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05节

  牛存节缓缓道:“虽然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你又何必在这个问题上折磨自己。”
  朱振轻叹道:“大将军,下官只是觉得不值得。如果按照大将军的构想,西风原之败压根就不会存在,我军的损失不会这么惨重。就算庆聿元帅想诱使靖州军北上,难道他就不能在西风原后方设下伏兵?”
  牛存节眉头微微皱起,双手按在墙垛上。
  朱振继续说道:“在下官看来,庆聿元帅分明是利用大局的名义,故意消耗大将军麾下的兵力。”
  “好了,这些话不要再说了。”
  牛存节依旧目视前方,但是从他有些难看的脸色便能知道,他心里未尝没有怨望之意,毕竟西风原一战折损八万兵马,他的实力遭受沉重的打击,将来想要在大景朝堂占据一席之地变得非常困难。
  不知是为说服朱振还是说服自己,牛存节又加重语气道:“大敌当前,不能自乱阵脚。”
  “下官失言,还望大将军勿怪。”
  朱振垂首低眉神态恭敬,眼底深处飘过一抹奇特的神采。……
  城外靖州军的中军帅帐之内。
  薛怀义亲眼看着厉天润将一大碗黑乎乎的药汤喝下去,也不理会这位靖州大都督脸上的苦色,满意地说道:“大都督只要不过分操劳,每天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身体肯定能够越来越好。老朽不敢说大话,但至少每七天一次的金针之术可以暂时停下了。”
  厉天润用清水漱漱口,苦笑道:“老神医,我宁愿隔七天受一次金针之术,也好过每天喝一碗苦药。”
  “良药苦口嘛。”
  薛怀义在面对病人的时候显然不会在意对方的身份,他帮厉天润把了把脉,片刻后微笑道:“看来老朽先前担忧过甚,也有可能是敌人名不副实,大都督最近的状态比老朽的预计要更好。”
  厉天润道:“有劳老神医费心了。”
  其实薛怀义的担忧很正确,以厉天润现在的身体状况,指挥这样劳心费力的国战本就是透支生命的行为。之所以他近来病情没有加重,一方面是因为天子和陆沉等军务大臣替他筹谋全局,他只需要将心思放在靖州前线,另一方面则是如薛怀义所言,牛存节率领的燕军确实比较孱弱,无法对靖州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然而这只是开胃菜而已,正在南下的庆聿恭和景军主力才是真正的挑战。
  厉天润当然不会在薛怀义面前细说此事,平白让对方担忧没有意义。
  薛怀义又观察了一番厉天润的气色,关切地说道:“大都督,用药之后再歇息半个时辰吧。”
  “好。”
  厉天润微笑应下,然后命亲兵送这位老神医回到他的营帐。
  等薛怀义离开之后,厉天润并未去后帐歇息,他来到案前翻阅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军报,片刻后对亲兵说道:“去将厉冰雪召来。”
  “是,大都督。”
  亲兵领命而去。
  厉天润将那些情报合上,起身走到沙盘旁边,静静地望着雍丘城东边的区域。
  自从包围雍丘城以来,靖州军尚未展开过对城墙的攻势,目前仍以围困为主。
  雍丘城坚固难攻是一个原因,厉天润另外一个考虑则是景军的动静。
  他绝对不会轻视庆聿恭的能力,但是景军行进的速度显然有些慢。
  正常而言,以景军的实力从河洛赶来雍丘,急行军可以在六天之内完成,最慢也只需要十天左右,但如今景军还在北燕京畿地区和沫阳路的交界处,这个速度不太符合常理。
  “攻我之必救?”
  厉天润轻声自语,表情略显凝重。
  一阵脚步声响起,厉冰雪大步走进帅帐,来到近前行礼道:“父亲。”
  厉天润转头看着她,温言道:“飞羽军休整得如何?”
  厉冰雪立刻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昂然道:“将士们士气高昂,随时都能出战!”
