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33节

  陆沉左右看看,女眷们大多兴致缺缺,便解释道:“不是我不想带你们去,只是我身为主帅总得注意影响,哪有拖家带口上战场的?再者你们都在家里我才放心,虽说如今大局可控,保不齐还是会有藏在暗处的虫豸。”
  短暂的沉寂过后,王初珑柔声道:“王爷言之有理,但是林姐姐和厉姐姐原本就管着七星军和飞羽军,你为何不同意她们一同北上?”
  “飞羽军要留在京城稳定后方,冰雪当然要留下来。而且小九还没满三个月,她作为娘亲不宜远行。”
  陆沉微微一笑,随即看向如今愈发有成熟韵致的林溪,道:“只要师姐坐镇王府,即便我远在北方边境,也没人敢来窥伺整个承平坊。”
  林溪莞尔道:“这话我喜欢听。”
  余者皆笑。
  她们当然知道,林溪的武功已臻化境,如今恐怕已不逊色于其父林颉。
  有这样一位当世顶尖的高手坐镇秦王府,再加上她是拥有金册宝印的秦王妃,在陆沉离京的前提下,她有资格代表陆沉决断一切事务,充当起主心骨的作用,不仅可以震慑宵小,还能将秦王一系的势力紧密团结起来。
  陆沉又宽慰几句洛九九和顾婉儿,最后看向再次有了身孕的宋佩说道:“这次我不会亲身上阵,所以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提心吊胆,在家里好好养胎,有什么事就找你林姐姐和王姐姐,记住了没?”
  在他身边的一众红颜当中,宋佩其实一直都很自卑,她觉得自己身世卑微姿容平凡,之所以能得到陆沉的垂青,多半还是因为当初陆通的撮合。莫说和林溪等人相比较,便是顾婉儿也拥有倾城之色,而她只是能够处理一些府中的杂事而已。
  此刻看着陆沉温暖的目光,宋佩只觉心里仿佛化开一般,眼中不知不觉泛起泪光,连忙点头道:“是,王爷。”
  林溪等人看着平时在府中总是安分守常、不会逾越一步的宋佩,一时间都有些心疼,这反倒让宋佩有些紧张。
  王初珑和顾婉儿对视一眼,两人开始活跃气氛,总算没有让陆沉的一片苦心白费。一场有说有笑的家宴结束后,王府后宅逐渐恢复静谧。
  瑞萱堂,这里是陆沉和林溪的正房。
  跟渐渐懂事的陆九思聊了片刻,又去看了一眼熟睡中的陆琤,陆沉方才回到卧房,和林溪相拥入眠。
  “后方都安排好了?”
  林溪依偎在他怀中轻声询问。
  陆沉揽着她的肩头,双眼望着头顶,徐徐道:“江南有段作章和宋琬这些值得信任的军政大员,又有渠忠和宁不归率领的两支人手,足以保证战时局势稳定,必要的时候我会让李公绪再带一批人南下。”
  “朝中呢?”
  “两位宰相识大体,再加上太后已经明确表态,我不担心他们会胡来。至于其他部衙,现在刘元掌控御史台、丁会负责吏部、高焕继续掌着户部,陈循兼任顺天府尹和工部左侍郎,王家叔父管着礼部,总理新政衙门那边则有高汝励、崔浩、王衡等一干能臣,大体上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军中是否有隐患?”
  “这次我会将陈澜钰和张旭带去战场,禁军交给刘守光肯定没有问题,军机处则暂时由李景达和童世元主持日常工作。我不在京城的时候,所有的线头依旧会汇聚在王府名下,交由你和初珑掌控。”
  林溪轻轻应了一声,随即好奇地问道:“北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陆沉陷入默然。
  他当然不会放松对景国的警惕,这几年无论国内局势如何暗流涌动,他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尽一切可能搜集景国的情报。
  自从三年前庆聿怀瑾联合其他五大贵族发动宫廷政变,以六王议政的政体取代皇族阿里合氏的地位,景国内部的变革并非一帆风顺。
  最开始那些忠于阿里合氏的势力肯定不甘心就此蛰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发动大大小小数十次叛乱,虽然最终都被灭骨地和奚烈两员大将率军镇压,这对景国自身的打击却不容忽视。
  然后便是六王议政的争权夺利,辉罗氏和回特氏阴谋勾连,意图对庆聿氏下手窃取权柄,但是庆聿怀瑾似乎早有预料,不急不躁从容应对。她故意制造出和其兄庆聿忠望不合争权的假象,引诱那两家主动出手,然后于去年秋天将所有乱臣贼子一网打尽,从而彻底确立庆聿氏在景廉族内部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抵而言,即便这几年磕磕碰碰动乱不止,庆聿怀瑾还是挺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接下来便是她一力施展抱负的时期。
  听完陆沉的简略陈述,林溪明白他为何要尽快发动北伐。
  景国的基本盘还在,倘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再有火器研究的突破,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强,因此灭景之战拖不得。
  她往陆沉怀中挤了挤,低声说道:“我记得景帝临死前说过,庆聿怀瑾对你有意……”
  陆沉哑然失笑道:“这吃的哪门子飞醋?”
