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977节
嘴上说着起床,但两人谁也没动,依旧互相搂抱紧贴着躺在被窝里,眼睛都睁不开。
相晓桐身上还散发着洗澡后的香味,整个被窝又香又柔软,还超级暖和,被窝外则冷飕飕的,宋河感觉浑身骨头都酥了,完全不想离开被窝半步。
什么叫销魂蚀骨?这就叫销魂蚀骨!
转眼间,到了八点半。
“膀胱快憋炸了。”宋河叹气,“不行,我得起床。”
“别起。”相晓桐像八爪鱼一样抱着他,迷迷糊糊,“睡觉。”
“再不起我膀胱一炸要尿床了,全尿你身上了就。”宋河叹气道,“饿的血糖不足了,得赶紧起来觅食。”
“好吧,那你起吧。”
“你松手呀老婆,你这么抱着我怎么起。”
“我松……我松……”相晓桐小声喃喃,随即痛苦皱眉,“死手你快松开啊,别抱了,为什么松不开?”
宋河笑了,伸手试着把老婆推开。
“不行,我做不到。”相晓桐哀求,抱得更禁,“太舒服了,好想这样躺一天,实在不行你尿床吧,不嫌弃你。”
宋河内心激烈斗争了许久,终于狠心把身上的手臂长腿给推开,掀开热气腾腾的被窝出去,跑到厕所哗哗放尿,尿的差点眼前发黑晕过去。
尿完,他回到床边,看看旁边椅子上的衣服,又看看床上容颜娇美的女人,陷入纠结。
纠结没持续太久,相晓桐睁开眼,媚眼如丝朝他勾了一下手指,宋河立刻很没出息地重新钻进被窝。
“不行啊老婆,咱们应该起来吃饭、健身、工作!而不是像两个废物一样缩在被窝里出不去!”宋河还残留着理智。
“我是废物,只要老公。”相晓桐摇头,又像八爪鱼一样缠上他,“就一天,就废物一天行吗?”
宋河内心纠结难受,这感觉就像一个学生晚上回家坐在书桌前,理智知道该认真写作业当个学霸,但手机却牢牢黏在手上怎么也甩不掉。
正当他的理智一寸寸被懒惰掩盖时,床头柜手机响了。
他抓过手机看,瞬间一个激灵,“王将军来电话了!”
第1409章 观测球
两人彻底清醒了,相晓桐也一骨碌爬起来,用手捋顺散乱的头发,认真盯着他。
宋河接通,把手机放在耳边,相晓桐马上把耳朵凑过去贴着手机听。
“过年好啊!现在忙吗?在邮轮上应该不忙吧?”王将军问。
“过年好!不忙不忙!吃早饭呢!”宋河道。
“那正好,我简略给你们说一下贝茨球的事情。”王将军道。
宋河惊喜,“我以为您之前说回头再聊是托辞呢,这事儿还真能聊啊!”
“这话说的,我骗你们干嘛!咱们沟通还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吗?”王将军笑道,“先确定你那边没外人。”
“没有没有,在房间里呢。”宋河道,“部队也管那东西叫贝茨球吗?它跟上世纪传言的那种贝茨球是一个东西?”
“不,部队管它叫观测球,这个名字听着奇怪,稍等我给你解释名称来源,你就知道为什么了。现在我一点点从头和你们说。”
“好!”
“观测球这东西,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国内最早是上个世纪有目击报告,从一开始就引起高度重视,因为那段时间恰好u2侦察机经常出没,当时以为观测球是某种小型的高速侦察机,或者什么未知武器,毕竟正常思维肯定往地球上想,神经病才去想外星人。”王将军娓娓道来。
“但后来我们技术发展,能把u2轻松打下来了,世界顶尖的航空航天器我们也都了解信息了,才感觉到蹊跷。”
“因为目击报告里描述的那种观测球大小性能,绝对不是人类技术水平能达到的,它太小了,小意味着没法携带足够燃油拉长航程,甚至没法容纳一个侏儒驾驶员,它也太快了,快的匪夷所思。”
“我看过详细的文件,当时部队花了很长时间甄别各地目击报告的真实性,还派人去和目击者面谈,那个年代,大家对这种事情的态度都很严肃,所以几乎没有弄虚作假的报告,最终确认绝大多数报告都是有人亲眼所见,而且各地观察到的现象非常一致。”
“同时,我们的情报途径,也知道了一些灯塔和老毛子境内关于这东西的报告,灯塔和老毛子当时也都很紧张,也担心这东西是对方研制的某种小型侦察机,但和我们一样,他们也很快确认这东西并非人造物,准确说,并非地球人造物。”
“至此,关于这个东西,部队正式成立了研究机构,这东西的第一个名称代号是球,朴实无华的单字名。”
“为了搞明白球,同时也出于军事国防需要,部队开始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和更先进的雷达,因为当时人类的武器还没有一种能追上球的速度,这意味着即便球出现,也完全无法把它打下来。同时,当时的雷达也完全看不见这个球。”
“后来雷达一代代升级,到了十年前,终于首次捕捉到球的痕迹!”
