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034节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粗估可以在元旦前,尝试完成第一颗可用的动物人造心】
像上次一样,报告提交后,没一会儿回复就来了,这次回复非常简短。
“可喜可贺,继续努力!”
……
十月初。
【过去一个月的研发小有坎坷,但总体顺利】
【科学院路教授的团队,已摸索出全新的油浴电磁生物打印机,打印精准度和细胞状态比上一代打印机提高了一倍以上,但距离实用仍有差距,还在探索新技术方案】
【我们尝试建立一系列通用的心脏模型,在不同体重、性别、年龄条件下,可以直接使用的心脏模板,但这一努力失败了】
【我们发现每个动物个体的心脏差异巨大,即便是基因相同的克隆大鼠和克隆猴子,年龄、体重、性别等条件完全一致,心脏的微结构也有巨大差异】
【考虑到心脏泵血和血管形成有关,血管状态又会反作用于心脏,我们下一步打算从动物的全身血管分布入手,通过分析整体的血管布局和肌肉脂肪状况,建立对应的最佳心脏模型】
【这一工作会极其困难,在数学上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挑战,我们准备和海怪合作,联手发力这一问题】
【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心脏移植实验,下个月报告结果】
回复依旧简洁。
“你们辛苦了!你们已经往前走了很大一步!”
……
十一月初。
【有进展,但总体情况糟糕】
【我们进行了25例大鼠和20例猴子的心脏移植,均成功,目前这些实验动物也都还活着,且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
【过去三天我们摘取了5只大鼠和3只猴子的心脏做详细检查,大体上没有问题,但细胞层面的小毛病正悄悄蔓延开来,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这些动物人造心恐怕用不了一年时间就会坏掉,能否自愈还要进一步观察】
【心脏数学模型的建立极度困难,我们只完成了大鼠和猴子的初步模型,大概占整个模型的30%,我们和海怪都已累的精疲力尽,海怪因过度疲惫出现了厌烦情绪,我们把每月鲸薪由两条提升到三条,才说服它继续高强度加班】
【路教授团队尝试制作了一些新设备,但效果都不如上个月的设备好,不过截止我们写报告时,路教授声称他临时有新思路了】
回复很快过来。
“科研没有一帆风顺,遇到阻力不要过于着急,劳逸结合,不要透支身体。”
“路教授已申请更多设备制造专家助战,我们已挑选人手支援,希望有所帮助。”
……
十二月初。
【本月情况依旧糟糕,有更多的坏消息】
【之前移植的动物心脏,均不同程度出现细微病变,我们期待的自愈没有出现,反而病变在加速】
【因祸得福,我们分析了这些微病变,发现大部分微病变可能和打印过程有关,路教授团队又改进了心脏打印机,新的油浴电磁打印方式,新的打印顺序,新的心肌细胞可吸收框架材料,并进行远程信号诱导,加强细胞分化的准确度】
【乐极生悲,虽然新心脏打印机的效果远远好于上一代,但我们依旧面临两个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新设备的打印成本急剧上升,只是打印心脏的过程就要耗费十万以上,而且暂时看不到大幅降成本的可能性】
【第二个坏消息,即便效果大大上升,但我们新做的人造心仍不完美,再度出现了细微的病变,我们只能祈祷这种细微病变可以自愈,我们也在寻找能让病变自愈的办法】
【至于心脏数学模型,我们两人之间、我们和海怪之间都产生了较大分歧,这模型的复杂程度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高】
【海怪主张必须考虑全身毛细血管的分布,才能建立一个最精确的心脏模型,我们则倾向于没必要过于精确,心脏应该有较大的冗余,但我们也无法确定,身体内部的情况过于复杂,或许我们只有做到最精细,才能刚好进入冗余范围内】
【有一种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机程序算法,叫蒙特卡洛法,在软件中用大量小球去击打一个不规则图形,被打中的地方不再击打,等整个不规则图形所有部分都被打中过,再统计小球数量,就能得到不规则图形的表面积,小球越小,得到的值就越准确】
