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42节

  “筹谋?”
  一直沉默的李景达终于开口,继而冷峻地说道:“继续筹谋下去,只会让景军大喜过望。”
  侯大勇怔住。
  自从那次李景达否决他的提议,他就觉得这位将主越来越陌生,完全不像以前的性情。
  李景达环视众人,缓缓道:“不谈那些太遥远的事情,如果我军对这支骑兵见死不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七星帮和大齐分道扬镳,此后定州北部再无牵制景军的力量,景军可以全神贯注地对付我们,届时诸位能否顶住景军连绵不绝的进攻?”
  众将默然。
  侯大勇欲言又止,因为他看见这位大都督脸上极其罕见地浮现杀气。
  李景达继续说道:“灭骨地和奚烈这两人眼下肯定已经得知荣国公领兵西进的消息,本督在他们眼中几乎等同于废物,先前景军回撤而我军没有主动出击,在他们看来也是因为本督太过怯懦。故此,现在他们可以将精力都用在围剿七星军骑兵,笃定我军不敢离开防线一步。”
  “本督无法和荣国公、厉大都督相比,领兵之能也是平庸境界,但是本督知道,如果放任景军绞杀七星军骑兵,损失的不只是五千兵马,而是大齐历经艰辛才重新拉回来的北地人心。这是边军将士费尽心血才取得的成果,本督既然从荣国公手中接过指挥大权,就不能眼睁睁看着局势崩坏到那种境地。”
  “不瞒诸位,我这个人确实没有帅才,说一句志大才疏也不为过。但是在边境这一年多来,亲眼看着像荣国公这样的前辈呕心沥血,看着诸位及麾下将士们抛洒热血,我总不能还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总不能忘记自己也是一名大齐军人。”
  他缓缓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七星军一定要救!”
  听完他这番直白的分析和陈述,众将看他的眼神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柳江东正色道:“末将支持大都督的决定。”
  余者无不附议。
  李景达点头道:“方才你们的考虑也没有错,我军如果想要穿过景军防线深入敌后,无疑存在很多不可知的风险,因此我军不能太过冒进,唯有来一场正面的进攻,方能逼迫灭骨地和奚烈等人将部分主力撤回防线!”
  龚师望满眼敬佩,顺势道:“只要景军的包围圈被削弱,七星军应该能找到突围的机会。如果景军主力不回援,我军大可一直往北,直取罗山县烧光他们的粮草!”
  “是。”
  李景达毫不犹豫地说道:“本督相信他们,更相信你们。”
  “末将请战!”
  众将齐声低吼。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坚守积善屯防线的齐军忽然有了动作。
  龚师望率坪山军,柳江东率宁远军,无比坚决地朝北边的景军阵地发起进攻。在这两军后边,是直属于定州都督府的亲卫营压阵,还有那杆象征着李景达本人的帅旗。
  阵地之上,李景达策马而立,纵然手心里满是汗水,他的表情却极其镇定。
  帅旗所指,一往无前!
  景军的急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罗山县西边的群山周围。
  “齐军反攻?”
  收到这个消息的灭骨地和奚烈面面相觑。
  此事完全超出他们的预料。
  为了解决东躲西藏的七星军骑兵,他们此番调集了将近五万兵马,前线只留下将近两万人。
  如果齐军的主帅依旧是萧望之,灭骨地和奚烈肯定不敢如此轻忽,毕竟萧望之极其擅长捕捉机会,但是齐军的主帅换成李景达,这两人很难太过重视。
  “看来齐军已经察觉我军的动向。”
  纵然不愿承认,奚烈也只能做出这个判断。
  灭骨地在帅帐内来回踱步,缓缓道:“如果我们不理会南边的齐军……”
  奚烈皱眉道:“就算他们无法攻破我军阵地,万一李景达派兵绕行突袭罗山县呢?”
  灭骨地沉声道:“你觉得李景达有这个魄力?”
  奚烈默然,片刻后说道:“到了这个时候,再轻视李景达怕是不妥,他若毫无魄力又怎敢主动进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倘若齐军以主力精锐突袭罗山县,将我军的粮草烧个干净,到时我们只能退兵。”
  灭骨地吁出一口气,咬牙道:“也罢,你立刻率一万五千步卒返回南线。”
  奚烈当然知道必须要做出这个决定,可是撤走一万五千人之后,想要锁死七星军没有那么容易。
  他轻声道:“希望七星军没有那么果断,只要等我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少一万多人影响也不大。”
  两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目光中看见那抹颓然。
  两日后,天光微熹之时。
  七星军五千骑兵出现在罗山县西南方向百余里处。
  林溪手持斩马刀,一马当先突入景军阵中。
  “杀!”
  奚烈带着一万五千步卒回援前线,这导致景军的包围圈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七星帮的高手暗中密切地观察着景军各部的动向,依靠高明的武功和丰富的经验,轻而易举地探明情况。
  五千骑在林溪的率领下,如洪流一般冲向景军相对最薄弱的防线。
  破阵!
