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林祁:……
  林祁无言了。
  他愣了几秒,然后赶紧点头行礼,道:“臣遵旨,定竭尽全力,为皇上办好这件差事。”
  林祁怕了,他知道这差事是很难办的,而且还有生命危险,但若他不去,那就得自己的弟弟去。
  皇上这是捏住了他的七寸命脉。
  他们兄弟二人必有一人要闯这鬼门关,如此还是他去吧。
  哪有做兄长的把亲弟弟推到悬崖边去。
  第1145章 这西北还要打仗啊
  元祐十年五月二十五日。
  清早金陵城东郊的许多百姓早早的站在了马路的两边。
  大家看着远处走来的大军,十几万大军,长长的队伍绵连上十里。
  “看来,这西北还要打仗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感叹道。
  “是啊,都打了这么多年了,还要打。听说上个月咱们的十几万将士在西北大败,死了十五万多人,连主帅都死了。”另外一个老人回道。
  “唉……这西凉国不好对付啊。若是换做先皇,早就选个公主过去和亲,缓和干戈了。也就当今这位皇上,如此好战。”老人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他有一个孙子五年前参军,如今怕是已经死在战场上了。
  这是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说道:“这不打不行啊,这西凉国这次可不是要金银财宝那么简单,这贼国狼子野心,据说和戎国合谋,想灭了大越。如此,我们只有战到底。”
  “咦……那挂帅的是楚大将军吗?”老人看到了前面士兵举着的帅旗,上面写的是个楚字。
  “是啊,这楚家大公子死在了君山,这楚大将军还不得去给儿子报仇雪恨啊。”
  ……
  围观的百姓一边看热闹,一边感叹。
  当今这位皇上登基十年,打了七年的仗,民间虽有些怨言,但多数百姓也没有反对。
  毕竟这位皇上继位以后,停征了人丁税,如今推行新政后,他们每年要交的田税粮也少了一些。
  皇上虽然好战,但还是体恤他们这些百姓的。
  就是死的这些将士,不知是谁家儿孙。
  ——
  行军的队伍中,楚渊坐在了马车里。今年已经五十五岁的他已不再年轻,按民间的说法,过了五十五,他便是已近花甲之年的老者。戎马半生,他有太多了遗憾,而如今这些遗憾都已不重要了,他现在唯一想做的事就是灭了西凉贼国,为儿报仇。
  若不报此仇,他这一生就白活了,更无法向楚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此时坐在马车里的还有一位男子,男子三十出头的年纪,手里拿着一把羽扇,头上则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
  此人名叫宋长丰。
  “宋公子,皇上将你送给在下当个谋士,不知你读过哪些兵家书籍?说来听听吧。:”
  楚渊看着这个陌生的公子,也不知道皇上从哪里找来的,说是可以助自己出谋划策。
  宋长丰笑了笑,挥了挥手里的羽扇,回道:“大将军说笑了,在下不通兵法,也没读过几本兵书。”
  “那皇上把你送到我身边做什么?”楚渊眉头一皱。
  他感觉皇上送这么个人来,怕不是为了监视自己的。
  宋长丰回道:“大将军,在下我虽然不通兵法,更不会排兵布阵,但在下熟悉西凉。我的母亲来自西凉国,我在西凉行商多年,西凉哪里有座山,哪里有条河,哪里适合安营扎寨,在下都知道。”
  宋长丰没有告诉这位大将军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天机堂的人,此次随楚大将军出征不仅是皇上的旨意,也是天机堂的任务。
  第1146章 澄县暴乱
  澄县,位于利州。
  这里是大越南方的一个小县,有约五万五千人口。
  当地的百姓大多都只会讲地方方言,这里能读书写字的人极少,百姓们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生,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农户。
  但这里有田的农户极少,九成都是佃农。
  六十多年前,这里的几十万亩地便被当地的乡绅地主们兼并了,农户都成了佃农,只能租种乡绅地主们的地。许多年了,当地的百姓一直过着穷困潦倒,饥不饱腹的日子。