“当时我恰好在现场,是一场比较常规的海上军演,出动了很多舰艇军机,贴近实战的模式演练,复杂电磁环境干扰,各种雷达拼命地照,搜索敌方痕迹,却无意中照到了球,但获得的信息非常稀少。”
“这几年,雷达不断升级,尤其我们建立了更先进的新式雷达组合站,一系列相距遥远的雷达组成一个大的观测单位,一个雷达捕捉到目标,其他距离遥远的雷达马上切换方向同时追踪,从各个方向用各种手段去抓目标,数据彼此验证消除误差,捕捉识别能力急剧增强。”
“于是,我们开始频繁抓到观测球,每个月能抓到二三十次,原本以为这东西是相隔很长时间,才偶尔鬼鬼祟祟地出没一下,实际上它一直在飞来飞去,几乎没有休息日,超乎预料的活跃!”
宋河惊呆了,“二三十次?岂不是天天过来?是咱们境内哪个山区有它的老窝吗?”
“不只是入境的,我们的搜索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比如太平洋对岸、西欧上空或者北极圈出没的观测球,也会被我们抓到。只有南极附近有一些盲区,只能用比较传统的探测方式去看南极空域。”王将军道,“传统探测方式的话,隐身战斗机能看见,但观测球看不见,它的隐身性能比人类现有的隐身飞行器要强得多。”
“它有活动规律吗?”宋河问,“就像候鸟迁徙一样,每天沿着固定的路线飞?”
“问到点子上了,我们目前最大的进展,就是关于观测球的飞行轨迹规律!”王将军道。
“有规律了岂不是能守株待兔?有没有拦截一下试试?”宋河兴奋。
“不,观测球的活动规律没有那么简单,这个事情很复杂,容我慢慢给你说。”王将军道。
宋河嗯嗯两声,认真听下去。
“刚刚讲到我们有新型的大规模雷达,开始能用先进雷达频繁发现观测球了。”
“与此同时,近些年民间报告也越来越多,每年都会接到七八次民间上报。”
“大多数上报案例是在荒无人烟之地,比如最近的一起上报,是一个爱好摄影的护林员,在大兴安岭打鸟……打鸟不是拿枪打鸟,是摄影行业的俗语,意思是拿着专业摄像机去拍野外鸟类照片。”
“护林员打鸟的时候,注意力都在鸟身上,没发现观测球,但晚上回去整理照片视频,意外在照片视频里看到了这东西。”王将军道。
“上报的目击报告,绝大部分是这种情况,当时肉眼没发现,但后来从照片里看到了。像你们属于相当幸运的,肉眼看到后还专门拍了特写,你们这种情况屈指可数!”
“包括昨晚,天才院孩子们拍的烟花视频,我们分析的差不多了,令人惊喜,通过多位孩子的视频和照片,我们成功还原出了观测球昨晚在邮轮附近来去的全程。”
“什么时候来的?”宋河忍不住问。
“总共停留了半小时左右,它从太平洋方向赶过来,之后悬停在你们看到的那个位置,整整半小时几乎没有移动,只是和邮轮保持相对静止,最后你们发现它之后,它才急剧逃遁。”
“它也在看烟花表演?”宋河一愣。
“很有可能,至少是在观察你们。”王将军道。
“说到这,就该说观测球的一个重要特性了,如果你们直觉够敏锐,由刚刚给你们讲的这些事情已经能初步推导出来!”
“这个重要特性就是……观测球能察觉到自己被智慧生命有意识观测。”
宋河和相晓桐微微皱眉。
“察觉到自己被观测,这个不难,但察觉到自己被有意识观测……有点吓人了。”宋河说。
“对,观测球邪门的地方就在这里!”王将军道。
“比如你举起相机拍天空,如果你的视线在看云彩,在看烟花,在看鸟,那么即便你拍到了观测球,观测球也不会跑。”
“但只要你在相机里注意到了观测球,它一定迅速逃跑!”
