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63节

  元行钦垂首道:“请侯爷示下。”
  韩忠杰思忖片刻,徐徐道:“景军最大的优势在于骑兵,其迂回机动奔袭的能力可谓天下无双,我们最需要提防的是战事一旦陷入劣势,面对数量繁多精于骑术的景军骑兵,我军几乎没有逃出生天的可能。为将者当先虑败后虑胜,故而这一战我决定采用最笨拙的方式。”
  元行钦心领神会地说道:“侯爷是想步步为营稳固推进?”
  “没错。”
  韩忠杰抬眼望着北方,道:“陛下制定的目标是将靖州边境线北推百里,进一步缩短和河洛的距离,所以此战我军不求歼敌,只为略地。”
  元行钦细细一想,对他的想法十分认同,拱手道:“侯爷英明。”
  韩忠杰面露笑意,迈步向浮桥走去。
  元行钦亦步亦趋地跟着,望着前方军容严整的京军将士们,他忽然对此番北伐充满信心。
  ……
  遥远的北方,河洛城。
  现如今的景朝南京。
  留守府内,兀颜术背手站在那幅巨型地图之旁。
  景军大将济济一堂,不同于平时的热闹昂扬,此刻堂内的气氛凝重又沉肃。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自从太子暴亡之后,各种似是而非的消息不断从大都流传出来,对于民间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这些武将心里清楚,有些消息并非谣言,比如常山郡王庆聿恭疑与太子之死有关,已经被天子囚于府中。
  此事在景军内部造成了一定的动荡,毕竟庆聿恭是名副其实的大景军神,如果他真的谋害了太子,这是大多数景廉勇士无法接受的结果。
  尤其是对于此刻节堂内的武将来说,因为他们所处的层面更高,对庆聿恭的实力更加了解,深知夏山军和防城军这两支精锐雄师的战力,不由得愈发担忧。
  一旦天子和庆聿恭彻底决裂,大景必将陷入内乱,自相残杀并非夸张的说辞。
  一个最直观的影响是,蒲察麾下的骑兵已经被天子抽调一万精锐返回大都,那是忠义军的主力骑兵,天子这样做的原因亦不言自明。
  兀颜术收回视线,转身环视堂内众将,沉稳地说道:“告诉诸位一件事情,根据我朝在江南的密探回报,南齐正在准备举兵犯境。”
  如果换做以前,哪怕是雍丘之败过后,景军将领对此都不会感到慌乱,他们依旧坚信雍丘之败只是一个意外,己方完全有能力给齐军迎头痛击。
  然而时移世易,内部的问题纷至沓来,齐军这个时候北上进军,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些忐忑。
  大军在前线作战,最怕的就是后方出现问题,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难以估量。
  兀颜术仿佛没有察觉麾下众将的心思,自顾自地说道:“说起来,我军的处境确实很艰难。南齐现在有定州和靖州两支久经沙场的大军,就像两只坚硬的拳头钳制着我们南京路。刘守光是沙场老将,陆沉更是百战百胜的后起之秀,他们的士卒论勇猛不弱我军,不光你们心中忐忑,就连我这个主帅都有些畏惧。”
  这番话说得一众大将老脸涨红。
  他们何时这样窝囊过?
  几十年来,只有景军以强盛的姿态逼迫敌人臣服,从来没有出现过未战先怯的情况。
  当即便有大将高声道:“留守,倘若齐军胆敢犯境,末将愿领兵击溃来敌!”
  兀颜术意味深长地问道:“你不怕吃败仗?”
  那人梗着脖子说道:“末将就算是战死沙场,也绝对不会畏惧南齐小儿!”
  有这样一个莽人带头,余者纷纷鼓噪起来。
  兀颜术抬手虚按,微笑道:“我相信你们不惧敌人,我也知道你们真正担心的是什么。”
  这句话让众将心有戚戚。
  兀颜术继续说道:“其实我和你们一样,对大都的局势放心不下,但是转念一想,陛下自从登基以来,治内攘外,吞赵并燕,让大景的旗帜飘扬在无比广袤的疆域上,足以证明陛下的雄才大略和英明神武。逢此明主,我等又何必自寻烦恼?相信陛下可以解决所有麻烦,相信大都依旧是我军最稳固的后方,你们信不信?”
  无论是真心所想,还是被他这番话鼓动,所有将领异口同声地说道:“末将坚信不疑!”
  “很好。”
  兀颜术微微颔首,继而道:“这就是今日我召集你们的缘由。希望大家记住一点,我等身为军人,只需专注沙场,其他的事情与我们毫无关系。具体到眼下局势,那就是认清现实做好准备,撕碎一切敢于挑衅我军的敌人!”
  “是!”
  众人齐声高呼。
  兀颜术目光炯炯,满面欣慰之色。
  众将告退后,蒲察留了下来。
  这个时候兀颜术已经落座,却见他神情肃穆,缓缓道:“你说,南齐陆沉眼下在谋算什么呢?”
  蒲察不知该如何回答,半晌后才说道:“大人担心情报有误?”
