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135节
按照张清明的吩咐,左栋梁会在明天拿着磁带去纪委检举揭发这个贪婪恶毒的老女人。
只是左栋梁搞不清楚,为什么张清明要自己把另一个珍稀的录音机送给李芝莲?
在得知东西已经成功送给李芝莲后,张清明惬意的笑了起来。
根据从卫生局传来的消息,李芝莲已经被停职,而且还有消息说李芝莲可能涉及数额不明的医疗报销问题。
很显然李芝莲已经成为了齐卫国的弃子。
张清明觉得给处于绝境的李芝莲一个绝地求生的机会,说不定这个老女人会给自己一个惊喜。
就是不知道她有没有再次见到齐卫国的机会,然后能录下点什么来。
思考完李芝莲这边的事,张清明转头又给市里的祝书民打了个电话。
“你就别说了,我当时还当热闹看呢,结果谁知我三妹的体检表也在那一叠里,事后差点没气死我!”
“真的会上报么?”
祝书民在电话笑:“我家魏玲这回可开心了,她就喜欢这种调调的新闻!唯一可惜的是,她的这篇报道因为性质变了,所以大概副版是上不去,可能就给个七版或者八版的小豆腐块位置。”
张清明立即打抱不平:“那不行,我这些受害者家属表示强烈反对,强烈要求玲姐的报道起码也得给个三版!”
祝书民马上得意的显摆了一句。
“你哥哥我是那种能看着自己的女人受委屈的人吗?刚刚才和报社的谈好,五版次条的位置,三分之一版面!”
张清明回忆了一下市里的日报每期都是两张,第五版大概就是第二张的头版,也算是相当醒目的位置。
“那兄弟我不能让玲姐白帮我们这些家属鸣不平,这样吧!我听玲姐说一份日报是八分钱,但实际成本是一毛五分一份(那时候没有广告支撑,这些报纸都是靠补贴发行的),我出三毛一份,请日报社这一期多发行两万份!”
“全市各个单位、学校、厂矿,咱都给多发一些过去!让所有人都看看玲姐的大作!”
“怎么会消化不了?实在有多的,咱就免费放在汽车站和火车站,白送!不管是用来包食物还是拿去贴墙,没人会拒绝的。”
电话那头的祝书民愣了一下。
“你小子这主意六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好的法子(能讨好女朋友)?”
“你这样!我这边身份有点不好弄这事,清明,你不是什么受害人家属吗?就用你的名义。我帮你找日报社联系,咱们印个五万份,其余三万份的钱算我的。”
......
侯拥兵没想到李芝莲居然还敢给自己打电话。
而且这个老女人还开出了一套房子和四千块的代价,只求见他一面,谈谈事后保住自己儿子工作的事。
而且对方还主动把谈事情的地点定在了罗慧容的家里,那是自己的主场。
所以,也不是不能谈的......。
第147章 免死金牌
南方的小县城里,一些人正在勾心斗角,而在北方的首都,不少人为了如今的经济局面操碎了心。
北京,某红墙之后。
五十多岁的男人有些疲惫的摘下眼镜,先是揉了揉眉心,又随手解开了中山装最上方的扣子。
敲门声响起。
“进来!”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山装男子抱着足足一尺厚的文件走了进来。
“司长,各地报上来的项目我们已经筛选完毕,这里大概剩下了五十分之一可行的。”
司长重新戴上眼镜,示意手下把文件放在自己办公桌上。
“你让大家早点回家,明天还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好的,司长。”
“对了,你去食堂帮我取几个馒头和一碗汤来,我先垫吧下肚子今晚加班把这些都看了。”
中年男子点头正准备出去。
“等一下。”
“什么事,司长?”
五十多岁的司长又取下了眼镜。
“下个月上海的那场会,有哪些客人已经确定会过来参加?”
听到司长的这个问题,中年男人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
“是我们工作不力,邀约的客人里现在给我们确切答复的并不多,确定要来的华人华商才十几位。”
司长的眉头又深深的皱了起来。
“你们的工作我是知道的,”他把身子放在了椅子靠背上,“主要原因还是海外华侨们不清楚也不信任我们现在的政*策。”
“要大家耐心一点做工作,不要急功近利,要知道友情和信任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中年男人点头称是,想了想又汇报了另外一个情况。
“其实有些已经意动的华商,他们最大的顾虑还是以鹰酱为首的巴*统协议带来的威胁。兄弟部门今天就知会了我一声,说是鹰酱的人已经私下敲打过好几个海外的华人领*袖。”
司长冷笑一声。
“鹰酱人就是这样,觉得我们有用的时候表面上笑嘻嘻的,背地里还是这一套。说好的支援改进我们歼八二项目技术,结果最后还是把设计研发车间挪去了他们自己国内。”
办公室里沉默了两秒钟。
司长忽然又问中年人。
“港岛那边的情况如何?”
