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08节

  厉冰雪见状下意识地前倾,问道:“姐姐,怎么了?”
  王初珑勉强一笑,柔声道:“大都督如此高看,我委实有些惭愧,不过我肯定会尽心尽力帮你参详东线军情。”
  厉冰雪依然维持着那个姿态,她很清楚这不是王初珑想说的话。
  短暂的思忖后,王初珑问道:“冰雪,你怎么看待景军最近这一系列的动向?”
  厉冰雪素来是耿直爽利的性子,但是她看出王初珑的为难,便没有立刻追问,想了想答道:“庆聿恭想用这种全线进攻的态势消耗家父的精力,同时一旦某处能够取得突破,就能逼迫家父分兵救援,从而减轻雍丘城的压力,我估计他短时间内不会在雍丘城外与我军决战。虽然这个策略不难看穿,但庆聿恭用的是阳谋,他在赌家父会不会冒着东西两线被洞穿的危险,强行继续围困一个高耸坚固的雍丘城。”
  “如果大都督接受这个赌约,有可能雍丘城攻不下、东西两线又被突破,最后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反之,大都督选择分兵驰援东西两线,雍丘之围便自然解除。”
  王初珑顺势接话,她发现厉冰雪或许在大局观上不够全面,但是对于战场态势有着很敏锐的判断力。
  厉冰雪点头道:“从这里也能看出,庆聿恭绝非鲁莽或者迂腐之辈,家父对他的重视自有缘故。”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初珑也不好继续犹豫,斟酌道:“冰雪,我临行前去了一趟大营,按照大都督的叮嘱给朱振写了一封密信,同时讲明了和对方联络的手段。大都督告诉我,靖州军主力将在后天上午对雍丘城发起强攻。”
  厉冰雪眼神骤亮,俊眉飞扬,又略带惋惜地说道:“飞羽军终究是骑兵,就算在雍丘城外也只能起到掠阵的作用……不说这个了,这次幸亏姐姐出手相助,有那位朱总管作为内应,我军将士在攻城的时候肯定可以减少很多伤亡。姐姐,小妹代家父和靖州军将士向你致谢。”
  她毫不犹豫地起身,依照军中礼节郑重一揖。
  王初珑有心阻止,但她这样的柔弱女子论敏捷程度怎么可能比得过厉冰雪,有些心疼地上前搀着她的手臂,嗔道:“你我之间,何须如此?”
  厉冰雪摇头道:“这是应该的。不过我有些奇怪,家父为何不直接在军令中说起此事,非要我来旬阳城走一遭?姐姐不要误会,我不是不想见你,只是现今战事紧张,我身为飞羽军主将不宜擅离职守。”
  “我明白。”
  王初珑拉着她重新坐下,随即坐在她身边,缓缓说道:“大都督准备在攻取雍丘后,再分兵援护东西两线,而他自己会率领一部分兵马坐镇雍丘,守住这座在江北至关重要的大城。”
  厉冰雪眉尖微蹙。
  王初珑坦诚道:“大都督还说,虽然眼下庆聿恭处在观望之中,若是他知道大都督拿下了雍丘,又只带着部分兵力驻守,其他精锐奔赴东西两线,那个时候庆聿恭肯定会集结重兵朝雍丘杀来。”至此,厉冰雪终于明白父亲让她来旬阳找王初珑的缘由。
  一方面是让王初珑告诉她雍丘城的详细安排,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王初珑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劝阻她。
  为何需要劝阻?
  答案不言自明。
  王初珑有些紧张地看着身旁这位年轻女将。
  厉冰雪并未出现太激烈的反应,她微微垂首说道:“当年蒙山之战,若非庆聿恭奋力劝阻,其父庆聿定就会踏入我军的包围圈。纵然他逃过一劫,最终还是因为一战折损万余主力精锐、导致战无不胜的景军首次遭遇败绩而含恨病逝。家父对我说过,庆聿恭对此始终耿耿于怀,如果其父没有过早去世,庆聿氏这些年也不会一直遭受景国皇帝的打压。”
  王初珑握住她稍显冰凉的手掌。
  厉冰雪继续说道:“如今大局所迫,再加上当年的血仇,庆聿恭不会错过向家父复仇的机会。家父亦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会主动分兵,自己镇守雍丘城,以此诱使庆聿恭率领景军主力来到雍丘城下,那里就是家父选定的决战之处。”
  以庆聿恭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个很凶险的局。
  想要诱使这位景朝名将上钩,靖州军必须做出绝对真实的分兵之举。
  哪怕他们最后会按照厉天润的安排准时返回,雍丘城也必然有一段时间会陷入景军主力的强攻。
  王初珑柔声道:“冰雪。”
  厉冰雪转头看着她,平静而又坚定地说道:“姐姐,我知道家父让伱转告这件事的用意,我也知道军令不得违抗,纵然我是他的女儿也不行。”
  她越是这般说,王初珑心里就越担忧。
  厉冰雪继续说道:“如果是在几年前,我即便再担心也只会逼迫自己领命行事,但是如今家父的身体状况……姐姐,我不能连他最后一面都不能见到。”
  话音方落,她便要站起身来。
  这一次王初珑柔弱的身躯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力量,她双手紧紧抓着厉冰雪的手臂,急促地说道:“冰雪,等等!”
