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61节
黄公甫心知不妙,连忙笑着插话道:“陛下英明神武,实乃大齐之幸啊。”
许佐很清楚这位亲信幕僚的担忧,让他不要在这内监面前直言天子的是非,谁知道此人是不是那种阴险小人?倘若让对方怀恨在心,回京之后添油加醋,难免会横生枝节。
即便如此,许佐依旧问道:“既然陛下决意北伐,不知何人为主帅?”
何济有些迟疑,迎着对方肃然的目光,最终只能老老实实地答道:“陛下本意由山阳郡公统领大军,然而山阳郡公对北伐顾虑重重,所以陛下在和军事院诸位大人商议之后,决定由勇毅侯和靖州刘都督共领大军。陛下知道许大学士关注此事,所以在奴婢临行前特意叮嘱,可将此事告知许大学士。”
许佐何其敏锐,登时领悟天子此举的深意。
天子知道他和陆沉都不赞同北伐,既然如此索性撇开他们,选择从西线进兵,定州军主要起到一个牵制和震慑的作用。
这样一来,就算许佐想反对也无计可施,因为圣旨不会传到定州,他这个御史大夫兼定州刺史就算想封驳也没有机会。
何济唯恐面前这位封疆大吏钻进牛角尖,又按照天子的叮嘱,将朝廷就北伐大业的商议、各方面的因素简略说了一遍。
“陛下果然思虑周全。”
许佐说出一句令何济很费解的话,随即便见他对黄公甫说道:“将那封圣旨取来。”
黄公甫楞道:“刺史——”
许佐正色道:“取来!”
黄公甫不敢硬顶,只得暗暗叹了口气,起身朝后堂而去。
何济愣愣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不详的预感。
不多时,黄公甫将那份明黄色的圣旨拿来,许佐从他手中接过,随即起身来到何济身前,后者也连忙站了起来。
许佐双手捧着圣旨,沉声道:“请天使转呈陛下,臣在定州只是尽本分职责,并无半点功劳,当不起陛下如此厚赏。大学士之恩荣,臣愧不敢当,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否则无法平息朝野上下悠悠之口。”
“这……这……”
何济几近手足无措,他倒是知道清贵文臣大多有矜持的习惯,一般不会轻易接受天子的赏赐,但那大多是京官所为。
地方官吏因为距离京城遥远,不可能反复推辞再接受,再者也会担心天子因此生怒。
何济没想到许佐如此坚决,此刻他不禁担心自己的小命,要是这样灰溜溜地回到京城,指不定天子会有怎样震怒的反应,到时候不还得他来承受?
许佐似是看出他的心思,直接将圣旨塞到他手中,决然道:“请天使转呈陛下,此事是臣坚辞不受,与天使无关。”
何济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艰难地说道:“许大学士,陛下是欣赏你的清正忠耿,你又何必……”
许佐摇头道:“天使无需多言,本官自有不受的权利,请回吧!”
何济又看向一旁的黄公甫,后者给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唉。”
何济重重叹了一声,拱手道:“告辞。”
许佐转身背对,黄公甫见状只好将何济送出刺史府,路上百般好言劝慰,又将一迭会票塞到此人袖中。
他也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意义,只能尽力转圜一二。
送走何济,再度回到正堂,许佐已经不在此地,黄公甫便来到书房,果然见许佐已经在案前处理政务。
他走到一旁的交椅边坐下,喟然道:“大人,何必如此?”
许佐沉默不语,只看着手中的卷宗。
黄公甫继续说道:“先前大人呈上那封密折的时候,卑职便暗暗担忧不已。”
许佐漠然道:“为何?”
黄公甫轻叹道:“陛下让大人牧守定州,其用意不言自明,只是为了监督和制衡山阳郡公。大人在北伐这件事上的态度,和山阳郡公不谋而合,难保陛下不会心生猜疑。从今日那位何内监的言辞以及加恩圣旨来看,陛下并未怀疑大人的忠心,足见胸怀广阔有容人之量,大人何不顺水推舟,岂不是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许佐眼神愈冷,寒声道:“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大人息怒,卑职并非此意。”
黄公甫与他知交多年,虽有上下尊卑之分,但也不会太过畏惧,直言道:“大人深谙为官之道,理应明白北伐已是大势所趋。从方才何内监所言可知,陛下有一众军务大臣的支持,又有几位尚书大人的拥护,再加上景国内乱、代国相助,这一仗已经无法避免。您这个时候强行和陛下作对,除了引起陛下的反感,并不能改变大局。”
“为官之道……”
许佐一字字念着,旋即将卷宗拍在案上,厉声道:“朝中奸佞横行,尽皆目光短浅、利欲熏心之辈,陛下识人不明好大喜功,此战焉有不败之理!”
黄公甫紧张地说道:“大人,慎言啊。”
许佐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逼仄庭院中的几抹绿意,缓缓道:“慎言?当年先帝提拔我于微末,我亲眼看着先帝披荆斩棘不惧万难,在暗无天日的困境中步步往上。遇此明主,我许彦弼愿粉身碎骨矢志不移,替先帝扫荡奸佞。只恨上苍无情,先帝天不假年,但他终究为后继之君留下一个稳固的朝堂,一个生机勃勃方兴未艾的大齐。”
“陛下他只需要按部就班,顺着先帝规划好的路线一步一步向前,必能重现大齐盛世之景。然而这短短一年时间里,人心离散,妖魔横行,君臣猜忌,尔虞我诈!”
“先帝十五年宵衣旰食,没有享受过一刻清闲,还有李相、薛相、魏国公、荣国公、秦提举他们呕心沥血,历经艰难才让大齐站稳脚跟,最终却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为何?”
