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329节

  我说完微微躬身,以烟代香,算是拜了。
  豆芽仔不知道是好奇还是咋回事,他走过来伸手在骷髅架子上点了一下。
  “别动!”
  喊的晚了,豆芽仔用一根手指轻轻一碰,好像打破了这具骷髅几百年来维持的稳定性,听的非常清楚。
  哗的一声,本来盘腿坐着的骷髅架子散了一地,头骨还在地上滚了两圈。
  “你没事动他干什么!”
  豆芽仔嘴巴张着,慢慢收回手,有些心虚的小声说:“我就想试试,没想到这么脆弱,还没碰就散架了….这可不怪我啊,我真没用力。”
  小萱大声说:“我看你就是手欠,一天天掉钱眼里了,除了吃就是睡,你说说,你还能干点什么好事。”
  豆芽仔这次自知理亏,他挠着头尴尬的笑了笑。
  “哎….”
  看着散落一地的白骨,把头重重的叹了口气说:“这山洞没什么东西,走吧。”
  众人陆续出去。
  “走啊云峰。”鱼哥拍了拍我。
  “哦,鱼哥你先走,我解个小手马上出去。”
  “那你快点啊。”
  鱼哥走后我站在原地,低头看着脚下散落一地的白骨。
  我埋在地上的一支烟,半截烟头红通通的,突然烧的很快,像是有人在拿着抽。
  引起我注意的不是烟头,而是我脚下的几根白骨。
  刚才光顾着说豆芽仔,没仔细看。
  三根肋骨掉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倒着的三角形图案。
  我盯着人骨倒三角一直看。
  “云峰,快出来,解完手了吗,都等你了。”洞外传来鱼哥的喊话声。
  我又看了眼,骷髅头掉在地上,两个眼眶正对着我看,似乎是想告诉我一些什么。
  “快点峰子!”
  “来了来了!”
  我心想应该是巧合,也没敢去动,转身小跑着出了山洞。
  出来后,把头叮嘱我们道:“你们都注意下周遭环境,陈道士自己选择在这里羽化,我估计,大墓可能藏在周围不远的某处地方。”
  “那具体我们要注意看什么?”鱼哥问。
  把头接着说:“春秋战国的大坑有制式,西周和春秋早期都有土坑椁式墓,这种墓会在地面上留下小型封土堆,以前我们都叫锥头,云峰,你还记不记得飞蛾山的那棵树?”
  把头一说我想起来了。
  当时的顺峰山半山腰上,确实有个很小的尖头土堆,土堆上还长了一棵树,我们第一次晚上去时记得清清楚楚,二哥说树后头有报丧鸟叫(猫头鹰),还说不吉利。
  把头又道:“陈国是候国,初代国君是诸侯级,之前一直很少发现,不过,83年在大连乡发现了大型的陈国贵族墓葬群,有上百座。”
  “当时我也有参与,那次动静太大,去了大量行内人,很快引起了考古队和文物局注意,导致我们没吃到多少肉。”
  “我们一来要注意哪里有锥头,二来注意山洞溶洞,知道了吧。”
  “明白。”众人异口同声。
  鱼哥想了想问:“咱们6个人,要不在这周围分开找?两人一组。”
  “嗯…..这里很黑,而且地势复杂,我怕出意外。”
  “没事把头,”鱼哥说:“咱们时间也不多了,分开找更效率,也不走远,就在这周围。”
  “咱们每隔半小时,互相照下手电,不论是谁,一旦有所发现,就闪三下手电,怎么样?”
  把头想了想说:“这样吧,分两组,三个人一组安全些。”
  鱼哥说那也行,我们分成两组行动。
  豆芽仔立即跑过去,“哎,春姐,咱们一块吧,我可是行里人,经验丰富着呢。”
  “算了吧。”
  阿春笑道:“我还是跟鱼大个儿一起吧。”
  第48章 黏泥
  你看,阿春开始叫鱼哥傻大个,现在叫鱼大个。
  虽然鱼哥薅了她头发,但现在看,他两关系似乎没那么僵了。
  我和小萱豆芽仔一组,鱼哥和阿春跟着把头。
  我们沿着地下河周围分头找,希望能有所发现。
  “小心点,别绊倒了。”
  小萱不时扭头,用手电照向周围。
  “你看那块钟乳石,像不像孙悟空的金箍棒?”