  “很好。”
  厉天润微微一笑,拿起木棍指着沙盘上的那个点,不疾不徐地说道:“你让飞羽军的将士们带好干粮,现在马上出发前往此处。”
  厉冰雪顺势望去,那个地方位于东方石泉城的北面,名叫翠亭,乃是靖州东部防线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沿要塞。
  翠亭作为石泉城和旬阳城的屏障,现今有盈泽军三千将士驻守。
  她想了想问道:“父亲,您怀疑景军想突袭翠亭?”
  厉天润点头道:“景军的行进速度有些反常。以我对庆聿恭的了解,他既然决定领兵南下就不会坐视我军从容攻击雍丘。如今边疆三线情况各不相同,我军在西线有西冷关和高唐城,而且主力相对距离较近随时都可以支援。只有东线目前处于稍稍薄弱的态势,庆聿恭如果想出奇兵,突袭东线是最好的选择,而翠亭就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厉冰雪正色道:“女儿明白了,请父亲放心。”
  厉天润叮嘱道:“此番若是与敌军遭遇,不要过分恋战,只要协助翠亭守军守住就可。另外,我有一道军令让你带去,到了东线之后交给皇甫遇等人。”
  厉冰雪应下。
  她将厉天润匆匆写就用印的军令塞进袖中,临行之前忽地问道:“父亲,如果景军不止奇兵突袭,连主力都一起进攻东线,我军该如何应对?”
  厉天润望着她清澈的目光,平静地说道:“那就沿着双峰山脉西麓一直往南撤,退到江华城就可以停下来。”
  厉冰雪心领神会,躬身一礼道:“末将领命!”
  第511章 【不让须眉】
  两年前的北伐之战,让定州重归大齐治下,也让靖州在江北的实控疆域增加不少。
  这种事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自然无需赘述,开疆拓土历来是军人最重要的功劳。坏处也很明显,对于现在的靖州都督府来说,过于漫长的边境线会让兵力布置显得捉襟见肘。
  厉天润的应对之策是将整条防线分为三段,用易守难攻的重镇关隘作为枢纽,不追求面面俱到毫无疏漏,只构建层次分明且立体的防御态势。
  西线以西冷关和高唐城为核心,中线则是由庆和县为核心,东线便是呈三足鼎立之势互相倚靠的石泉、旬阳和莒县。
  而翠亭这座军城位于东线最北边,掌控着北人南下的必经之路。
  时至元月中旬,初春的气息在大地之上翩跹,翠亭城内的将士们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除了片刻不能擅离的岗哨之外,余者三五成群地闲谈着。
  “真羡慕广济军的那些家伙,虽然没有参加西风原大战,但他们还是可以捞到主攻雍丘城的任务。”
  “你羡慕?雍丘城那么高,头一批冲上去的人恐怕没几个能活下来。”
  “说你笨你还不承认,你可知道先登二字的分量?既然从军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其在战场上稀里糊涂死掉,还不如冲一冲,要是能拿下先登的大功,那才叫光宗耀祖哩。”
  “就你这细胳膊细腿还想先登,大白天做什么美梦。”
  一阵欢快的笑声响起,一名军卒下意识转后边看去,如同被雷劈了一般蹿起来,肃然道:“都尉!”
  其他人也立刻挺身肃立,齐声道:“都尉!”
  “行了,少在我面前装模作样。”
  来人便是统率城内三千守军的盈泽军掌团都尉崔安国,他和盈泽军都指挥使皇甫遇一样,都是厉天润亲手带出来的将官,两人也都曾在厉天润的亲卫营里待过。
  军卒们憨厚地笑着。
  崔安国对这些家伙的脾性了如指掌,不过还是提醒道:“虽然我们这里不一定有战事,但是也别太放松了,不然真遇到事情难免慌乱。”
  “是!”
  众人大声答应着,其中一人讨好地笑道:“都尉,要是这次还有北边的骑兵从咱们这里绕到南边,能不能出城追击他们?”
  “你个夯货,两条腿跑得过人家四条腿?”
