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652节

  宋河愁苦片刻,突然眼神一亮,打开德维特的数学家群聊。
  唐江:“关于脑泉饮料,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大家想先听哪个?”
  “好消息!”有人回复。
  唐江:“好消息是,宋河愿意给大家远程提供脑泉,要多少箱给多少箱,且无需付钱。”
  群里气氛顿时炸了,一群数学家雀跃不已。
  “替我们谢谢宋河!”
  “这多不好意思!”
  “宋河真是好人啊!”
  “等等,那坏消息是什么?”有人敏锐地反应过来,“脑泉不要钱,说明要支付其他代价吧?”
  唐江:“没错,坏消息是,宋河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忙做一些数学题,有大概步骤即可,只要题目做出来,脑泉应有尽有!”
  群里数学家们恍然大悟,随即摆出一副放马过来的阵势。
  “找我们解题算找对人了,全世界数学最强的人,估计有一半都在这了。”
  “把题目发过来吧,我们分分钟搞定!”
  “这算什么坏消息?太简单了,完全不是问题!让宋河发题目!”
  宋河疯狂打字,一道道题目往群里扔。
  他扔的全是残题,只保留一个大框架,让数学家们写出大概解题思路即可。
  涉及到技术细节的数据他不可能发出来,那都是商业机密。
  唐江:“就这些题目,宋河承诺哪位老师先解出题目就先给谁发货,等所有题目解出来,会给所有人发货,辛苦各位老师了!”
  群里寂静了片刻,气氛忽然变得有些诡异。
  “题目……确实有难度啊。”有人说了一声。
  “需要点时间。”
  “确实,这些题都太偏门了,我熟悉倒数第三题,但解出来需要时间。”
  数学家们刷出零散的怨念,开始在群里认领题目,各自领走自己擅长的题,很快便把宋河刨出的题目瓜分得一干二净。
  宋河在屏幕前眉飞色舞,有种给数学家们布置作业的快感。
  第926章 脑片的冷冻解冻
  脑院,实验室。
  宋河站在白板前,面前一群整整齐齐的白大褂。
  白大褂人数明显少了一大片,年前开会时整个实验室能站的满满当当,但现在大家都坐下了,才坐了半个实验室。
  原因很简单,三座乘黄研究所已投入试运行,不少人手选择入职研究所!
  与跟着宋河拼命苦干相比,研究所不用通宵彻夜地狂肝,自由度更高,可以做自己想干的项目,日常压力没那么大,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舒服!
  吕承恩年事已高,实在顶不住连续熬夜的工作强度,去主持研究所工作了,他最近天天忙着天南海北招募研究员,网罗天下英才,壮大研究所队伍。
  反正宋河财大气粗,所以吕承恩招兵买马的工作难度并不高,用钱把人砸过来即可,谁扭扭捏捏就狠狠加钱,加钱大法百试百灵。
  安东尼奥叫了一些曾经的优秀学生来给他当助手,已彻底投入工作状态,开展规模宏大的古菌进化项目。
  安东尼奥申请的科研经费数额巨大,以至于宋河怀疑这是他耍的小花招,试图用狠狠要钱的方式吓到他,从而争取提前被辞退。
  但安东尼奥显然低估了宋河的财力,申请的科研经费全批,甚至还额外加了两成,主打的就是一个有钱能烧,任性妄为!
  其他组长都选择留下,谢科夫、娄景辉、纪天和都还年轻力壮,愿意跟着老大继续南征北战,只派出了一些组员去研究所,做些细枝末节的补充工作,同时自由发展。
  见该来的人都到齐了,宋河拿起马克笔,开会。
  “有些老战友去研究所了,咱们人手暂时有点空缺,但不要紧,相院长过两天会把她的精锐部队带过来,革命队伍胜利会师之后,咱们的科研团队规模会更胜以往!”
  “今天布置新任务,脑癌药!”
  “之前咱们有两个小组,做了海量的小鼠脑肿瘤和小鼠脑创伤实验,过年期间我认真啃了几遍数据,感觉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把攻克脑癌提上日程了!”
  宋河的语气轻描淡写,犹如厨师学校的老师说,是时候研发新菜品了!
  白大褂们集体兴奋,就喜欢老大这副胸有成竹的架势,气势上感觉就能拿捏小小脑癌了。
  “脑癌这个病,我国病人数是最多的,而且是断崖式的高,所以这个病必须干掉。”宋河继续轻描淡写地说。
  “难度当然很高,虽然咱们之前干掉过胃癌,但脑癌的治疗难度又比胃癌高一截,接下来我们的研发过程会极其艰难,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气氛微微有些紧张,但总体不慌。
  众人心态一致,天塌下来有老大顶着,干就完了!
  宋河转身,在白板上板书,边写边讲。
  “工作的第一步,动物大脑的三维接线图!”
  “过去我们看过很多大脑三维图,但绝大多数是模拟图像,它会损失掉大量细节,拿来大概了解脑组织可以,指望这种糙图得到精确数据,属于做梦。”
  “我们要做的三维接线图,必须无比准确,要精确到每一个突触!”
  “也就是说,真正高精度还原脑组织的细微结构!”