  当灭骨地收到军情率领本部兵马赶来,七星军已然逃出生天,他们没有选择迂回绕回北方,而是毫不犹豫地冲向南边。
  这位景军大将满面铁青之色,却又无可奈何。
  实际上在李景达决定主动出击的那一刻,他和奚烈的谋划便已宣告失败。
  一想到自己居然会败在那个废物都督的手上,灭骨地几乎咬碎了牙齿。
  李景达显然无心顾及对方的心情,在收到消息确认七星军骑兵突出重围,并且已经接近积善屯防线的时候,他便停止了北上进军,在灭骨地带着景军主力返回前线之前,施施然地领兵后撤。
  “多谢李大都督出手相救!”
  李景达看着面前拱手道谢的年轻女将、她身后尽皆满面感激之情的七星军将领,以及周遭无不面带敬佩的齐军部将,只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略显局促地搓手道:“林姑娘不必言谢,这是本督应该做的事情。”
  众人皆笑。
  只不过这一次不同于之前那种古怪的笑声,李景达可以清晰分辨出来,这笑声里充满亲近之意。
  于是他也笑了起来。
  林溪望着这位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定州都督,又道:“敢问李大都督,陆沉现在何处?”
  周遭安静下来,李景达道:“林姑娘,陆侯现在应该在雍丘一带。”
  “多谢!”
  林溪再度拱手一礼,随即便向他和齐军众将辞行。
  “林姑娘,你要带着七星军去往何处?”
  “雍丘!”
  林溪翻身上马,微微一笑。
  第555章 【朝天阙】(一)
  景朝,大都。
  “常山郡王奉圣意领兵南下雍丘,预判南齐萧望之将会率淮州军西进抄截,故而在燕国鹿吴山一带,以忠义军骑兵、效节军、牢城军、防城军设伏。三月初九,萧望之果然率四万淮州军进入伏击圈,随即退守鹿吴山下。彼时常山郡王已经率部攻破雍丘北城,敌军援兵涌向雍丘,南齐淮州军孤军深入,已至绝境。”
  上书房内,主奏司提领田珏像往常一样面色木讷,语调平缓地陈述着南方的战局。
  数位重臣安静地听着。
  除了尚书令赵思文这位唯一的文臣,余下几位都是位高权重的景廉贵族武勋,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
  御案之后,景帝的视线停留在那份来自南方的密折上,目光深邃且沉静。
  从多年前开始,撒改便坚定不移地站在庆聿恭的对立面,因此哪怕他在平赵之战中表现平平,哪怕他前不久在沙州铩羽而归,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大景朝堂上的地位。
  众臣齐呼道:“陛下圣明。”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此番景朝三十万大军南下,包括南院元帅庆聿恭所领之夏山军和防城军,夹谷氏善阳所领之定白军,后续天子又派出忠义军、长胜军、效节军、牢城军合计六万兵马,可谓兵强马壮势在必得。
  他对齐军的动向判断很准确,忠义军等部也确实在鹿吴山下困住萧望之率领的淮州军,哪怕最后陆沉率领的援兵打乱了景军的计划,并不代表景军就没有一战之力。
  撒改感觉到天子的视线落在自己脸上,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觉着我军又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如果能在雍丘一带击溃南齐边军主力,岂不是可以直接肃清南齐在衡江以北的地盘?”
  众人震惊。
  还好他这段时间听取几位谋士的建议,不再像之前那样动辄攻讦庆聿恭,此番鹿吴山大败明显不是庆聿恭的责任,相反他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夺回雍丘是大功一件。
  田珏躬身应下。
  明媚的春光中,景帝望着池中无忧无虑游弋的锦鲤,唇边浮现一抹自嘲的弧度,轻声自语道:“人活于世,谁能随心所欲?”
  果不其然,景帝微微颔首道:“你说的没错,不战而退终究不妥,朕相信常山郡王纵然面对南齐诸多名将联手,亦有扬我军威的底气和能力。”
  赵思文神情微变。
  然而他又不能立刻改弦更张,好歹是文臣班首的尚书令,那样太过轻贱自身。
  一片寂然之中,他将面前那份密折合上,缓缓道:“这是庆聿恭的飞书急报,我朝大军在雍丘城外困住南齐京军,厉天润率部弃城而出,将那支京军救了出去,然后一路往南撤退。庆聿恭命人追击十余里,此战共斩获敌军首级四千有余,同时夺回了雍丘城。”
  鹿吴山下折损效节军两万步卒,雍丘城外斩首敌军四千余,两相比较之下景军显然吃了大亏。
  旁边那几人对这个建议毫不意外。
  细究当时战场的情况,景军总兵力有六万余人,齐军淮州军加上援兵也是六万多人,双方并不存在绝对的差距。
  几位重臣的表情稍稍松缓。
  景帝起身向外走去,他便亦步亦趋地跟着。
  田珏心中一震。
  “这是自然,朕从不怀疑这位大景军神的手腕。”
  景帝淡然的目光扫过撒改,继而道:“关于接下来的战局,尔等有何建言?”
  上书房内凝重的气氛有所缓解。
  田珏又将鹿吴山之战的细节讲了一遍,听得几位重臣无不眉头紧锁。
  这样一场大败来得太过突然,尤其是效节军两万人被歼灭,带给他们的冲击极其严重,可谓人人肃然。
  景帝依旧面无表情,让下方的臣子无法辨明他的心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