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444节
互相寒暄几句,进了屋。
把头坐下说:“李老哥,这是我借你的鸭子,你看看,完好无损。”
老人撩开布看了眼,说显生咱们认识几十年了,我信的过你。
回忆鬼崽岭之行,各位是不是以为这鸭子没用,因为早早丢了,后来也是机缘巧合下失而复得。
其实,在鬼崽岭的小水塘下,它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在明年,也就是从05年1月份开始,这只鸭子将会大放异彩。
从05年到08年,一直到奥运会结束,短短三年,这只鸭子在岷江水域战功赫赫。带路,带人找古沉船,以“西王赏功”金铜钱为代表的那批文物,背后都有这只水鸭子的功劳。
甚至有人调侃,给这只鸭子起了好几个外号,都想借到它。
更有人戏称它是“岷江第一眼把头”,“鸭把头”,“鸭王之王,”等等。
“老朋友,这次到洛阳还活动?”(活动的意思就是盗墓。)
把头喝了口茶,说:“看情况,李老哥,这两年你还在暗中活动?”
李老爷子摇了摇头说:“老朋友,我的钱花到死都花不完,现在就想抱个重孙子享享福。”
“而且….”
老人看了眼我,皱眉敲着桌子说:“从前年开始,局势变了,可以说是风声鹤唳,我差点被挂牌上了铐子,老朋友,我说的这些你应该知道的。”
把头脸色凝重,点头说我知道。
“嗯,所以,你们要活动的话,我就不参与了。”
“另外等我小孙子忙完婚事,我会尽快把借鸭子的十万押金退给你。”
“这倒不慌,”把头起身拱手说:“那就祝愿李老哥你早日抱上重孙子,你先忙。”
出来后,等走到人少的地方,我问把头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什了叫“局势变了?”“风声鹤唳?”
把头先看了看周围忙着操办喜事的那些村民,这才皱眉说:“云峰,你听没听说过,前年从洛阳流出来一匹完整的唐三彩陶马,有1米2高,被400万卖到了国外。”
“什么玩意?”
“一米二高的三彩马!”
把头说的话吓着我了!
这也太大了,之前我见过的唐三彩马,不说好的坏的,最大的也才三十多厘米高。
“真的假的啊把头?1米2?以唐代的工艺条件,不可能烧出来吧?”
这事儿我真不知道,没听说过。
把头摇摇头说:“都这样说,可是实物确实被挖出来了,这就是前年,在洛阳发生的1210盗墓案。”
这个盗墓案很复杂,涉及到某些方面我真不太敢多说,接下来用到的人名也都会是化名,希望各位理解。
1210特大盗墓案,1126特大盗墓案,210特大盗墓案,还有个1149特大盗墓案。
其中,“代号1126”,也叫辽宁盗墓案,破获地点记得我之前我说过,就在“天意宾馆”,姚师爷就是这次栽的,被行里一个叫关杰的男的出卖了。
把头告诉我,“1210”的主谋,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行内人称“宋氏四兄弟”,这个宋氏四兄弟,也可以说是野路子的“天花板。”
我认识的西安杨坤杨斌兄弟,在这四个人面前都不行,差了大概两个档次。
到底有多牛逼?
我这么说吧,他们四个,这几年卖出去的文物数量,加起来是洛阳市博物馆文物数量的三十倍!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那是以“万件”计数的。
前年1210案挂牌督办,办了十几年都没办下来。
具体原因,有人写了一首歌传到了网上,原因都在歌词里了。
现在还能搜到,你们去网上听听就知道了,名字就叫“洛阳盗墓贼之歌。”
我说多了,别他妈在给我叫进去。
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说的是洛阳北边的北邙山上风水好,古墓多,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900多座古墓,据推算,这个数目才十分之一,剩下的都还没发现。
西安古墓就够多了吧?
但还是比不上这里。
你不信,我随便说几个在北邙已经发现的一些古墓。
帝陵有八座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都埋的谁呢?刘禅,孟昶,李煜!
这里山上风水太好了,我死后也想埋在这里。
此外,在说一些大家平常耳熟能详埋在这里的,像苏秦,张仪,班超,吕不韦,杜甫,王之涣,颜真卿,狄仁杰,石守信,白居易,范仲淹,褚遂良等等,全他妈都埋这里了,有的墓找到了,很多墓还没找到!