【受这种算法的启发,我们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把大鼠猴子视为不规则图形,把心脏视为小球,我们打印大量心脏移植给大鼠猴子,再收集移植后的数据,和我们的建立的心脏数学模型做对比】
【但这种做法也有坏处】
【蒙特卡洛法的目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不规则图形,而我们的大鼠猴子每一个都是有差异的不规则图形,我们的心脏也不是标准的正球形,因此会有双重的误差,但这样至少能更逼近一些,试试让我们找到数学上的突破口】
【之前我们在报告里说,元旦前就能做出可靠的动物人造心,现在看来恐怕是痴心妄想了】
这次的报告长,来的回复也长了一些。
“不必过于悲观,至少你们在往前进,有清晰的进步。”
“其实我们最初就觉得,元旦就出成熟的动物人造心过于急功近利,不要太着急了,慢慢来。”
“普遍的药物研发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人造心的难度比药物要难得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果你们决定放弃,组织上也充分理解,但请保留技术,不要技术失传。”
“在军工技术研发上,曾经很多次出现过这种状况,起初大家有个绝妙的点子,感觉十分可行,兴致勃勃开始研究,最初几个月一两年的汇报里洋溢着激动,但逐渐碰上无法翻越的技术高墙,汇报越来越沮丧,三四年后终于确定现有技术无法做成,只能停下来。”
“停下来,如果只把技术资料往档案库里一塞,看似还留着,时间一长其实就失传了,必须得有传承技术的人才,进行保护性研发,也就是每年做一点点,可以不出成果,只要让一小撮人依然懂技术细节就可以了。”
“有很多技术,就是这样搁置十年,搁置二十年三十年,最后突然又起死回生,做出来了,一出来就领先世界。如果你们要停,也请进行类似的传承。”
“如果你们要靠大量移植动物心脏来推进实验,是否需要更多的手术医生?如果需要组织帮助,请提出来。”
【感谢组织关心理解,组织上有些把我们看扁了,各种挫折我们都遇到过了,不至于短短半年就轻言放弃,至少我们还看得到前进方向,那么再难也可以走下去】
【实验大鼠和实验猴子的心脏移植手术,我们有足够的人手去做,直接从乘黄冬眠中心的医生里抽调】
【我们最近调了50个从乘黄订单班毕业的冬眠医生,试着做了一些移植手术,成功率不如老医生,但给动物做足够了,反正动物死了可以换,不像人类会变成医疗事故】
【很遗憾的是,我们暂时不能考虑成本问题了,先把技术做出来,后期再考虑压成本,我们有预感,接下来可能要尝试一些非常大胆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办法,会非常烧钱,但别无选择】
【如果低价惠民路线走不通,或许我们可以采用高价高税转补贴的路线,我们的人造心高价卖给全世界富人,交更多税,再用这些税去给低收入的心脏病患者补贴,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第1483章 毙了我也没招
12月12日,早上六点。
药学院,院长办公室。
宽敞房间里站着一蓝一粉两道丝绸睡衣的身影,蓝睡衣上印着黄色小狗,粉睡衣背后印着白色小狗,两只小狗隔空依偎,狗头上冒着小红心泡泡。
两人动作也一致,左手端着装满小笼包的盘子,右手拿筷子,站在落地玻璃窗前边踱步边吃包子。
玻璃窗外并非夜墨市的清晨景色,而是一片雪白的程序界面。
每一扇窗户上都立着三米高的心脏模型,鲜艳的色彩和巨大的篇幅,让每个心脏模型看上去颇具冲击力和神秘感,有种寺庙里的神佛天王雕塑的感觉,但造型更为妖冶,看久了更像某种外星生物悬浮在浓雾中。
模型颜色形态各异,有深黄色和浅黄色的神经模型、红色的血管模型、粉色的肌肉模型……
乍一看很像不同层次的心脏解剖图而已,走进了看,才能发现每个模型精细得令人惊叹,一个个紧密排列的细胞让人想起织物上交织的细线,仿佛油画师对着显微镜临摹出来的巨画。
模型甚至还不是固定的,每时每刻都在缓慢变化,心内神经像活物般四处游走,血管和肌肉缓缓挪动,代表了不同参数输入后得到的最优心脏!
