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639节

  依照大齐朝堂上的规矩,一般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只用作揖或者拱手——毕竟连朝见天子的时候都不需要每次行跪拜大礼,除非是极其隆重庄严的场合,比如国朝圣节、冬至大典、正旦大朝。
  萧望之身为唯一在朝的国公,论品级肯定非常尊贵,但是陆沉只比他稍逊一筹,按理来说不需要如此郑重。
  他压根没想到会有这一出,搀扶的动作慢了一些,陆沉已经行完大礼。
  其他前来迎接的勋贵看着这一幕,难掩心中震惊。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想起来,虽然这两年萧望之在京中的日子谈不上安逸,但他毕竟是淮州边军的奠基人,亦是陆沉的引路人。
  只要陆沉不忘本,萧望之的地位便无人能够动摇。
  此刻萧望之已经回过味来,陆沉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帮他撑腰。
  望着陆沉笑意温润的双眼,萧望之心中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面前的年轻人还只是一株野蛮生长的小草,虽然已经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和韧性,但仍需要他遮风挡雨。
  时光倥偬,不知不觉间陆沉已然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并且和当年相比并无变化,甫一见面便给了萧望之一个惊喜,这让他怎能不欣慰?
  “这一路辛苦了吧?”
  萧望之握着陆沉的手腕,语气十分温和。
  “不辛苦。”
  陆沉摇摇头,稍稍抬高了语调:“倒是萧叔在京城辛苦了。”
  这句话意有所指。
  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萧望之孤身一人支撑大局,虽然有李景达的帮衬,但他承受的压力何其艰巨。
  战争从来不只是正面厮杀的简单问题,后勤补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支军队的实力。
  萧望之除了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案牍工作,还要小心应对时刻都可能出现的明枪暗箭,再加上来自天子和同僚的排挤打压,这不到两年的时间,让他出现了明显的衰老迹象。
  这一切陆沉都看在眼里。
  如果没有萧望之在京城帮他托底,或许他仍然能够战胜敌人,但是绝对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萧望之察觉到气氛略显古怪,同时也不想陆沉刚到京城就锋芒毕露,于是微笑道:“今天你带着三千精骑凯旋,诸位同僚都来迎接,完全是自发的举动,我都没有下帖子。大家都是熟人,想必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陆沉自然也懂萧望之的用意,于是朝旁边望去。
  其实他在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这些人的身份。
  “参见郡公。”
  一众勋贵整齐行礼。
  陆沉的态度对于萧望之来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而对于某些勋贵来说肯定算不上好消息,即便他们是京城的地头蛇,但陆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龙。
  无论爵位、官职、军功还是威望,这个年轻人都在他们之上,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更不必说陆沉最大的优势是他的年纪。
  萧望之朝旁边让开,陆沉迈步上前还礼。
  “永定侯,许久不见,风采依旧。”
  陆沉第一个问候的自然是永定侯、现任军务大臣、京军武威大营主帅张旭。
  虽然萧望之从未对陆沉说过他在京城的处境,但陆沉自有隐秘的消息渠道,他知道张旭的支持是天子和韩忠杰能够架空萧望之的重要原因,不过此人不算无药可救的类型,他那样做大抵是源于一些固执且迂腐的准则。
  张旭很清楚自己做过的事情,故而有些没想到陆沉会对他笑脸相待,短暂的失神之后,平和地说道:“郡公谬赞。此番边境防线陷入危局,有赖郡公力挽狂澜,郡公实乃大齐之中流砥柱。”
  “永定侯言重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陆沉一言带过,随即转向第二位。
  “请我喝酒。”
  第二人倒是毫不客气,和张旭的谨慎与克制截然不同。
  陆沉不禁发自真心地笑了起来,点头道:“没问题,京中酒肆任选。”
  李景达咧开嘴,满意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不会小气。”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三位勋贵则肉眼可见地紧张。
  和其他人相比,他的资历确实有些浅,而且也是在场唯一的伯爵。
  他便是暂代京军骁勇大营主帅、江阳伯元行钦。
  去年考城大败,韩忠杰损兵折将,爵位被降为伯爵,军职自然也保不住,一朝跌落谷底,今日肯定不会来陆沉面前自讨没趣。
  元行钦原本就是骁勇大营的行军总管,暂代主帅一职顺理成章。
  陆沉端详着这位年过四旬的勋贵,淡然道:“江阳伯近来可好?”
  元行钦垂首道:“有劳郡公记挂,在下初领京营,唯有诚惶诚恐。”
  “陛下让你领军,显然是对你的信任,惶恐可以有,但是没必要太过。”
  陆沉从始至终掌握着场间的话语权,以他的地位和名望本就应该如此,要是他现在还摆出一副下位者的谦恭姿态,恐怕会引起朝野上下的非议。
  元行钦连连应是,态度极其恭敬。
  等陆沉来到第四位勋贵面前的时候,他的双眼微微眯了起来。
  那人则是神情平静,身姿挺拔,不卑不亢。
  气氛忽然有些凝重,不复之前的轻松悠闲。
  陆沉微微昂头,视线移向天际,淡漠地说道:“临江侯拨冗出迎,陆某当不起。”
  对于他陡然恶劣的态度,陈澜钰似乎早有预料,他的养气功夫极为深厚,当下不慌不忙地说道:“郡公于国有大功,在下出城相迎乃是理所应当。”
  “是吗?”
