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33节

  张展满脸杀气,寒声道:“有屁就放,不然本将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此刻景军骑士已经处在齐军强弓手的射程之内,只消张展一声令下,这名骑士绝对会被射成刺猬。
  但是此人能被庆聿恭选为使者,自然浑身是胆,他面无惧色地望着城上杀气腾腾的守军将士,镇定地说道:“我朝郡王有言,雍丘城已经守不住,我军必然能破城。郡王念在厉大都督乃是当世人杰,倘若他肯罢战献城,郡王保证不会杀害一人,诸位皆能得到妥善的安置。如若不然,城破之日杀戮难免,还望厉大都督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守军将士不为所动,他们是厉天润麾下最忠心的部属,心志无比坚定。
  张展冷冷一笑,道:“回去告诉庆聿恭,莫要做这些无用功,有胆便来攻城!”
  城上立刻响起一阵守军将士的欢呼声。
  景军骑士眉头微皱,仍然坚持道:“难道将军可以擅自替厉大都督做主?”
  张展嘲讽道:“你之所以能活着靠近城墙,并且大言不惭地讲出这些屁话,只因早就在厉大都督的预料之中。庆聿恭在想什么,我家大都督了如指掌,他无非就是想利用雍丘城作筏子,诱使我军援兵仓促冒进,从中寻觅设伏之机。如今见我军援兵不上当,他又攻不下雍丘,所以才异想天开,指望我军打开城门。你去告诉庆聿恭,既然如此进退两难,不若率军归降大齐,我家大都督保证他可以混个兵部侍郎当当!”
  “哈哈哈哈。”
  守军将士尽皆开怀大笑。
  景军骑士虽然胆气雄壮,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反唇相讥,谁知道城上的齐军将领会不会一时发狂下令将他射成刺猬,因此恨恨地看了一眼城上,随即拨转马头疾驰而去。
  城上再度响起一片哄笑声。
  景军骑士回到阵地,来到庆聿恭身旁,将张展的回答如实复述一遍。
  周遭一众将领莫不眼神冷厉。
  庆聿恭却淡然道:“既然厉天润不领情,那么你们也不必再留手了。”
  “是,王爷。”
  “传令,攻城。”
  庆聿恭一声令下,阵地后方旋即响起恢弘悠扬的角声。
  方才的小插曲只是一个前奏,景军不会因为城墙上的哄笑就丧失斗志,齐军也不会因为景军使者有些狼狈的身影就掉以轻心。经过此前多次的较量和试探,两军对于彼此的实力都有清晰的认知,当战事来临之际只会更加谨慎。
  尤其是今日王旗再度出现在景军阵地,这代表着庆聿恭亲自督战,他麾下的将士必然会以最凶狠的姿态出击。
  大战即将来临,空气中弥漫着极其紧张的肃杀气息。
  便在这时,十余骑从东边飞驰而来。
  他们一路上没有遭遇阻拦,足以说明他们的身份。
  为首之人直接从马背上跃下,然后通过重重检查,来到庆聿恭身旁单膝跪地道:“启禀王爷,东线急报!”
  庆聿恭双眼微眯道:“讲。”
  那人急促地说道:“兀里坦将军派出的游骑发现,敌军大股援兵从东线而来,先锋前军已经抵达东边六十里外的淅川县。敌军援兵骑步皆有,人数足有数万,从旗号上判断,包括南齐山阳侯陆沉亲自率领的定州定北骑兵、厉冰雪率领的飞羽骑兵、南齐淮州江华军、南齐靖州安平军等等!敌军人多势众,兀里坦将军率领的骑兵无法阻截,请王爷定夺!”
  附近一片死寂。
  齐军援兵抵达,南面还有对方停在白马关内的京军,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停止攻城。”
  庆聿恭果决下令。
  众将担忧地望去,猛然发现他们心中如军神一般的王爷脸上没有丝毫沉郁之色,相反却有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第544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二)
  鹿吴山下,景军营地。
  忠义军骑兵主将蒲察看着其他同僚,发现众人的神情都有些凝重,不由得暗暗一叹。
  萧望之和数万淮州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然而这只鳖却没那么好收拾,稍微不小心就会被对方咬断手指。
  这两天景军步卒主动进逼,骑兵在外围掠阵,面对山脚下独立防守的淮州镇北军,景军竟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即便他们的兵力远胜对方。
  进退有据,阵型坚固,士气高昂,这就是淮州军给景军众将最直观的印象。
  “要不,我军继续围困?敌军携带的粮草有限,撑死只能坚持二十来天,等到他们粮草耗尽,不需要我军强攻就会自行崩溃。届时萧望之只能选择强行突围,我不信齐军还能保持如此稳固的阵型。”
  效节军步卒主将撒合烈当先表态,这个提议也得到牢城军领兵主将古里甲的认可。
  蒲察很清楚这两人的心思,因为此战由他们的部属负责主攻,损失自然难以避免,因此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不足为奇。
  他们的想法不能说有错,毕竟淮州军被困住已是事实,二十多天的时间也不算长,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尽量保证己方不会折损太多兵力,显然是一个很合理的方略。
  另一边术不列皱眉道:“恐怕不能等下去。”
  撒合烈反问道:“为何不能等?”
  蒲察轻叹一声,开口道:“眼下王爷亲自领兵围困雍丘,并且已经攻破了雍丘北城,但是我军主力并未继续强攻,你可知道为何?”
