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253节
“然后微生物质粒里常见的闭环超螺旋结构,h型dna,第三条链以tat或者cgc的形式产生三螺旋。s型滑链dna,类似于衣服扣子扣错了,遗传病里常见。”
“最特殊也是最少见的一种,碱基不是cg配对而是cc配对,非双螺旋的奇奇怪怪四联结模式。”
“今天向大家介绍新的dna模式,我称之为实虚链模式!”
宋河啪啪落笔,在白板上写下醒目的【实虚链】。
“打个比方,大家是一个班级,组织一场难度极高的多学科考试,考出来之后每个人每科的分数排名都不一样,比如看数学排名,可能是袁天罡第一,杨玉第二,齐风第三,看英语排名,可能是杨玉第一、齐风第二、袁天罡第三。”
“考试成绩出来,你们班主任说该调座位了,全班同学都出去,按照成绩高低一个个进来选座位。你们刚要出去排队,班主任叫停,说他还没说完,这次不按总分高低来排,班里数学考的最差,这次就按照数学分数高低排队选座位!”
“于是你们出去排队,前三名顺序按数学来,依次就是袁天罡、杨玉、齐风。”
“到了下一次考试,出成绩之后又按成绩挑座位,但班主任变卦了,说班里这次数学考得不错,但英语考砸了,所以要按照英语顺序排队!”
“那么你们再出去排队,依次就是杨玉、齐风、袁天罡。”
满座神童们恍然大悟地哦成一片,很多人已经明白不少东西了。
“实虚链是什么?如果是第一周,那么数学名次就是实链,英语名次就是虚链,如果到了第二周,数学名词就变虚链了,英语名次变成实链!”宋河语速飞快。
“实虚链并不是固定的,根据班级总体成绩情况,可以随时变?”袁天罡开口。
“没错!”宋河点头,“长生菌和变色虫的基因洗牌,都是变化实虚链的过程,这一点大家之前也观察到了,总共就那么几种固定的序列来回变化,讲到这里我无非是给了个潦草的命名和比喻,下面才是重点!”
“在这个班级抢座位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是谁?”宋河问。
“班主任!”许多神童异口同声。
“还有吗?”宋河又问。
神童们眨巴眼思索,两秒后齐风最先反应过来,“有两个关键角色没露面,数学阅卷老师和英语阅卷老师!”
“很好!”宋河点头,“数学英语的虚实之分,靠班主任一道命令。同时数学英语的具体名次,又是阅卷老师批改统分的结果。”
“想初步弄懂实虚链变化机制,咱们要聚焦这三个角色,班主任、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
“先来看看班主任!”
宋河啪地打响指,全息投影仪开启,在他身旁投出巨大的电镜照片,一张张切换。
神童们看的一头雾水,伸着脑袋在变化的照片上找来找去,宋河抬手指了指几个位置,大家依旧一头雾水。
“班主任很特殊,极为罕见的存在形式,它和dna链相连,同时形态上是一个超大号细胞器,它拥有自己的dna,非常小的一段,但非常稳定,实虚链来回变化时它压根不变。”宋河讲解起来。
“同时,班主任能接收来自整个细胞乃至细胞外的信息,靠这些信息做出决策,驱动实虚链转化。甚至有点像一个小细胞在内部控制一个大细胞,打个比方就是一个人类驾驶员坐在巨大的人形机甲里。”
“比如变色虫,我们初步测定出了能让班主任改变决策的条件,最大的影响条件是温度,温度较高时,变色虫里的班主任会启用一种实链,让变色虫进入活动更敏捷的身体状态,继而更高效率地觅食繁衍,温度较低时,班主任则切换成另一种实链,变色虫的耐寒基因显著增加,囤积能量减少活动改变体型,立体防御度过漫漫严冬。”
“这种进化策略的好处显而易见,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同时又能避免一些环境适应基因的永久副作用。”
“举个例子,糖尿病。”
“有些学说认为,人类的糖尿病相关基因,实际上来自1.1万年前新仙女木冰期极度严寒环境的筛选。我上课讲过,谁还记得?”宋河问。