  厉冰雪脸色苍白,原本清丽的眼眸中泛着浓浓的惶恐,艰难地说道:“姐姐,飞羽军依旧会留在这里,两员副将是我并肩作战很多年的同袍,他们可以带好这支骑兵。我只带十余名亲兵去雍丘,我只想在最艰难的时候陪在家父身边。”
  王初珑深吸一口气,认真地说道:“冰雪,你先不要慌乱,先听我说好不好?”
  厉冰雪迟疑地点了点头。
  王初珑放缓语气道:“冰雪,我知道我现在说什么你都很难相信,可是你应该相信你的父亲。以前我没有接触过大都督,但是在河洛城里也时常听说他的威名。他身为靖州大都督,肩负着衡江沿岸最重要的防御重任,乃是皇帝陛下最信任的股肱,他岂会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然涉险?难道你不知道,靖州军将士的士气皆系于你父亲一人身上,倘若他有个闪失,靖州军岂能完成围剿庆聿恭的伟业?”
  厉冰雪握紧的双拳稍稍松了一些。
  王初珑柔声道:“我相信就算十余万景军围困雍丘城,大都督也能昂然屹立在城墙上,将士们绝对不会容许景军踏上城墙一步。此计看似凶险,实则是将艰难的抉择丢还给庆聿恭。以大都督的领兵之能,我军肯定能顺利完成对景军的包围,再者,就算淮州萧都督如今被另一支景军拖在定州,可是你不要忘了京中的皇帝陛下已经派兵北上支援,而且陆沉一定会及时赶来的!”
  听到陆沉二字,厉冰雪眼中飘起一抹复杂的情绪,但很快还是被对父亲的担忧掩盖。
  王初珑唯恐她钻进牛角尖,又道:“此战的关键在于最后的合围,飞羽军作为靖州唯一的主力骑兵,只有在你的带领下才能发挥最强的实力。冰雪,难道你想让大都督的苦心谋划付之东流吗?”
  最后那句话让厉冰雪心中一震。
  她怔怔地看着王初珑,眼神逐渐清明,嗓音却依旧感伤:“姐姐,我会按照家父的军令行事,只是我无法不担心他的身体。”
  相识这么久以来,厉冰雪在王初珑心中永远是那个英姿飒爽策马持槊的女将军,今天却在她面前显露出另外一面。
  王初珑理解这种情绪,厉冰雪并非忧虑自己的安危,她牵挂的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所以她才会一反常态表现得如此柔弱。
  一念及此,她轻叹一声,伸手揽住厉冰雪的肩膀。
  厉冰雪靠在她的肩头,轻声呢喃道:“谢谢。”
  第515章 【气吞山河】
  景朝,大都。
  主奏司提领田珏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皇宫,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含元殿。
  景帝正在批阅一本奏章。
  他和李端存在很多的不同,但在勤政这件事上极其相似。
  田珏对此习以为常,行礼之后安静地等待着。
  景帝将奏章合上,抬手揉了揉眉心,淡淡道:“讲。”
  田珏便道:“启禀陛下,定州战场依旧维持先前的态势,我朝大军目前攻占了数个寨堡,但是还没有完全突破齐军在积善屯一带设置的防线。沫阳路这边,齐军主力在雍丘城外,常山郡王并未直接领兵前往雍丘,而是调动兵力从东西两线展开攻势,以此逼迫厉天润分兵救援。最新的消息是,术不列领万余骑步突袭东线翠亭城,被厉天润之女厉冰雪率领的飞羽军逼退,由此可知常山郡王的方略或许能起到作用。”
  这是主奏司自行打探到的情报,和军方的奏报无关。
  景帝平静地问道:“庆聿恭亲自领兵南下的消息传开后,齐军主力并未南撤?”
  田珏应道:“是的,陛下。”
  景帝默然不语。
  庆聿恭已经在奏章中解释过行军速度较为缓慢的原因,其一雍丘城易守难攻,牛存节有能力守住这座大城,齐军短时间内很难攻破城防。其二是他要通过东西两线的拉扯让厉天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进一步消磨和打击靖州军的士气。
  但是在景帝看来,如今萧望之被拖在定州,西线沫阳路只有靖州军,庆聿恭完全可以在厉天润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长途奔袭,用精锐骑兵截断靖州军南撤的退路。
  这位君王脸上并无异样的表情,他抬眼看向田珏问道:“南齐京城里的情况确认了吗?”
