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荀小将军在军营里溜达一圈,时不时拽个兵丁聊两句,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中午。
  为粮饷当兵和为保家卫国当兵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然而目前天下所有的兵都是为了粮饷而当兵,让他们卫国不如单纯的强调保家。
  再过个几年并州全境都是反贼,这时候教他们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怎么看怎么奇怪。
  他不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还是怎么有利怎么来吧。
  张辽一路上看他随时随地抓倒霉蛋聊天,看到现在也回过味儿了。别看只是聊聊天,聊过之后军心明显比没聊之前安稳。
  他们之前在京城的时候浮躁的恨不得天天内乱,连斩了好几个试图闹事的校尉也无济于事,后来让高伏义带那些刺儿头离开京城讨贼剿匪消耗精力才好些。
  发泄精力治标不治本,一旦消停下来该闹事还是闹事,不然昨天也不会把吕奉先气成那样。
  他留意了,昨天闹事的其实还是先一步离京的那些兵,和他们同行的那些虽然也在看热闹但是都注意着分寸,打起来的时候没有起哄还记得拉架。
  明显精气神儿都和那些暴躁易怒的家伙不一样。
  小张将军虚心求教,“为什么只说说话就能让兵丁安稳下来?又没给他们发钱。”
  “你掉钱眼里算了。”荀晔瞥了他一眼,然后煞有其事的说道,“暴躁易怒是生病的前兆,用说话的方式治疗叫话疗。这不,效果很不错吧。”
  张辽惊叹不已,“你们中原人就是厉害。”
  荀晔矜持的点点头,“也就一般般啦。”
  最擅长话聊的不是他们中原人,而是东北老乡。现在东北那旮旯不归他们管,等将来有机会打到那儿再看看这个年代的东北人有没有进化成后世的模样。
  俩人凑到一起就没安静过,这会儿也是边说边比划,主要是小荀政委给小张将军分享话疗小技巧。
  带兵打仗多掌握点技能没坏处,如今并州的高级将领中就他们俩能说会道,不指望他们还能指望吕大将军和高闷葫芦?
  得了吧,不如从底下挑出些政委苗子来培训。
  过几天这三人都要带兵离开晋阳,他种地得闲可以让留守晋阳的兵马试试三三制战术。不行就算了,一旦能行战斗力能倍增。
  虽然他们麾下都是精锐,但也不能只靠这些精锐,并州内部不稳还八面受敌,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
  自关东诸侯开始内乱,背井离乡的百姓越来越多。
  东郡太守桥瑁被杀,兖州刺史提拔亲信王肱接管东郡,但是兖州并没有因此安稳下来。
  兖州没有州牧,按理说应是刺史一家独大,可刺史刘岱除了治所东平国和刚到手的东郡外其他几郡一个都指挥不动。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堂兄,济阴太守袁叙是袁绍的堂弟,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和袁绍关系好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若有冲突这四郡无论如何都会向着袁绍。
  泰山太守应劭和任城相郑遂不像张邈和鲍信那样和袁绍好的天下皆知,但是私底下来往也不少,没有意外的话也会以袁绍马首是瞻。
  兖州一共八个郡国,其中六个都向着袁绍,刘刺史的心情可想而知。
  偏偏刘岱本人和袁绍表面关系也特别好,袁本初去渤海之前甚至把家眷都留在东平国拜托好友刘岱照看。
  天下人都眼睁睁看着,就算兖州已经快成了袁绍的兖州刘岱也不能表露出任何不满,不然就会从英名远扬的贤才变成背信弃义的小人。
  袁绍远在冀州,刚刚拿下冀州至少要小半年来整顿州内郡县无暇顾及别处。刘岱明面上不能和袁绍闹翻,但是私下里却依旧为彻底掌控整个兖州而努力。
  他是兖州刺史,兖州本来就该归他管,现在弄得政令不出东平算什么道理,天子已经被架空他堂堂兖州刺史也要被架空?
  不行!不妥!不可以!
  刘刺史心里憋屈的很,攻杀桥瑁固然因为桥瑁那老东西眼睛长在头顶上嘴巴还不会说人话,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要借此机会将东郡握在手里。
  先拿下东郡,然后再慢慢蚕食其他郡县,最后将兖州变成真正属于他的兖州。
  计划的很好,万万没想到他提拔上来的东郡太守王肱太拉胯,饭喂到嘴边他都没本事吃。
  韩馥退位让贤,新上任的州牧袁绍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剿灭贼匪保境安民。
  冀州哪儿有贼匪?太行山里随处可见的黑山贼。
  然而黑山贼也不是吓大的,新上任的官想立威他们黑山军也想立威。
  黑山首领张燕是灵帝任命的平难中郎将,冀州牧袁绍却是威逼利诱硬抢来的州牧之位,谁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那一位自不必说。
  向来是朝廷亲自任命州牧,没听说过哪个州牧把印绶让出去就算完事儿。要是州牧的变更那么容易,天下各州的豪杰都能直接明抢,那样还要朝廷干什么?
