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549节
陆沉被她的飒爽英姿吸引,微笑道:“家里有位天下前十的女侠就是好,只不过……”
“怎么?”
“女侠昨夜似乎难以为继啊。”
陆沉哈哈大笑,随即策马加速向前。
“不许跑!”
林溪轻咬双唇,满眼含笑,扬鞭追了上去。
三日后,两人以及亲兵们穿过七星军步卒在原七星帮总寨的驻地,往东来到山川深处,这里有一片群山环抱中的广阔谷地,入口藏在两山夹缝之中,弯弯绕绕极其隐秘。
大部分亲兵都留在外面,只有秦子龙带着最忠诚的十余人,跟着陆沉和林溪穿过密道,在那些暗哨的注视中,进入这片谷地。
林颉便在二十余丈外的道旁,微笑望着联袂朝他走来的年轻男女。
“小婿给泰山大人请安。”
“见过爹爹。”
来到跟前,陆沉和林溪并肩行礼。
“好好好,自家人不必多礼。”
林颉的容貌没有什么变化,习武虽然不会出现长生不死的情况,但确实可以延缓衰老,因此林颉年纪虽比陆通还大,看起来却要年轻一些。
林溪在他面前终于可以卸下郡公夫人的端庄和矜持,脸上多了几分轻松惬意,挽着他的胳膊说道:“爹爹,这么急将我和夫君叫来,不知所为何事?”
林颉笑而不语。
陆沉的视线已经落在远处的平地上,喃喃道:“看来泰山大人悄无声息地准备了一个很大的惊喜。”
林颉便对远处举起空着的左臂。
平地之上,十余人正翘首以待,看见手势后立刻忙碌起来。
一家三口站成一排,心情各异地望着那里,秦子龙等人则满面好奇。
不多时,只见那十余人忽地跑开,悉数躲到提前筑好的土堆后面。
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等待之后,远方忽然炸开一团浓厚的黑烟,紧接着——
“轰!”
烟尘弥漫,黄土飞溅,巨响平地而起,犹如惊雷!
这声恐怖的巨响震得人头皮发麻,几乎能感觉到那一刻脚下大地在颤抖。
秦子龙等人面色微白,就像是看到神迹。
他们当然知道火药的存在,这些年跟随陆沉转战南北,曾经在河洛城下亲眼目睹过火药的威力,然而此刻不像当时喧杂的战场,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里,陡然见到这样夸张的动静,纵然是百战老卒也会难掩震惊。
林颉长出了一口气。
陆沉略有恍惚之感。
方才那一幕直接唤醒他前世的记忆,仿佛置身于训练场上,感受着炮火的轰鸣。
诚然,这个时代的火药远不能和他前世相比,却已隐隐有几分相似之处。
一名中年人带着三名男子小跑而来,先是看了一眼陆沉,随后见到林颉微微点头,立刻对陆沉行礼道:“草民廖继昌,拜见公爷!”
这位名叫廖继昌的中年男子祖辈皆为能工巧匠,他本人则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技艺尤其精湛。
当初陆沉委托陆通和林颉搜罗各地工匠,最后找到四十余人,廖继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研究如何应用火药的过程中逐渐成为领头人。
如今这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很低,长期被世人看做贱役,所以即便廖继昌胸有丘壑,在见到陆沉的时候依然忐忑不安,只因对新式火药的应用研究进度比较慢,唯恐面前这位身份尊贵的年轻人心生不满。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陆沉主动上前将他搀扶起来,称赞道:“老先生辛苦了。”
廖继昌惶恐又感激地说道:“草民……草民办事不利,请公爷责罚。”
陆沉摇摇头,郑重地说道:“千百年来,世人皆视工匠为贱役,但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没有工匠呕心沥血,农具何来?兵器何来?城池何来?正是因为有老先生这样的人,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研究之中,世人才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此言一出,廖继昌和站在他身后的三名壮年男子无不热泪盈眶,感动到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陆沉劝慰一番,又道:“老先生,土雷的研究应该是取得了突破?”
廖继昌连连点头道:“是,公爷请看。”
他从腰间取下一个小包裹,摊开后指着黑色颗粒说道:“这种新式火药比起以前用来制作烟火炮竹的火药更稳定,用这种火药制作的土雷威力至少强出三倍有余,只是……”
看着他脸上浮现的为难之色,陆沉心领神会地问道:“只是硝石很难获得?”