听到司长问这个问题,中年男人的脸上才有了一丝笑容。
“还是多亏了霍先生帮忙,有七八位先生会自己或者派人过来看看。”
“港岛政*府派人去见霍先生,怕是准备告诫他,结果霍先生根本没见对方。”
“港岛政*府的做法起了反作用。原本霍先生这次是准备派霍家的一个高级经理过来的,结果临时改成了他的堂弟亲自过来。”
司长的眉头这才舒缓了一些。
“对了,咱们国内的那些搞海货的,你们挑出来了几个?有能上得了台面的没有?”
中年男人点头:“已经挑出来了七八个,都是能低价搞到国内一些必需品的人,其中大部分的家底都已经查清楚,只不过其中有一个有些特殊。”
司长似乎想到了什么。
“那个弄来进口化肥、四轴联动机床的小家伙?”
“对,就是这个张清明,有关部门认为他与其他的搞进口货的人不一样,他的身后应该靠着海外的大商人,所以才能搞到这些稀罕的东西,他们还没查到他的海外进货渠道,正准备深挖一下。”
“你说什么?!”
司长忽然皱眉站了起来。
“谁叫他们去深挖的!”
“你立即告诉那帮人,可别忘了上头对海外华人代表私下表过好几次态,不管是不是华人华商,或者是国际友商,只要能弄到我们急需的东西,坚决不会查他们的渠道和来源!”
“他们要是担心有别的东西进来,那就加强边境方面检查,但绝对不准许去查别人!消息一旦走漏,咱们在海外好不容易打开的渠道和建立的信任都会遭到巨大损失!”
“算了,我直接跟他们领导沟通,实在不行就把官司打到上头去!”
听到司长的话,中年男人也放下了暗藏的担心,他其实早就想告某个行动部门一状,经过他们分析,这个张清明身后的渠道怕是藏着国外某个利益集团,现在的给的这些东西应该不过是对方的一次试探。
除非真的涉及安全和边*防问题,否则这条渠道对他们来说大有可为。
连小型四轴联动都弄进来了,虽然是半旧的,那最先进的大型五轴联动呢?
司长背着手踱了几步。
“这个张清明会去上海吗?”
“下头的消息回报,说是确定会去上海参会。”
司长脸上又有了笑意。
“这就很好,到时候找个靠谱的人去和他(身后的势力)谈谈合作,就用咱们给外商的政*策。”
“对了,让人给湘南那边隐晦的打个招呼,叫他们私下护着一点,只要不是太大的问题,都随和一点。”
当中年男人离开之后,司长端起自己的大茶缸喝了一口,忽然又自言自语了一句。
“要是这小子能继续弄来更好的东西,就算惹出的问题大一点也没关系,除非是原则上的问题。”
张清明早就研究过这个年月的国内外情况。
八十年代初期,外资对于国内一直还是保持着深深的成见,很多华人资本也在境外裹足不前。
所以他判断自己故意显露出来的渠道应该会被上头所重视,在八十年代末之前,自己应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
自己的货是怎么通过国境的?又是从哪里来的?
这两个问题或许很重要,但面对四轴联动机床的诱惑,但凡脑子清楚一点的人都会知道该如何选择。
只是张清明没有料到上头此刻居然有了把自己竖起来当典型,当做千金市骨标杆的打算。
当然上头也不会刻意派人告诉他这一点,也是怕他太飘故意高调去惹事。
其实张清明觉得自己惹事很低调,因为他有这个低调惹事的能力。
比如现在他就躲在吉普车里,在他的操纵下,一架小型无人机在黑夜里缓缓的靠近了一户人家的天窗。
早在李芝莲进来这户人家之后,偷偷跟着她的张清明就把车停在了远处,操纵着小巧的无人机监控着这一片民居的几个入口。
张清明并不认识侯拥兵,但当侯拥兵出现在这一片民居范围时,张清明立即发现了这个人有些不对劲。
侯拥兵不傻,反而很聪明,不然他也不能给精明的齐卫国当十多年秘书。
虽然李芝莲给出的报酬很诱人,但他也防着李芝莲这时候坑自己。
侯拥兵在看到李芝莲进入罗慧容房子后,先在四周转了一圈,确定没有人在四周埋伏这才左顾右盼的走进罗慧容家里。
张清明摸了摸下巴,这个男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