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62节

  在和陆沉交手之前,他对自己的武功颇为自信,认为在整个沙州七部之中,除了洛九九和大石部头人那岩的长子那冲之外,余者皆不是自己的对手,而且在生死相搏的时刻,他未必就弱于洛、那二人。
  不成想陆沉仅仅是一拳就让他站不起来,相信这件事已经传开,说不定他此刻是很多人口中的笑柄。
  然而沈天逸眼中并无太多的愤怒。
  房内还有他的父亲沈敏,中年男人站在床边,淡然道:“郎中说了,你没有受内伤,也不曾伤到筋骨,只要养上十天半个月就好。你安心养伤,不要将这件事记在心里,为父迟早会帮你报仇。”
  沈天逸微微摇头道:“父亲,儿子不会胡思乱想。虽然没想到陆沉的武功这么高,但是儿子的伤势能给父亲换来一个动手的理由,这个买卖不亏。只是儿子觉得父亲要小心一些,陆沉表面上只带着几十名亲兵,可是从他和洛家父女的关系来看,这些人应该还有后手。”
  沈敏欣慰地点头道:“为父知道了。”
  他缓步走出这间卧房,片刻之后来到正堂,这里有两位中年男人饮茶相候,正是惠宁部头人白昌和者黄部头人韦万江。
  “有劳二位久等了。”
  沈敏微笑致歉。
  白昌连忙道:“沈老哥这是哪里话?天逸这孩子没有大碍吧?”
  韦万江亦露出关切的神情。
  沈敏走到主位坐下,喟然道:“没有性命之忧罢了,陆沉这次出手虽不致命,但是对犬子的打击很大,而且往后多半无法继续提升武功了。”
  “这么严重?”
  白昌一愣,随即怒道:“岂有此理!天逸这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如今在沙州地界被齐人打伤,难道就这么算了?”
  韦万江叹道:“白老哥难道还看不出来?陆沉虽然是齐人,却是雅隆部的贵客,洛家父女就差没有将婚事两个字挂在嘴上。那天连你我都无比愤怒,更何况沈老哥?只不过那里是黑水寨,是洛耀宗的地盘,他摆明了要站在齐人那一边,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白昌心中一动,面上依旧愤怒地说道:“不行,此事必须要陆沉付出代价!”
  他们好像都忘了那次交手是沈天逸主动发起挑战,又或者他们刻意忽略这个问题。
  沈敏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淡淡道:“跟齐人算账倒也不急,今天主要是想问问二位,那件事考虑得如何?”
  白昌和韦万江对视一眼,然后快速说道:“原本我还有些犹豫,不过现在看洛耀宗的态度,他主动靠向齐国,无非就是想利用这股外力达成目的。我和他虽然离得不远,但是一直以来都看对方不顺眼,要是让他做成那件事,哪里还有我们惠宁部喘息的余地?既然沈老哥有这个大志向,我肯定会支持你!”
  沙州七部之中,雅隆部和惠宁部都在东边区域,离云岭比较近,按理来说应该比较亲近。但是如白昌所言,因为一些陈年旧事的影响,两部始终关系不太融洽,族人之间的纷争时常发生。
  沈敏又看向另一边。
  韦万江登时笑道:“老哥,我们两个从小玩到大,当年在河洛城里揍那些齐国权贵子弟的事情,伱总该记得吧?废话就不啰嗦了,反正无论铁阳部想做什么,我们者黄部都会跟到底,刀山火海也得上!”
