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方案是改了又改,他们都不满意啊!”
  我长叹一口气拍拍她的肩膀,侧身坐到电脑前面,准备打开线上会议前向所有人竖起食指。
  电脑屏幕上网格状排列着与会者头像。林星晨的摄像头角度稳定,表情平静。占据主屏中心位置的甲方领导头像表情模糊在镜头的光线里。
  甲方领导看完新发的文件后,支起手:“……所以,我刚才看下来,你们提交的第二版、第三版修改方向,我认为是有点走偏了。核心亮点反而没有第一版抓人。还是最初的那个构架,更清晰,更有冲击力。”
  “卧槽。”刘千波压低声音,在电脑后面竖起中指。
  我皱起眉头:“第一版我们确实花了大量心血构思,但上次沟通会上,贵方团队已经提出了几个关键痛点和顾虑,我们正是基于这些才进行调整的。第二版和第三版是我们融合了实际数据和反馈做的深度优化……”
  “那些数据我看过了。我认为解读可以更灵活。至于你们说的痛点,”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思考如何措辞,“我认为通过一些微调就能解决,不需要推翻整个框架。你们要抓住初版方案的感觉,懂吗?”
  “另外,”没等我开口,他又打断我,“关于项目目标,为了强化合作双方的信心和约束力,我建议增加一个对赌协议条款,最终回报也相应绑定kpi。”
  刚刚还在倒水的员工们此刻都手肘僵直,一动不动。我的笔记本上已经画满了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叉叉。
  刘千波立马打开电子合同,一条条看过去。
  “抱歉,我们工作室可能不接受这个提议。”我强压怒火,“在最开始签署合同的时候关于结算费用,贵司已经沟通核定。”
  “这样出尔反尔……恐怕不利于合作的稳定吧。”
  整个线上会议室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其他小头像噤若寒蝉。甲方的其他人也没有出声。
  林星晨突然清清嗓子,调整声线温和道:“李总,关于工作室给出的第二第三版方案,具体建议我是给出的。考虑到后续营销活动存在风险,我个人认为保留下不同策划方案有备无患。”
  “另外,关于对赌协议。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想法。不过kpi提升涉及到项目整体的资源配置和交付基线。”
  她在镜头面前温和笑道:“不如小组向更上一级打报告,进行一遍风险容量和可行性的评估。下周一再给出回复,这样如何?”
  甲方领导明显愣住,片刻后才呵呵一笑说:“额……也可以。那方案继续修改,对赌协议这件事情之后再说。”
  会议结束。刘千波赶忙给我递过一杯水,周围人讨好似的冲我微笑,纷纷安慰我,让我不要着急上火。
  我冲他们摆摆手:“都听到了吧,要最——初——的——感——觉!”
  “都快八点,你们回家吧。有什么想法自己打个草稿明天再说。下班!”
  作为工作室的主心骨,我当然不能下班回家。说实话,甲方奇葩并不少见,可是这样的甲方背后还带着个林星晨,我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
  有一种如果我问候甲方全家,同样也会咒骂她一遍的负罪感。
  我赶紧摇摇头,戴上耳机,全神贯注地趴在电脑前面修改草稿,没有注意到旁边亮着的语音通话。
  远处的街灯昏黄,偶尔有飞蛾掠过。风很轻,偶尔拨动树叶,沙沙的,又很快归于沉寂。
  我直觉有人在盯着我,便顺带昂起脖子放松。突然看到,一个模糊的剪影,一动不动站在门外。
  “我靠!”我跳起大叫,“哐当”一声摔在地上。
  门外的人似乎发出笑声。走近一看,林星晨手拿着饭盒等在外面。
  我双眼半闭,随后拖着步子走过去开门:“你过来做什么?”
  “你没看我给你的消息吗?”
  我抵着玻璃门,不咸不淡答道:“非工作时间,我干嘛看你消息。”
  “那你在工作室干嘛,打游戏?”林星晨摇摇头,手指我的电脑。我一下子语塞。
  “给你,这是夜宵。”说完,她便走进去找了把椅子坐下。
  要不要这么自来熟,还以为她是谁吗?