  崔安国没好气地骂了一句,众人又都笑了起来。
  厉天润定下的策略没有问题,重点防守显然好过处处漏洞,但是这也会有一个问题,景军骑兵可以凭借高机动性绕过这些重镇,对靖州内部进行袭扰。
  在战事初期,景军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几支骑兵突入南边试图挑起靖州军的围追堵截,最后是厉冰雪带着飞羽军将他们赶了出去。
  如果景军现在故技重施,那就要比拼双方主帅的战略定力,看看是厉天润更在意后方的安危,还是庆聿恭无法接受雍丘城失陷的结局。
  “都尉,不对劲!”
  一名士卒的呼喊将崔安国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他连忙走到城墙边缘朝北望去,只见五六骑风驰电掣一般朝翠亭狂奔而来。
  崔安国一眼便认出那是自己派出去的游骑斥候,立刻高声道:“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身边校尉领命而去,崔安国继续望着北方,翠微道上渺无人烟一片死寂。
  “都尉,一支景军正朝翠亭快速袭来,约有一两千轻骑,步卒难以计数!”
  斥候登上城墙,急促且紧张地喊了出来。
  崔安国神色镇定,朗声道:“击鼓发令,全军临敌!”
  雄壮恢弘的鼓声响起,翠亭城内所有军卒在刹那的错愕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自己负责防守的区域,军械官也召集民夫做好搬运守城器械的准备。虽然刚开始略显仓促,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变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由此可知崔安国练兵的能力不俗,也对得起皇甫遇将他放在翠亭这个关键位置的信任。
  景军先锋来的速度很快,那两千轻骑分成两半,从东西两个方向快速绕行翠亭外围,防止守军将士出城求援或者骚扰景军步卒列阵。
  当景军主力步卒携带着攻城器械来到翠亭北边,没有任何迟疑和拖沓,他们毫不犹豫地发起强攻。
  翠亭既是靖州军北上的桥头堡,也是控扼北方敌人南下的第一道防线,盈泽军都指挥使皇甫遇深受厉天润的影响,性格虽然粗豪但是办事很老道,自然早就考虑过敌军突袭导致翠亭成为孤城的可能性。
  所以在景军骑兵围城而行的时候,崔安国没有让人冒着极大的危险强行出城求援,而是不慌不忙地在城内最高处点燃了烽火。
  随着滚滚浓烟直上云霄,南方十余里以外的两处瞭望台没过多久便同时点燃烽火,相信这个紧急军情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旬阳城内的皇甫遇手中。
  景军步卒注意到烽火点燃,领军大将术不列大手一挥,又有三千步卒朝翠亭冲去,与第一波展开攻势的三千同袍一起,从三个方向猛攻翠亭城墙。
  这几个月以来,靖州军还从未和景军主力正面交手过,而且他们也没有想到景军居然是完全不要命的姿态,一时间城防岌岌可危。
  如果换做定州飞云军的将士在此,他们肯定能够一眼瞧出,景军的攻势与当初定风道九曲寨一战如出一辙。
  景军用精锐主力打头阵,以不计损失的强势和霸道发起进攻,只为在最短的时间里攻破城防。
  守军将士习惯了燕军的软绵无力,陡然遇到这种强度的攻势,自然会疲于应付,哪怕他们占据居高临下的守城优势,也被不要命的景廉人逼得步步后退。
  崔安国起初还在调度兵力协防各处,但是很快他就没有余力指挥,带着麾下亲兵填补防线。
  鲜血在城墙上迸发,嘶吼声如苍狼嚎叫。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景军几乎没有停滞地发起四轮攻势,毫无疑问他们是要在靖州军南边的援军赶来之前攻破翠亭。城墙上靖州军将士无不血染战袍,脸上汗水和血污混杂在一起,然而他们还没有喘息片刻,城下再度响起悠扬的角声,无数景军步卒如潮水一般涌上来,顺着云梯健步如飞,一张张狰狞的表情出现在守军将士眼中。
  崔安国抬手抹了一把汗水,握紧手中长枪,咬牙道:“传令下去,人在城在!”
  “人在城在!”
  “人在城在!”
  “人在城在!”
  一道道或悲愤或慷慨的声音在城墙上响起,随着景军步卒再次冲上来,小小的翠亭城上空回响高呼,逐渐汇聚成一股视死如归的悲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