“棕色脂肪!”杨玉举手。
“说下去。”
“大多数细胞都可以抓葡萄糖给自己供能,但得先让胰岛素点头,棕色脂肪比较霸道,它不需要胰岛素点头,抓过血糖来就能烧。所以极度严寒时期,有些人的基因特殊,可以驱动免疫细胞先把胰岛细胞杀一杀,血糖优先配给棕色脂肪发热,先解决不被冻死的问题,其他功能活下来再说。”杨玉语速飞快。
“所以糖尿病基因本质上是帮助人们熬过冰河期的,有些动物实验支持这一说法,而且民间古方里也有记载认为冬泳可以治糖尿病,古代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冬泳的糖尿病患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确实有可能活的更长。”
“但到了现代社会,住在城市里的人有空调暖气羽绒服,被冻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再携带糖尿病基因就是一种副作用累赘。”杨玉总结,“这就是传统基因模式的生物,可能会被历史上进化出的基因拖累。”
“很好!”宋河点头,“这也是实虚链基因生物的好处,它不会把所有基因一股脑整合在一起,而是在特殊时期生成基因备份,极度灵活地变化基因。”
“如果人类也是实虚链生物,那么现在可能压根没有多少糖尿病人,只要不是长期天寒地冻,当年冰河期积累的糖尿病基因就会一直是不启用的虚链。”
众多神童们连连点头,表情变化。
之前很多人私下还在怀疑,过度复杂的基因结构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
现在看来,至少避免副作用这方面,实虚链生物是更先进的生命形式!
“讲到这都很清晰吧,谁有什么问题吗?”宋河停顿。
“院长,决定实虚链的那个大细胞器,您给定的名称就叫班主任吗?”有神童问。
实验舱里一阵笑声,宋河相晓桐也跟着乐。
“命名权肯定在咱们手里,想叫什么都可以,咱们讲课先用着班主任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回头你们要是有更好的名字可以提,没有更好的,回头写论文也可以直接称其为班主任体。”宋河道。
神童们又是一阵大笑,班主任体,听着确实生动形象,但总感觉有点草率。
“下面让相老师给你们讲数学老师体和英语老师体。”宋河让出白板。
相晓桐笑着接过丈夫递来的笔,“数学老师体和英语老师体听着不太合适,具体讲之前咱们先换个名称。”
第1804章 物理老师体和历史老师体
说罢,相晓桐抬笔写名称:
【物理老师体】【历史老师体】
神童们都绷不住了,笑成一团,这特么有啥区别啊?
“大家不要笑,还是有区别的。找不到更好名称的情况下,为了便于理解,咱们还是先用老师名称,但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实在不便于联想记忆,物理老师和历史老师却是可以联想记忆的。”相晓桐笑着解释。
神童们一怔,安静下来认真听。
“所以物理老师体和历史老师体,并不是同一种细胞器,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器?”杨玉问。
“很有可能,我们已经找到了物理老师体,但历史老师体还没有直接观测到,仅仅是靠数据推断会有这种历史老师体。”
相晓桐打了个响指,全息投影再次展现数张照片。
“两种老师体的功能,都是按照固定顺序拼装dna,换句话说拿着单科试卷批改排名次。”
“具体怎么实现这一过程,还得回地球之后上尖端设备研究,目前的推断有两种,我认为是靠形成h型dna,以tat或者cgc的形式产生三螺旋,你们宋院长认为很可能是滑链dna。”
“不是很可能,一定是滑链dna形式。”宋河插话。
“不可能。”相晓桐说。
“一定!”
“不可能!”
“一定!”