  底下的白大褂们开始脸白了。
  老大刚开始布置任务时,尽管知道会很难,但大家心底里满怀信心。
  一路走来做了这么多高难度项目,似乎跟着老大冲就战无不胜。
  但随着宋河详细说明任务细节,大家忍不住有点汗流浃背了。
  连突触都要精确还原的大脑三维接线图?
  后排有人忍不住面面相觑,这么离谱的吗?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片森林,传统的大脑三维图,只是统计出森林里每一棵树的精确位置,靠树木的彼此摆动来判断风的流向。
  而此刻宋河需要的精确三维图,相当于统计出每棵大树上有多少树叶,每片树叶是大是小是新是老,还要准确还原出每片树叶的生长位置!
  “听上去不可能是吧?”宋河微笑,“不可思议是吧?”
  全体白大褂疯狂点头,这难度就像让小学生做考研数学题一样荒谬!
  “大家要熟练掌握一个技术,大脑冷冻保存。”宋河也不多废话,直接讲技术细节。
  “首先慢冻,尽量避免神经元内部形成冰晶,减少细胞膜和内部结构的物理损伤。”
  “甲基纤维素、二甲基亚砜、乙二醇……总共十几种冷冻介质用上,降低细胞内外冰点,确保冷冻速率能让细胞内水分转移到胞外。”
  宋河唠唠叨叨讲了一整块大白板,底下白大褂们疯狂抄笔记,实验室里不允许手机拍照、录像和录音,所以只能靠烂笔头。
  “讲完了大脑的冷冻,再讲大脑的解冻。”宋河说。
  “解冻?”谢科夫震惊,“还有解冻?”
  “对啊!”宋河道,“实际上我们要用的办法,就是对脑组织进行反复冷冻和解冻,多次数据对比,以便纠正突触数据的误差。”
  “多次冷冻和解冻?”谢科夫懵懵的,“你的意思是大脑可以休眠再复苏?这岂不就是传说中的大脑休眠技术?就像云天明的脑子?现在技术这么先进了?”
  周围顿时响起一阵低笑声,大家用看呆瓜的眼神望着谢科夫。
  “想多了,只送大脑的技术距离咱们还很遥远,我现在写的这些,只能作用于纤薄的脑片上,一小片一小片地操作。”宋河解释,“要是冷冻再解冻整个大脑,解冻完了脑子也废了,只能涮脑花吃!”
  “那纤薄的脑片呢?”谢科夫忍不住问,“这种技术可以让纤薄的脑片冷冻解冻之后完好如初吗?”
  “能保存绝大部分,但会有损失。”
  “这不是已经很近了吗?”谢科夫有点激动,“把那一点点损失避免掉,再把厚度从脑片扩大到整颗大脑,岂不是可以冷冻休眠大脑?”
  周围白大褂们又是一阵低笑。
  宋河也有点无奈,谢科夫到底还是半路出家,分析数据一员猛将,讨论到具体生物技术就有种文盲般的天真。
  “只是听上去很接近了,实际上差了十万八千里。”宋河耐心解说,“任何东西,做到很大或者做到很小,都是极其困难的,尺寸带来的技术难题会推翻一切。”
  谢科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拧着眉毛,依旧处于震撼中。
  宋河继续板书,“接下来讲快融过程。”
  “冷冻了的脑片,要迅速恢复到37摄氏度的体温,继而恢复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关键难点是保护突触功能,抑制内质网介导的凋亡途径,减少冰晶对细胞结构的损害……”
  第927章 相晓桐嫉妒你的才华
  “讲完快融,咱们再讲大脑三维接线图的操作。”宋河语速越来越快。
  “刚刚已经讲了纤薄脑片的速冻解冻,这种冻脑片要放在高速电镜下扫描,用软件对比多次扫描的连接线,继而拼接生成整个大脑三维接线图。”
  “以前有人用类似的办法做过,但那时候速冻解冻技术还不成熟,脑片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有一个细节错了,连着后面的所有都会错,小错误累加起来,会让最终结果变成一团浆糊。”
  “咱们用反复速冻解冻,能得到多组数据,互相比对,可以排除掉绝大多数细节错误,让整个大脑三位连线图更精确!”
  “工作量会非常庞大,数据量也会很吓人,一立方毫米的脑片会包含五六万个脑细胞和上亿突触,个别神经元之间会有几十个连接,偶尔还有卷须状神经元和镜像对称神经元之类的干扰项……”
  “我们主要做实验猴的脑图,注意,要给实验猴服用健脑成分,定期喂一喂脑泉饮料就好了。相同年龄、性别、血型的实验猴脑会比较接近,每隔两天杀三只相似的猴子,取新鲜脑子做图,最后数据由我来分析。”
  白大褂们面露难色,有些人的肝开始隐隐作痛了。
  但宋河完全不看大家的脸色,只是豪迈地大手一挥,“开工!”
  一群人四散开来,实验室陷入忙碌。
  两天后,相晓桐的团队如约赶到,人多势众来了三百多号人,占领了隔壁两间实验室,也无需废话,简单布置任务,干就完了!
  两边的团队隐隐形成比赛氛围,都在猛出实验数据,墙上的数据纸很快飞流直下。
  往常都是宋河、谢科夫、娄景辉三人站在数据墙前,头皮冒烟地咬牙分析。
  但这次情况不同了,数据的难度深度广度直线上涨,娄景辉和谢科夫试了几个小时,人都快晕了也没弄明白数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