  田珏道:“臣正要向陛下禀明,如今已经确认,南齐军务大臣刘守光亲率京营两军三万人,北上前往靖州支援。另外,陆沉一直待在南齐京城没有离开。”
  景帝双眼微眯。
  南齐京军派出援兵渡江北上在他的意料之中,至于只有三万人也不足为奇,毕竟京军最重要的职责是守护京城,另外先前为了应对突然犯境的南诏国兵马,南齐已经让另一位军务大臣张旭率数万京军南下。
  他关注的显然是田珏最后那句话,故而问道:“你怎么看?”
  田珏沉吟道:“陛下,以陆沉在南齐边军之中的地位和名望,以及他前几年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齐帝确实没有必要强行将他留在身边,除非是有比边疆战事更重要的大事。通过这件事和之前的情报相互印证,可以确认齐帝眼下的健康状态只是伪装的假象,他的身体极有可能濒临垂危。在臣看来,眼下厉天润主动进攻多半是想利用常山郡王的谨慎,在齐帝驾崩之前拿到足够的优势。”
  言下之意,他认为庆聿恭应该快刀斩乱麻,不要给厉天润和靖州军反咬一口的机会。
  景帝自然明白这个暗示,他起身走向偏殿,田珏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君臣二人来到那幅巨型天下地形图旁边,景帝看着地图偏下方一点的河洛城,目光缓缓移动到南面的北燕沫阳路,良久之后说道:“庆聿恭的谨慎没有错,厉天润这种戎马一生的老将最是难缠。”
  田珏垂首道:“是。”
  景帝继续说道:“你再去一趟南边,当面告诉庆聿恭,朕要他在两个月之内解决南齐靖州军,最好能将厉天润的首级送来大都。”
  田珏心中微怔,这道旨意和天子先前那句话似有矛盾,既然他认为庆聿恭的谨慎很合理,为何要逼着庆聿恭速战速决?
  思忖之际,他本能一般应道:“臣遵旨。”
  景帝转头望着这个忠心耿耿的臣子,道:“在我们这位常山郡王看来,正面决战并非没有取胜的希望,他只是不想和靖州军硬碰硬,那样就算赢了也会让夏山军和防城军损失惨重。这两支军队是他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的本钱,也是庆聿氏如此强大的根源。”
  “臣明白了。”
  田珏当即醒悟。
  天子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源于南齐皇帝寿数将尽,等到对方真正驾崩的时候,齐军必然会收缩防守,到那个时候就没有寻求野外决战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不想看到庆聿恭继续慢吞吞地保存实力,要逼着他和南齐靖州军来一场惨烈的白刃战。
  这显然不只是景齐之间的国战,也是天子和庆聿恭之间的博弈。
  毫无疑问,景帝拥有绝对的先手优势。
  景帝道:“这一次你带着圣旨南下。”
  田珏心知肚明地应道:“臣领旨。”
  携圣旨南下便和先前去河洛截然不同,那一次田珏只是代表景帝向庆聿恭传达意见,后者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虽说最后庆聿恭没有那样做,但他也没有快速领兵南下。
  这次田珏带着圣旨去沫阳路,庆聿恭没有任何敷衍的余地,除非他想触怒景帝,被一直虎视眈眈的撒改等人扣上一个心怀不轨的罪名。
  田珏脑海中忽然浮现一段回忆。
  那是大半个月之前的事情,庆聿恭让人送来一封密折,委婉地恳求天子不要为庆聿怀瑾赐婚。
  景帝将密折给了田珏阅览,同时没有过多犹豫就应允了庆聿恭的奏请。
  田珏想起此事,心中不由得一激灵。
  因为他清晰地记得,当时天子脸上有一抹浅淡的笑意。
  此刻他才意识到,那抹笑意带着冷冽的气息。……
  雍丘城外,齐军大营。
  帅帐之内,厉天润望着那副盔甲静坐出神。
  他和萧望之虽然不是那种武功高强的主帅,年轻时也不乏领兵冲阵的经历,只不过那都是很遥远的记忆。
  靖州都督府长史厉良玉走进帅帐,行礼道:“父亲。”
  “都安排妥当了?”
  “是的,父亲,各部将士今天会饱餐一顿,晚上养精蓄锐,明日一早便可攻城。”
  厉天润长身而起,走到大案前取出一个已经密封妥当的信封,转身交到厉良玉手中,平静地说道:“将这道奏章以最快的速度送去京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