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衙门外。
  岳凌和刑部尚书贺少文从马上下来。
  岳凌向守在门口的衙兵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令牌,道:“西营主帅岳凌奉旨拿人,闲杂人等全部去前厅。”
  说完,岳凌带着几十个将士冲进了华南布政使衙门。
  进入衙门后,岳凌看到几个穿着官服的官员,这些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但根据他们的官服颜色,可以判断他们布政使衙门的官员。
  站在最前面的便是华南布政使郭德海,作为一方封疆大吏,五十七岁的他已经不再年轻,多年前,他也曾是三省六部的高官,做过户部侍郎,盐铁司副使。
  他看着眼前的这位穿着红锦战袍的将军,冷冷笑了一声,说道:“想必这位就是镇国公岳凌,岳将军吧。”
  郭德海曾见过这个岳凌,不过那时对方才二十多岁,只是一位三品武将。
  刑部尚书贺少文这时走上前来,说道:“郭德海,今日我等奉朝廷旨意,封华南布政使衙门,你和你身后那几位官员我们都要带走。”
  郭德海往前走了几步,他往前走,而站在他身后的华南按察使吕枫、转运使袁俊才,以及原杨州知府曾广等人则往后退,其中一人吓得腿软,跌倒在地上。
  郭德海冷笑一声,道:“贺尚书,我是皇上亲封的华南布政使,是朝廷正二品的封疆大吏,你们想拿我,拿皇上的圣旨来。”
  “你以为你还能坐在这个华南布政使的位置上吗?杨州搞成这样,你这个布政使难辞其咎。”贺少文怼道。
  而一旁的岳凌则懒得和对方废话,他走上前去,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出了腰间的佩剑,剑锋直指郭德海的胸前。
  “岳将军……”剑在眼前,郭德海神色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来人,带走。”
  岳凌手一挥,他身后的将士迅速上前,拿出绳子将这里的几个官员全部捆了,丢到了门口的囚车里。
  杨州城。
  过了辰时后,城里更加的热闹,每条街上都是逛街的百姓和沿街叫卖的小贩。
  百姓们在看到有官兵和囚车经过时纷纷退到了街道两边。
  当看到囚车里押着的是穿着官服的官员后,许多百姓便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有的百姓认出了囚车里的官员,便指着囚车说道:“大家快看,那不是布政使郭大人嘛,还有那个是以前的知府曾大人。”
  “是啊,他们怎么都被抓起来了。”
  百姓们又一次聚在街边看热闹。
  第950章 找不到比这些人更可恶的
  昭和殿。
  下朝后,顾瑶召见了中书令苏墨,参知政事于长林,户部尚书马伯恩。
  顾瑶将刚刚收到的奏报以及从杨州紧急送来的账本分下去给这几人看。
  她长叹一声,道:“杨州那边审了不少人,总算审出些东西来了。大家看一下,有什么想法,自己说。”
  顾瑶头痛,这些日子她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杀千刀的地方官,给她捅出个这个么大的窟窿。
  几人看完了奏报和账本。
  户部尚书马伯恩先说道:“皇上,这奏报里说杨州六个织造厂,加起来每年可织丝绸七十万匹,棉布一百万匹、麻布一百二十匹。但他们实际在户部登记的数目只有三成,也就是说这十几年来,杨州这几个织造厂少缴的税俸有一百多万匹丝绸,至少两百万匹棉布,两百万匹麻布。这少的供布,若折扇成银子就是上千万两。”
  “这还不够,当地的官员和这些布商勾结,每年将五十万匹丝绸销往了东洋、南洋等地十几个国家。据臣所知,上等丝绸在我大越八两银子一匹,但是卖到国外是翻倍的价格,也就是十几两银子一匹。朝廷规定,销往外国的布料,要按售价的两成给朝廷交市舶税,他们每年逃掉的市舶税就是上百万两。”
  “这两项加起来,可是两三千万两银子呀。”
  马伯恩直接算了这些年朝廷遭受到的损失。
  而这些银子应该是被那些官员一级一级层层贪墨了。
  顾瑶感觉自己胸口燃着一股火焰,她以手扶额,紧紧闭着眼,平息自己要爆发的情绪。
  这些人可不止贪墨了这么多银子,更可恶的是他们毁堤淹田,导致一万多人丧命,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四县洪灾杨州几百万亩土地被淹,这些被淹的田地今年将颗粒无收,还有二三十栋被淹的房子倒塌,马路也被冲毁,这些损失若算进去,那可是几千万两。
