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9节

  “估计得送礼。”
  李二秀有些忧心忡忡的提了一句。
  “转到新厂去的人虽然不多,但想弄到车间组长的位置怕是有些难。”
  张功高点燃一支烟,烟火里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
  “我打听了好几天,上头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到底会调哪个副主任去新厂前纺车间当主任,还根本没个说法,我们就算要送礼都不知道送谁。”
  张清明在一边听得摇头。
  只从这几句聊天里他就听出了不少东西。
  敢情自己父母平时和车间里哪个副主任都不亲,妥妥的骑墙派。
  人家就算要谋取新厂车间主任的位置,那些组长的位置肯定是留给自己信得过的人。
  等消息落了地,怕是新车间主任早就想好带哪些人去新厂。
  所以,老张想当组长的事基本等于没戏。
  想到无人城市西边货运大堆场里那些东西,张清明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爸,”张清明忍不住开口问,“您为什么总盯着车间的位置?”
  张功高一愣。
  “我在车间二十多年了,不盯着车间还能去哪?”
  张清明指了指东边新厂在建的新厂区。
  “新厂那边不是有单位开始办公了么,您去申请去那些个单位。”
  张功高被气的笑了。
  “基建?你老子我好好的车间我不待,跑去工地搬砖?”
  “不是,您就不会想点好的,比如办公室。”
  听到这话,张功高都没眼看自己儿子了。
  还办公室,就他高小文凭?
  新厂那边已经开始办公的有人事、财务、技术、设备等部门,张功高一个普通工人和哪个部门都挨不上。
  “别翻白眼啊,”一边的李二秀看不得有人鄙视自己儿子,包括自己的老公,“你听孩子说完先,指不定也是一条路呢!”
  张功高的白眼最后给了自己媳妇。
  “我在厂里待了二十多年,他又懂个啥?”
  张清明急忙安抚了一下准备发飙的老娘,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爸,您就没想过新厂哪个部门缺人?”
  张功高对于新厂那边自然打听了不少,下意识的就吐槽。
  “除了采购缺人,其他部门都是香饽饽,你不会让你爹我去蹚采购那个浑水吧?”
  说起新厂采购科缺人的这件事,几乎全厂干部职工家属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纺织厂采购科向来是最香的岗位,尤其是七九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后,设备、物资采购流程里油水厚的吓人。
  但有个专门的采购项却例外——棉花采购。
  全国纱锭无数,但棉花产量却一直跟不上,每个纺织厂的生产都被这一项死死的卡着。
  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纺织业大爆发的时代,各纺织厂的采购员为了一点棉花能打出狗脑子来。
  每次棉花采购人员出发前都有厂领导亲自设宴送行。
  到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棉花抢购甚至引来了地方的干涉。
  本地的棉花禁止外运,过境的棉花一律由本地纺织企业收购,全市公安和交管处处设卡,大搞地方保护主义。
  老厂采购科的那些大爷,向来都是抽签决定谁去采购棉花的。
  抽到签的人会有领导专门把工作做到家,因为家属的工作是必须做到位的。
  出发前还会统一体检。
  在过去五年间,因为这个棉花采购在酒桌上因公去世的就有一人,另外失踪一人,而直接病退的有四个之多。
  采购员的家属几乎日日煎熬着。
  最后就算把棉花抢购到手,还不见得能把棉花成功运回来。
  谈妥采购后,厂里的运输队会带着五十多人的厂里青壮工人连夜去押运,保卫科干事配枪跟运。
  去押车的工人一律多发两个月工资,身上都带着钢筋或者大扳手!