  立威?立他爷爷个腿儿!
  在首领张燕的授意之下,黑山各部贼首兴兵十余万攻打邺城所在的魏郡,直接打了袁绍个措手不及。
  黑山贼人多势众,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光打魏郡还不尽兴,一路南下愣是直奔兖州东郡而来。
  东郡太守王肱看到黑山贼来势汹汹吓的不行,不说组织军内兵马阻止贼兵入境反而丢下满郡百姓逃跑,逃跑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通知各城黑山贼打过来了要他们加强防守。
  刘岱得到消息的时候直接气笑了。
  虽然兖州其他郡县实际上都不听他的指挥,但是在面对黑山贼的时候大家伙儿肯定是同仇敌忾。
  贼人明显是和袁绍过不去,就算不为了百姓也得为他们真正认可的老大哥袁绍着想。
  但凡王肱能及时将消息传出来并挡住黑山贼的第一波冲锋,接下来各郡援兵便能将所有黑山贼留下,偏偏他什么都没干直接跑了。
  消息传到其他郡县,东郡已经惨遭黑山贼劫掠。要不是大量百姓逃至周边,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
  王肱啊王肱,你不堪为父母官!你不堪为人!
  刘岱一边骂一边迅速派兵支援东郡,同时兖州其他郡县也都严阵以待,生怕黑山贼抢完东郡还不尽兴继续往南抢。
  以前有什么恩怨都先忍着,大敌在前不讲究那么多,先把黑山贼打退再说内斗。
  兖州各郡的兵力都调动起来,百姓也都自发组织起来抵御贼寇,一时间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比讨董的时候更像联军。
  与此同时,曹操也带兵赶到了东郡。
  酸枣联盟散了之后他也没闲着,没怎么在酸枣停留就去了扬州募兵。
  讨董时其他人都只顾得饮酒作乐就他自己往前冲,因为没有援兵愣是将本就没有多少的兵打的所剩无几,再不招兵他手底下就没兵了。
  兖州豫州肯定不会放任他招兵,联盟散了之后他只能去更远的地方,好在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看在他和袁绍关系好的面子上施以援手帮他招了四千兵马,不然八成也得空手而归。
  但是他曹孟德今年好像特别不顺,讨董讨董不成招兵招兵也不成,四千兵马走着走着开始叛乱,等他平定叛乱再一数,四千人竟然只剩下五百。
  苍天啊!他是犯天条了吗?
  曹操清点好人数后当场犯了头风,好在他没有真的被接连到来的苦难压到,犯了一晚上病后第二天就支棱了起来。
  五百人就五百人吧,总比没有强。
  如此一路收集散兵,到兖州时慢慢也增加到了千人。
  他手上的千余兵丁,加上曹氏、夏侯氏兄弟回老家招的兵,总共加起来堪堪六千人马,不管怎么说好歹像点样子了。
  王肱弃城而逃,接下来即便现身也难逃一死,所以东郡目前相当于没有主官。
  袁绍家眷还在刘岱那里,两个人一时半会儿不会撕破脸,可刘岱提拔王肱导致如此大祸,接下来东郡太守的人选肯定不能再由他决定。
  袁本初远在冀州不好过多插手兖州之事,他曹孟德目前却还没有立足之地。
  以他和本初的关系,东郡太守之位未必不能落到他头上。
  ……
  冀州虽好,但终究不在中原,袁绍的确在考虑提拔自己人当东郡太守。
  他将家眷留在刘岱处是因为他们曾经关系真的好,但是前不久家中传来密信,刘公山私下里竟然在和公孙瓒联络。
  黑山贼来的猝不及防,公孙瓒在北边也不消停,他来到邺城后连气都来不及喘就忙着平乱御敌,刘公山身为他可以托付家眷的好友不说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和公孙瓒勾结到了一起,他想干什么?
  袁本初很焦虑,京城的族人已经惨遭毒手,他的家眷绝对不能再出事。
  奈何现在不是将家眷接到冀州的好时机,刘岱也不一定愿意放人,他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
  他已经传信给兖州的堂兄弟让他们时刻关注刘公山的情况,但是自家堂兄弟有多大能耐他很清楚,想要谋夺兖州不能只靠他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