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37节
他只是心里在滴血,将近三千骑的损失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这是景朝耗费无数精力和银钱培养出来的精锐骑兵,不是那种随便操练几个月给把兵器就能上阵杀敌的普通步卒,每一个骑兵成长起来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蒲察不敢想象等自己回到大都之后,要如何向天子解释这一仗的原委。
想到这儿,他恶狠狠地盯着颜盏,怒道:“齐军骑兵究竟有多少人?”
颜盏立刻答道:“回大都督,至少有万骑以上!”
万骑……
蒲察很想知道庆聿恭在西线究竟做了什么事,居然被陆沉骗得死死的,对敌人的兵力调动毫无察觉。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决定如何应对之时,北边的战场上再起波澜。
泰兴军阵中,都指挥使康延孝收到萧望之的军令,没有丝毫犹豫地说道:“传令孔颢,率部向左前方突进,绕行敌军侧翼!”
在先前的战局中,萧望之以镇北军为突前刀尖,主攻术不列和陀满乌鲁率领的景军步卒,泰兴军和广陵军一左一右拖后掩护,整体阵型不断朝南挤压。
正常情况下,术不列和陀满乌鲁两军不至于挡不住镇北军的猛攻,但是他们已经各自败了一场,军心士气相比往日有所低落,因此在镇北军凶悍的进攻下,这两支景军不得不合二为一,同时被迫往南退让。
泰兴军和广陵军则采取守势,若是一直这么发展下去,齐景两军必然会陷入长时间僵持的态势。
直到此刻,萧望之忽然变阵。
泰兴军掌团都尉孔颢麾下三千铁甲步卒,此前一直在己方阵中养精蓄锐,在接到康延孝的命令后,这员魁梧如山的虎将咧嘴一笑,单手提着镔铁长枪,怒吼道:“将士们,随我杀敌!”
旋即便见泰兴军大阵西北角让出一片空隙,三千锐卒在孔颢的率领下,大步流星冲出,直奔南面景军的左翼。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广陵军掌团都尉张顾亦率三千步卒,径直插向南面景军的右翼!
在术不列、陀满乌鲁、撒合烈和古里甲等人看来,这一幕着实有些荒谬。
淮州军的确实力不凡,但是景军又岂是弱旅?
哪怕是双方兵力相同的情况下,景军步卒在正面对决中都不惧淮州军,更何况眼下明明他们才是占据优势的那一方。
萧望之在这种时候居然表露出主动围攻的意图,这简直是根本不将景军放在眼里。
景军当即做出应对。
术不列和陀满乌鲁下令麾下步卒往中间靠拢,一边挡住正面的淮州镇北军,一边应对分别从两翼袭来的六千锐卒。
撒合烈和古里甲几乎同一时间做出同样的抉择,效节军和牢城军迅即切断那几千锐卒和本部的联系,然后不断发力猛攻对方阵地。
如此一来,战场局势愈发复杂。从大局来看,淮州军依然处于景军的包围之中,但是在战场南部,淮州军三股精锐虎贲齐出,渐渐要包围术不列和陀满乌鲁率领的一万多人。
这些变化其实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身处局外的蒲察立马就察觉到萧望之的用意。
齐军纵然有援兵即将到来,想要将此刻战场上的所有景军全部吞掉是痴人说梦,只能是选择一部分景军拖住。
萧望之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敏锐地发现南面的景军士气较弱,因此无比果断地选择他们作为目标。
毫无疑问,他对援兵充满信心,所以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远处,闷雷声滚滚而来。
“大祥隐!”
颜盏和必兰面色苍白,满眼焦急。
蒲察心中一横,厉声道:“传令,撤军,往西南面!效节军负责断后!牢城军掩护侧翼!尔等率领本部骑兵随本将挡住齐军骑兵!”
“遵令!”