夫妻俩啪啪斗嘴,底下神童们再次笑成一团,追随两位院长这么久,大家也摸透院长脾气了,夫妻俩平时不会因为任何事情吵架,只有在遇到学术问题的时候会产生分歧,针锋相对吵两句。
最后胜率往往是三七开,相院长胜三次,宋院长胜七次,但要等到实验验证之后才会见分晓,眼下当然是吵不出结果。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相晓桐没好气道,“闭嘴闭嘴,现在是我讲课。”
宋河挑挑眉,抱着胳膊不吭声了,脸上挂着一幅“懒得跟你计较最后肯定我赢”的表情。
“物理老师体和历史老师体,外面一层蛋白质,内部是结构非常复杂的一团dna,像毛线球一样。”相晓桐又打响指,投影换成一副模拟图。
“之所以形成这种毛线球,其实就是在不同位置形成了tat或者cgc形式的三螺旋。”
“滑链!”宋河没出声,在一旁悄悄用唇语示意学生们不要被带偏。
“等到班主任体发出指令,激活了其中一个,比如激活了物理老师体,它内部的dna就会从毛线球状态快速展开,再进行分割!”相晓桐道。
“物理老师体也好,历史老师体也好,内部dna并不是和细胞dna一模一样的,只是有一些关键位置相同,假设细胞dna的长片段是一根一米长的钢条,老师体dna切割成碎片之后,像一个个螺丝钉和螺母一样,固定在关键位置,把长钢条连接起来。”
“所以基因洗牌的时候,dna链并不是完全碎掉组合,最小单位是一小段一小段?”齐风问。
“没错!”相晓桐点头,“完全碎掉再重组的意外概率太高了,很容易出错,仅仅以一段一段的基因为基本单位,出错概率要小得多,另外我和你们宋院长一致认为,肯定还会有一道保险确保不出错,但暂时还没能找到这层保险在哪里,也只能回地球之后上尖端设备找。”
众多神童连连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最后,为什么要改称物理老师体和历史老师体?”相晓桐道。
“老师体,是不同情况下最佳基因序列的一个排序者,物理老师体对应的主要是物理环境变化,比如之前讲变色虫在不同温度下变幻序列,就有相应的物理老师体去负责排序,先由班主任体感受到气温降低,接着把信号传达下来,物理老师体就开始按照天寒地冻时最佳的基因序列去要求dna,确保dna链排列无误。”
“历史老师体,则是负责不同生长阶段下的最佳基因序列,涉及到细胞分化,也涉及每个细胞的生命周期,譬如细胞刚诞生时,历史老师体会让dna序列符合进食最快生长最快的排列,成熟后进入繁殖期,历史老师体则让dna向着快速繁殖的方向变化。”
“但还要重复一遍,我们只明确观测到了物理老师体的存在,历史老师体暂时还没找到,只是推断可能会有,想确定还得再找。”
“谁还有问题?”相晓桐问。
“物理老师体和历史老师体,会不会同时作用在dna上?”袁天罡举手。
“不会。”相晓桐道。
“会!”宋河笃定道。
“不会!”相晓桐瞪他。
“会!”宋河回瞪。
又是一阵快速的会不会,神童们笑的东倒西歪。
“累了,你说不会就不会吧,咱们先散会!”宋河摆摆手。
神童们起身四散,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开始干活。
夫妻俩在实验室里转了几圈,像两个转晚自习的班主任,确认学生们状态都对,便并肩离开实验室。
“蜜月快结束了,感觉怎么样?”宋河随口问。
“不是早就结束了吗?你是说现在还在蜜月期?”相晓桐错愕。
“咱们在太空城啊,旅游胜地,虽然有点小工作,风景独好美不胜收,也算蜜月嘛。”宋河笑道。
“哪有过蜜月天天互相唱反调的?”相晓桐挽着丈夫胳膊,撅着嘴抱怨,“老公你最近跟我唱反调越来越多了。”
“主要是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前沿,你那点臭水平跟不上了,偏离真理越来越远,肯定产生分歧。”宋河道,“以前咱们做的项目没这么尖端前沿,咱俩的水平差距还显现不出来。”
相晓桐笑着捶打他,“胡说八道!明明你……”
她正要往下说,手表手机震动,一通电话打进来。
“谁的?”宋河好奇。
“星际能源公司的。”相晓桐接电话,挽着丈夫胳膊继续往前走,“喂?”
“嗯嗯,好……啊?!你别激动,慢慢说!”相晓桐刹住脚步,声音骤然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