  “谁吃醋了?”
  林溪轻嗔一声,继而认真地说道:“如果能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夺取北地的伟业,岂不是可以少损失一些将士?朝廷和百姓的压力也不会太大。至于庆聿怀瑾,大不了你将来在北地建一座行宫,不要让她和我们相见便是,我们全当什么都不知道。”
  “师姐未免太大度了。”
  陆沉笑了笑,在她不开心之前解释道:“莫说我和庆聿怀瑾从始至终没有牵扯,就算真有几分旖旎色彩,在这种国仇家恨、你死我亡的大背景下,个人情感如何能够左右大局?说到底,她不会甘心国破家亡宗庙焚毁,我也不可能因为景帝临死前的一番托付,就罔顾六十年来齐景之间积累的仇恨,因此最终还是要在刀兵上见真章。”
  “也好。”
  林溪将他抱得更紧一些,呢喃道:“早些凯旋,我们在家里等你。”
  “嗯,安心。”
  陆沉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
  ……
  大齐永宁五年,八月十三。
  宁太后率朝中留守的文武百官出城相送,目送秦王陆沉率军北上。
  直指边疆。
  第1027章 【宿命】
  景国,大都。
  西郊,宁山北麓。
  当一袭华贵盛装的庆聿怀瑾从凤辇中现出身形,所有人无不真心实意地拜行大礼。
  自从去年秋天再度发生一次都城流血夜,辉罗氏和回特氏那些意图窃取权柄的乱臣贼子被庆聿怀瑾一网打尽,而忠于阿里合氏的力量在前两年就被肃清,如今庆聿怀瑾已经彻底掌控大局,没人敢在她面前阳奉阴违。
  只不过敬重和畏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研究成果,尤其火器工艺本质上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学问。
  庆聿怀瑾让王师道找来的工匠们不可谓不用心,他们挨个询问所有参加过雷泽平原一战的景军将士,从每个人口中挖掘一切和齐军火器有关的信息,从对方火器的形制到大概的威力,最终确定火枪、火炮和火雷三个研究方向。
  即便齐军已经给他们指明方向,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依旧是摆在所有工匠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他们只能一遍遍摸索和尝试,然而这些工艺远比他们的想象复杂,在耗费庆聿怀瑾提供的海量资源之后,他们花费将近三年的时间终于做出第一批火器。
  今日便是靶场试验之期。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庆聿怀瑾面无表情地离开靶场。
  工匠们诚惶诚恐,其他随行人员的面色也不太好看。
  回城的路上,庆聿怀瑾眉尖蹙起,满面失望之色。
  她知道工匠们已经尽力,不可过于苛责他们,从无到有确实是最难的一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南齐那人一样有天授之才。
  然而这批火器的威力实在有限,还比不上三年前齐军在雷泽平原展现出来的强度,而如今三年过去,齐军的火器将会出现怎样飞速的升级?
  这些年她让王师道想方设法打探南边的情报,只是齐军在这方面的保密强度高到可怕,首先景军细作根本没有可能靠近定州古县,这是王师道在折损上百名精锐密探之后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其次齐军各部在开始换装火器后,每一处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平时士卒们操练火器也必须遵循极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全没有泄露机密的可能。
  虽然不清楚齐军在火器研究方面的具体进展,但庆聿怀瑾大抵能够猜到,陆沉绝对不会放松对底下人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齐军在火器一项上的领先幅度会进一步拉开差距。
  庆聿怀瑾抬手揉了揉眉心,暗暗轻叹一声。
  不过当凤辇在皇城西苑停下,她再度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面上已经没有半点沉郁之色,沉稳淡然一如既往。
  偏殿之内,一众文武大臣见到庆聿怀瑾出现,立刻行礼迎接。
  “免礼,都坐。”
  庆聿怀瑾落座主位,王师道恭敬地站在她身侧不远处。
  她环视众人,平静地说道:“相信诸位都已经得知一个消息,南齐这几个月在泾河南岸屯集重兵,进犯之心已昭然若揭。”
  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他们多多少少知道南边这几年的情况,陆沉一边加紧集权的脚步,一边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改革,依靠他在景军身上攫取的无上威望,在南齐内部形成一言九鼎政令通达的格局。
  南齐国力的快速提升是肉眼可见的事实,相反景国光是解决内乱就耗费极大的精力。
  此消彼长之下,两边的实力对比早已不同于以前。
  如今齐军光明正大地开始集结,雄心壮志几乎写在脸上,景军能否抵挡对方的攻势?
