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读没读过兵书?会不会打仗?有这么安排进攻的吗?
  议事厅中一片沉默,沉默之后便是爆发的反对。
  全员反对。
  主公要打徐州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用孔融的计策,哪怕他们集中兵力攻打广陵一郡呢?
  孔融脸上的笑容逐渐僵硬,他从北海到下邳再到九江一次比一次落魄,好不容易说服袁术攻打徐州,现在又出现那么多凡夫俗子对他的计谋说三道四。
  他如何不懂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兵法中亦有不少分兵之策,到底是谁没读过兵书?
  只恨他身边得用的谋臣都没能带出来,如果他的亲信都在,定不会让他孤立无援。
  屋里其他人:……
  他们能看懂孔文举的表情,但是他们宁可看不懂。
  不管了,赶紧打消他们家主公并分好几路攻打徐州的念头,孔融上嘴皮碰下嘴皮几句话说的简单,真要开战的话损失的都是活生生的将士。
  谁的兵谁心疼,总之不能让孔融这么糟践。
  在场都是文化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读过兵书,七嘴八舌还真让他们家主公开始动摇。
  袁术本来也在纠结兵分三路会不会太分散,徐州虽乱但总兵力并不少,下邳是徐州豪族的大本营,琅琊是泰山贼的大本营,兵力主要就集中在那两个地方。
  他如今麾下总共能调动的兵马也不过十万人,还得留下一部分驻守九江,兵分三路的话每路还不到两万人。
  两万大军正常来说攻城略地是够的,但下邳有整个徐州的兵力,琅琊有贼匪出身的泰山兵还离青州很近,彭城隔壁就是豫州也不好打,相比之下的确是打广陵更有胜算。
  广陵郡介于南北之间,非常适合当做他逐鹿中原的第一站。
  且如今徐州的兵力集中在下邳,广陵的守军没有多少,他不需要兵分三路,只需要分水陆两军即可。
  谋臣们也不管现在是不是开战的时机了,能让他们家主公打消兵分三路攻打徐州就是胜利。
  打广陵!就打广陵!其他的事情等打下广陵再说!现在的目标就只有广陵!
  广陵打不下来怎么办那是接下来要操心的事情,小范围的栽跟头总比把全副身家都赔进去强。
  ——主公啊,当年咱们怎么从南阳跑来九江的你都忘了吗?
  袁术当然没忘,但是他不想提过去的狼狈。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拿到现在来让他心烦。
  田野默默给急着上前吵架的同僚让出位置,感觉现在这情况根本用不到他发挥奸细的作用给豫州青州送消息。
  除了袁术没有一个人觉得他们能拿下徐州,他们甚至连拿下广陵郡的信心都没有。
  自己人都不看好,这一仗能打出名堂才怪。
  哦,孔融算搅屎棍,不算自己人。
  ……
  袁术僭称帝号大封群臣的消息传出,各方势力反应不一,但绝大部分都是震惊于袁公路的好胆量。
  京城朝廷则是又惊又怒,满朝文武坐视天下大乱,但是完全没想到会有人直接撕破脸皮要将汉室取而代之。
  袁术说刘氏气数已尽无力统御四方,他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登基称帝乃是顺应天意、合乎民意之举。
  他袁术登基称帝是顺应天意、合乎民意,那朝廷的存在算什么?逆天而行?
  袁氏的教养就是这样?忠孝仁义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一时间朝中骂声不断,信件檄文如雪花般飞去九江,就算打不到袁术也要骂过瘾。
  朝臣为此怒不可遏,小皇帝本人倒没什么感觉。
  汉室本就气数已尽,天底下想登基称帝的又不只袁术一个,只是袁术傻不愣登的说出来了而已,有什么好生气的?
  且看着吧,之后这种事情多着呢。
  如今朝廷还没有威信尽失,袁术敢放话称帝会引起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不用朝廷操心,与其唾骂袁术不如回神琢磨正经事情。
  西凉马腾上表称军队补给不足,请求就谷于池阳,那池阳已是左冯翊的地盘,怎么能让西凉兵马轻易进入?
