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无敌城 第843节
不过,本就有伤在身的佛祖,这时反而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压力。
祂身上寸寸开裂,仿佛蛛网,但神情依旧宁定,目光中流露智慧圆觉之相。
双方无需沟通,道尊借佛祖之助,以更小代价抽身而退。
只是,祂立马挥了挥袍袖。
一条手臂,自动同道尊身躯分离。
道尊神情如常,只是一身高缈气息暗弱不少,伤口处清气流转,马上重新恢复手臂模样。
断臂并非被影子至尊所斩断,而是道尊自己的决定。
断臂在宇宙虚空间转眼散做一团清气,然后又重新凝聚成形,化作图谱模样。
图谱一卷,形成点点光辉,转瞬间在宇宙中消失不见。
主宰没有直接同影子至尊短兵相接,但看佛祖、道尊模样,祂亦像是突破无形蒙昧之力的遮蔽,洞悉一线开明灵光,了然佛祖、道尊受伤同时的收获与明悟。
长安城主明同辉,不论过去还是当下,一直是纯正的武道修为。
但这些年他陆续深入炼化仙迹后,便展现出种种道家顶尖大能修士的手段,更胜广阳道祖、鸿轻道祖等第十七境道祖,直追第十八境的道尊。
这源于仙迹,而仙迹之妙本无相。
此前留影的那位宇外皇者,影子先后同金兆恺、至尊相合,亦是武道路数。
影响仙迹和之后长安城变化的原因,在于当初阻挡那宇外皇者的另一位宇外高人!
那应该是一位道家修行的宇外强者。
突破一线愚明之隔的佛祖同道尊,无需交流沟通,同时当机立断。
原本伤势更重的佛祖,主动相助道尊。
而道尊亦没有任何犹疑,自断一臂。
明悟这一切的主宰,老、中、青三首同时发出一声喟叹,不再有所保留,出手相助形势最危急的佛祖。
影子至尊实力更胜原本的至尊,是以凭主宰之能,亦节节败退。
纵使负伤的至圣先师同道尊一同出手相助,场面仍岌岌可危。
这时宇宙虚空间,忽然响起一声凤鸣。
五色金辉转瞬照亮黑暗宇宙虚空。
愚明之间一线之隔的平衡被打破,诸多形势明朗,开天祖神亦不再关注长安城同秦凰。
这个决定或许是错误的,或许是影子至尊的再一次愚弄。
但此刻开天祖神不得不做出抉择,否则主宰与三教祖师那边的正面战场已然支撑不住。
影子至尊恢复此前面带微笑的模样,但目光中不带笑意。
祂的视线在这一瞬间,甚至越过了开天祖神、主宰和三教祖师。
那视线仿佛凝聚成了实质,穿越重重虚空。
直追此前道尊断臂所化的一线流光!
并且,几乎没有时间间隔,转眼就要追上。
但这时宇宙虚空中,似有无形的力量扩散。
落在影子至尊视线内,则是清晰光辉在黑暗宇宙间勾勒出道道轮廓,共同构成仿佛透明城池一般的存在。
并且,这光辉隐隐流露出些微紫色。
第775章 第十七境
无形光辉构成的透明城池,陡然向外**变大,将道尊断臂所化的一点流光,收纳吞没于内,而将影子至尊如同实质的视线阻隔于外。
双方于虚空内众生难以目视的环境下,直接发生碰撞,震荡四方虚空。
正是张东云无敌城的新一次扩张。
相较于从前三次超限扩张,此番则是一次常规扩张,相当于无敌城第三十五次常规扩张。
其宽与高,从约莫二十亿光年,皆各自增长四倍,至将近八十亿光年。
其长,从约莫三十亿光年,增长四倍至将近一百二十亿光年。
到如此地步,无敌城覆盖整个东方苍天。
影子至尊的视线注视长安城。
大明宫内,张东云平静以对,仿佛相隔无尽虚空,与之对视。
影子至尊目光平静无波,一眼之后便即收回视线。
张东云则伸手接住道尊断臂所化流光,若有所思:
“相较于此前金兆恺同至尊,我这里对祂来说,麻烦许多么……”