一众千夫长立刻应下,与此同时数十骑飞奔而出,前往北面主战场传递军令。
蒲察扭头向南望去,一片黑压压骑兵出现在远方。
术不列等人此刻也已看穿淮州军的战术,而且蒲察毕竟是庆聿恭任命的主将,因此哪怕他们依旧不认为齐军强大到不可战胜,此时也只能遵照军令行事。
牢城军步卒在古里甲的指挥下,立刻往南面靠拢接应术不列和陀满乌鲁的部属,效节军则主动顶了上来,忠实地执行着军令。
萧望之将景军阵型的变化尽收眼底,他承认景军主力的战术素养很高,在这种混乱复杂的局势中,对方的阵型并未涣散,只是在移动的时候稍微出现几分波动。
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军队都能称为精锐。
只不过——
“现在想变阵,有些太迟了。”
这位淮州大都督语调平静,随即下令道:“传令萧闳,不要理会对方主动迎上来的效节军,往右前方稍进,撑住右翼!”
“遵令!”
“传令康延孝,泰兴军往左边突进,让出空间。”
“遵令!”
“传令裴邃,咬死他面前的一万多景军步卒,绝对不能让对方脱离战场!”
“遵令!”
“传令姚玄,命他率亲卫营往左前方行进,从泰兴军让出的空间杀过去,与孔颢率领的三千人一道,切断敌方牢城军和南面那一万多人的联系!”
“遵令!”
猎猎风中,萧望之肃立帅旗之下,一道道指令清晰无比。
与景军的变阵相比,淮州军将士的动作更整齐更凶猛更迅速,这并非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而是蒲察等人到此刻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
景军对于如何围杀淮州军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调度上也演练过不少次,但是从始至终他们的谋算都是如何进攻。
淮州军却不同,从萧望之带着他们离开定州积善屯防线,长途奔袭来到鹿吴山被困,以及后续据山而守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一直被动挨打。
今日一战,景军的应对其实很被动,从淮州军主动列阵出击,到陆沉率领的援兵及时赶来,景军只能见招拆招。
而淮州军却练习了很久,如何迎战兵力更多的景军,如何从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他们几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都在演练!
两军的厮杀愈发猛烈,但是在萧望之的指挥下,一个反包围的态势逐渐形成,被困住的就是术不列和陀满乌鲁率领的一万余人!
同一时刻,南方,遍布阴霾的天幕笼罩下,尘烟滚滚,如一条巨龙席卷而来。
军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陆沉率领的近万骑兵,徐桂率领的安平军悍卒,贺瑰率领的淮州精锐,一前两后,如潮水一般现出身形。
抵达战场!
第549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七)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很多时候胜败只在一念之间。
齐军援兵抵达之后,双方的兵力趋近相等,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但是如果要细究区别,齐军的士气显然要更高一些,根源在于两军对这一战的心理建设完全不同。
景军的问题不止在于骄狂,从蒲察等人到下面的每一个普通士卒,他们潜意识里就将萧望之率领的淮州军看做瓮中之鳖,纵然知道想要绞杀这支齐军不容易,但这只是具体战术上的考量,而没有战略层面上的准备。
简而言之,他们没有想过己方处于下风时要怎样抉择。
淮州军则截然不同,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有可能遭遇景军的埋伏,所以能够从容退守鹿吴山。
再之后的种种发展,都和萧望之的计划如出一辙,他们主动在山下列阵出击,景军只能被迫迎战,随即援兵顺利抵达,大齐边军完成局势的逆转。
一边是主动求变,一边是被动应对,此消彼长之下,胜负的天平逐渐倾斜。
更不必说景军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在战事中暴露得很明显,譬如各军主将过于自信,蒲察只派出五千骑就想挡住齐军援兵,结果损兵折将动摇军心。
