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15节

  张小雪一愣。
  “怎么啦?”
  钱凌云冷飕飕的一字一句。
  “你不是要攒钱去买磁带吗?”
  张小雪有些郁闷。
  ----她之前是说过要攒钱买磁带,但自己和钱凌云也不熟吧?
  “那是以前的打算啊。”
  钱凌云冷笑起来。
  “是不是有人答应攒钱替你去买,所以你就不用再攒钱,可以心安理得的大手大脚了!?”
  张小雪:?????
  钱凌云的讽刺是一串一串的。
  “别人给你攒钱买磁带,早餐就是两分钱的馒头,而你却吃一毛五的牛肉粉,是不是太可耻了一些?”
  “更可耻的是,你吊着对方却对人态度不明不白,要人去买磁带还不够,竟然还想要录音机?你为什么不直接要三转一响算了?!”
  周边的学生之前还听得云里雾里,但“三转一响”一出,看向张小雪的目光里就带了审视。
  才高一就想着算计男人,张小雪可真厉害啊!
  张小雪在听到“三转一响”几个字后,也被气得浑身直哆嗦。
  “你放屁!我让谁给我买磁带了?我让谁去买录音机了?!”
  “钱凌云,今天你不说清楚,咱们校长室见!”
  钱凌云不甘示弱站了起来,声音又大了几分。
  “你不要说你不知道周亚军在省钱准备攒钱给你买录音机,还有昨天你要他给你买磁带来着!”
  听到周亚军的名字,张小雪气疯了。
  “谁让他攒钱了?我都说了不要他买,我和他没关系!!!他昨天要给我买磁带,我也没答应!他简直是烦死了~!”
  “还有谁吊着他了?”
  张小雪又想到了这个岔,她狠狠的拍了桌子。
  “从今天起,我和他再也不是朋友!我等下就找老师换座位!谁再和他说一句话,谁就是狗~!”
  钱凌云见张小雪对“痴心一片”的周亚军居然是这种“弃如敝履”的态度,更觉得心堵。
  “张小雪,你太无情了!”
  周亚军走进粉馆的时候,正好听到钱凌云的喊叫声。
  他顾得不分辨钱凌云在说什么,只当是钱凌云在和老板因为没带钱的事吵架,他下意识的大声接了一句。
  “不就是一碗粉钱么?钱凌云同学只是今天带钱,她的粉钱,我帮着出了!”
  看两个女生撕逼正看得起劲的粉馆老板,一脸愣逼的看着这个男生拍在自己面前的一毛二分钱和二两粮票。
  什么情况?
  有认识他的人低呼了一声。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周亚军来了!”
  张小雪当然听到了周亚军压住全场的那一声“断喝”,她脸色奇怪的看了钱凌云一眼。
  先是钱凌云莫名其妙的帮周亚军出头,周亚军又莫名其妙的赶来帮钱凌云付钱。
  这两人才是真有情况吧?!
  周围人奇怪的脸色让钱凌云脸色一红。
  她不知道为什么周亚军会说自己没带钱,她急忙一抹口袋。
  “不用,我都是吃完付钱的,我自己带.....。”
  钱凌云心里一紧,因为她的手在兜里摸了一个空。
  奇怪,周亚军是怎么知道自己没带钱和票的?
  她的脸更红了......。
  周亚军没有看到已经坐回去吃粉的张小雪,他用温煦的笑容看向呆立着的钱凌云。
  想来今天之后,自己和钱凌云的关系会更近一步。
  这也意味着自己距离那一批可以赚大钱的瑕疵布更近了!
  咦?!
  小雪居然也在!
  她今天怎么这么早?
  还有张小雪那嫌弃的目光.....,不对,小雪,你听我解释!
  第15章 什么是农民舍得花钱买的?
  在原来那本后宫文里,周亚军有点时间管理大师的意思。
  除了先知先觉的优势外,他的运气也不错。
  本来今天的剧情应该很流畅。
  周亚军先成功给钱凌云解围后,转头又遇到了张小雪,张小雪请他一起吃的馒头和粥,友谊起步加3。
  但今天周亚军根本没有料到张小雪居然会这么早来粉馆吃粉,而且还是很奢侈的牛肉粉!
  他对张小雪不可谓不了解。
  这个妹子让她起早床还不如杀了她,而且以李阿姨的小气,怎么可能会给她吃粉的钱?
  周亚军当然不知道张小雪的大哥已经换了个芯子。
  给自家妹子一点零花钱,在现在的张清明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女孩子就应该富养。
  张小雪大哥无意中扇动的翅膀,引发的后果给周亚军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造成的后果是钱凌云红着脸离他远远的,而张小雪则对他爱搭不理。
  张清明今天起的比张小雪还早。
  因为今天县里有大集。
  有的地方是逢五或者逢七,当地的风俗是逢九。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九号都是县里的大集。
  逢九大集是在县城南边汽车站附近的大片空地上进行。
  这是一片荒地,如果大集赶上下雨,几千人踩来踩去,不到半天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烂泥滩。
  纺城在县城的西边,张清明出厂区走了三十多分钟才到地方。
  这时天色刚擦亮,大集上摆吃食的摊子已经有了好几个。
  张清明找了个老板穿戴索力(干净)的摊位,叫了六个油炸麻圆坨和一碗热气腾腾的本地特产——米糊糊擂茶。
  不到十分钟,他就吃的干干净净。
  因为需要油炸,所以不大的麻圆坨需要三分一个,擂茶糊糊是纯手工的,五分钱一碗。
  两样吃食都有点小贵。
  吃了热东西,张清明的身上也暖和起来。
  管理大集的人还没到,他先自己寻了个地方准备摆摊。
  一般人在大集上摆摊,都会下意识的远离别人的房屋或者小巷的出口。
  一是为了避免吵到附近的居民,二是小巷出入口很方便偷盗者借着建筑物逃离。
  所以大集上最好的摊位都是最空旷的位置。
  但张清明却与众不同的,选择了背靠一条巷口外墙的位置。
  因为身后偏僻的小巷才方便他“往外面拿东西”。
  老话说的好,古往今来最吃香的生意都离不开“吃穿住行”四大类。
  县大集里,不但是国营单位的摊位还是私人的摊位,基本都离不开这四项的范畴。
  在来这里之前,张清明仔细思考过。
  县大集的顾客群与前两天他在厂里面对的人群不一样。
  这个年代工人的工资高,消费欲望和能力比一般的县城居民和乡民要高出不少。
  而县大集的主要顾客群是少部分县城居民和绝大部分从乡间赶来的农民。
  他如果在大集上卖三件套或者脸盆、袜子,估计整天都卖不出几个。
  八十年代的大集主要解决的是人们的必需品交流。
  这里的顾客,尤其是来自乡下的农民家庭,在来大集之前都反复做过购买预算。
  吃的或者衣服,都不会是乡民们购买清单上的必需品。
  当地的包产到户政策才落实一年多,社员们成天想的全是自己地里的那些事。
  那有什么东西是社员们看到了就不肯放过,下定决心也要买的么?
  还真有!
  张清明趁着周边人不注意走进无人的小巷,不一会就推出了一辆板车来。
  板车是无人城市小商品批发市场里运输工人的工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