  所以棉花采购这件事既让人闻风色变,又牵动着全厂人的心。
  新厂的领导对新厂采购部进行了改革,棉花采购被单独列为一个固定岗位,向老厂全厂职工竞聘。
  待遇非常好。
  新厂在职工宿舍区新建了一栋干部楼,足有六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六个棉花采购员,一人一套,而且开双倍工资,解决干部待遇。
  但半个月过去了,报名的人数基本为零。
  干部待遇工资有屁用,有命挣没命花。
  张清明悄悄的挪动了下板凳,离老张远了一点。
  “我觉得爸您可以试一下棉花采购这件事。”
  听到儿子这话,张功高两口子的脸色都变了。
  还没等张功高把巴掌扬起来,张清明急忙解释。
  “听说新厂棉花采购的年任务量是每人100吨吧?”
  “我那个朋友能搞到计划外的棉花,每批起步一百吨。”
  “新海1号长绒棉!高品质的一级品,可以全检。”
  张功高手指缝里的烟头骤然落地,小胡子都差点被气歪。
  “你小子在做梦呢!”
  作为老纺织工人,张功高很清楚新海1号是什么。
  那是专供出口纺织品使用的好棉花。
  还全检!?
  卖棉花的都是鼻子朝天的主,不一口唾沫喷死你才怪~!
  张清明眯着眼只是笑。
  “要不然,您先跟采购部的肖叔通个气,我看过,那是真正的好货。”
  在这个官-倒横行、批条满天飞、计划外物资来源复杂到爆炸的年代,张清明想着不如趁着机会自己浑水摸鱼弄几把。
  普通棉花的采购价也就在1700-2200元/吨,计划外采购价会上涨到2500元/吨,甚至更多,而新海1号的计划内采购价格就高达2800元/吨。
  计划外的采购价绝对是天价!
  而在无人城市西边堆场里就躺着足足五百个准备转运的大棉包。
  一包就是一吨重,全是已经快落伍的新海1号长绒棉。
  只要采购科能搞定发票的事,他一个人就能包圆纺织厂计划外的棉花采购份额。
  他可不想天天去街头练摊,还不如搞一把大的。
  第10章 抢购风潮
  以张功高夫妻的胆量和眼界,当然不会相信自己儿子的“大话”。
  关于棉花采购这种事,在看到新厂开出的优厚条件后,厂里小年轻们因此吹牛的不知凡几,当然也少不了自己刚刚涨了心气的好大儿,两口子最后只是笑了笑。
  张清明很清楚这对父母肯定会是这种反应。
  不过,他不急。
  这个话头是先埋个伏笔。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练摊,用五花八门的紧俏货品晃花大家的眼,让所有人都形成一个张家的大儿子人面广、门路宽的印象。
  第二天是三八妇女节,李二秀走的比往日都要早,因为街道那边有慰问活动要她去帮忙,而老张一直是全家最早出门的那个。
  早饭是张白露弄的,三碗素面,张清明的碗里多了一个荷包蛋。
  张清明把荷包蛋分给了两个妹妹。
  三兄妹吃过,张清明押着满脸不情愿的张小雪去了子弟高中,张白露自己去了九中。
  进入子弟高中前,张清明在小卖部买了包阿诗玛。
  他特意和子弟高中的看门大爷聊了几句,还指着张小雪的脸让对方认住。
  “大爷,帮我盯着我妹,别让她逃出门。”
  大爷收了几块钱的好烟,笑得很开心,露出三颗缺牙黑洞。
  “放心,高一3班的张小雪,我认识,跑不了她!”
  看到大哥用这么好的烟来贿赂门卫大爷,张小雪情不自禁的翻了好几个白眼。
  以往这位大爷对逃学的厂里子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对自己肯定是不行了。
  搞定家里的调皮少女,张清明转了几圈,卡着上午十一点,来到厂区食堂附近的小花园,这时他手里又多了两个大编织袋。
  他还没靠近自己昨天摆摊的位置,就发现周围隐隐约约散围着一些大爷大妈。
  张清明门清是怎么回事,心里暗笑:大爷大妈们今天怕是要失望了。
  他今天带的东西不是盆和袜子,而是很少见的老式床上三件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