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335节

  孟氏唱法的代表作都在这张磁带里,少女心满满的一张磁带,化作一道旋风瞬间沦陷了大江南北。
  “冬季到湘北来看雪……,”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风吹云云在动……不下雨就出太阳吧……。”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一开始是随身听带动了磁带的销量,但随着歌曲的传播,张小雪的专辑反过来,带火了随身听的销售。
  这一事件甚至被载入了1985年的历史。
  随身听和这张专辑成为了85年开年的特有名词。
  很多人一直用到90年代初的随身听,都是在这一场风潮中抢购到的。
  而肯花十块钱去抢购一台随身听的初衷,只是为了能在夜里和闲暇的时候听一听那些少女心爆棚的歌曲。
  各家新华书店里,往往张小雪的专辑刚刚到货,还没来得及摆上货架,就被新华书店内部的各种关系抢购一空。
  而1985年国内人口的总数刚好超过10亿。
  在这个喜欢抢购的年代,只卖4块5一盒的500万盒磁带,在1月9号就宣全国告售罄。
  按照港台在80年代的白金专辑算法,是5万张磁带等于一个白金。
  17岁的张小雪在1985年的年初创造了一个让所有华人歌手都相当绝望的记录。
  九天售出100个白金!
  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成就,一是因为其大哥的财力,再就是因为上头的刻意配合。
  这个年代让上头很头疼的就是港台歌曲和文化的暗地入侵。
  流行音乐文化在内地才刚刚起步。
  而张小雪的这张专辑妥妥的打着内地的标签,经过不少音乐专家的评判,这张专辑完全可以反攻港台。
  有了这种背书,张小雪的专辑售卖一路畅通。
  所有新华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摆的都是张小雪专辑的海报。
  北京的机场。
  靓丽的身影走出航站楼,正好看到提着一个手提箱的男子默默的笑着看着自己。
  “你不是昨天的飞机吗?怎么看着好像今天才到?”
  孟轻尘微笑着看着张清明。
  她晓得这个家伙就在等着自己的这句问话。
  “因为今天会有一次巧遇……。”
  ……果然,这家伙又在撩自己,……挺高兴的。
  “那你做好准备去我家接受审查了吗?”
  “时刻准备着。”
  “果然是个厚脸皮,一点都不带怕的。”
  “孟小姐,我发现你最近好像很容易脸红。”
  “呵呵,配合一下你罢了。”
  打情骂俏完毕,两人终于聊起了正事。
  “叔叔阿姨过两天就会来北京,今年过年你怎么安排的?”
  张清明愣了一下。
  父母之前不是说好今年过年要回老家过吗?
  “看来某人最近当哥哥有些不合格。”
  孟轻尘放下行李替他整理了下领口,笑着说出了全家人都瞒着他的一件事儿。
  “你家小妹被临时邀去参加今年春晚,所以你今年只能留在北京过年了……。”
  美人在前,张清明已经把要回去重修祖坟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
  “说起来最近我可能有点闲,需要一个向导带我好好游一游四九城内外。”
  面对张清明的邀请,孟轻尘却微笑着摇头。
  “我可没你这么清闲,人家回北京还有几件事要去办。”
  “那可以问一下是什么事儿这么急吗?”
  孟轻尘终于整理好了自己对象的衣领,笑容依旧满是淡淡的味道。
  “有个姓严的最近比较欠收拾,不处理好他,我可没心情过这个年的。”
  张清明愣了一下。
  合着我对象......原来是个霸总?
  第361章 挑唆
  “我不同意~!”
  京城钱家新购置的寓所内,钱雪妮的声音格外响亮。
  “本来就是卓红浅先往我们店里塞人,她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怪得了谁?”
  “我反正是对卓家没有一点好感!”
  钱文俊哭笑不得的看着妹妹。
  “雪妮,做生意不能光凭个人喜好。”
  “卓家女儿之前往咖啡馆塞人的时候,你还没入股呢.....。”
  “再说这是难得的机会。”
  “卓家资不抵债,唯一能拿出来还债的就是那八家老字号茶馆。”
  “这可是个不错的资产!”
  钱雪妮一脸鄙视的看着自己哥哥。
  “要不是张夏至把茶馆剧场玩了出花样,大哥你也不会想着进入这一行吧?”
  “偷女生的创意,你可是不知羞!”
  钱文俊洒脱一笑。
  “我还是那句话,做生意不能意气用事,但一定要舍得下面子。”
  “说真的,我对你那个合作合同是越来越好奇了。”
  “百戏进京也就罢了,可她那些赛事花样是怎么想出来的?!”
  钱雪妮认真看了自己哥哥几眼,慎重的告诫对方。
  “我劝你还是别对她好奇,店里上演的那些前车之鉴可不算少。”
  她不希望看到自己大哥也出现在那个大型的车祸现场。
  钱文俊不以为然的笑了笑。
  小妹的担心纯属于多余,他可不是看到美女就脑袋短路的家伙。
  钱雪妮知道自己大哥在北美可是华人圈子里出名的年轻绅士,在女士们的圈子里名声很好。
  只是作为妹妹她很清楚,钱文俊对于那些扑花蝴蝶一般的女人只会表面上应付,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可回国后,钱文俊已经好几次表示了对一个女人感兴趣。
  而且是这个女人又狡猾又漂亮。
  她忽然很担心。
  自从1985年元旦过后,京城街面上流传着不少关于卓家八家老字号茶馆的新闻。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卓家欠了不少名角的场费,闹得满城风雨。
  也不知道风光了近十年的卓家,怎么就忽然缺起钱来了。
  但很快这个新闻的热度就被另一个相关的新闻所取代。
  有家海外华侨出面盘下了卓家一半的茶馆,这才让卓家有了喘息的机会,起码在外面传的风声里,卓家好歹把人的场费都给结清了。
  其实实际情况远比外人传的要严重得多。
  卓家八家起家的老茶馆中有七家被钱文俊接了手。
  卓家拿到的钱,除了支付名角们的场费外,其余的都还了朋友和银行。
  就算是这样,卓家还欠银行不少钱。
  虽然没了七家茶馆,小电子产品这块的计划外渠道也被人抢占一空,但卓家到底还是没完全退出茶馆剧场和小电子产品售卖这两个行业。
  加上有用得上的关系,经过钱文俊的指点,卓家与各银行达成了分期还款的协议。
  一直在冷眼旁观的张清明,对于钱文俊插手这个行当的事很感兴趣。
  因为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钱文俊对那七家茶馆剧场的定位很有国外特色,换句话说钱文俊的经营模式——就是夜总会!
  听说很多被钱文俊开出的高薪吸引去应聘的姑娘家,都是捂着脸一路骂着逃出应聘室的。
  其实钱文俊已经很考虑国内的情况了,不过是要求穿丝袜和旗袍跳舞.....。
  张清明心里呵呵直笑,他打算钱文俊装修排练好后第一个去捧场,然后转手偷偷举报一波。
  至于卓家......。
  确实有人给他递话,想让他放现在的卓家一马。
  张清明表现得不置可否,但他内心里却根本没有放过对方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