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还好荀州牧要长居并州,要是这次还和丁原一样招完兵马就去京城争权夺利他得气死。
都知道远离京城没前途,他也知道,但是也不能让胡人一直这么嚣张下去吧。
反正他吕奉先已经封候拜将,留在留在京城也没多大的上升空间,他这样勇武无双还看胡人不顺眼的将领最适合派来守边,别人不留他留。
嗨呀,州牧大人带他真是带对了。
吕大将军闲着没事儿就是自夸,夸完之后又是自信的一天。
他只负责剿匪不负责招安也不负责治理,安抚百姓的活儿归荀公达。他只需要在有人闹事的时候前去平定,其他事情自有荀公达处理。
还真别说,这些中原来的文化人在理政方面就是有一手。
他活了近三十年,对并州的印象就是哪儿都是打打杀杀。胡人入侵和胡人打,胡人不闹事儿就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总之基本上没有安生的时候。
没办法,他们这儿穷山恶水,想活下去就得寸步不让。
邻居间争几棵树大打出手都是小事,村寨之间争地头都能打出胡人入侵的架势,多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演变成上百人的械斗,一旦打起来连官府都拿他们没办法。
官府能怎么办?派兵上前加入战局?
别了,本来他们这儿的百姓就少,再打下去就真没人了。
但是不知道荀公达怎么和那些地头蛇交涉的,周边匪患平定之后城里竟然没出其他乱子。
不合理,非常不合理。
以前杀完贼讨完匪城里的豪强都会蓄意报复,因为被杀的那些人中可能会有他们的亲信,报复起来甚至能把官署给烧了。
这次没出现蓄意报复的情况,不光没有闹事,甚至所有城池看上去都稳稳当当,弄得威风八面的他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吕大将军摸不着头脑,他觉得朝廷官员能治理好中原可以说是有本事,但是并州和中原完全不一样,能治理好中原的郡县不一定也能对并州郡县手拿把掐。
他又不是没见过其他官员怎么当官,那是动不动就直接拉出去剁了以儆效尤,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
杀贼不算,贼匪本身就该杀,官员立威杀的是那些当众不给他面子或者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的人。
荀公达立威了吗?
没见他大张旗鼓的杀过人,所以应该是没有。
但是看现在这情况又好像立威了,不然城里那些家伙不会这么老实。
总不能悄悄的杀人然后昭告天下就瞒着他一个吧?为什么啊?想在并州立足哪儿有不见血的,他又不会因为这事儿有意见?
今天也是摸不着头脑的一天。
第44章 答疑时间到
*
——全家都是拥有八百个心眼子的聪明人是什么感觉?
——谢邀, 只要把我扔一边儿去,全家所有人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荀晔心平气和的去前面带路,淡定的接受全家只有他一个小傻蛋儿的事实。
人比人得死, 货比货得扔。只要有自知之明,就算家里出了个十二岁拜相的神童也影响不了他的心态。
且等着,他马上就能找回自信。
然后, 满头雾水的吕大将军就等来了气鼓鼓的荀小将军。
吕布刚从城外军营回来, 远远看到荀晔赶紧打马上前, “什么时候回来的?”
“中午刚进城。”荀晔握紧缰绳, 一脸严肃的问道, “将军待会儿有事吗?”
荀氏成员在晋阳城中团聚, 他只负责接人,之后的事情由他们家叔祖安排,他可以继续琢磨怎么建设晋善晋美好并州。
在投入建设大业之前,他得先找人聊聊好恢复自信。
吕布活动活动筋骨, 听他这么问以为有事儿需要他办,“有麻烦?要干仗?对面多少人?”
“没麻烦, 不干仗, 对面也没几个人。”荀晔额上划过几道黑线,这都打了好几个月了怎么还没打过瘾?难得回城不得让士兵歇歇顺便与民休息?
“不干仗啊?那没意思。”吕大将军不想休息,武将就得多干活,天天闲着骨头都闲散了,“不打仗也行, 来来来, 我正好有事儿想问。”
荀晔策马跟上, 两匹当世罕见的神驹放开了跑,眨眼间就把随行士兵甩在了后面。
天气越来越热, 习武之人火气大,吕布回府先去洗涮一番换干净衣裳,荀晔没有换洗衣裳,但是简单擦擦也能消汗。
两个人都收拾清爽,然后才哥俩好的进屋说话。
吕大将军挥退屋里的仆从,倒杯凉茶一饮而尽,然后才开口问道,“既然不是要打仗,那还有什么事儿找我?”