  朝廷现在就靠司隶这点地方苟延残喘,要是连司隶都守不住,第二个第三个僭号称帝的马上就来。
  现在光明正大称帝的只有袁术一个,偷偷摸摸想当皇帝的光他知道的就不只一个两个。
  不算那些扯个旗子就当天子的贼匪,说的是正儿八经的诸侯。
  陈王刘宠已经被袁术暗杀,他那些僭越之举就不说了,就说眼前的,前些日子荆州刘表还在告益州牧刘焉的黑状。
  刘焉早就借五斗米教断了和朝廷的往来一心在益州当他的土皇帝,小道消息还说他造了千余辆天子规制的乘舆车具僣拟至尊。
  益州已经和京城断绝联系,朝廷也不知道传闻到底是真是假,但是荆州和益州挨边,刘表对刘焉的举动却是一清二楚。
  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和当初“四星合于箕尾,神人将在燕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学过《史记》,能看懂刘表到底想表达什么。
  《史记》中记载了子夏在孔子去世后在西河一带教学,还有一些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质疑,这种质疑让西河百姓觉得子夏的道德有问题。
  同理,刘焉在朝纲混乱汉室衰微的情况下自请为州牧避乱远走,到益州后的种种行为和言论也都对朝廷不利。
  刘表的奏章上写的清清楚楚,子夏的道德有没有问题已经无从追究,但刘焉意图不轨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可是板上钉钉又能怎么样?朝廷又没办法大军压境杀去益州。
  各地的汉室宗亲都有他们的小心思,凉州的乱军又步步紧逼,朝廷哪儿有功夫管扬州的事情?
  袁术僭号称帝自有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马腾率军到司隶要粮可没那么多好心的诸侯来帮他们。
  唉,一个个的,还没他这个小孩儿能看得清形势。
  小皇帝将写好的信放在手边阴干,然后将信纸放进竹筒细心封好交给旁边候着的小黄门,“记住,不要在临淄过多停留,要快去快回。”
  他知道小将军在的地方都令人流连忘返,他也想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待着,这不是没这个条件嘛。
  不着急,再等等,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们就能合情合理光明正大的抱大腿了。
  ——小将军放心,朕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朕了,朕现在早上练拳晚上练腿,就算宫中出现变故也能保护杨太傅和荀侍郎。
  吼吼哈嘿。
  不知道尊贵的大汉天子什么时候能知道他眼中年迈的太傅和文弱的侍中武力值都比他高,反正现在小陛下满脑子都是乱贼打到皇宫时他一拳一个贼兵的英勇身姿。
  可惜他的骑射学的不太好,如果能有把像样的弓,一箭一个贼兵肯定更厉害。
  此时,杨太傅和荀侍中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一个在震惊袁术竟然敢在这个时候称帝,一个在震惊袁术称帝后首先做的不是掌控淮南全境而是攻打徐州。
  “仲豫,看在老夫年事已高的份儿上,你给老夫透个底。”杨太傅一夜之间沧桑了好几岁,似乎已经看到大汉江山从四分五裂到被人取而代之的将来,“袁公路虽狂妄,但也不该如此乱来,此事是否有你荀氏的暗中推动?”
  如果袁术称帝再晚几个月、徐州那边也传回来他们家傻小子“袁术僭称帝号,大逆不道,吾今加兵问罪以振朝纲”的消息,荀悦面对这个问题还真得考虑要不要和老太傅透露几句。
  但是现在袁术猛不丁的称帝,全天下都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也不清楚到底是几个弟弟的安排还是孔融逃去九江之后的阴差阳错。
  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来回答太傅的问题?
  荀悦想了想,迟疑的回道,“也许有吧。”
  家里的弟弟们的确在暗中筹谋此事,应该能算有点关系。
  杨彪:……
  听这迟疑不定的语气,如果不是在家偷偷学了演戏,就是真的不确定有没有关系。
  难不成真的是袁术得了失心疯?
  袁绍当年也是野心勃勃,可是野心勃勃的同时也有理智,至少他是推汉室宗亲刘虞为帝而不是亲自上阵,怎么到袁术这里就毫无顾忌?
  怪哉,怪哉。
  ……
  颍川官署,荀彧已经命毛玠监运钱粮支援前线,直到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依旧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袁术僭号称帝会引来天下诸侯共讨之,上一个天下诸侯共讨之的还是董卓。
  意料之外,袁术称帝是孔融撺掇出来的事情,有孔融直白的劝进在,之前那些含蓄的引导跟不存在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孔文举到底有多恨他们家明光?
  郭嘉感慨万分,“咱们小将军这算不算是无形中立了大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