“它的这种特性,也就是为什么刚刚我说,绝大部分目击报告都是事后在照片上发现,像你们这样直接目击的情况极少,因为人类目击到它之后,它马上跑掉。”
“有点吓人。”宋河鸡皮疙瘩起来了,“和鬼一样。”
王将军笑了笑,“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也戏称这东西是个鬼球,就像走夜路的时候鬼躲在角落,你不看它的时候,它待在那里散发阴气,你一扭头看过去,它瞬间消失。”
宋河和相晓桐再次面面相觑,两人神情震惊。
“除了相机拍摄之外,连雷达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王将军道,“雷达探测下的观测球表现,是最离谱的,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怎么说?”宋河问。
“雷达探测到观测球时,它没有反应,等值班的雷达兵在屏幕上肉眼看到观测球的轨迹时,它才会逃遁。”王将军说,“同时,我们还用过不同等级的ai去辅助分析雷达数据,一些比较弱智的ai去分析观测球时,它也没反应,而一些强悍高智能的ai去分析观测球时,它出现了踌躇和茫然。”
第1410章 艰难的探索
“踌躇和茫然?”宋河一愣。
“对,它会跑跑停停,而不是像人类肉眼看到它之后那种直线脱逃。”王将军说,“因为目前的ai还算不上一个有稳定意识的东西,我们专门看过,ai思考强度比较高的时候,会短暂触发观测球的逃脱,但思考强度降低后,观测球又会犹豫。”
“就像小偷入室盗窃,发现屋主人在睡觉,屋主人鼾声如雷的时候,小偷翻箱倒柜偷的飞起,屋主人鼾声停下,小偷就准备跑,但跑两步鼾声又响,小偷又犹豫要不要再偷一点。”相晓桐插话,“听起来像这种感觉,只不过这里的鼾声,是识别雷达数据的ai是否出现了智慧意识。”
“这么邪门的吗?”宋河茫然,“有没有其他证据?”
“低智商动物也会注意到观测球,但观测球并不躲避这些动物的注视。”王将军继续说,“我们的一些影像资料和目击报告里频繁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有人带着狗散步,狗看到了观测球,吠叫不止,但观测球没反应,等到狗主人把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抬头去看观测球时,观测球才会急速脱逃。”
“一条狗或许说明不了什么,但也有牛群的案例,牧民和牛群在一起,几十头牛注意到了天上的观测球,但观测球纹丝不动,牧民一抬头,观测球马上开跑。”
“再回到之前的雷达探测,一个雷达追到观测球,并且雷达兵也注意到了,那么观测球会马上往相反方向直线逃脱。”
“接着千里之外的另一个雷达转向,追到了观测球,另一个雷达兵也注意到,此时观测球会瞬间切换方向,角度微微偏移,以最快速度同时逃脱两个雷达。”
“一系列雷达陆续追到观测球后,观测球会频繁变动方向,反应极为灵敏!”
“讲了这些,回归本质,我们目前判断是,观测球能察觉到自己被智慧生命有意识观测,并迅速逃跑。”
“懂了。”宋河点头,“确实邪门,它能感知到是智慧生命还是笨蛋生命在观测它,能区分自己只是误入镜头没被发现还是已经被人注意,不止面对面的肉眼观测它能发现,还能发现远隔千里的雷达兵观测。”
“太邪门了。”相晓桐在一旁皱眉,“我不理解,雷达兵看不看屏幕,它怎么能远隔千里知道呢?”
“不清楚,现在我们注意到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也在努力找不那么邪门的解释,但各种案例分析下来,暂时只有这种解释最有可能。”王将军说。
“回归之前的问题,它有固定的移动路线?”宋河问。
“对,根据目击报告和一些没人注意的拍摄影像,我们成功确定过它的出没路线。”王将军道,“前年有个野生动物纪录片团队,在托里木峰附近固定拍摄,摄像机架在那里开着,人就忙别的去了,一连拍了三个星期。”
“三个星期后,拍摄组开始集中看拍到的素材,从里面找能用的镜头,找着找着偶然发现了一闪而过的观测球,大概两秒时间,不注意看还以为是小飞虫从镜头前掠过去,但放大后会发现是穿过山顶云雾的高速物体。搞纪录片的人有这方面意识,马上去报了警。”
“我们拿到所有素材之后,一帧一帧找,结果发现每周一傍晚,观测球都会准时掠过那个位置,连续三个星期都是这样。”
“于是我们去拦截它,提前派了战斗机群、无人机群和导弹部队待命,大量高速摄影机守株待兔,但当时我们还不了解观测球,我们对它的称呼还只是球,不知道它能感受到观测的特性。”
“失败了?打草惊蛇了?”宋河问。
“对,我们算准时间,观测球快到托里木峰的时候,准备好的雷达都打开,确实捉到了它的踪迹,它也在一如既往朝着托里木峰飞,但雷达一捉,雷达兵们一看到它,它掉头就跑。”王将军讲述。
“再往后,我们守在当地等,等了很久很久,观测球再也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