  想到这些,顾瑶就心梗。
  “皇上,臣以为该把这些负主要责任的官员押到金陵来审,他们贪墨的银子都去哪里了,也要一笔笔查出来。”苏墨见皇上闭着眼睛不说话,便主动站出来说道。
  “是的,皇上,这些人罪无可恕,必须严审他们,追回朝廷的损失。”于长林也起身说道。
  顾瑶思虑了一会后,语气低沉的回道:“朕等下就下旨,让皇城司把这些畜生押到金陵来。”
  顾瑶直接用畜生两个字形容这些贪官污吏。
  她想她翻遍华夏史书,也找不到比这些人更可恶的。
  “还有……”
  顾瑶接着说道:“抓了他们,华南布政使衙门就没人了,现在杨州的情况很糟糕,你们给朕推荐一个有魄力,有手腕的人去杨州。”
  此时此刻,顾瑶恨不得自己去杨州,但她身为君王,她现在无法离开皇宫。
  三人都没有立即回答。
  好一会儿后,苏墨说道:“皇上,臣推荐都察院御史中丞邱泽接任华南布政使一职。”
  第951章 不要公开这些人的所有罪行
  顾瑶想了想,没有点头。
  她想选个自己信任,知根底的官员下去,但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她这个君王当的最郁闷的地方就是虽然朝廷上下有这么多官员,但关键时刻要用人时,却选不到合适的。
  她登基六年,科举也考了两次了,但这些年轻的官员缺乏历练,不能大用。而年龄大的这批官员是以前文皇帝在位时出仕的,文皇帝那么昏庸,重用赵家那一大帮子势力,提拔上来的官员多数也没什么才能。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顾瑶细想后,回道:“苏爱卿,在想想有没有更合适的。”
  顾瑶对这个御史中丞邱泽印象深刻,此人倒不是贪官,但是个比较迂腐、喜欢挑刺的人。
  他可没少骂她这个君王,她对此人的印象实在不好。
  “好,那臣就在想想。”苏墨看得出来,皇上对自己提出的人选不满意。
  “皇上……”苏墨将刚刚那些奏折和账本都收了起来,放到了御桌上。
  他顿了顿,再道:“臣等已经知道杨州的情况,但臣想给皇上提个建议。”
  “你说吧。”顾瑶看着苏墨,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苏墨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说道:“臣想建议皇上不要公开这些人的所有罪行,就公开他们勾结布商贪污了朝廷的税贡,数额巨大。如此就打住吧。”
  “苏爱卿,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公布他们的所有罪行?”顾瑶皱着眉头问道。
  苏墨正想回话,但一旁的于长林突然插话,道:“皇上,臣也赞同苏大人的建议。这些您在名单上用朱笔勾出名字的官员,他们犯的可是滔天大罪。若将他们毁堤淹田,导致杨州特大洪灾,一万多人丧生,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的罪行布告天下。那可能会导致民怨沸腾,甚至可以引起杨州当地的灾民暴乱。还有,这些官员是朝廷任命的,百姓们只会觉得是朝廷腐败,用了这样的贪官污吏,祸国殃民啊。”
  顾瑶嗯了一声,她没有回于长林,而是看向户部尚书马伯恩,问道:“马爱卿,你也是这么想吗?”
  顾瑶看出来了,苏墨和于长林两人都是典型的士大夫思想,以维护统治为目的,把朝廷的脸面看的更重要。
  马伯恩捋了捋先长出来的胡须,他先是叹息一声,然后才回到:“皇上,臣对此事不发表意见,皇上觉得苏大人和于大人的建议可以,那臣也无话可说。”
  “这么说,你是不赞成了。”顾瑶听得出对方话中有话。
  马伯恩看了看身旁的两位同僚,他想了一下,说到:“皇上,若将这些人的所有罪行都公布,那朝廷确实丢了脸面,皇上也会丢了威望,但若不公布,那杨州死去的一万多冤魂,怕是死也不会瞑目啊。”
  “马伯恩,这可不是死者瞑不瞑目的问题,而是公布这些罪行,可能会导致灾民暴乱的问题。那些灾民原本过得好好的,因为洪水冲倒了他们的房子,才流落街头。”
  第952章 反对新政,是一条死路
  “这要是让他们知道这次的洪灾不是天灾,而是一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而导致的人祸,害他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那他们是有可能暴乱的。杨州几十万灾民,若乱了,你去镇压吗?”苏墨怼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