  陆沉讥笑一声,随即寒声道:“但是我看到你之后,心情就变得很糟糕,这可如何是好?”
  李景达看着此情此景,忽然觉得很痛快,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旁边张旭眉头微皱,元行钦低头看着地面,其余几位勋贵则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当初萧望之即将入京领衔军事院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陈澜钰会成为他最坚定的臂助,毕竟陈澜钰是萧望之一手提拔起来的武勋。
  如果没有萧望之的赏识和手把手的教导,陈澜钰这个家世普通的汉子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今天这个地位,能不能独领一军都有很大的疑问,更遑论今日的军机重臣、京营主帅。
  然而没人能想到这两位居然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反倒是出身于京军体系的李景达在几次关键时刻声援萧望之,让他在军事院的处境没有那么难堪。
  故此,在场众人倒是可以理解陆沉的态度。
  明知陆沉来者不善,陈澜钰依旧平静地说道:“既然郡公不喜,在下往后会尽量不出现在郡公面前。”
  神色如常,不带一丝火气。
  换做一般人大抵会见好就收,但陆沉肯定不是一般人,他似笑非笑地说道:“你在京城待了三五年,其他方面有没有进步不好说,这份涵养气度确实历练得不错。我还记得当年在淮州都督府帐下,你虽然以冷静沉着著称,却也不是没有半分血性的泥人,怎么今日变得如此卑微,莫非是在京中习惯了低头赔笑?”
  陆沉为何要找茬,陈澜钰心如明镜,在场其他人也都非常清楚,只是他们没想到陆沉会在这个场合发难,而且还有不依不饶的架势。
  陈澜钰迟疑片刻,最终还是继续让步道:“在下会牢记郡公的教导。”
  不管陆沉如何撩拨,他都打定主意唾面自干,对方总不可能公然动手吧?
  下一刻陆沉讥笑道:“这就不必了,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听说临江侯入京后的第一年,生活虽然不算清贫,但也比较节俭,毕竟京都居大不易嘛。这两年你府上就像是变了一个样,仆人越来越多,听说还新纳了两房国色天香的小妾?就连你的两个儿子都摇身一变,成为京中颇有名气的纨绔子弟,在外出手阔绰,好不潇洒。临江侯,你能不能教教陆某,怎么才能在两三年间变得腰缠万贯啊?”
  此言一出,陈澜钰终于变了脸色,沉声道:“郡公竟然派人调查在下?”
  “调查?”
  陆沉敛去笑意,目光锋利如刀:“明摆着的事情,何须调查?临江侯莫非是在这繁华之地厮混久了,连敢作敢当的勇气都没有?”
  陈澜钰面色泛红,极其难堪。
  便在这时,旁边响起萧望之平淡的嗓音:“陛下这会肯定在宫里等着你呢,不好耽搁太久。”
  “好。”
  陆沉冷冷地看了陈澜钰一眼,轻声道:“日子还长,我们慢慢玩。”
  第792章 【平地起风波】
  当一贯泰然自若的陈澜钰被陆沉怼得下不来台,在场勋贵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会背负着各种各样的束缚,在规则限制的范围内辗转腾挪,比如萧望之在过去两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掀桌子,因为他要顾全大局,或者说他不太适应过于激烈的斗争方式。
  然而陆沉不一样。
  有人想起他第一次入京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都尉,他便能丝毫不给李云义面子,甚至连三皇子都敢顶撞,更不必说后来他当着郭从义的面掀了一桌墨苑的席面,险些直接和侯玉交手。
  简而言之,陆沉不仅有翻脸的魄力,更有足够的底气。
  这些习惯了勾心斗角的勋贵猛然惊觉,恐怕接下来这段时间,京城的风雨会很激烈。
  陆沉终于放过陈澜钰,和剩下几位以平宁侯汤永为代表的武勋简单聊了几句。
  萧望之适时说道:“按照朝廷规矩,锐士营骑兵不能入京,我已经在京城东边安排了临时营地,会有专人引他们过去驻扎。”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陆沉自然不会反对,于是叶继堂率三千精骑往东南方向而行,秦子龙则带着三百亲兵跟随陆沉进城。
  “好了,你该去忙你的事情了。”
  萧望之脸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
  陆沉的视线越过眼前的勋贵们,落在远处的春风亭,便见一抹英姿飒爽的身影站在亭内。
  他和众人招呼一声,随即向春风亭走去,萧望之以及一众勋贵则笑吟吟地当先而行。
  “父亲命我代为相迎,不过荣国公和军务大臣们在前,我不好凑过去。”
  厉冰雪望着走到眼前的陆沉,语调颇为柔缓。
  陆沉再走进一步,讨好地笑道:“大半年没见,你变得更漂亮了。”
  厉冰雪定定地看着他,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
  对于今日这场久别重逢,其实她这几天有些紧张,一想到他这次入京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和她定下终身,往常清醒理智的厉将军就开始捣糨糊,曾经那个主动袒露心迹的洒脱女子莫名患得患失起来。
  方才远远看着他和一众勋贵寒暄,虽然听不见他们的谈话,但是能感觉到他变得越来越成熟,气势也是水涨船高。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厉冰雪当然喜欢他这副成竹在胸尽在掌握的模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