  “好,很好。”
  沈敏悠然一笑,赞道:“两位兄弟的情义,沈某铭记在心。”
  白昌便顺势问道:“不知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沈敏不疾不徐地说道:“那天在祖屋谈判的详情可以宣扬了,重点是要突出齐国的咄咄逼人和险恶用心,以及犬子的悲惨下场,你们肯定清楚具体该怎么做。总而言之,要让我们的人尤其是最忠诚的勇士们,认识到齐国想吞并沙州,洛耀宗和雅隆部已经沦为他们的鹰犬。”
  二人连连点头。
  沈敏继续说道:“第二步,得有一个合理的名头将大家再次聚在一起。万江,这件事就要委屈你了。当然我不是要你真的给自己下毒,只要将事情闹大一些,能够将洛耀宗他们引来就行。至于选择你们者黄部,是因为现在洛耀宗肯定不会来高坪寨,而且你们所处的位置也比较容易降低他的戒心。”
  者黄部位于雅隆部和铁阳部中间的位置。
  韦万江心领神会地说道:“老哥放心,我保证将这件事办得妥当。”
  白昌也明白过来,随即略显担忧地问道:“沈老哥,除了洛耀宗和雅隆部之外,水西部和大石部也得注意提防,杨金和那岩虽然性情不同,但都是难缠的角色。”
  沈敏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放心,水西部和大石部不成问题。”
  他没有详细地解释,显然是为了事前保密,白昌和韦万江也非常识趣地没有追问。
  三人又谈了一阵细节,沈敏看向二人,无比郑重地说道:“两位兄弟,事成之后,便是我们三家平分沙州之日。沙州地盘不大,七部实在是太拥挤了,我一直觉得只需要留下三部就足够。等到那个时候,其余四部的土地、粮食、金银和人丁,我们三家平分,共同富贵。”
  白昌和韦万江对视一眼,起身说道:“我等愿意推举沈兄为沙州之主!”
  沈敏倒没有故作姿态地推辞,但他还是站了起来,分别握着两人的手臂说道:“多谢两位兄弟的抬举,沈某今日向天地立誓,绝不背弃!”
  “向天发誓,绝不背弃!”
  白、韦二人毫不犹豫地立下誓言。
  三人然后便歃血为盟,待仪式完成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然而这交错相迭的笑声之中,仿佛带着几分复杂的凛冽之意。
  第456章 【遥闻战鼓声】
  江北州,旬阳城。
  此地重归大齐治下接近两年,再加上原本就处于燕齐边境地带,受大齐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归顺之后表现得非常温驯,尤其是当大齐派遣官吏建立起官府体系,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颇有一种民心所向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高门大族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旬阳王家便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代表。
  从很多年前离开北地、与翟林王氏本宗分道扬镳之后,王家对自身的来历讳莫如深,极力淡化和本宗的关联,因此就连旬阳城里的乡绅士族都不知道这支王氏竟然是翟林王氏的分支。
  凭借一己之力招降江华城的大功,以及在大齐收服江北人心过程中的出力,王绍被破格任命为旬阳府通判,其子王骏则在陆沉麾下任职,如今为定州都督府定北军行军司马。
  这样的待遇已经让很多江北望族眼羡不已,随着一道赐婚圣旨的到来,王家在旬阳城的名望几近达到巅峰。
  天子亲自赐婚,将旬阳王氏女许配给山阳侯陆沉为妻!
  虽然这道圣旨中还有一名女子,但对于王家来说已是莫大的荣耀,毕竟两年前他们还是北燕治下的子民,如今摇身一变不光进入大齐官场,居然还能和飞黄腾达的淮州陆家联姻,真可谓羡煞旁人。
  王绍早就知道此事的内情,因为织经司和陆沉的心腹在一年前便来旬阳做好安排,避免王初珑的身份被北边的人察觉端倪,那样会害死翟林王氏上千口人。
  故此,王绍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十分得体,从未出现过骄横忘形之态,让他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而在王家内部,对于王初珑的保护达到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细致程度。
  这种生活固然安逸,久了却也难免无趣乏味。
  锦书坐在小凳上,灵活的双手正在编织一条汗巾,不时悄然打量端坐窗前捧书而读的王初珑。
  如是数次,王初珑将那本厚厚的《圆山全集》放下,微笑问道:“看什么呢?”
  锦书连忙低下头道:“没,没什么。”
  王初珑转头望着她,悠然道:“许是静极思动了?多忍耐一些吧,等将来局势出现转机,你我便不需要这般小心翼翼了。”
  “小姐,婢子没有想过这些。”
  锦书干脆将手里的东西放在旁边的小几上,起身走到近前说道:“小姐只是觉得陆公子有些偏心。”
  王初珑奇道:“这话从何说起?”
  锦书叹道:“当初的事情就不说了。这次陆公子在京城待了那么久,做过的几件大事都和林家小姐有关。先前听闻陆公子在京城遭遇刺客,虽然知道他没有大碍,小姐仍旧为他祈福七日,但是陆公子对此毫不知情,世人也只知道他和林家小姐联手杀敌,心意相通宛如天造地设的一对。”
  王初珑温和地驳斥道:“世事贵在心诚,我祈福是希望他平安,又非刻意在他面前作态,他知道与否又有什么关系?”