  撒合烈微微一怔。
  蒲察倒也没有卖关子,解释道:“你总不会认为,王爷是真的拿雍丘守军没办法吧?王爷之所以放慢节奏,就是要让敌军各路援兵的注意力都放在雍丘那边,从而无心顾及鹿吴山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拖得太久,且不说会不会出现意外,敌军各部肯定能反应过来,为何萧望之率领的淮州军杳无信息?到那时再迟钝的人也能知道,这支所谓的奇兵出现了意外。”
  撒合烈和古里甲对视一眼,不由得陷入沉默。
  蒲察耐心地说道:“所以真正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按照王爷的计划,我们必须在十天之内解决淮州军,然后南下从侧翼切入战场,包围敌军救援雍丘的兵力。”
  “十天……”
  撒合烈喃喃自语,这个时间毫无疑问太紧了,从淮州军的实力来看,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效节军和牢城军必须搏命。
  陀满乌鲁看着这两人的表情,心中逐渐了然。
  景朝九军的关系称得上很复杂,就拿此刻帐中五人来论,他和术不列分别隶属夏山军和防城军,这两支大军皆在庆聿恭麾下。
  蒲察所属之忠义军,撒合烈所属之效节军,这是皇族阿里合氏的直属精锐雄师。
  古里甲所属之牢城军,则是夹谷氏掌握的力量。
  阿里合氏、庆聿氏、辉罗氏、夹谷氏、准土谷氏、回特氏,是景廉族最强大的六个部族,素有景廉六姓之称,景朝九军基本都脱不开这六大部族的关联。
  如今皇族阿里合氏一家独大,庆聿氏紧随其后,辉罗氏又次一等,剩下三家的实力很相近。
  如是种种,注定景军内部的关系不会太和谐。
  一念及此,陀满乌鲁正色道:“诸位,我建议由我和术不列领兵主攻,效节军和牢城军在侧翼配合,如何?”
  术不列点头道:“可以。”
  他们两人身为庆聿恭的心腹大将,此刻必须扛起最艰巨的任务。
  蒲察自然不会反对,他麾下全是骑兵,主要是负责掠阵和防止敌军强行突围,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此刻不便多说,于是看向撒合烈和古里甲两人。
  便在这时,帐外忽地响起一声禀报。
  “报!”
  “进来。”
  “各位将军,敌军下山了!正在山脚下列阵!”
  这句话让帐内众将同时站了起来。
  短暂的沉默过后,蒲察沉声道:“走,去看看。”
  他们在这里商议对策,景军各部并未放松,依然严密地包围着鹿吴山,防备淮州军主动出击。
  众将来到阵地前沿,看向远处鹿吴山下。
  只见淮州军果然在山下列阵,整体呈丁字形,镇北军突前,广陵军和泰兴军分列两翼,萧望之的亲卫营居中。
  各军旗号迎风招展,中军帅旗矗立。
  这一幕让蒲察等人满心不解。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早就做好了淮州军主动出击的准备,哪怕是在深更半夜都有部分兵力警惕地盯着。但是在他们的设想中,就算萧望之不会坐以待毙,顶多也只是部分精锐奇袭,像现在这样全军列阵摆开架势的场面,这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
  淮州军难道不知道他们最大的凭仗就是鹿吴山?
  术不列沉吟道:“莫非我们的推断不准,敌军携带的粮草很少?”
  蒲察冷静地说道:“不太可能,就算他们没有进入我军的埋伏,能够顺利抄截王爷所率主力的后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任务,萧望之怎么可能不带够粮草?”
  淮州军至少要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否则根本无法坚持到雍丘城外,这是他们之前的判断。撒合烈赞同蒲察的看法,随即冷笑道:“该不会萧望之以为,他麾下的三四万人可以正面击败我军吧?”
  其他几人也都笑了起来。
  蒲察见状便说道:“无论如何,敌军主动出击正合我们的心意,但是萧望之麾下的兵马实力不弱,还请诸位不要轻忽大意。”
  众人点头应下,随即便做好简单的安排。
  术不列和陀满乌鲁率领各自部属正面迎击淮州镇北军,蒲察率领一万精骑在他们后方游弋,寻找破阵的机会。
  撒合烈和古里甲各领两万步卒从东西两面夹击。
  众将立刻回到各自军中。
  景军的应对果决又高效,在淮州军将将列阵之际,他们也都完成了针锋相对的部署。
  淮州军阵地之中,萧望之观察着景军的动向,微微颔首道:“十多年过去,景军虽然不比当初巅峰时期的强大,依然是不容小觑的对手。传令,各军按照既定计划进军。”
  传令官朗声应下,随着旗号和鼓声同时传达,各军主将立刻做出反应。
  镇北军都指挥使裴邃深吸一口气,厉声道:“进军!”
  如潮水一般的呐喊声响彻天地之间。
  放眼望去,只见一张张二三十岁的面庞神情坚毅,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在兵力远胜己方的敌人面前,发起决然的冲锋!
  从十五年前开始,镇北军就一直坚守在直面强敌的第一道防线,守住淮州,反击敌军,北伐先锋,这些都是镇北军将士身上的勋章。
  岁月轮转,有人战死沙场,有人退出行伍,有人投身其中,很多人从青葱少年变成魁梧大汉,唯一不变的就是铁与血淬炼而成的军魂。
  今日出战之前,从裴邃到最普通的士卒都已经知道自己的任务,他们将成为大军突前的刀尖,正面抗衡强大的敌人。
  或许会有人心生忐忑,也有人会畏惧死亡的到来,但是当冲锋的号令传来,雄壮的鼓声响起,体内的热血沸腾,每一张或年轻或沧桑的脸庞上都是坚定的神色。
  也带着几分狰狞,那是因为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敌人。
  “杀!”
  短促的喊声迸发,长枪兵依靠刀盾兵的掩护,奋勇向前刺出第一枪。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