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无敌城 第232节

  向远方望去,仍然可见惊涛骇浪,风暴滔天。
  但在白鸟停留的这一片海域,一切都奇迹般的消失。
  下一刻,白鸟下方海面,从中央分开,海水向两边退避。
  一朵紫色的云团,在白气缭绕下,徐徐从海水中央升起。
  紫云上,立着一个白衣如雪的青年道士。
  他一出现,白色的雀鸟便从半空落下。
  当靠近道士后,雀鸟浑身上下,也从由白变紫。
  道士屈指轻轻一弹,变作紫色的雀鸟,就骤然化为一团紫烟。
  紫烟散去,道士的视线,则望向西方陆地所在:
  “纯阳仙魂,长安……”
  他沉吟片刻,足踏紫云,向西行去,所过之处,风雨皆停。
  第205章 比东唐更霸道
  年轻道士自一处海底遗迹洞府中出来,发现传讯用的雀鸟,已经在海面上等候多日。
  他看过青云观的传信后,第一时间向西,返回陆地方向。
  走在半路上,他迎面又见一只白色的雀鸟飞来。
  留给青云观的符诏,只有一张。
  现在这第二只传信用的雀鸟,应该是来自其他门派。
  年轻道士轻轻一点,由白变紫的雀鸟,再次于他指尖化为烟雾飘散。
  要传递的音讯内容,道士已经了然于胸。
  他停在半空,看着下方海面,沉思不语。
  良久之后,道士重新前进,继续向西,返回陆地。
  而与此同时的内陆上,正烽烟四起。
  得知唐王李玄心死于长安人手下,东唐故地一片大乱之后,南陈王朝立马重新集结重兵,然后攻入原先东唐王朝的国境。
  在他们看来,此刻正是瓜分东唐的时机。
  然而,不等他们深入故唐之地,就遭到迎头痛击。
  长安大军一路南下,将南陈军队拦住。
  领兵的南陈兵马元帅蒋刻,还有南陈宗室高手陈瑞阳,同样被迫停步。
  拦在他们面前的人,除了镜月楼楼主燕昔时和青霞山庄庄主云漠外,还有玄一道掌教孟深。
  同为第八境高手,陈瑞阳有信心胜过对面任何一人。
  即便己方二对三,他们也未必吃亏,胜负要战过方知。
  但那意味着跟长安城彻底开战。
  “本王来此,乃是相助长安,共伐东唐。”陈瑞阳沉声说道。
  青霞山庄庄主云漠淡然道:“区区东唐,如何能挡长安城的脚步?眼下故唐之地已经都是我长安治下,不劳南陈相助。”
  南陈兵马元帅蒋刻这时开口:“东唐乾兴郡,本就是我大陈领土,为东唐李家侵吞,我等现在,只为夺回故土。”
  云漠神色不变:“故唐之地,如今尽归我长安治下,一寸都不得少。”
  蒋刻同陈瑞阳的神情,都变得难看起来。
  “故唐李家多了你们的土地,尊驾可去找李家算账。”
  镜月楼楼主燕昔时这时说道:“就燕某所知,李玄心长子李宏,出逃在外,二位不妨留心一下。”
  蒋刻深吸一口气,欲要再开口,他身旁陈瑞阳将之拦住。
  “长安大兴,可喜可贺,我朝王上,亦表示祝贺。”
  陈瑞阳言道:“希望贵我两朝,未来能有更多合作。”
  “阁下的话,我等会禀报长安。”云漠言道。
  虽然心有不甘,但南陈大军还是退兵。
  退兵路上,眼见兵将都士气低落,蒋刻本人也是火不打一处来,憋闷窝囊至极。
  “接下来还要麻烦蒋帅,重振我军士气。”陈瑞阳在一旁说道。
  “王爷放心,这是末将应尽之责。”蒋刻闷声道。
  陈瑞阳言道:“本王亦知今日罢兵,有损大军士气与我大陈威严,但如今局面纷乱难测,我等不得不慎重。”
  蒋刻徐徐呼出一口气:“王爷放心,末将并非不顾大局之人,只是那长安城之霸道,超出咱们过往预期。
  初时只以为是东唐之祸患,但照现在模样来看,如果继续纵容下去,东唐与我们,怕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才对。”