旁边站着的林颉点头道:“确实如此。”
陆沉温和地说道:“老先生不必担心,此事交给我来解决。如今你们只需要沿着土雷的方向,继续思考如何让火药发挥更大的威力,我这里有几个粗略的设想,我们慢慢聊。”
看着他和几位工匠走向空地,一路相谈甚欢,甚至显露出和平时截然不同的兴奋和激动,林溪不禁对林颉说道:“爹爹,你有没有发现,夫君他这会像是变了一个人,竟然有了几分孩子气。”
林颉微笑道:“溪儿,你不明白他脑子里的想法一旦全部变成现实,将会给这人世间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虽然不懂那些工艺技巧的玄妙,但因为长期亲自在这里坐镇,偶尔和廖继昌等人闲谈,自然能从他们的口中得知陆沉的不凡之处。
林溪望着陆沉逐渐远去的背影,轻轻点了点头,目光恬静而又深情。
接下来的几天里,陆沉和林溪住在此处,他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和那些工匠待在一起,尽可能地将前世积攒的见闻告知他们,和这些能工巧匠探讨每一种新事物的可能性。
冬日清冷,他心中却有熊熊烈火。
等到小年这一天,陆沉终于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带着林溪离开这片隐秘的谷地,回到数十里外的七星帮总寨。
和驻扎在这里的七星军几位将领见面之后,陆沉携林溪来到她生母的坟前。
“师姐,我至今还记得那一天你站在这里,对泰水大人说的那番话。”
陆沉牵着林溪的手掌,郑重地说道:“请泰水大人的在天之灵安心,小婿此生一定会善待您的女儿,绝对不会亏欠她半分。”
林溪嘴角含笑,眼中却有清泪,她无声地依偎在陆沉身旁。
白雪覆盖大地,但是不同于定州境内的银装素裹,山里很多地方能够清晰地看见绿意葱葱。
林溪柔声道:“我们该回汝阴了。”
陆沉微微点头,低头在她脸颊上轻轻一吻。
两人才刚刚走出十余丈,便有数名亲兵带着一位三旬男子来到近前,其人恭敬地说道:“公爷,小人织经司察事徐继元奉羊检校之命,特来禀报紧急情报。”
陆沉停下脚步,淡淡道:“讲。”
徐继元语调略显颤抖,不知是惊慌还是激动,快速说道:“公爷,景国大都传来密报,景国太子阿里合纳兰暴毙,疑为四皇子阿里合海哥及常山郡王庆聿恭合谋所为!现今景国朝堂之上局势波诡云谲,大都城内风声鹤唳,或有内乱之迹象!羊检校恳请公爷速回汝阴主持大局,以应对此番千载难寻之良机!”
听到这番话,陆沉的表情没有太明显的变化,林溪和周遭的亲兵们无不变色。
景国太子居然死于非命,甚至有可能是四皇子勾结庆聿恭所为,那位满怀雄心壮志的景国皇帝对此岂能容忍?
说不定这就是大齐趁势而起,一举底定大局席卷天下的机会!
“夫君……”
林溪无比关切地看着自己的丈夫。
陆沉轻轻拍了拍她白皙的手掌,微笑道:“我就是天生劳碌命,原本以为能清闲一段时间,终究还是无法如愿。不过这样也好,有些事早晚需要解决。”
他从容而又自信地转身北望。
但见山川延绵,天地辽阔。
第684章 【薨】
大景天德七年,十二月二十六。
距离年节仅剩三天。
景廉人和齐人在民俗节日上存在很多不同,但是两边都有庆祝新年的习惯。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的大都早已全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如今的大景王朝正值巅峰,在吞并赵国和燕地之后,大景辽阔的疆域已经远远超过南齐,成为无可置疑的当世第一王朝。
对于大景子民而言,尤其是生活在大都的景廉人,对此拥有着强烈的骄傲和自豪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值得欢庆的节日,更何况是景廉族最重要的新年佳节。
然而眼下城内是一片冷清肃杀的光景。
大街小巷之上行人寥寥,一队又一队铁甲军士来回巡视,把控着城内每一处要道,特别是权贵云集的东城,有着大量天子亲军驻扎。
局势之紧张令人心惊胆战。
皇宫内,被景廉人称为“合扎”的禁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守卫极其森严。
宫人无不如履薄冰,特别是最近被调来隆福宫的宫女和太监,每天睁开眼就会陷入惊惧的情绪,唯恐步先前那些在隆福宫的宫人的后尘,被禁军全部抓起来投进死牢。
究其原因,隆福宫乃是太子寝宫,而大景太子阿里合纳兰无端暴毙,先前那些宫人自然一个都跑不掉。
隆福宫侧殿,外间跪着一群身穿孝服的大景皇子。
纳兰既是太子又是嫡长子,这些皇子自然要守灵服孝。
其中有几位相对比较出挑,乃是和太子一母同胞的三皇子乌岩、四皇子海哥,贤妃独奴氏所生之二皇子那古,德妃裴满氏所生之六皇子乌烈、八皇子阿虎带。
这五位皇子各有所长,当初纳兰在世的时候,他们至少可以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但是这些天已经有一股很明显的暗流在众人之间涌动。
四皇子海哥神情肃然,偶尔看一眼通往内殿的方向,看起来心情极其沉重。
太子死得过于蹊跷,到现在为止连死因都查不出来,主奏司提领田珏这些天已经瘦了十多斤,要是最后无法查明太子的死因,恐怕他也得追随而去。
原本这件事怎么看都和海哥没关系,毕竟就算太子暴亡,他前面还有两位皇兄,储君之位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头上。
但是近来城中流言忽起,隐晦暗示太子之死或与四皇子海哥有关,他的帮手则是常山郡王庆聿恭。
在这种情况下,海哥甚至连给自己辩解都不敢做,因为那些只是坊间流言而已,并未闹到宫里来,他怎能做那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情。
他真正担心的事情是,天子不可能没有听过这些流言,却一直没有任何表态。
此时此刻,他恨不能去内殿问个清楚明白。
内殿停着太子纳兰的遗体,虽然如今天气寒冷,灵床周遭依然放置着大量冰块,因为太子的死因尚未查明,故而迟迟无法入殓下葬。
空气中弥漫着彻骨的寒意,皇后彻木衮氏哭得双眼红肿,嗓音已然沙哑。
纳兰是她的长子,这二十多年来为了培养他,让他成为合格的继承人,她几乎耗尽所有的心血,因此难免对三皇子乌岩和四皇子海哥有所亏欠,只能尽力疼爱他们作为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