  元祐十年七月初三,正值早稻收割的时节,然而澄县当地却爆发了一场大型的暴乱,原因是因朝廷推行田亩新政,当地的乡绅地主们因为持有几千上万亩的田产需要缴纳高额的田税,但乡绅地主们自己不想缴纳这笔税钱,于是想把这高额的田税转嫁到佃农们的身上,佃农们本来和地主们是按五五分成的方式,分得一半的粮食,但这新政推行后,乡绅地主们只愿意给佃户们四成的粮食。
  于是当地的佃农们彻底怒了。
  成千上万名早就没了农田的佃户在一个叫做何大牛的组织下暴乱了,暴乱的佃农们一怒之下灭了澄县四十七户持有超过千亩田产的乡绅大户。四十七户人家被灭门,家中不论男女老幼,妻儿老小,全部被暴民们杀光了。暴乱总计死亡人数达到了两千多人。
  此案发生后,刚出任江南布政使的杨东庭吓到腿脚发软,被皇上钦点为江南路巡抚的许崇山则在最快的时间赶到了澄县。
  “巡抚大人啊,现在该怎么办?”杨东庭早年在地方当过几年知府,但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年他可都是在三省六部任职,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但自己亲家苏墨一死,皇上便将自己贬到了这江南当布政使,他虽然为官多年,在这是第一次当地方布政使。没想到一来,就遇到如此惊天大案,真是让人头疼啊。
  许崇山看着眼前被抓的十几个组织佃农暴乱的嫌犯。
  这些人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被抓了他们也不怕,甚至也不求饶。
  其中一个长得十分高大的男子直接对着两位大官说道:“两位大人,要杀要剐,任凭处置,但若你们要我们认错,我们是绝不会认错的,再来一次,我们还是会这么干。”
  说话的男子叫何大牛,他就是组织佃农们暴乱的头领。
  杨东庭看着这十几个恶徒,怒道:“你们可知,你们犯的罪是要满门抄斩的。”
  叫何大牛的男子笑道:“满门抄斩就满门抄斩,我何家加上我何大牛就七个人,我们吃的还不如地主家的狗,早就不想活了。大人少用这一套来威胁我们。”
  其他十几人也同时回道:“要杀要剐,任凭处置。”
  看到这些人如此态度,杨东庭实在无语了。
  他看向许崇山,这位皇上钦点的巡抚,说道:“许大人,这事你做主吧,这些人该如何处置,这澄县的烂摊子又该如何收拾,在下是没法子了。”
  第1147章 让皇上来处理吧
  许崇山知道威胁的话语对于这些亡命之徒已经没什么用了。于是他问道:
  “说,你们为什么要杀灭澄县四十七户人?”
  虽然知道原因,但许崇山还是想听这些人自己说出来。
  “大人,原因您不是知道吗?当然是因为他们不让我们活下去啊。我们辛辛苦苦给他们种地,本来五五分就已经是极限,但这些乡绅大户们吃人不吐骨头,竟然将新政推行后他们要多交的田税钱转移到我们这些佃户身上来。如此便是要让我们活不下去。既然活不下去,那就同归于尽,大家一起下地狱。”另外一名叫王东来的男子回道。
  “那你们一共组织了多少人参与这次暴乱?”许崇山接着问道。
  这些都是要作为供词呈送朝廷的。
  “回大人,我们不知道,不过应该有两三万人参与吧,这些乡绅大户们是串通好了的,一起要将原来的五五分成改成四六分成。他们惹怒了我们澄县的所有佃户,所以我们都参与了,要不是这么多人参与,能打得大户们措手不及,灭得他们干干净净吗?”何大牛实话说道。
  虽然他是组织者,但这次参与的百姓可都是自愿的,他一呼百应,大家都拿着家伙就上了。
  许崇山皱着眉头想了想。
  他在同州推行新政四年,虽然当地也爆发过一些矛盾,甚至死了一些人,但远远没有这次澄县的暴乱可怕。
  转头他看向一旁的杨东庭,这位曾经的礼部尚书,道:“杨大人,此案涉及人数众多,牵涉甚广,影响巨大。我等虽是朝廷大官,但如此大案还是得上报朝廷,让皇上来处理吧。”
  许崇山不知道这样的暴乱要如何处理。
  澄县总共只有五万多人,有将近半数人参与了这次暴乱,如果要杀头,甚至满门抄斩,那就是要杀光澄县所有人。
  还有这四十七户乡绅地主大户,他们持有的田产数额巨大,达二十万亩田。现在这些大户们被灭了门,这些田就是无主之田。朝廷要如何处置这样的田产,也得皇上定夺?
  “那就快马加鞭,上报朝廷吧。”
  江南巡抚许崇山和江南布政使杨东庭都没有处置这十二个带头暴乱的恶徒,只是将他们关进了大牢里,听候处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