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223节
“张生是认真的?”
“当然。”
有着北边在中间作保,张清明和刘长松的交易进行的很快。
尤其是其中本该最耗时的对嘉化银行的资产评估,其实只花了半天时间。
大陆方面早就私下核算了嘉化银行的业务,左秘书在几个小时之后就拿到了嘉化银行几乎全部账务的复印件。
还有不知是哪里财务审核人员的报告书。
张清明看着资料上的红章,最终选择了相信。
张清明这段时间对自己的随身城市进行了多次摸排,发现这个城市并不是后世任何一个他所熟悉的城市。
几乎他能找到的一切资料和标识牌上都没有关于这个城市的称呼和地理位置,但可以推断出这个城市一点也不比后世的上海小。
张清明扫荡了几条繁华街道上的几十家金铺和珠宝店,仅仅是一公斤重的贺岁金砖就拿到了三百多块,还有那些贺岁、祝寿用的小金条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这批合计两吨重的黄金,是他在一个月前就堆在了随身城市的街头,每天往外运一次,然后再回来放在原来堆积位置的旁边。
第二天原本堆积位置上就会刷新出两吨黄金。
几十天下来,随身城市的某个交通岛周边全是金黄色一片。
张清明估摸着应该有六十多吨。
这些黄金他不大好在国内出手,但在港岛却没有这个顾虑。
作为东亚金融中心之一的港岛,各家银行、金融管理机构可以对大部分人的资金来源进行追查和审核,但却无法有效的追查某些黄金的来源。
而且一般人也不会选择囤积不方便运输和保藏的黄金。
嘉化银行被神秘大亨存入几吨黄金的事很快在圈子里传了出去,嘉化银行一时间成为了圈子里的热门。
尤其是刘长松把其中三吨黄金转存入了汇丰银行,更加坐实了这个传闻。
嘉化银行发行的金融产品立即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作为港岛第一大行的汇丰银行也对嘉化银行一改常态,对于嘉化的各项业务都予以了最大额度的支持。
就算港英政府有意见也没用,因为没人会跟黄金过不去。
在黄金面前,就算是港督的话也就那么回事。
获得注资的嘉华银行率先脱离了港岛华资银行在八十年代的噩梦期,银行重生后的第一笔交易就是为张清明在汇丰银行申请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低息贷款。
这是张清明准备进军房产业的起步资本。
“我建议你驳回嘉化银行的申请,”说话的人是一个纯正的英伦人,语气里带着浓烈的官僚气息,只不过这个英伦人面前的西方人脸上的微笑一点变化都没有,“这个张出现在过北京,可以确信他是个有着红色背景的人!”
这里是汇丰银行某高级经理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主人微笑着看着来自港英政府的官僚。
“亲爱的约翰逊,除非你能拿出港府正式的文件或者国内相关的法律条文,否则我无法按你的要求去损害我们银行的利益。”
被称为约翰逊的男人露出一丝怒容。
这些汇丰银行的鬣狗,眼里就只有那些金晃晃的东西。
“拜尔,你不要说自己不知道现在是两边角力的关键时候,北方任何试图插手港岛事务的企图都必须得到有效的阻止和控制!”
高级经理拜尔依然笑眯眯的。
“所以约翰逊,你带着文件还是港督的命令来的?”
“见鬼,谁会把这些东西写在纸上?!”
拜尔闻言耸耸肩。
“那我就无能为力了,这笔贷款相当优质,我没理由拒绝,或者港府会补偿我们的损失?我不是指这单笔业务的利润,而是我们汇丰在名誉上的损失补偿,要不咱们谈谈?”
几十分钟后,约翰逊怒气勃发的离开了汇丰银行。
港英政府在港岛很少有无法控制和得罪的势力,但汇丰银行绝对是其中的例外。
等在银行外的汤姆白急忙上前替约翰逊拉开车门。
“约翰逊先生,他们答应了......。”
“黄皮猪,闭嘴!”
愤怒的约翰逊把怒火发到了汤姆白身上。
“你们白家对嘉化银行的打压毫无成效,尤其是现在看来,你们之前耗费的精力和金钱都在嘉化这边打了水漂!”
汤姆白脸色一白,强忍着羞辱解释了一句。
“这笔黄金绝对是从北边来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白痴!”
