石头问:“哪里不对?”
  宁旭提醒他:“不要用螃蟹。”
  石头撅起小嘴,“那我就不是来纠正的,是来夸夸的。难道我说的还不够好吗?”
  宁旭笑着摇摇头,“一来,用螃蟹的字眼仍有冒犯之意,二来,夸得过头了些,碰上极为清高之人,也可能觉得这番说辞过于谄媚。”
  石头挠头,“好难啊!就说个话,好费劲啊!”
  “别急。”张梓若安慰他,“就是不会,我们才要学。你看,你的答案不是一次次在进步吗?石头也演了好一会儿了,先歇一歇,我们看看其他人有没有答案?”
  “大家知道怎么说更得体吗?”张梓若询问小朋友们。
  沈照举手:“夫子,我有个方法。”
  第257章 你跟村里人学了什么?
  张梓若高兴道:“那照儿来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宁旭一家人感兴趣地注视着他,想知道他会如何应对。对一个孩子,甚至对一个大人而言,进退有度,都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沈照跳下凳子,理好衣袍,精致漂亮的眉眼不自觉的弯起。
  “我们可以用同类的事情进行提醒。”
  “什么同类的事情?”小朋友们纷纷发问。
  沈照细心讲解:“就像是子贡探寻孔夫子心意那样,用同类的事情进行打探。”
  “孔夫子领着徒弟周游列国时,曾经到达卫国。卫国想留下孔夫子,给他提供了一个俸禄待遇极好的职位。
  但当时卫国国内的形势非常不好。
  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没有传位给儿子蒯聩(kuǎi kui),而是直接将王位传给了孙子卫出公。”
  “蒯聩(kuǎi kui)非常不高兴,认为王位应该是他的。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开始争夺王位。”
  “孔子的弟子们有支持蒯聩(kuǎi kui)的,认为卫出公和他爹争夺王位是不孝;有支持卫出公的,认为这是上一代君王传下来的王位,卫出公继承天经地义。”
  “弟子们不知道孔子会支持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留在卫国做官。
  因为当时非常混乱,孔子和他的徒弟们留在卫国,可能会受到牵连有危险。
  大家都很想知道孔子会不会接受任职。有人怂恿子贡,让他去找孔子问一下,探听消息。”
  “但肯定不能直接询问,不然可能会被孔子骂爱打听。要是站错了队伍,问错了话,就更不好了。子贡就换了一种方法询问。”
  “他去问孔子:夫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都是古代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后来是否有怨悔呢?
  孔子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又怨悔什么呢?
  子贡出来后,就告诉大家,孔子是不会留在卫国做官的。”
  家长们听得迷迷瞪瞪,不解道:“他就问了这几句话,咋就看出来孔子不想做官呢?”
  沈照眉眼弯弯地说道:“因为伯夷和叔齐的典故啊!”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诸侯国叫做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兄长伯夷和弟弟叔齐。”
  “自古以来历史都是立长子,但是国君非常喜欢小儿子,就立叔齐当了继承人。”
  “孤竹国国君死后,叔齐不肯坐国君之位,希望自己的哥哥继位。
  但他的哥哥伯夷说这是父命,让他继位,伯夷自己则选择逃走。
  叔齐觉得自己做君主有失大义,于是也跟着哥哥逃走了。
  他们兄弟逃出孤竹国以后,听说西伯姬昌是一位贤君,决定一起到西岐生活。但是他们到西岐的周部落后,周文王姬昌已经去世了。
  这时候,周武王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准备发兵讨伐商纣王。
  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后,赶快上前进谏,对周武王说:‘您的父亲才去世不久,就立刻起兵打仗,这是孝道吗?您是商朝的臣子,却起兵攻打纣王,这是仁义之道吗?’
  周武王身边的士兵听到他们的话,非常生气,冲上去就要杀了他们兄弟二人!
  姜太公阻止了周围的士兵,说:‘他们都是义士!’不让伤害他们。
  后来,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他们觉得吃周朝的粮食是一种耻辱,于是就在洛阳的首阳山寻找野菜吃,不久后双双饿死。
  这就是伯夷叔齐的故事。”
  “子贡拿兄弟让位的事情去询问孔子,其实就是在问孔子的态度。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还说他们对自己的结局不会有怨恨,因为他们求仁得仁。”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赞赏兄弟礼让王位的仁德,对比卫国父子相争的事情,孔子应该是很不赞成的。”
  “这就是拿同类的事情进行询问,去探寻对方态度。那我们去提醒别人一件不好的事情,也可以这么干呀!”
  沈照小手拍在一起,精致的小脸洋溢着笑容,眼睛亮晶晶的。
  “是个好方法!”张梓若笑盈盈地夸奖,“能通过孔子和子贡的事情,联想到我们所面对的情况,照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
  周围人也纷纷夸奖。
  “嘿哟!这脑瓜子咋长的!咋这么灵光呢?”
  “这一看就是考状元的好材料啊!”
  “真是不得了!我听一件事也就想到一件事,他这么小,都能听一件事,想到两三件!”
  “这不就是夫子说的举一反三吗?我家皮猴子要是有这么聪明就好了!”
  张梓若笑意融融的听着大家的讨论,心中暗道,照儿可是书中的主角,虽不像带球跑娇妻文学中天才萌宝那样,三岁半已经是世界级的黑客,但确实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妥妥是个小神童!
  听着众人的夸奖,沈照捏着老虎包包的尾巴尖尖,眼睛弯成了更可爱的月牙,他咧着小嘴儿,既腼腆又欢喜的说:“夫子,我还有个好方法!”
  “什么好方法?”张梓若温和的目光满是赞赏和鼓励。
  沈照弯着水汪汪、明亮亮的眼睛,开始讲“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看他站在场中,眉飞色舞的讲故事,顾云淮抱着手臂,粉嘟嘟的脸上带着微微的不屑,真是幼稚,几句夸奖就沉迷了!
  沈照讲完后,张梓若带头鼓掌,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和夸奖!
  沈照眉开眼笑,小脸红红地给大家行礼,一本正经道:“大家过奖了,我会继续努力哒!”
  有了沈照提供的方法,石头、顾安等小朋友们再次进行情景模拟,顺利了许多。
  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经验,张梓若换了几种情境。但对于古代,她到底了解的不够多。
  顾云淮悄悄给她说了一种情境。张梓若极为惊叹赞赏,“云宝真是太棒了!要是没有你可怎么办啊?”
  顾云淮翘起唇角,一连又给她说了数个可模拟练习的情景。
  小朋友们欢快的进行练习。遇到不会的问题问班长,顾云淮没有答不上来的。
  宁旭大为惊奇,“云淮和沈照年纪小小,已知晓许多,程夫子竟教了这么多的内容吗?”
  顾云淮:“除了程夫子,我还跟我娘学了许多知识。”
  沈照掰着小小的手指,稚声稚气道:“我跟程夫子和张夫子学,跟娘学,还跟村中的婶婶、伯母、婆婆学。”
  “???”众人无不疑惑,“你跟村里人学了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