“我怎么看,都觉得模型已经成熟了。”宋河轻轻叹息,用筷子尾挠了挠蓝色睡衣上的小狗。
“何止成熟,登峰造极了!”相晓桐道,“你解霍奇猜想也就用了一个寒假,这玩意儿你都折腾半年了,还有我和敖小广也在弄。”
“应用数学有时候不比前沿理论简单啊!”宋河感叹,“麻烦的想吐血。”
“安心等等吧,咱们能做的模型做完,接下来就等路教授那边的结果。”相晓桐吃完最后一只小笼包,把盘子放在桌上。
“算算时间……该出结果了啊,路教授那边有差错耽搁了?”宋河看看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语气担忧。
话音刚落,最中间大屏幕上突然跳出视频通话窗口!
宋河和相晓桐连忙跑过去,两人齐刷刷朝屏幕上的“接通”键虚空挥手臂,巨幅视频瞬间出现在玻璃窗上。
一间硕大的实验室,两道身影出现。
左边娄景辉,他和十多位团队成员几个月前就被派去出差,直接驻扎在路教授的研究所里。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把他折磨的够呛,每次视频通话都比上次更瘦三分,这次皮包骨头了,把白大褂一脱换身脏衣服,蹲在地铁口都能要到不少钱的程度。
右边则是路教授,身材矮胖,脑袋锃光瓦亮的地中海发型,极其符合刻板印象里秃头教授的形象。
宋河一看到路教授光滑的头顶,心中就抑制不住愧疚之情,半年前刚开始合作时,路教授头顶上还有稀疏几根宝贵头发,之后每次通话头发都在变少,终于彻底地中海了,都是为了人造心项目掉光的。
双方见面,娄景辉和路教授表情都有些复杂,欲言又止。
“不理想?”宋河问。
“好消息和坏消息,先听哪个?”路教授开口。
“好消息吧。”
“数学模型感觉没问题了,非常非常棒,你们应该成功找到了不同试验猴个体的理想心脏模型。”路教授道,“不愧是当世顶尖的数学家,我还没见过能把一颗心脏的模型做到这种程度,每个细胞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像从造物主手里偷的蓝图。”
“甚至可能比一些原装心脏更好。”娄景辉也点头,“这批做的30只实验猴心脏移植,新心脏换上之后,猴子们的身体指标甚至比原先还上升了。”
“既然好消息是数学模型没问题,那……”宋河轻叹,“坏消息就是,打印机做出来的心脏实物,还是会产生病变对吧?”
娄景辉和路教授一齐点头,表情无奈,像是明知道高分大题该怎么答,但收卷铃声响无法作答了。
“病变原因确定了。”娄景辉道,“还是工艺问题,打印过程中会产生误差,每个误差点都会形成病变点。”
路教授潇洒地敲敲桌子,玻璃窗上立刻出现新文件。
宋河一抬手,文件打开,两张大图,左边是按照数学模型生成的理想心脏图,右边是实际打印出的心脏扫描图。
两张图闪烁几下后,平移重合在一起,接着出现了大量标亮的斑点,显然是实际制作时细胞的位移误差。
“用早期的打印机,印出来的心脏误差率高达18%,我们改进过的第一版打印机,把心脏误差率降到了9%,这几个月不断改进,到目前为止降到了5%。”路教授开口,“但依旧有5%的误差。”
“打印工艺不能再改进了吗?最后这5%的误差无法消除了?”宋河皱眉。
“很难,以现有技术真的很难,油浴打印虽然能抵消大部分重力影响,但毕竟还是有一些。”娄景辉开口,“我们再试一试或许可以把误差缩到4%,但4%误差的心脏也没法用,粗算了一下也就能用个……”
“五年。”宋河和相晓桐异口同声。
“对,这还是猴子心脏,比较小号,如果变成大号的人类心脏,误差可能还会更大,保质期连五年也没有,也就两三年。”娄景辉道。
“只能用两三年的心脏,怕是前景不明朗。”路教授抬手挠了挠灯泡般亮的头顶,“谁会愿意每隔两三年就去医院换个心呢?”
说完,路教授和娄景辉一齐唉声叹气起来。
辛辛苦苦折腾几个月,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差劲儿的半成品,实用价值微乎其微,怎能不沮丧?
“不必过于沮丧。”宋河道,“车到山前必有路。”
“雪拥蓝关马不前!”路教授摇头失望道,“真的到极限了,现有技术最多最多做到这程度了,人造心研发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但距离实用还差得远。”
“思路打开。”相晓桐笑道,“路教授是这方面的泰山北斗,思路通事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