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无敌城 第266节

  不过,天下学子千千万,能踏上修行路者,毕竟还是少数。
  这个世界的地域又极为广阔,人口众多。
  想要建立完善的官僚管理体系,单凭修行者是不够的。
  至少,很多修行者不那么乐于放下身段,又或者像张城主一样好逸恶劳。
  能有大量普通人供自己使唤,自己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是以除了儒家修行者外,各朝各代还要有专供普通学子参加的会试,或者单列的榜单。
  长安城这次选材大典,也是一样分成两榜录取。
  不过,考核主要针对政略实干,而非文华才气。
  儒家修行者在治国理政上,确实有巨大的客观优势。
  但并非人人才能都一样。
  受前世影响,张城主相较纸面,还是更注重实干。
  尤其是要能低到田间地头去,肯放下身段的实干人才。
  总体来说,徐行之、万荔他们干得不错。
  两人并没有自身是大儒,而夹带私货。
  他们都稳稳贯彻张东云,或者说是乌云先生的理念意志,为长安选材。
  选拔的人才,倒还不至于立即上岗就业。
  他们还需要经过天枢殿一番统一培训,以保证张东云的意志,可以继续向下贯彻到每一个角落。
  这正是张城主乐于看到的结果。
  他更高兴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城主成功为城池初步建立人才挖掘培养机制,便于择优纳新,便于城池进一步发展,成功完成建设任务7.2,获得升级历练奖励两千点】
  第232章 弑君者
  两千点……
  张东云暗中松了一口气。
  自己设计的这个游戏系统,还算没把人坑到姥姥家。
  升级扩张所需的点数虽然不断飞涨,但新颁布的建设任务奖励,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要还是以前一个任务五百、八百的奖励,张城主怕是要干到吐血。
  相较于一万的升级要求,两千点还是显得有点少。
  但总算让人有个奔头。
  先前两个任务的奖励,加上前次结余的六百点,现在总共已经有四千六百点。
  距离一万,接近其一半,让人好歹看到一点胜利的曙光。
  一念至此,张城主摩拳擦掌,刷新任务列表:
  【建设任务7.3——长安范围日渐扩大,治下百姓众多,民以食为天,农乃百业之本,请城主改善治下百姓农牧水平】
  农业问题……
  张东云凝神思索起来。
  严格的讲,在无敌城范围内,只要有初始一些种子,接下来就是无限丰收。
  但张城主不喜欢这种授人以鱼的办法。
  或者说,他不喜欢天天自己打鱼喂别人吃。
  相较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百姓能自力更生,然后供养他这个城主,是张某人一直以来的准则。
  提升农业水平,在不考虑机械化的情况下,可能就要从肥料、气候、水利还是耕地人口等方面着手。
  因为前世经验的关系,张东云在这方面尤其热衷于水利与肥料。
  搞这些,他不用自己费心,有专业的人手。
  百般全能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陈玉小朋友,再次被张东云从兵器厂拎回了天工殿。
  然后,再拎到田间地头。
  摆在他面前的下一个攻关课题,是水利机械与人工肥料。
  当然,不是米田共那种人工肥料,而是类似化肥的东西。
  至于这个玄幻的世界里如何大批量生产肥料,张城主就不操心了,交给陈玉自由发挥去。
  他只负责给对方指点几个大方向。
  陈玉对此倒是完全不嫌弃。
  或者应该说,他对很多东西,都具有极为旺盛的好奇心,什么都愿意尝试一下。
  至于不管什么都能尝试出成果,就是他的本事了。
  陈玉先前就曾为务农百姓设计过水利设施。
  不过那时候是兴致来了后,随手而作。
  现在,他奉乌云先生的命令,则要开始认真钻研了。
  张东云对此自然是欣赏有加,期待对方出成果。
  而另外一边,有人先送回了其他成果。
  “应该是杨厉。”
  沈和容的声音,通过青天眼传回来:“有天狼行动过的痕迹。”
  张东云通过殿内水波般镜面倒映的影像,看着沈和容身前似乎空无一物的苍凉天地。
  “但还无法确定贺三阳生死。”
  沈和容言道:“从动手的地点这里来看,小妹倾向于人没死,而是被活捉。”
  她手里一张白纸,纸面上洁白一片。
  如果这里死过人,白纸上将被染成血红。
  “以杨厉的手段,直接吃人,便可以省去审问,将人生擒,可能另有打算。”沈和容言道。
  张东云淡然道:“继续找找,看有无其他线索。”
  “大哥放心。”沈和容应了一声。
  张东云起身,在大殿中踱步。
  说起来,杨厉身上的仙迹碎片,已经被他拿到手。
  是否一定要再干掉杨厉,至少不再那么紧迫。
  但既然对方徘徊不去,还在长安周围转悠,那就说明没安好心。
  不管是报仇也好,重夺碎片也罢,杨厉都在盯着长安。
  只是他极为谨慎,轻易不会靠近冒险。
  留着这厮,始终是个祸害。
  像这次贺三阳就被其所趁。
  最好还是能找到机会,将他干掉,一了百了,省得老被这厮惦记……张东云心中思索。
  这时,下方长安城里天枢殿,有人来报,求见乌云先生。
  张东云投影乌云先生召见对方。
  “先生,这是南梁王朝来的密信。”
  来者乃是玄一道长老宋斌:“还有密使在城外,事关重大,晚辈不敢擅作决定,特先送信进来,请先生过目。”
  乌云先生打开密信看过之后,不动声色。
  大明宫内张东云则轻轻扬了下眉毛。
  “不是梁王来信?”乌云先生看向宋斌。
  宋斌点头:“来者是南梁洛青书院院长杨蓦然的子侄。”
  张东云听了,心中沉吟。
  洛青书院他有所耳闻。
  关于南梁王朝的情报里,都不会漏了这家和蝉声书院并称的南梁儒家名门。
  洛青书院院长杨蓦然,也是南梁王朝有名的第八境大儒。
  不过,相关情报也都会提到一句,洛青书院极为低调,不论院长杨蓦然本人还是其门下学子,都闭门读书,自二十年前开始,便再无学生在南梁王朝为官。
  他们跟南梁王室的关系,在南梁各大书院中,最为疏远。
  “其实,原先不是这样的。”
  宋斌叹息一声:“二三十年前,洛青书院在南梁王朝的朝堂上,几乎一家独大,有多人为官,并且身居要职。”
  乌云先生又看了看手里信件:“就老夫所知,南梁王朝二十五年前,曾有过皇位更迭,并非父传子,而是兄终弟及。”
  宋斌点头:“大面上,大家都是这个说法,不过南梁王朝当年私下有传言,上任梁王萧照原,其实死于当今梁王萧柯野之手,萧柯野登位,实则为弑君篡逆。”
  乌云先生看着他:“杨蓦然同萧照原君臣相得,而萧柯野登基之后,却宠信蝉声书院院长陆琛,洛青书院因此失势,现在杨蓦然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宋斌言道:“贫道同杨蓦然没打过太多交道,不敢断言其为人。
  不过就贫道所知,早在萧照原在位时,杨蓦然便已经归隐。
  萧柯野登基之初,并未裁撤洛青书院在朝为官之人,反而是洛青书院众人集体请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