“为何!”
许佐的手背上青筋暴起,浑浊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
黄公甫大惊失色,垂首道:“大人,陛下只是想要尽快完成先帝的遗愿,再者此战我朝多占优势,未必会败——”
“不必再说了。”
许佐抬起袖子擦去脸上的泪痕,重新恢复往日的冷峻之色,一字字道:“准备马车,我要去见陆沉。”
黄公甫一声长叹,低声道:“是。”
第699章 【双喜临门】
汝阴北郊,山区之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山中已是青苍迭翠。
一位身着劲装的女子漫步林荫之间,腰间悬着一柄佩刀。
行至一蓬木丛前方,她忽地停下脚步。
下一刻,刀光乍现。
木丛陡然分开,两名黑衣人迅疾突进,手中钢刀劈开虚空,从左右两侧横砍而来。
女子从容不迫,力从地起,左脚用力一点,轻盈的身躯凌空而起,随即在电光火石之际踩过两把钢刀,向前一跃。
她人在空中,右耳微微一动,身体随即一扭,一支利箭几乎擦着她的前胸飞过,而她的视线已经锁定东南方向十余丈外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在她落地之时,腰间佩刀已经出现在她的手中,同时刀鞘如流星一般划过十余丈的距离。
“砰”地一声,一名躲在茂密枝叶里的黑衣人被刀鞘击中,直接从树桠上坠落在地,手里依旧紧紧握着长弓,只是他脸上满是懊恼。
那一箭他蓄势很久,仍然无法威胁到女子,反而被她瞬间判断出藏身之处。
他尝试着挣扎爬起来,但刀鞘上蕴含着女子施加的古怪劲气,此刻在他体内乱窜,就算他能站起来也无法继续拉弓。
场间又有呼啸之声。
在女子掷出刀鞘的同时,又有两名箭手射出利箭,身后那两名刀客卷土重来,前方则有两名黑衣男子,一者握刀一者持盾,迅速将她合围。
只见她临危不乱,身形一闪便避开箭矢,前冲至持盾握刀的两名黑衣人身前,与后方的刀客拉开一段距离。
她右手手腕一转,佩刀挟浪而出。
左前方那名黑衣人咬牙握紧大盾,弓步挡于同伴身前,因为女子这一刀快如闪电,他们根本没有后撤的时间。
刀背劈在大盾之上,黑衣人只觉一股巨力犹如惊涛骇浪砸在他身上,连人带盾倒飞丈余。
女子并未趁势追击他的同伴,反而身体朝后半仰,右脚猛然蹬地,好似一片羽毛倒滑而出。
转瞬之后,两支长箭钉入她方才停留的区域,箭尾兀自剧烈地颤抖着。
后方那两名刀客已然杀到,然而女子仿佛脑后长眼一般,半仰的身躯从绚烂的刀光下方掠过,继而手中佩刀在地上一点,借力腾空而起,双脚分踢左右。
两名刀客的钢刀同时落地,他们握着酸麻的手腕,勉强控制着表情。
女子站定身形,再度从两名刀客之间掠过,来到那名失去盾手保护的黑衣人面前,连斩三刀。
黑衣人连退三步,最后一刀已经无力阻挡,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子的佩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风声止歇。
山野之中重归平静,一场突如其来的刺杀就此完结。
最先出现的两名黑衣人捡起地上的长刀,隐藏在十余丈外的两名箭手扶起被刀鞘打落的同伴,被一刀连人带盾砸出去的黑衣人也爬了起来。
女子收刀而立,七名黑衣人垂头丧气地在她面前站成一排。
紧接着一位中年男子带着数十名男子从远处的视线高点现出身影,迈步走了过来。
中年男子便是七星帮阴堂堂主齐廉夫,他来到跟前当先赞道:“大小姐的武功已臻化境,假以时日必能继承帮主的威名。”
林溪莞尔道:“齐叔,我又不会责怪兄弟们,何须如此?”
齐廉夫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
自从陆沉定下培养刺客的章程,他便将这件事当做最重要的任务。
他在请示林颉之后,从阴堂精挑细选七十名武功高强、绝对忠诚的兄弟,让他们以七人一组,每日练习合击刺杀之法。
闭门造车不是良策,这些刺客能否发挥实力必须依靠实战的磨砺,在此之前让林溪试试他们的水准当然更加妥当。
然而齐廉夫没有想到,他特意选出来最强的一组人,在林溪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虽说林溪的武功足以进入当世前十,这是林颉和尉迟归都认可的事实,可是这七人未免输得太干脆了,让他脸上也没有光彩。
林溪很清楚他的心情,温言道:“齐叔不必介怀,首先我知道他们会在这里动手,心里有了防备,兄弟们就失去了先手的优势。其次我对兄弟们的路数很熟悉,毕竟从小到大切磋过很多次,他们的一举一动很难超出我的意料。”
齐廉夫连连点头,外围的年轻汉子们脸色也好看了一些,不过听到“切磋”二字,他们还是有些惭愧。
哪有什么切磋,从林溪开始习武,山寨里的同龄人就没有谁能成为她的对手,从来都是单方面挨揍。
林溪环视左右,又道:“你们无需沮丧,像我这样的对手并不多见,将来我也不会让你们去刺杀毫无可能得手的对象。”
众人感激地说道:“谢大小姐!”
他们还是习惯林溪以前的身份,不会像外人一般称呼她为郡公夫人。
林溪走到今日出手的七人身前,先看向那名被刀鞘击落的箭手,平和地说道:“你出手太急了,虽然当时我人在半空,但区区一支冷箭还不至于让我手足无措。”
箭手羞愧地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