约翰逊猛的推开汤姆白。
“就算是英伦帝国央行也不会把自己的黄金送到对手的鼻子下面去。”
“政府可以授权给我去追查任何一笔资金的运转记录,但除了黄金!”
约翰逊上了车之后,总算压低了火气给了汤姆白一个平静的脸色。
“盯着那个人的账户,看看他拿到钱之后到底会干些什么?”
汤姆白立即笑着鞠躬。
“您放心,嘉化银行里有我的人,他的所有运作都逃不出我的耳目。”
第243章 那就宣布收购吧
张清明成功从汇丰银行拿到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
他在汇丰的信用的最高级别的。
炫目的金黄色已经让汇丰的经理彻底忘记了张清明的肤色和国籍。
张清明拿出七百万美元再次注资。
这次注资的对象是何耀祖的宏基地产。
不过这回在宏基地产,通过注资他的股份占到了75%。
张清明注资后的宏基地产摆脱了之前的颓势,在嘉化银行的账户上宏基地产现在拥有四百六十多万美元的现金流。
张清明要求宏基地产趁着港岛地价低迷大肆收购房产和地皮,由嘉化银行提供资金担保。
何耀祖对张清明的要求有些犹豫,毕竟他不知道房价会不会继续往下掉,但张清明的要求很霸道,就算继续跌宏基地产也必须大口吃进。
资金不足可以找嘉化银行贷款,如果嘉化银行资金储备不足可以再找他。
更何况随着黄金传说的流传,市民们都对嘉化银行恢复了信心,储蓄量也在逐渐变大。
在十二月合约签订后,华英双方约定港岛政府每年出售的地皮不能超过五十顷。
虽然这是为了避免港岛政府在离开前疯狂甩地套现,但不得不说一肚子坏水的英伦人在搜刮上的天赋得天独厚。
英伦人会在明年初开始疯狂的炒地皮价格,每年五十顷的出售土地价格都会是天价。
到了回归前期,港岛的地价和房价高得吓人,里面满是泡沫,同样虚高的恒生指数在英伦人抽回资金后几乎全面崩盘。
抄底港岛房产和地皮,是每一个84年来到港岛的穿越者都应该去做的事。
不过就算此时的港岛房价被腰斩,但平均价格还是远超大陆人的想象。
例如在较为偏僻的观塘,一户三百到四百尺(三十多平方)的新房售价就高达十六万港币。
如果是私人平房,同样面积售价几乎要翻倍。
宏基地产拿下观塘的一栋楼就花了快七百万,更不用说港岛太古区这种繁华的所在,同样的一套房要价高达一百万港币。
宏基地产买楼没有采用分期模式,而是直接一口气吃下。
在太古、观塘、弥敦道各自拿下两栋楼后,账面资金便开始吃紧。
不过暂时有嘉化银行的贷款支撑,所以宏基地产买楼的进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张清明清楚,自己必须继续搞钱。
继续存黄金已经不可取,所以他盯上了港岛的四大股票交易所。
在电视剧《大时代》里,股票经纪们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交易的场景给张清明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何耀祖带他去的是四大所之一的远东证券交易所。
虽然交易所里已经出现了电脑办公,但那些电视剧里的大黑板依然存在。
这里满眼都是红背心大声报价奔走的身影,鼻尖全是粉笔灰尘的味道。
张清明用的是宏基地产的户头,这次他盯上了康元电子这只股票。
港岛是全球电子产品生产的集中地之一,更是全球电子手表最大的生产基地。
但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港岛的主要出口产品变成了彩色电视游戏机、彩色电视机、电视零件和电脑零件。
原来的电子表厂纷纷陷入了停顿和亏损。
康元电子就是其中之一。
康元电子在远东证劵交易所的股价已经连续跌了十个月,从最巅峰的26.5跌到了3块3。
之所以这家公司还没有破产,主要是因为康元电子85%的股权在英伦人的手上。
期间港英政府曾帮助康元电子拿到了索泥的cd机和新一代便携计算器技术授权和订单,可惜整改康元电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
拖了两年后,康元电子的股票数次停牌依旧赖在黑板上没有被撤下。
张清明研究了好几天,看中的就是港府手里的那85%的康元电子股权,他准备玩一个别人根本复制不了的转手游戏。
何耀祖介绍的股票经纪人在看到张清明填的单子后,嘴角都差点抽搐歪。
这位大陆仔到底懂不懂股市?
3块5以下吃进市面上所有康元电子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