虽然他有很多问题想问,但是在满足好奇心之前得先问正事儿,不然他怕待会儿说起来没完把正经事情给忘了。
“也不是不打仗,只是暂时不动武。”荀晔这几天和长辈待久了坐姿很是端正,说着说着注意到旁边没个坐样的吕大将军,然后就和被传染了一样也懒散下来,“我家叔父有点多,并州境内被征辟的名士也陆续抵达晋阳,等太原上党各城官署都稳当了再直接带人去北边接手城池。”
说是等太原上党都稳当了再开始进行下一步计划,不过以如今的情况来看,最多半个月就能启程。
地方豪强不是傻子,各个山头的贼匪已经帮他们试探过了,就算心里有小九九明面上也会装的老老实实。
太原上党两郡汉人多,豪强大族再怎么习惯当地头蛇也知道不能用鸡蛋去碰石头,所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搞事儿。
换成那些胡人聚居的郡县就不一样了,就算最后肯定是武力接手也要先礼后兵。
他们有朝廷的任命诏书,可以名正言顺的接手所有并州城池,不老实的都是和朝廷作对,到时再发兵就是让最迂腐的人来说也是他们有理。
吕布啧了一声,“麻烦。”
要他说直接带兵去打最简单,最多提前通知一声让对面知道他们马上就要打过去好趁早投降,不然就算磨破嘴皮子也没用,人家该不听还是不听。
不对,好像也不是一点儿都不听。
吕大将军想起来兵不血刃就把太原上党两郡的大户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荀公达,难得开始反思他的手段是不是太简单粗暴。
事实证明,是的。
“将军,先礼后兵百利而无一害,你且听我细细道来。”荀小将军敏锐的发现找回自信的机会,二话不说立刻支棱起来,“并州的世家大族不如中原多,但也不是没有,想在并州立足必须和他们打好关系。”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1】
他不记得这话是哪儿看的了,反正用来形容他们现在的情况非常合适。
就拿他们荀氏来说,他们觉得迁去别的地方是避难,劝同乡百姓一起走是为了保全大多数人的身家性命,但是对颍川官府而言,他们绝对不会乐意眼睁睁看着地方宗族带走大批百姓。
宗族和官府谁让着谁全看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朝廷的掌控力越弱,宗族对地方的掌控力越强。
太原本地有王氏、郭氏、郝氏等一串儿七八个大族,上党有冯氏、鲍氏等一串儿五六个大族,西河、雁门等地离中原更远,那儿的豪强世族肯定比其他地方更强势。
他们来到并州近四个月,部分豪族已经表明态度站在他们这边,忠诚度一时半会儿不好说,但是用来治理地方肯定没问题。
能在并州传承下来的世族都有几把刷子,相信那些人的判断,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服软。
比起武力打服,用名声吸引来的更能靠得住。
当然,他不是说武力不重要。
武力很重要,要是没有那么多兵马随行,就算名声再好也不会有人主动来投。
名声好不能当饭吃也挡不住胡人的马蹄,他们示好是因为有好处,没好处的话肯定有多远躲多远。
吕布听的皱起眉头,“如此一来岂不是要被那些地头蛇拿捏?”
荀公达到底怎么让那些地头蛇听话的?可别是许出了通天的好处才让他们配合?
真要那样的话还不如让他带兵进城把不听话的都杀了,省下来的钱财用来犒劳将士也比扔出去打水漂强。
“不不不,将军此言差矣。”荀晔摇头晃脑,很有偶像包袱的再次端正坐姿,假装自己是个很有水平的谋士煞有其事的解释道,“刚到并州的时候可能会对他们有暂时的妥协,但是咱们这几个月也不是白忙活。”
养兵花销甚大,那么多钱粮花出去可不是看着玩的。
朝廷早几百年都知道官员要异地任职,就怕当官的和家族勾结在一起欺压百姓。
之前是他们初来乍到不得不用本地人,现在情况已经摸的差不多了,自家人和征辟来的名士要么已经到晋阳要么在来的路上,接下来就看叔祖他们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