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郭嘉:……
  本来很好,现在不确定了。
  突如其来的热情比揪着辈分寸步不让吓人的多,外面的局势到底乱到了什么地步?怎么把他们锋芒毕露的傻小子磨的棱角都没了?
  荀晔无视他们家奉孝叔的狐疑不解,哥俩好、咳咳、叔侄俩好的开启单方面交流模式,不一会儿就亲亲热热的把并州的情况交代了个干净。
  他交代完了,该奉孝叔了。
  郭嘉几次想开口都没找到插话的机会,脸上表情逐渐空白。
  虽然不知道哪儿不对劲,但是感觉哪哪儿都不对劲。
  这个阿牞,他正常吗?
  荀晔:乖巧.jpg
  郭嘉深吸一口气,“数日不见,侄儿越发健谈。”
  荀晔矜持的摆摆手,“哪里哪里,不如奉孝叔洞幽察微。”
  郭嘉:……
  洞幽察微?他来得及开口了吗就洞幽察微?
  臭小子一定是在报复他冒雨登门。
  算了,说正事儿,“明光自并州归来,感觉如何?”
  荀晔叹气,“比想象中还要乱。”
  他以为没有董卓火烧洛阳中原的情况会好很多,但是并没有,从并州一路到司隶再到豫州到处都乱七八糟,要不是他急着赶路不好停留,路上光剿匪就能剿出来十万民夫。
  这次南下走的是上党,他们到上党后重整官署恢复生产,虽然没法让治下立刻变得繁荣昌盛,至少看上去有欣欣向荣的气象。
  大汉十三州其他十二块地方都拿朝廷当摆设,目前朝廷能掌控的只剩下司隶,没有董卓纵容部下烧杀抢掠,司隶各郡县的官署勉强也能镇得住场子。
  然后就到了颍川。
  颍川在豫州西北,是豫州离京城最近的郡。
  同是两千石的太守,越富庶的地方官员地位最高,毫不夸张的说如今天下地位最高的太守先是南阳其次就是颍川。
  南阳是光武帝的发家之地,地位和其他郡县不一样。而颍川则是地域优势学风浓厚名士辈出,一代又一代的名士大兴私学广招弟子,直接将颍川打造成大汉的文化中心,颍川太守之位甚至比汝南太守还要吃香。
  天下太平的时候颍川繁荣富庶,如今天下大乱,颍川这个离京师洛阳只有两百多里的地方首当其冲,黄巾作乱的时候打颍川,董卓来了坚壁清野也打颍川。
  虽然张角是冀州人,但是黄巾之乱中损失最大的不是冀州而是豫州,准确的说是颍川一郡。
  当年黄巾乱起,灵帝以何进为大将军镇守京师,又以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为主将持节调发各地精兵镇压乱事。
  卢植率军镇压冀州的黄巾军张角,皇甫嵩和朱儁则合力讨伐颍川境内的黄巾军,然而两路兵马同时出动依旧落了下风。
  后来董卓入京坚壁清野,老东西在关中经营多年肯定不能大肆掳掠关中百姓,于是离洛阳最近还正好在洛阳东边的颍川又成了烧杀掳掠的重灾区。
  荀晔最开始没注意这些,那些天他先是忙着搬家然后又孤身入京,等董卓死了才有空关注外面。
  怎么说呢,他知道颍川会乱,不然荀氏也不至于全族搬迁,但是他没想到能比当年黄巾贼肆虐的时候还要乱。
  董卓也知道他名声不好,怕京兆尹盖勋联合关东各路诸侯一起反他特意调盖勋到颍川当太守,但是盖勋说关中不稳且身体不适不愿变动,和他董仲颖当初拒绝交出兵权的托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之后关东联军声势浩大,董卓派徐荣等将劫掠颍川,新上任的颍川太守李旻率众抵抗却被生擒然后烹杀。
  董卓活着的时候朝廷自顾不暇没空管其他地方,董卓死后倒是想管,奈何袁术已经将豫州视为囊中之物根本不买朝廷的账,除了他自己任命的官员外朝廷派过来一个他赶走一个。
  嘴上说什么上讨国贼下刷家耻为国尽忠把拥立新君的袁绍踩的一无是处,实际上兄弟俩没一个在乎朝廷的死活。
  袁术占着豫州不放的结果就是现在的颍川没有正式的太守,只有屯兵阳城的豫州刺史孙坚暂代太守一职。
  郭嘉听完大侄子的抱怨捏捏耳垂,骂的这么中气十足,可见还没见过太触目惊心的场面,“袁本初任命了新的豫州刺史,那位周刺史很有可能挑颍川下手。”
  袁绍的脑子被驴踢了之后最近好像又恢复正常,为了让公孙瓒退兵已经主动让步提拔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
  冀州郡国富的极富穷的极穷,让出常山那种年年遭受外族侵扰贫瘠程度不下边郡的地方是火上浇油,他不愿平分冀州就必须让出个富庶的郡好让公孙瓒满意。
  北方的威胁暂时解除,接下来就能专心和袁术相争。
  心平气和.jpg
  “豫州百姓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荀晔皱着脸嘟囔几句,脑子里已经开始循环播放“一大波僵尸正在来袭”的音效。
  “我已以荀公的名义征辟豫州名士,事不宜迟,得尽快离开。”郭嘉冒雨前来不是为了和大侄子一起骂人,袁绍的兵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打过来,实在没有时间等雨停,“乌程侯带兵勇猛,但是治理郡县的本事还有待提升,豫州实在不能留。”
  刘景升到荆州后断了孙文台的后路,所以孙文台只能和袁公路合作。
  他们这位豫州刺史出身寒门以勇猛尚武显名,前不久在讨董时声名大噪,和世家出身的袁公路合作没坏处。
  奈何他早年、不说早年、就是现在行事也依旧是莽撞冒失,豫州士人不喜他的草莽风气,平日打交道也只是表面迎合,也正好给了他征辟名士的机会。
  要是豫州士人都为孙文台所用,他也不好明目张胆的和父母官抢人。
  荀晔皱了皱眉,“我怎么听说乌程侯在豫州名声还挺好?”