倘若在知道齐军援兵行踪的那一刻,蒲察亲领万骑南下阻挡,在他的指挥下景军骑兵未必会踏进那个简单的陷阱,齐军援兵的挺进也做不到那般顺利,这对主战场形势的影响不言而喻。
另一点,景军各军隶属繁杂,虽然蒲察是名义上的主帅,但是其他几人显然不是特别服气,这种情况在景军占据优势的时候没有太大影响,然而一旦战局陷入均势甚至是劣势,步调不一致将会成为景军致命的弱点。
便如此时此刻,蒲察在做出决策后亲率铁骑阻截齐军骑兵,然而主战场上景军的几大部分却出现了脱节的状况。
在先前的围攻中,景军采取牢城军在西、效节军在东、术不列和陀满乌鲁统领的防城军步卒在南的三面夹击之势,毕竟齐军的北面是鹿吴山,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景军摆开阵势。
当齐军援兵出现,蒲察意识到对方逐渐占据优势,继而做出让牢城军掩护侧翼、防城军撤出战场、效节军断后的决定,只要他能稍微挡住齐军援兵,协助己方步卒完成阵型的变化,后续便可朝西南方撤退。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因为北方是鹿吴山,东边是景军眼下力量较为薄弱的区域,而南边将会直接撞上齐军援兵。
往西边走,哪怕景军这一路上都无法扭转败局,他们也可以撤到两百多里外的柏县一带,那里是景军西路军的大本营,南边数十里外就是围困雍丘的夏山军主力。
蒲察的抉择是此刻最稳妥的方案,问题在于景军步卒的调整非常困难。
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萧望之。
这位南齐名将在极短的时间里看穿景军的意图,随即立刻做出应对。
其子萧闳率领的广陵军遽然发力,以仅有一半的兵力抗住牢城军的冲击,同时切断了牢城军和南面防城军之间的联系。
广陵军掌团都尉张顾和泰兴军掌团都尉孔颢各率三千锐卒,配合镇北军将防城军三面包围。
此刻防城军有两位主将术不列和陀满乌鲁,他们并未因为局势的恶劣惊慌失措,但是他们麾下的士卒却做不到主将那般镇定。
原因很简单,在先前的石泉之战和翠亭之战中,这一万余景军都经历过齐军的正面强压,那两场硬碰硬的失利对于这些景军士卒的士气打击不小。
眼下术不列和陀满乌鲁只能苦苦坚持,同时将希望寄托在东边的效节军身上。
然而康延孝率领的泰兴军以弱势兵力死死缠住效节军。
至此,主战场被大致切割成三个区域,景军牢城军和效节军处于优势,兵力最少的防城军则深陷泥潭。
蒲察的安排没有奏效,但是此刻他已经无暇顾及,因为他麾下将近七千骑兵的任务最为艰巨,必须要挡住南方声势浩大的齐军援兵。
“陆”字帅旗迎风猎猎,将近万骑踏云而来。
后方则是徐桂和贺瑰这两位虎将率领的步卒。
陆沉之前判断出庆聿恭设伏围猎淮州军的意图,随即做出率领东线兵马驰援雍丘的假象,实则领兵北上救援淮州军。他不能让一个空壳子出现在庆聿恭眼前,一旦被对方看破会导致很麻烦的局面,因此这次他点了一万出头的骑兵,又从安平军、盈泽军、江华军和旬阳军各部中抽调出一万两千名锐卒,交由徐桂和贺瑰统领。
景军骑兵虽然败了一场,但此刻在蒲察的亲自率领下,依然呈现出来势汹汹的姿态,这足以证明景军铁骑的深厚底蕴。
在距离还有两三里地的时候,蒲察一声令下,景军骑兵随即变向,从往南变成往西南。
眼下齐军骑兵最重要的任务是掩护步卒进入战场,对于拥有极其丰富冲阵经验的景军骑兵来说,齐军披甲步卒站定列阵会让他们无处下口,但是行进中的步卒阵型漏洞很多,蒲察轻易就能找到冲阵的机会。
蒲察选择避开齐军骑兵的锋芒,当然不是因为惧怕,而是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必须要尽可能拖住对方的援兵。当景军变向之后,齐军骑兵登时陷入两难。
如果要掩护己方步卒,陆沉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立刻转向往西北面,争取能咬到景军骑兵的尾巴,但是这样存在一个风险,那就是将自己的弱侧暴露在景军骑兵视线里。一旦蒲察有足够的魄力,他可以领兵直接冲击齐军骑兵的肋部。
其二则是继续往北拉开一点距离,在保证景军骑兵无法威胁到自身的前提下,通过更大范围的迂回完成转向,回过头来驱离景军骑兵,从而保证己方步卒可以驰援主战场。
但无论是哪个选择,齐军援兵都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这就是蒲察想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