从唐代就有这句诗,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置处。”
正因为有数不清的古墓,所以这里才是盗墓行里的圣地,隐藏在各个村子里的高手无数,在地里随便干活的一个老头,都可能是带着团队的“把头。”
我们到了这里,一来“还鸭”,二来是把头给老朋友“送礼金还人情”,在来就是想着看。能不能“活动活动。”
说自己英年早婚的李元宝明天典礼结婚,在把头的示意下,我找过去,自告奋勇的表示要“端盘子。”
李元宝的老婆,岁数很小,我估计顶多就小唐那么大。
明天上午接亲,拜天地,吃席。
晚上就是…“闹洞房。”
第184章 送礼人
“走菜!”
“酥肉丸子!”
伴随着百鸟朝凤的喜庆婚乐,婚宴掌勺的满头大汗,扭头吆喝一声,我们这些端盘帮忙的赶忙端着托盘过去端菜。
洛阳水席以上菜速度和菜品质量出名,不管是做菜师傅还是来吃席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突出一个“快”字。
我端着托盘走过去,刚把菜放桌上。
瞬间!
十几道筷子凭空出现,跟打仗一样,一只整鸡,十秒不到就被抢完了!
上汤也是,大家都是先捞稠的,在喝稀的。
有的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注意面子,不愿伸手去抢,那对不起,只能饿着。
你要面子就吃不饱,这里每份菜只上一盘,吃完了就得等下一盘。
这种流水席和河北一带的“三道饭”有点像,上完了鱼之后,最后用一道酸甜汤收尾,用山楂和橘子粉冲的,有的家里有小孩的会随身带一个大瓶子,灌一瓶子酸甜汤拿走,做菜师傅让我帮忙打酸甜汤。
我正帮忙给小孩灌酸甜汤,忽然,李家门口传来一阵阵大声喧闹声。
一共进来六个男的,年龄二十多岁,我不是这里的人,并不认识他们是谁。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伙人用杠子抬着个长方形东西,这东西用红布包着,看不清是什么。
“哈哈!大家都吃呢!席怎么样啊?”六人中,为首的这男的笑道。
“好吃!鸡鸭鱼肉啥都有!香着呢!”有人大声回应。
“好吃就行,那大家吃好喝好了!”
这人就像东家,笑着招呼全场。
院外动静惊到了屋内,李学亮李老爷子一身新衣出来了,右胸前还带着一朵红花。
不过,等看到突然到访的这六个人,他脸上本来洋溢着的笑容,一点点消失了。
“哈哈!李老爷子!恭喜恭喜!”
“今儿个是令孙大婚之喜,我大哥特意让我过来给送一份礼。”
“放下吧。”他指挥抬杠子的几人慢慢放下。
“咚的一声落地!”
听声音很沉,应该是石头。
随即说话这人手抓红布,呵呵一笑,直接将布扯了下来。
他们送来一块长方形石条,或者说石碑,上头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这些字都是用锋利的刀手刻上去的。
“福寿全归,志行贞坚,铭碑记表,后世显荣,方寸之间,阴阳两断,呜呼哀哉。”
“洛阳李公李元宝,于某某年…..”
这碑,只要是识字的人看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他妈分明就是个墓志铭!
送给死人陪葬用的!
赠送对象,正是李爷孙子李元宝!
今天是李元宝大喜之日,我皱眉心想,这是谁这么缺德?这不是咒李爷晚年丧孙,咒刚过门的新娘子守活寡吗?
在看过去,只见这人双手插兜,笑道:“李爷,这是哥几个特意送来的新婚贺礼,您看看还满意不?”
一身新郎官打扮的李元宝一脸怒气,由于刚喝了几杯酒脸有些红,就要冲过去,不过被老人挡住了。
李老爷子迈步上前,拍了拍为首这人的肩膀,满脸笑容的说:“多谢了,这么好的礼物我怎么会不要,各位一路抬过来累了吧,要不吃点喝点?”
“不用了,您喜欢就好,既然礼物送到就行了,兄弟们我们走。”
这人斜着眼看了老人一眼,直接带人转身离开。
我凑过去问把头,这伙人是谁?什么身份,真不怕挨打啊?人结婚大喜这天送个墓志铭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