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593节

  ……
  北非。
  三个神色疲惫的年轻人坐在越野车顶,四面八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夜正浓,月白风清,芝麻大的飞虫在田间嗯哼,好在并非粟沙蚤。
  三人身上似有一层无形的罡风,蚊虫飞过来后纷纷避让,没有一只落在他们身上。
  夏万三看了一眼手机,开口道,“伪放线菌液快准备好了,十分钟后接入灌溉系统。”
  “呼!”凌奕奕长出一口气,捶了捶自己的腿,脸色忐忑。
  “但愿有效!”蒲松春捻着手里的佛珠。
  三人一阵沉默,气氛并不僵硬,从惺惺相惜的省状元,到一起同窗的同学,再到共同创业的伙伴,彼此的关系早已不分你我。
  他们只是有些疲惫,这段时间担惊受怕,忙的毫无喘息时间,此刻坐在这里静静等待,居然有些不适应。
  夏万三歪歪头,看向蒲松春手里的佛珠,“话说春啊,有个问题我憋好久了,你信这个吗?”
  凌奕奕也好奇,扭头看他,“对啊,春春你将来要当和尚吗?”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蒲松春微笑,“我读了很多经,小时候住在庙里,那些经是我的课外读物,里面很多话我是信的。但若说穿上僧袍去天天敲木鱼,我是不干的。”
  “什……什么意思?”凌奕奕不解,“你既然信经书,为什么又不愿意去敲木鱼?”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蒲松春认真道,“经书教我忘掉烦恼,教我向善,我在这种地,养活全世界更多人口,比敲木鱼攒的功德多。”
  “那你这是在干什么?”夏万三指指他手里的佛珠。
  “我有多动症,手里就想玩点什么,不然难受。”蒲松春道,“我看过一本心理学的野鸡读物,里面说人做点能掌控的小动作,可以在困难面前更镇定,捻个佛珠对我来说就有镇定作用。”
  凌奕奕恍然大悟,“我还以为你将来要当和尚,原来你也是普通人。”
  “我说你手机里为啥还有存的片呢,解释的通了。”夏万三也恍然大悟。
  蒲松春捻佛珠的动作停了一下,脸涨成猪肝色,凶狠地瞪夏万三。
  凌奕奕吃了一惊,随即绷不住大笑。
  蒲松春到底脾气好,短暂的生气后,又恢复平和,继续捻佛珠。
  “讲讲呗,怎么才能情绪稳定?怎么才能没有烦恼?”凌奕奕又认真下来,戳戳蒲松春,“经书上都讲什么?”
  第832章 人类文明的上限
  “知道大千世界吗?”蒲松春问。
  “听说过,是指很大的世界?”凌奕奕抱起胳膊。
  “具体典故我在《景德传灯录》里看的,我们眼前这个世界扩大一千倍,是小千世界,再扩大一千倍是中千世界,再扩大一千倍是大千世界。”蒲松春道,“听起来像什么?”
  “宇宙?”夏万三接话,马上摇头,“但比宇宙小太多了,区区银河系就四千亿恒星,行星是万亿规模,全宇宙的星球比这沙漠里的沙子还多!”
  “其实就是宇宙,古代和尚们理解的宇宙,但世界比想象更辽阔。”蒲松春话锋一转,“记得前几天凌奕奕捡到一块三叶虫化石吗?”
  “在这!”凌奕奕从兜里掏出一块乌黑的石头,乒乓球大小,上面凝固着黄色的虫体,一节节清晰分明。
  “咱们都学过三叶虫。”蒲松春盯着化石,“这个物种从寒武纪到二叠纪延续了三亿多年,最后不过留下遍地的石头,数量多到几块钱就能在化石市场上买一个。人类这个物种几百万年,出现文明才几千年,对三叶虫来说仅仅是眨眼一瞬。”
  “说了这半天就一个意思,世界太大,时间太久,个人琐事微不足道。”
  “所以,一切是空的,可以看开些。”蒲松春露出微笑。
  夏万三和凌奕奕恍然地点点头,仰望天空。
  这里能看见星空,没有城市光污染,夜幕天穹壮观无比,犹如异世界。
  空气寂静,三个人神游物外,满脑子宇宙和三叶虫,短暂忘记了近些天的煎熬,仿佛看破世俗,得大解脱。
  突然,水声响起,灌溉系统启动!