这麻烦,并非源自张东云本身,甚至不是源于长安城和仙迹。
在张东云本人修为境界当前尚有不足的情况下,如开天祖神和原先的至尊等顶尖强者,虽奈何不得张东云,但可进出长安城。
影子至尊当前实力更在开天祖神和至尊之上。
虽然被开天祖神、主宰祂们包围,但影子至尊如果一心想走,仍然进退自如,可以先来料理长安城,避免张东云修为提升这个变数,抢先掐灭可能的苗头。
祂之所以不来,顾虑或许在于……
会直接导致那位宇外皇者真身降临。
出于料敌从宽的考虑,张东云不认为影子至尊会一直因此有所忌惮。
更大的可能是,对方如果能先成功处理外围三教祖师、主宰、开天祖神祂们带来的威胁,之后则可以慢慢消磨处置长安城这最后的阻碍,毕竟长安城方位是固定的。
如果情形当真危急,影子至尊未尝没有赶来的可能。
祂与长安之间,亦存在博弈。
“可还有其他疏漏?”张东云微微皱眉。
方才,便连他也遗忘了金兆恺。
金兆恺为影子所附身,并不需要旁的更多契机,只需静等时间流逝即可。
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张东云、至尊、主宰、三教祖师心中不妥感觉越发强烈,最终触及那愚明一线之隔,方才真相大白。
现在呢?
张东云忽地笑笑,视线重新看向手中灵光:“多谢道尊。”
随着他心念动处,那一点光华展开,赫然化作阴阳双鱼模样的巨大太极图。
张东云没有直接炼化这张太极图。
大明宫内,太极图悬立,张东云与之相对而坐,静心参详。
他自身诸般武道根基,开始加速变化,由八卦到四象,再由四象入两仪。
最后,最简单也是最极致的两仪,阴与阳,进一步推演,指向张东云《邪帝经》第三篇的终章:
太极。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虽是一道一武,但修为渐高之后,双方道理意境渐渐有了互通之处。
道尊自断一臂,间隔北方玄天、东方苍天传一点灵光而来,正是成全张东云在短时间内尽快更进一步。
相较于那宇外皇者和祂的影子,此方造化宇宙内的人慢了半步一步。
这一步之遥甚至半步之差,便可能永远追之不及。
现在,佛祖、至圣先师、主宰、开天祖神相助道尊,道尊相助张东云,为的便是争取抢回半步之差。
《邪帝经》第三篇终章太极的逐渐抵定,便是张东云不断向武道第十七境前进的过程。
太极稳固周转,则第十七境功成。
谓之曰,武道人皇。
四方虚空,古往今来,人道之皇。
臻至如斯境界,张东云在这一刻不需要无敌城加持,亦能清楚感应四方内外一众生灵。
他能明辨众生愿景。
如果愿意予以回应,这一切将与他开始建立更加深刻的联系,从而在超乎时间和空间之上,令他从另一个角度,自高俯视岁月长河流经的造化世界,于其中亘古长存。
而两仪所成就之太极,演绎阐明其间种种道理。
亦明晰自身过往种种。
他的心神,这一刻同当初仙迹事变时的“邪皇”明同辉终于彻底相合。
当初仙迹事变时,明同辉不明所以,或者说遗忘的种种,皆浮现于眼前。
不再单只那个身着金边黑袍之人的留影。
张东云,亦或者说明同辉,能清楚感应到,自身当时似乎在发生变化。
就仿佛现如今的金兆恺和至尊一般。
从看见什么的角度来讲,昔年的五弟雷瀚才是对的。
他讲的都是真话。
他,真的看见“邪皇”明同辉抛开其他所有人,独自迎向仙迹,意欲“独吞”。
只是他不了解这背后的真实原因。
亦或者说,他看到的真相有缺失。
而彼时的明同辉,则仿佛失去自身意识,又或者遗失了这部分记忆。
那时的他,不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