  “这一次陛下定下诱敌深入之策,陆沉看似只瞧见第一层,因此陷入和南齐皇帝的矛盾之中,但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从此人过往的表现来看,他可从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物。”
  兀颜术长吁一口气,轻声感慨道:“要是这个人突然暴亡,该有多好啊。”
  第701章 【问君一言】
  汝阴城。
  都督府大门外,匆匆赶来的陆沉看着眼前五辆宽敞的马车,以及被人搀扶着走下来的陆通,不禁好奇地问道:“父亲,为何不让人提前通知,我好去城外迎接?”
  “为父又不是病秧子,需要你接什么?”
  陆通笑眯眯地说着,又道:“自从收到你的消息,我便马上带人出发,一路紧赶慢赶就怕耽误功夫,要是让你去城外迎接,岂不是浪费时间?”
  陆沉失笑道:“需要这么急吗?”
  “你懂什么!”
  陆通瞪了他一眼,对后面的管家陆伍说道:“后面那四辆马车走侧门,让后宅的人把东西搬下去。”
  陆沉连忙问道:“什么东西?”
  陆通摆手道:“跟你无关,莫要多管。”
  陆沉面露无奈。
  站在旁边的秦子龙和几位亲信幕僚忍着笑意,相继上前向陆通行礼问安。
  陆通一一颔首致意,随即朝不远处招了招手,只见几名三旬妇人走了过来。
  他带着这些妇人来到陆沉身前,笑道:“这几位是我从淮州特意请来的稳婆,技艺精湛经验丰富,有她们在这里肯定能保万无一失。薛忠那小子虽然医术精湛,毕竟是外男,总不能住在你的都督府,平时有她们几人照顾两个儿媳妇,我才能放心。”
  几名妇人整齐地行礼道:“拜见公爷。”
  “不必多礼。”
  陆沉对她们颇为客气,随即拉了拉陆通的袖子,将他带到一边轻声说道:“老爹,这个阵仗未免太大了吧?而且她们临产的时间在下半年,何必要让接生婆这么早就过来?”
  “亏我还一直夸你聪明。”
  陆通没好气地说道:“你以为稳婆只会接生?人家还可以治病!还可以帮孕妇调理身体!两个儿媳妇要是有个闪失,你担得起吗?”
  “是是是,老爹英明。”
  陆沉赶忙服软,要不然老头子就得吹胡子瞪眼。
  约莫一炷香后,父子二人来到后宅正房,林溪和王初珑早已知悉,两人并排上前行礼道:“见过爹爹。”
  陆通乐得老脸就像一朵花,只是褶子多了些,他欣慰又喜悦地说道:“无需多礼,快,快坐下说话。”
  二女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出几分羞意,不过她们倒也能理解陆通为何如此激动。
  陆家两代单传,陆通本人虽有不少族兄弟,但那毕竟隔了一层,而他又只有陆沉这一个儿子,开枝散叶的愿望全部寄托在陆沉身上。
  尤其是如今陆沉位高权重,眼见便是世家大族的根基,多子多孙是最基本的要求。
  陆通轻咳一声,和蔼地说道:“陆沉性子粗疏,又有忙不完的事情,难免会照顾不周,你们千万不要介怀。”
  陆沉哭笑不得,只不过看在老头子的脸面上,没有出言反驳。
  王初珑乖巧不语,林溪则微笑道:“爹爹多虑了,夫君他体贴周到,并无不妥之处。”
  “那就好,要是他有没做好的地方,你们派人告诉我,我来教训他。”
  陆通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在两个儿媳妇面前这样说并非是贬低陆沉,相反是帮陆沉取得更好的观感,随即话锋一转道:“这次我北上汝阴除了送稳婆过来,还带来了四车你们用得上的物件,吃穿使用皆有,有一些是我提前让人去江南采买,成色无一不是上品,望你们能够喜欢。”
  二女齐声道:“多谢爹爹。”
  陆通发自肺腑地笑着,继而道:“对了,我知道你们手头上各有各的事情,只是现在都有了身子,要不让陆沉交给别人去办?”
  他自是一片好心,唯恐两个儿媳妇受累。
  这时陆沉插话道:“父亲,她们要是成天闷坐反倒不好,做点事情有助于心情舒畅,我会注意让她们不要累着,此事你就别管了。”
  陆通这一次没有反驳,接着又好生称赞林王二人,几乎耗尽毕生所学。
  直到陆沉借着让她们休息的名义,将老头子拉走。
  来到书房,陆沉亲自给陆通斟茶,然后问道:“老爹这次匆匆赶来,想必还有别的事情?”
  “还是瞒不过你。”
  陆通敛去笑意,坐在太师椅上轻叹一声,缓缓道:“你可还记得我之前提过的那件事,北边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陆沉双眼微眯,不动声色地问道:“又来了?”
  “这次来人倒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请求我将这封信转交给你。”
  陆通从袖中取出一个火漆完好的信封,交到陆沉手中。
  陆沉拆开一开,不由得陷入沉思。
  陆通见状便问道:“庆聿恭的亲笔信?”
  陆沉摇头道:“不是,应该是庆聿怀瑾。”
  他将那张薄薄的信纸朝着陆通翻转,只见上面仅有一行字:当年之约,君犹记否?
  陆通微微一怔,随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个景国小郡主,倒是有点意思。”
  陆沉默然不语。
  这封只有一句话的密信没头没尾,就算景帝亲眼看见也想不明白,更不会联想到陆沉身上,毕竟这句话着实有些暧昧。
  片刻过后,陆沉面无表情地说道:“字不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