  讨董联盟十几路诸侯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敢打敢杀的孙坚在一众诸侯中简直是鹤立鸡群。当时全天下都在轰轰烈烈的讨董,孙坚在孔伷死后成为豫州刺史可谓是众望所归。
  如果袁术能不作妖,鲁阳驻地没准儿能从三个联军驻地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亮眼的讨董中坚。
  不过他们这里的袁术还没来得及断孙坚军粮董卓就死了,目前孙坚和袁术关系好像还行。
  有江东猛虎在前面冲锋陷阵,豫州各郡国在明面上的确被管的服服帖帖,也难怪袁术一点面子都不给朝廷留。
  “都是假象。”郭嘉摇头,“豫州四国二郡,陈国、沛国、梁国、鲁国明面上对袁术没有意见,实际上却都没让袁术安插进去亲信。颍川、汝南两郡早先的确唯袁公路马首是瞻,但是现在……”
  荀晔下意识绷紧身子,“现在怎样?”
  郭嘉眯了眯眼睛,冷笑一声,“豫州郡县苦黄巾贼久矣,他袁公路不说剿灭贼匪,反而和黄巾贼同流合污。”
  豫州世家大族多,当年在黄巾之乱损失都不少。
  虽然张角三兄弟身死,但这些年打着黄巾旗号作乱的贼匪一直没少过。豫州各郡县的官署和有部曲的世家大族的态度从来都是剿灭,断没有放任贼匪在自家地盘上烧杀抢掠的道理。
  钱粮被劫掠还能再囤,因为黄巾贼殒命的族人却回不来,他们和打着黄巾旗号的贼匪是血仇。
  怀柔和收编还不一样,袁术要是能让黄巾贼改头换面成为他袁氏部曲豫州世家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他现在是以钱粮来换取那些黄巾贼的拥护,对黄巾贼劫掠郡县视若罔闻。
  荀晔:……
  刘虞用怀柔的手段招抚胡人好歹能让胡人不在南下寇边,就这都把公孙瓒气的和他势不两立,袁术钱粮花出去了还继续纵容黄巾贼,豫州世家不反他反谁?
  “所以现在豫州的世家都支持袁绍?”荀晔下意识觉得只有袁绍袁术兄弟两个可以选,说完之后看到他们家奉孝叔反应不对连忙改口,“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豫州大部分世家都看袁术不顺眼,正是我们广招名士的好时机。”
  反对袁术不意味着支持袁绍,也有可能在他们家奉孝叔的努力下准备拖家带口去并州。如今已经不是袁氏一手遮天的时候,豫州的士人有其他选择。
  不愧是他们家奉孝叔,就是厉害!
  嘴甜的好处很明显,荀小将军一本正经的将他们家奉孝叔夸上天,轻轻松松就把想变脸的郭鬼才给哄好了。
  也可能是郭鬼才不和小辈一般见识。
  毕竟荀氏长辈的信件中不光说要征辟学识品行出众也有出世之心的才子,还特意让他多多照看家中小辈。
  荀氏让人放心不下的小辈不多,眼前这小子是最突出的那个。
  这大概就是成为叔父的代价。
  郭奉孝长叹一声,耐着性子让傻小子安生坐着别说话,然后细细给便宜大侄子分析豫州现状。
  战祸伤民,袁氏兄弟要在豫州开战,意见最大的不是朝廷而是豫州百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