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522节
“咱们实验室穷到买不起小白鼠了吗?我的钱呢?”宋河愕然,“有小白鼠为什么要用人血?这个搞法,我是不是很快得大量招募新人了?”
“小白鼠的空运航班延误了,得晚上才能送来,大家觉得不能无所事事一整天,先用点人血试试,反正早晚要用人血的。”范桃语气平淡,“老大你要不要贡献一点?”
“荒谬!不准再抽了!你们他妈的有行医资格证吗?”宋河果断叫停,“生工肯定还有小白鼠,我打电话找他们借。”
宋河有点冒汗,一边给生工院长项温韦打电话,一边反思自己带队方式是不是有问题,团队成员的行事风格越来越疯疯癫癫了,居然搞出抽自己的血当实验材料的惊悚场面。
项温韦很好说话,马上表示睦邻友好,生工囤积的小白鼠都可以无偿送来,范桃开车带人去拉货,拉了十几箱子小白鼠,生工实验室的不少师生脸色不悦,但院长命令又无法违抗。
宋河在实验室墙上贴了一张表,漆黑的大字格外显眼:
【第一步:红细胞】
【第二步:白细胞】
【第三步:血小板】
【第四步:血浆微成分】
四大步骤是按照难易程度来的,越往后越难,但最简单的批量生产红细胞其实也难度极大。
系统给的资料令人胃疼,关键部分大量缺失,只知道有两条路能走。
第一条路是干细胞法,宋河交给了吕承恩小组去做。
先抽取小白鼠的血液,每500毫升能分离出大约50万个干细胞,放在多孔聚酯基模拟的骨髓结构里,高难度培养后变成600亿个红细胞,但良品率极低,筛选后能用的只有不到100亿。
实验是成功了,但从现实角度却是失败的,宋河计算了一下,按照干细胞法生产红细胞,即便规模铺开,最终的成本也远远高于各国人血的价格,少说也有30倍左右的价格差距。
太昂贵了,这种价格压根不可能推向市场。
吕承恩小组继续探索,尝试寻找降低造价的方式,宋河不再给他们指点,允许自由发挥,能不能出成果都无所谓。
第二条路是组装法,分别做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外膜,像拼积木一样试着拼起来。这条路线由宋河亲自撸袖子上阵。
血红蛋白很好造,狠狠地把相关基因转进大肠杆菌体内即可,大肠杆菌简直是上天赐给生物实验室的礼物,乖乖生产血红蛋白,而且产量贼高。
做血红蛋白大肠杆菌时,宋河说自己干就行了,但许多团队成员坚持一起干,他们觉得人手多一些,能更快做成。
最后的结果还是啪啪打脸,宋河只用两天就轻松产出一大堆完美的血红蛋白,跟着一起干的团队成员们花了四五天还没搞定,最后匆匆放弃。
大家不能理解,同样是做菌养菌,同样的设备和试剂,凭什么老大的速度就比别人快几倍?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绝活,难道只是靠虚无缥缈的直觉吗?
先天养菌圣体?
红细胞膜的制造难度就大多了,不同血型的红细胞膜含有截然不同的多糖类和蛋白质,不能有一点偏差。
华南理工的朱教授和新墨大的杰佛里院士共同试做过红细胞,用现成的红细胞当模子,涂上二氧化硅,覆盖正负电荷的聚合物,再蚀刻掉二氧化硅。
行得通倒是行得通,但这种雕花工艺的价格也昂贵的要命,宋河让学生们尝试着做了一下,最终的成品价格至少是人血市价的二百多倍,完全没法商用。
另一条学术界在探索的路线,是人工磷脂的脂质体,恰巧系统给的资料里也有这种方法,宋河亲自上阵开始死磕。
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带队尝试过几百种物质后,宋河摸索出诀窍,加上氯化去喹铵和聚乙二醇,可以有效在人工磷脂里插入特殊蛋白质和多糖,从而塑造不同血型的红细胞。
而且估算一番,价格还凑合,大规模生产后,成本价格比人血要低一些。
至此,组装法走通!
深更半夜,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流水线生产出第一份人造小鼠红细胞样本,总共一斤的量,鲜红鲜红流淌在样本罐里。
大家激动地围观样本罐里鲜红的液体,满面红光,像一群吸血鬼得到了来之不易的甜点。
“牛逼,做出来了!小鼠的做出来了,人的也能做了!”
“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份成熟的人造红细胞吧?”
“严格来说是的,有些前辈试着造过,徒有其形,压根不管用,咱们这个应该是管用的,氧量很完美!”
“快快!找小白鼠试试!”
众目睽睽下,六只小白鼠被捉出,注射人造红细胞!
然后,死!
死亡速度特别快,大家以为要等很久才能出结果,还在高高兴兴聊天,突然发现小白鼠一只接一只嘎了。
所有人脸上笑容消失,脸色沉痛,但没时间默哀,抓紧尸检找死因才是真的。
搞了大半宿时间,居然没找到死因,红细胞也没掺杂什么有毒物质,注射量也合适,小鼠也没什么内伤,偏偏就死了。
“是不是得拜一拜啊?”有人迷茫之下忍不住怪力乱神。
本着拜一拜不要钱的原则,大家虔诚祈祷礼拜一番,又捉了六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实验。
这次起变化了。
第712章 死翘翘的小白鼠
小白鼠死的更快了!
众人沮丧到极点,好端端的怎么就嘎了呢?可爱的红细胞怎么变成毒药了?