  “一切,由王兄做决断吧。”
  陈瑞阳沉声道:“目前看来,长安可以覆灭东唐李家,说明他们实力更在东唐之上,我等不可小视。”
  蒋刻闻言,心情沉重的点点头。
  南陈以为能捡便宜,结果反而吃了瘪。
  他们北边的东晋王朝,滋味同样不好受。
  在东唐易主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命人前往长安祝贺。
  但出使长安的昭武郡王司马源回来后,带回的却是坏消息。
  长安要求东晋王朝,退出他们先前占据的东唐东北部几郡之地。
  这让东晋上下,大为不满。
  他们先前联络长安,就是为了瓜分东唐。
  之前他们占下几郡之地,阻挡东唐王朝反攻,已经在当地展开经营。
  眼下东唐李家王朝覆没,东晋方面原本打的主意是继续扩大战果。
  可是现在没想到,扩大战果做不到,甚至连已经占下的几郡之地,也要得而复失?
  这让东晋上下如何能接受?
  之前东唐赶不走他们,现在长安也别想。
  “长安在西边与西周,还有北边的北齐,都在交战,他们正腹背受敌。”
  一位东晋大将,向上方的晋王行礼说道:“西楚、南梁,听说都有人失陷在长安,而且南陈王朝那边想要攻占东唐东南一带,也被长安阻止。
  他们现在群敌环伺,只要我们几大王朝联手,他们再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
  东疆七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东唐居于正中,乃四战之地。
  周在西北,齐在正北,晋在东北,陈在东南,梁在正南,楚在西南。
  历史上因为四面受敌,东唐国力一直相对较弱。
  直到最近几百年,对着他们跟北齐等几国关系缓和后,东唐才有长足发展。
  直到先前李玄心登基后,渐渐达到自身鼎盛时期。
  缓和西、北、南三方面的压力后,李玄心统帅东唐,主要向东攻略。
  东晋王朝,正是首要受害者。
  不过,此前谁都没有到,李玄心和他的东唐盛极而衰,从历史高点,突然坠落,短短一年时间,便告灭亡。
  甚至连个衰落的过程都没有,就直线跳崖,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者,看上去则像是一个比东唐威胁更大的存在。
  也更加霸道张狂,几乎将周围各国全得罪个遍。
  是以那大将建议,联合其他各国,一起包围剿杀故唐之地上,那个新建立起来的政权。
  晋王闻言,不置可否。
  而另一边,则有位老臣开口说道:“正常来说,六朝联手围剿,对方肯定支持不住。
  但如果,对方能胜东唐,不是以第九境高手数量取胜,而是有高于第九境的高手存在呢?”
  此言一出,大殿内霎时间完全安静下来。
  良久后,先前开口那大将迟疑着问道:“你是说,长安的源头,其实来自更西边?”
  “老夫不知,但不可不虑。”老臣言道。
  殿内于是再次沉寂。
  半晌过后,却是殿上晋王终于开口:
  “先从东唐原先那几郡撤兵。”
  他说话很慢,但很清晰。
  殿下众人,于是一起应声答道:“是,王上。”
  即便要六朝合围长安,东晋也不打算冲在第一个。
  眼下西周、北齐正跟对方战火不断,也更靠近长安,由他们顶在最前,再好不过。
  “撤兵同时,遣使臣前往齐周楚梁陈五朝。”晋王继续慢条斯理说道。
  众人立即再答道:“臣等遵旨。”
  散朝过后,晋王默许下,有消息送往东晋各地。
  其中一处,在东晋王朝东部,正临近大海的岸边。
  距离海岸约二百里的位置,有山峰耸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