  锦书嘟嘴道:“话是这么说,婢子就是担心小姐嘛。再说这次京城平叛,不光林家小姐一直陪在陆公子身边,就连厉家小姐也在,可是小姐只能待在这里徒然焦急。”
  王初珑闻言不禁莞尔道:“傻丫头,难道你想我也去战场上舞刀弄枪?就算你家小姐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不去添乱就够了。”
  “哎……小姐呀……”
  “好啦好啦,我知道伱是一片好心,但是这些话在我跟前闲聊几句也就罢了,不要当真这么想。我和陆公子之间的事情,我心里有数,你不要白担心。”
  对于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丫鬟,王初珑对她和对其他丫鬟略有不同,有时候会带着几分姐姐对妹妹的亲善。
  锦书点头道:“婢子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觉得小姐的才学不该埋没。小姐常说,人各有所长,像林家小姐拥有一身高明的武功,可以帮陆公子做很多事情,但是世上不只有打打杀杀。小姐这么聪明,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帮到陆公子,如此虚度才叫可惜呢。”
  一席话说得王初珑默然不语。
  她倒没有争雄夸耀之心,只是正如锦书所言,在最好的双十年华虚度光阴,难免会有些许怅惘。
  望着王初珑清减的容颜,锦书不由得后悔起来,连忙改口道:“小姐,婢子胡说八道,你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王初珑摇摇头道:“没事。”
  便在这时,另一名大丫鬟名墨韵者入内,脆生生地说道:“小姐,来了两位陌生男子,说是陆公子派来的人,老爷正在前厅招待,请小姐前往一见。”
  按理来说未出阁的女子肯定不宜见外男,但如今天子的赐婚圣旨已经下来,王初珑是板上钉钉的陆家媳妇,只差一道仪程就是山阳侯府的女主人,见一见陆沉的心腹倒也不算逾矩。
  王初珑稍稍思忖,颔首道:“好。”
  锦书则表现得十分外露,笑眼如弯月一般,看得王初珑忍俊不禁。
  及至来到前厅,王初珑一眼便认出其中一名男子是曾经见过的谭正,另一人则略有些眼熟。
  王绍当然不会真把自己当成王初珑的父亲,客套几句便先行离开处理正事。
  “属下见过王姑娘。”
  谭正和渠忠恭敬行礼,然后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
  “二位不必多礼。”
  王初珑从容回应,锦书则站在她身后。
  谭正当先说道:“奉侯爷之令,属下前来向王姑娘转达几件事,其一是侯爷已经前往沙州,受天子之命尝试修复大齐和沙州的关系。侯爷说,此行预计不会太顺利,但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请王姑娘不要担心。”
  王初珑微微颔首,心中熨帖了几分。
  谭正又道:“第二件事,侯爷希望王姑娘能帮他一个忙。”
  站在后面的锦书双眼一亮。
  王初珑不慌不忙地说道:“但说无妨。”
  谭正垂首道:“侯爷说,如今陆家的人手十分庞杂,缺少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主持大局,侯爷自己又分身乏术,因此派属下走这一遭。侯爷说王姑娘不必勉强,倘若对此事没有兴趣,侯爷会另行安排。”
  锦书听得直接愣住。
  王初珑迟疑道:“你是说,陆公子让我来帮忙打理这些人手?”
  谭正正色道:“不是帮忙,侯爷的意思是希望由王姑娘全权负责。从今往后,陆家所有暗处的力量,除了老爷身边的护卫之外,全部由王姑娘一手掌管。我等需要做什么以及具体怎么做,只需要听从王姑娘一人的命令。”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双手捧于身前,恭敬地说道:“这里是陆家秘卫的完整名册,上面有每个人的详细资料,请王姑娘过目。”
  锦书连忙上前接过来,然后交到王初珑手中。
  册子很轻,王初珑却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
  她没有立刻翻看,握着册子问道:“陆公子还说了什么?”
  谭正答道:“侯爷说,王姑娘不需要担心侯爷的安危,他将陆家的人手交到王姑娘手中,是出于对王姑娘的绝对信任,而且这件事已经得到老爷的同意。陆家的人手先后经过老爷和侯爷的训练,在个人能力上不一定弱于织经司的探子,只是始终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原因便在于缺少一个真正能够洞悉大局的主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