宋河认真切片研究小白鼠死尸,沉思片刻,安排了几组对照试验。
又是几十只小白鼠死了,但有几组小白鼠活了下来。
“明白了。”宋河扒拉尸体切片,恍然道,“血型出了问题,输进去的血和小鼠本身的血冲突了。”
“不应该啊?咱们都是严格按照血型做的。”纪天和困惑。
宋河沉默,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两种血型的小鼠,分别输入了两种不同血型的人造红细胞,输血前都反复检验过,按理说是不应该出现血型问题的,肯定哪里有什么细节被忽略了。
实验室里的气氛变得相当沮丧,做研发最怕的就是这种局面,看上去一切都是对的,但却有未知的问题存在,像是少了一个符号的繁琐程序,需要从头到尾慢慢找。
整个团队迅速排班,开始三班倒寻找问题,一组接一组地做对照试验。
……
食堂角落。
宋河默默啃着黄焖鸡米饭,眉头就没松开过,若有所思。
一个餐盘忽然放在面前,相晓桐坐下,骑行短裤、薄外套和白背心,脸上汗津津,显然刚去骑车回来。
“今年高考招生基本完成了。”相晓桐说,“咱们脑院的分数线仅次于火箭院,最低662分,分数线比清北低了差不多十五分,但招了四个省状元。”
“可以啊!清北再过几年不是咱们对手了!”宋河高兴,“分我点好学生吧!”
“那是必然,今年招生就是拿你打广告,省状元给你俩,我带俩。”相晓桐说,“你在京海大学设的那个乘黄培训班,分数线也顶到635分了,成了王牌专业。”
“毕竟我是真给钱。”宋河笑笑,“烧钱烧出来的分数线。”
“给我看眼红了,我也打算弄神经元公司的订单班,正在和浙大谈,快谈妥了。”相晓桐语气微微得意。
“老师你公司现在盈利怎么样?”宋河好奇。
“暂时没你乘黄挣得多,但很快就能反超了。”相晓桐说,“林加尔猜想帮我找到了重要的脑活动机制,针对性开发了一款颠覆性的新药,绝对卖爆!”
“什么药?”宋河好奇。
相晓桐左右看看,嘴角微勾压低声音,“梦片。”
“什么玩意儿?”宋河茫然。
“梦片,绿色的小药片,睡前吃一片,90%以上的几率做长梦,而且几乎没有噩梦,大部分是美梦。”相晓桐小声道,“成本极低,无副作用。”
“这么神奇?”宋河震惊了,“有样品吗?我能先尝尝鲜不?”
“过几天给你一瓶尝尝,绝对惊艳。”相晓桐低头啃排骨。
宋河心潮起伏,万万没想到,大林加尔猜想居然能诞生出这种神奇产品?
大概是某种脑活动的规律需要数学理论去捕捉,捉成功了,便掌握随时开启梦境的钥匙!
人类这种生物,一辈子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大部分睡眠像死了或昏迷一样,没有任何意识,只有做梦才能填补睡眠时间。
如果真的大部分是美梦,价格又不算太昂贵,梦片想必能迅速卖爆,甚至比短眠片的销路还会更好一些。
“你最近在忙什么?”相晓桐问,“不会还在做血吧?”
“在做红细胞。”宋河唉声叹气。
“不顺利?”
“不顺利得像见鬼了,明明做了血型,但输进小白鼠体内总冲突。”宋河叹气,“死了好几十斤小白鼠了。”
“收手吧宋河,现在放弃还来得及。”相晓桐道,“你的特长既然是做药,那就再做点有效的药物出来,人造血液技术难度确实太高了,我上都没把握。”
“我觉得其实不高。”宋河挠挠头,“你是十年前了解的人造血,这十年学术界没有原地踏步,已经有很多尝试,也发现了很多技术点,积累这么长时间,该到厚积薄发出成果的时刻了!”
“有时候十年能把一个技术完全孵化出来,有时候十年的积累其实一点用没有。”相晓桐笑道,“很多技术是永远的五十年,譬如可控核聚变,很多年前就说还有五十年就实现了,到现在还说再过五十年就能实现,搞不好五十年后这个说法依旧不变。”
“像地平线一样是吧,永远看得见,永远到不了。”宋河笑笑。
“对啊,收手吧。”相晓桐劝道,“可以平时带着做一做,主要精力先去做一些可行的项目。”
宋河嗯嗯地点着头,低头扒饭,一副不听不听的样子。
“我说的话你听进去了没?”相晓桐无奈地看着他。
“听进去了,但没完全听进去。”
“什么意思?”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宋河吃完最后一口,起身大笑。
……
到实验室,宋河就笑不出来了,又是一批壮烈牺牲的小白鼠,已经数不清死掉多少了,总之每天都有一群小白鼠生灵涂炭。
日复一日的重复实验,团队成员越来越沮丧,有时候大家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测试下去,实验室仿佛陷入了某种时间循环。
宋河也束手无策,拍板决定,暂停测试人造血液,直接针对小鼠血液做实验,研究研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方向一转,大家稍微有些干劲儿了,继续三班倒,昼夜不息地推进研究。
八月中旬的一个暴雨之夜,宋河忽然在实验台前直起身来,大吼一声,“酶!”
昏昏欲睡的白大褂们集体吓醒,惊恐地回头望着老大。
“集合开会!”宋河如释重负,“红细胞应该可以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