  小萱说的钟乳石模样细长,十几米高,上下连在了一起,天然的石纹表面像刻了花纹,就像是东海龙宫里的定海神针。
  乱找乱看着,小萱又突然小声说:“哎,我问你个事儿,年前,你和那个姓白的有没有过?”
  “什么?你说谁?哪个姓白的。”
  “就那个嘛,你知道的。”
  “白老板?”
  我马上摇头:“不看看现在咱们在干嘛,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没有的事,过年那天她给我打电话我没接。”
  “我就是突然想起来了才问问,你说的真的?”
  “我骗你这干什么,以后别提这事,应该到半小时了。”
  按照约定,我让豆芽仔走到一处视野相对开阔点的地方,晃了晃手电。
  很快,在不远处传来回应,也有手电晃了晃。
  “哎,我说你两过来看看,”豆芽仔突然说:“那个,是不是把头说的鬼头。”
  “什么鬼头,是锥头,哪呢?”
  “就那儿,看到没?”
  豆芽仔指的地方离这里百十米,在地下暗河西北角,看不太清楚。
  “走,过去看一眼。”
  逐渐接近那里,我看的确像锥头,一个尖尖的小土堆。
  河水只有一米多深,我们淌水走过去上了岸,接近了小土堆。
  “你铲子在包里没,给我用一下。”
  豆芽仔拉开包,看了眼说:“在,不过我这里就两截杆子,小萱你没带?”
  “没,我带了绳子和吃的罐头。”
  “不用,两截也差不多,拿来给我。”
  豆芽仔拧好丝扣递给了我。
  下洛阳铲取土看着简单,其实有很多窍门,除了我之前说过的正手三圈反手两圈外,还需要注意两点。
  向地下打垂直探洞,姿势很重要,就像军训时踢正步一样,走着走着顺拐了就不合格了。
  要和外人搭伙,老把式一看你抓铲子的姿势,就知道你是不是新手。
  身体站直,两腿分开,在胸前用双手握杆,铲头挨着地面的时候,一定要刚好处在两脚中间,这是站姿和握姿。
  现在网上能买到的洛阳铲,基本都是大半圆铲,也能用,但是不太好用。
  好用的是小半圆铲,铲头那层生铁是开过刃的,姿势正确能保证打的探坑不歪,下铲时也有讲究。
  一般我们都说,“有没有石头,上没上冻,七分硬还是五分硬。”
  土七分硬的话要少回铲,回铲就是往上提的那一下动作,土五分硬的话要多回铲,往下怼两下,就往上提一下。
  这都是老辈经验,具体有多好用,买把铲子在自家地里试一下就知道了。
  打完以后有检测办法,拿一面镜子,借助阳光,向探坑底下照,如果镜子能把阳光直射到洞底,那证明洞是直的,合格了。
  如果阳光射到洞壁上,下不下去了,那证明探坑弯了,不合格。
  如果洞弯了还硬往下打,那很快就会发现,“唉?我怎么怎么打着打着趴下了?”
  两截杆子接起来,小萱蹲在地上帮我照明,我往下打探坑下铲。
  “这不行,”豆芽仔抓了把土说:“这都是死土,在深点看看。”
  二十多分钟后。
  “停!”
  豆芽仔抓着一把土大喊道,这是刚带出来的。
  放鼻子边儿闻了闻,豆芽仔抓着土让我看。
  “峰子,你快看看,你见过这种土层?”
  “怎么这么粘?怪不得老沾铲头。”
  下了三米多深时,铲头带上来一层灰白色土层,看着像是泥浆,非常的沾手。
  我抓一把攥在手心里使劲一握,在松开手都不掉,沾手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