  大解脱状态秒没,三人的眼神马上回到世俗中来,紧张地望向四面八方。
  夏万三翻身从车顶跳下去,进车里拿出强光手电,又爬回车顶打开手电。
  强光照耀农田,光束下一排排喷灌器肆意洒水,无数晶莹的水花在夜色中闪光,泼到附近的叶片上,很快所有农作物变得水淋淋。
  借着手电光,能看到不少叶片已出现病斑,距离爆发性枯萎只有几天之遥。这一片农田的放线菌含量已逼近临界点,正处在刚下病危通知书的抢救阶段。
  像这样的农田还有十多万亩,是死是活,就看此刻浇灌的伪放线菌是否起效。
  灌溉持续了几分钟,停下。
  “第二轮灌溉得等二十分钟。”夏万三看了眼手机,“咱们先采个样?”
  “采!”凌奕奕从车上跳下去。
  三人打开越野车后备箱,拿出样本袋和小剪刀,冲进附近的农田里,快速剪裁叶片标本。
  样本无需太多,十分钟后三人又回到车边,从箱子里掏出准备好的三台显微镜,一字排开观察采到的样本。
  “诶!效果可以!”夏万三面露喜色,“至少伪放线菌没被杀死,和放线菌混成一团了!”
  “我这边也是!”蒲松春也罕见地有些激动,“目前顺利,炸弹投下去了,就看伪放线菌能不能按照预期起爆!”
  “肯定能行!”凌奕奕兴奋,一如既往的盲目吹捧,“老师做的东西没失手过!”
  短暂的观测后,第二波灌溉开始,田野响彻哗哗水声,凉爽夜风掠过满地叶片,掀起一阵湿漉漉的雾气,海量伪放线菌和放线菌交织在一起,相似却截然不同,犹如阴风拂过,人群里悄然冒出鬼魂。
  灌溉结束,三人再次散开,这次几乎所有叶片都浇遍了,采样到后备箱观测,伪放线菌更多,开始肆无忌惮地混入放线菌群,吸食附近的养分。
  形势大好!
  三人又爬回车顶坐下,默默等待,脸色忐忑又振奋。
  按照老师的叮嘱,伪放线菌浇灌一小时后,会有明显的放线菌群体死亡,只要这最后一步成功了,放线菌大流行将被迅速扼杀,农田产量就保住了!
  短暂的沉默后,闲聊继续。
  “春,你刚刚讲大千世界,这种天大地大的世界观,其实不止佛经,道家也有。”夏万三道,“庄子有个故事叫蛮触之争,俩国家分别叫蛮氏和触氏,杀伐征战伏尸百万,最后这两个国家只是在蜗牛的两个角上。”
  “大道理都相通的,诸子百家很多观点也共通,五百多年混战,天下找不到白头翁,古人痛苦,就拼命思考,创立各种学派寻找出路。”蒲松春说,“那种残酷的厮杀年代,人命说没就没,城池动不动烧成白地,肯定会有一种空的感觉,世界上到底什么有意义呢?好像什么事情都是空的。”
  “这不就堕入虚无了?”凌奕奕沉思道,“有点消极耶!”
  “说到哲学思想这东西,东哲西哲我看了一些,我发现我读哲学之前自己冒出的一些想法,竟然都被历代哲学家讲过。”夏万三认真道。
  “顺着哲学发展脉络看到今天,貌似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东西,没有那种开天辟地般的新理论,以至于我看一些诸子百家的对话,看一些几个世纪前的西哲,感觉他们思想比今天还超前,后人简直难以逾越了,只能在概念细节上做文章,玩玩雕花。”
  “啊?万三同学难不成你是先天哲学圣体?”凌奕奕吃惊。
  “知道为什么吗?”蒲松春扭头看他,微笑,“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
  夏万三愣怔片刻,突然露出被点化的表情,竟然有点大彻大悟。
  “我明白你俩的意思。”凌奕奕也认真起来,“人撑死了活一百来年,而且记忆没法遗传,所以每一代人都在重复上一代人的成长过程,来不及多想出更深邃的理论,就老了死了,无限循环!”