  夜宵是工作室以往通宵最爱吃的烧烤铺,不过一份难求,竟然被她买到了。我走回办公位,不由多看她几眼。
  “林经理来这里,是有什么其他指示吗?如果是对赌协议的话,不可能的。”
  林星晨没有立刻回答我,而是从某个角落找出一卷胶带很有兴致地摆弄。
  “嗯……”她重新抬头,“你不用太在乎那个领导的意见。听我的就好了,最近公司内部有些乱,他是临时指派接任的。”
  “而且,办公室政治,你知道的,很快就要下台了。”林星晨朝我点点头,“你放心。”
  我分出一些余光辨认她的表情,倒真是波澜不惊,便收回视线。
  “看来你混得风生水起,恭喜。”
  林星晨安静地坐在一旁,两人没有再讲话。
  时针指到“9”,她才重新开口:“你大概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干嘛?”我被这些格式搞得十分烦躁,本来就不擅长美工,“你想走就走啊,没人拦着你。”
  林星晨闻言靠近我几步:“这个我会做。”
  “啊,你怎么会做?”
  “商赛很多需要美工设计,”她坐回去打开手机,“发给我吧,我帮你做。”
  我转过头不声不响盯着林星晨,刚想说出“你是不是太没边界感,我们已经分手了”,林星晨便开口:“就当我还你本科四年替我想文案的人情。快点发。”
  那倒是。
  等到我们走出商业街便利店,各自手拿一瓶饮料时,是半个小时后的事情。林星晨没有夸大其词,真的很擅长美工排版。
  我喝下一口鸡尾酒:“你什么时候能如此娴熟地使用这些技能?大一大二你还很嫌弃学会这些。”
  “生活所迫,大四答辩的时候一下子突飞猛进。”
  现下我的脑袋里还装着一团文字和闪烁的电子屏,再加上不胜酒力,哪怕是最低度数的鸡尾酒。我实在无法控制语言系统,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你当年出国读研不还是经济学吗?怎么想到去做市场营销了。”
  “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计算。”
  “你怎么这么快就当上经理,真的不是画大饼的虚职吗?”
  “……我还有升职通知书,纸质版你看不看?”
  “你在b市买房了吗,那里房价这么贵租房也一定花不少钱吧?”
  “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啧啧。”我希望是夸张手法。
  红灯亮着,数字缓慢地跳动。
  我们站在斑马线这头。身旁的女人抱着一袋橘子,塑料袋窸窣作响,散发出微酸的清香。车流在面前呼啸而过,轮胎碾过路面。喇叭声、引擎声、某个外卖骑手焦急的刹车声。
  绿灯终于亮了。人群像忽然解冻的河水,涌向对面。我和林星晨被人流推着向前,肩膀轻轻一碰,又很快分开。
  “那,”我终于转头光明正大地看着她,“你怎么不带眼镜?”
  林星晨那双微微下垂的眼睛眨动一下,复尔弯起:“不好看就摘下了……曹希文,你很好奇我吗?”
  我回头:“一般吧。”
  分手后几年,我很少收到她的消息。林星晨除了是我前任,也是我同学、同桌、大学时常联系的人。人生海海,缘起缘灭,真要把那根线一刀斩断,我也不知道如何跟过去的自己解释。
  现在这样挺好。
  晃晃悠悠走到地铁口,林星晨停下脚步,我疑惑地挑起眉毛。
  “我再往前走一会儿就到公司安排的住所。”
  “哦,这样。”
  她敲敲手机:“回到家记得发消息,路上小心。”
  用什么发?工作微信发?那可真是很诡异。
  我只好重新打开微信界面,递过去:“加回私人微信,工作微信联系太别扭。”
  路人突然撞上林星晨,她手里那瓶啤酒在瓶口晃了晃,溅出几滴。
  “嗯。”她垂首掏出手机。
  我一眼扫过去,摁下“同意”便挥手离开。坐在地铁上才好好细看林星晨的头像。
  头像图片是女人的手举着棉花糖,石板路上铺着五颜六色的灯光。我放大图片皱起眉头,这是谁的手?
  再点开朋友圈,背景图和头像似乎是一个地方,图片上长条桌上摆满玻璃杯,杯沿缀着盐粒或糖霜,琥珀色的威士忌沉在底层,往上渐变成橙红。有点眼熟,但想不起是哪儿。
  没有屏蔽我,是真的没有朋友圈。甚至个性签名也是空白。我想起她说的那句,私人微信比较私人,不免笑出声。
  右上角社畜向我投来幽怨的眼神,我急忙收声保持安静。
  想起前些日子单主给我发来的大纲还没看,我点进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