  抛开两军在硬实力以及军械装备上的差距,光是一个主帅的人选就足以难倒殿内这些权贵——连景帝和庆聿恭这样的人物都败在南齐陆沉之手,如今还有谁能扛起景军的旗帜?
  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病弱难以久立的庆聿忠望,还是只能率领一支偏师、无力统领全局的善阳,亦或是以前从未有过主帅经验的灭骨地和奚烈?
  这一刻殿内的景廉贵族和文武官员终于体会到当年南齐君臣的惶然和窘迫。
  长久的沉寂之后,坐在右首第一位的庆聿忠望轻咳两声,缓缓道:“齐军来势汹汹,这一战肯定不好打,但是我们不能未战先怯。”灭骨地沉声道:“大将军所言极是,我朝和南齐势同水火,断无卑躬屈膝之理。”
  老态龙钟的尚书令赵思文看着这些神情沉肃的景廉贵族们,颤颤巍巍地说道:“二位将军,非老朽危言耸听,就怕我军挡不住齐军的攻势。南齐陆沉领兵之能闻名于世,我朝将士们大多在战场上吃过他的亏,这种心理上的劣势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若是战事能进入相持阶段还好,万一某处防线出现危机,恐怕整体战局会一溃千里。”
  除了庆聿忠望之外,其他掌握军权的贵族们脸色都冷了下来,却又很难找到反驳的理由。
  他们终究不敢在这个场合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保证自己能挡住陆沉的进攻。
  善阳看了一眼始终沉默的庆聿怀瑾,沉吟道:“从目前齐军的动向来看,他们应该会从境内青州和灵州兵分两路,越过泾河区域进攻我朝疆土。依我之见,我军从一开始就要坚定抵抗的决心。南齐陆沉的意图很明显,他想用这一战彻底定下夺权的基础,因此我军不能给他从容起势的机会,任何示弱的举动都只会让他得寸进尺。”
  他自然是在反驳赵思文的看法,只不过用词相较当年要温和许多。
  在如今景国的朝堂上,因为庆聿怀瑾鲜明的态度,以赵思文为首的文官体系日益重要,他们对景国内部的稳定和国力的提升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若是放在十年前,赵思文等人压根没有在这种场合议论军务的权利。
  听到善阳绵里藏针的话语,赵思文稍稍思忖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善阳将军,老朽曾闻兵法有云,为将者理当先虑败后虑胜,万一我军在前线不能挡住齐军,后续可有应对之法?”
  善阳刚要开口,庆聿怀瑾忽地说道:“善阳说的没错,陆沉统率的齐军一旦起势就会越打越凶狠,我们不能任由对方长驱直入。这几年国内虽然不算稳定,但是我没有忽略过南境防线的建设,眼下在东线山东路和西线庆元路,我军已经构筑起相对坚实的两道防线。”
  她一开口,其他人自然屏气凝神洗耳恭听。
  “善阳,你即刻赶赴山东路统率驻守在那里的八万大军。灭骨地,你去庆元路接替奚烈,指挥驻守在那里的七万兵马。”
  庆聿怀瑾干脆利落地做出决断,善阳和灭骨地起身领命,庆聿忠望对此没有反对。
  下一刻,庆聿怀瑾的话让众人险些转不过弯来,只听她冷静地说道:“军中要统一想法坚守到底,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要一条道走到黑。在做好迎敌准备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南齐求和。”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寂静。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景廉贵族心里已经承认南齐在军事上要压过景军一头,但是没人会公开承认这一点,毕竟过去将近六十年的时间里,景军基本都能占据战场上的优势,现在要让他们低头对齐军服软,如此憋屈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然而庆聿怀瑾面色沉静,坦然道:“我知道你们一时间转不过这个弯,但是你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忍辱负重不算什么,只要能给大景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尽量延缓齐军前进的步伐,那么我们就算是跪下来恳求齐人都可以。今日我索性将话说得更清楚一些,只要不是割地赔偿,齐人的任何要求我们都可以也必须答应。”
  庆聿忠望有些担忧地看着她,最终还是没有当面反对。
  庆聿怀瑾继续说道:“如今我是摄政王,我自会承担所有的耻辱,你们要做的就是尽好自己本分职责,无论前线的将士还是后方的官员,各司其职奋发向前。等到我军重新站起来,不再畏惧齐军之日,便是我大景洗刷耻辱之时。”
  众人齐声领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