  夏万三点头,想了想道,“有个游戏叫掘地求升,一个下半身在罐子里的猛男抡着大锤攀岩,那游戏特别尿性,辛辛苦苦往上爬半天,动作闪一下,直接掉到底。”
  “人类学术发展跟这个游戏很像,上一代学者辛辛苦苦爬到高处,死了,下一代学者还得从底下往上爬,顶多能借鉴一下前辈的路线,但学习过程依旧无比漫长,没准还没有上一代学者爬得高,又死了。”
  “是的,会有一些新东西,但进展很小。”蒲松春深以为然,“理工科也会出现这种状况,或许再过一二百年,理工科学者就会发现,即便花一辈子去拼命学习,也只能嚼完前人的剩饭,来不及到达学术前沿。”
  “数学已经这样了。”夏万三笑道,“基本卡死了,只有极少数智力逆天的天才,来得及把数学边界向外开拓一点,普通学者学一辈子,也弄不明白顶尖数学题是怎么回事。”
  “孟婆汤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绊脚石。”凌奕奕言简意赅。
  “所以按现在的状况,人类文明的上限能隐约看到头了,但有变数。”蒲松春顿了顿,“我能看到两个变数,可以突破这种寿命限制。”
  “哪两个?”夏万三和凌奕奕异口同声。
  “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长寿技术,二者都可以突破每隔几十年便从头学习的循环。”蒲松春道,“但这两者都属于有苗头,但技术还远远达不到的程度。”
  “同意!”夏万三回忆道,“之前在学校里,奚雁凡老师讲过一节课的人工智能,你们都翘课没听,我感觉奚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奚老师怎么说的?”凌奕奕扭头看他。
  “你们知道现在人工智能的原理吗?”夏万三问。
  “看过,人工神经网络。”凌奕奕点头。
  “现在的神经网络,都试图重现大脑的学习运转过程,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只是一个比较海量数据形成概率回应的程序,看似智能,却无法诞生真正的意识,像鹦鹉学舌。”夏万三道。
  “鹦鹉学舌这个形容很准确。”蒲松春点头,“我小时候住的庙里,方丈养了只鹦鹉,教它说阿弥陀佛,它很快就会对遇到的每个人说阿弥陀佛。香客们很惊喜,觉得这寺庙有点东西,连鹦鹉都有慧根。”
  “但实际上呢?鹦鹉明白什么是阿弥陀佛吗?它不明白,它只知道这样发音人类会高兴,它能得到食物奖励。”蒲松春道,“说不定它以为阿弥陀佛是你好的意思,也可能它是想说我饿了,甚至可能在骂人。”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也一样,问一个问题,它像模像样的回答了,只是因为它看到数据库里大概率都是这么回答的。人类用户看到了回答,还以为它真的懂,却不知道它是完全不同于人类的反应机制。”
  “原先大家以为,只要通过图灵测试,这机器就有自主意识,但现在看来图灵测试不管用了,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也未必有自主意识。”夏万三赞同道,“目前人工智能的公司都在烧钱烧电硬堆数据量,走一种力大飞砖的路子,短时间内或许有提升,但天花板是清晰可见的,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差得远。”
  凌奕奕却摇头,“我觉得未必,这个问题我和宋老师讨论过。”
  “哦?”两个男生好奇地望向她,“宋老师怎么说?”
  “宋老师说,自主意识究竟存不存在是个未知数,所谓自主意识,可能只是庞大的混沌系统造成的假象。就像一个塞满各类杂乱机关的房间,你把一个铁球丢进去,各种机关触发,铁球跳来跳去,看上去就很像一个活的生物在逃窜。”
  “宋老师说,地球上长脑子的物种,可能都是这颗铁球,肆意生长的脑细胞或许就是机关。”凌奕奕道。
  “如果无法确定自主意识真实存在的话,那么人工智能或许本质上和我们没区别,只是硬件上的不同,一个是电子元器件和芯片构成的生物,一个是血肉构成的生物。”
  “卧槽,这他妈也太虚无了!”夏万三后仰。
  “倒也可以这么理解。”蒲松春接受能力更强一些,“但抛开概念,谈谈实用,我们想要的是比我们聪明的人工智能,能用很少的能量更高效地思考,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全是耗电怪兽,在很多领域的智力水平却依旧低下,说明算法完全不对路。”
  “对,宋老师说了,当前ai公司堆量盼奇迹的做法很难成功,量变不是绝对会产生质变,尤其是很难出现想要的质变。”凌奕奕重重点头。
  “真正的人工智能想出现,脑科学必须有大突破,必须搞明白意识到底怎么来的,才能有效模仿,但太难了。”
  “就算大脑真的没有自主意识,它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复杂的超乎想象,远不是现在市面上拙劣的人工智能模型能比的。”凌奕奕说,“这也是我和宋老师讨论的结果。”
  “脑子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难以想象大脑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夏万三仰头长叹,“咱们老师够牛逼了,但我感觉老师这辈子也研究不透脑子。”
  “老师可以的!”凌奕奕突然打断他。
  夏万三怔了一下,笑道,“老师都快成你信仰了。”
  “别忘了老师有多年轻!”凌奕奕眼神认真,“我相信老师有生之年能破解大脑,而且我也相信老师能实现长寿技术,或许咱们都可以活到150岁以后。”
  蒲松春和夏万三认真思索片刻,面面相觑,也都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