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55节
洛九九不意外他的反应如此敏锐,点头说道:“那次与你相见,回去之后我对阿爸说了你的想法,然后阿爸便召集各部头人商议。不出所料,头人们对于你的到来很抵触,他们也提了一些不太容易实现的条件,比如让你们齐国皇帝为沙州八千儿郎写一篇祭文。”
“祭文?”
陆沉心中微动,问道:“还有呢?”
“还有就是……”
洛九九稍显迟疑,轻声道:“还有人说,如果你们齐国真有诚意,你这位负责和谈的钦差大臣就应该亲自去沙州,和七部的头人面对面地商谈,否则此事不必继续下去。”
陆沉不慌不忙地问道:“洛姑娘,请问是谁提出这个条件?”
洛九九答道:“铁阳部头人沈敏,铁阳部在七部之中实力仅比我们雅隆部稍弱,沈敏说话的分量同样不轻。”
陆沉思忖片刻,忽地笑道:“其实这样也好,我原本就打算去一趟沙州。”
洛九九讶然道:“来沙州?伱不害怕吗?”
陆沉奇道:“为何要怕?”
“沙州可不是齐国疆土,你身上的官职和钦差的名头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有可能引来沙州人的恨意。等你进入沙州境内,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明枪暗箭各种危险。”
洛九九的言辞稍稍有些夸大。
至少在雅隆部掌控的地方,没人会对陆沉造成威胁。
陆沉笑道:“我记得当初在京城西郊送别某人的时候,她曾经说过欢迎我到沙州做客,会带我欣赏沙州各地的美景,怎么才小半年的时间,她口中犹如仙境一般的沙州就变成了龙潭虎穴?”
洛九九略显窘迫地说道:“这是两码事,怎么能混为一谈。你本人不带目的来沙州转转,和你以齐国钦差的身份来到沙州,难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分不清这里面的区别?”
“冷静冷静,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陆沉连忙回转,继而道:“其实上次你告诉我沙州各部的情形,我就知道这一趟出使没有那么简单。我记得你说过,七部名为一体,实则各自为政,只有涉及到关系整个沙州命运的大事时,七部才会联合起来。这些年有人在暗中推动七部统一,极有可能便是你所说的铁阳部头人沈敏,对不对?”
洛九九点了点头。
沙州的历史很悠久,甚至要远远超过齐国立国的年数,若是拾取历史长河中的吉光片羽,可知沙州确实有过几次一统的机会,但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付之东流。
最近的一次便是一百七十年前,因为西方外敌的入侵,沙州各部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但是齐太祖李仲景领兵相助打退外敌,沙州各部遂宣誓效忠于李仲景。
出于大局的考虑,李仲景阻止了沙州各部的统一,然后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
由于历史沿革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在缺乏外力逼迫的情况下,沙州很难形成一支统一的力量,纵然这些年有人在暗中鼓吹沙州七部应该合而为一,也无法得到大部分族人的认同。
洛九九对这些往事并不陌生,此刻脑海中忽地闪现一道灵光,沉吟道:“你是想说,沈敏特意要你去沙州,为的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彻底和齐国闹翻,从而倒逼沙州人联合起来?他这样做是想成为沙州共主?”
“是或不是,现在无法确定,我只是根据你讲过的情况进行推测。”
陆沉神色平静,道:“只有当面见一见这位铁阳部的头人,我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至于安全问题,不瞒你说,我肯定会提前做一些安排,另外也要仰仗洛姑娘的庇护。我相信只要不随意离开雅隆部的地盘,我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听闻此言,洛九九忽地笑了两声。
陆沉看着她笑颜如花的面庞,强忍着才没有问出那句“姑娘因何发笑?”
洛九九眼波流转,莞尔道:“没什么,只是没想到指挥过千军万马的陆大侯爷,口中会说出仰仗洛姑娘的庇护这种话,我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形容,总之挺让人意外的。”
陆沉失笑道:“原来如此,我告诉你这叫吃软饭,而且想吃上软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洛九九大抵明白这三个字的含义,白了他一眼说道:“现在才知道你也是个厚脸皮。也罢,既然侯爷有这个胆量深入沙州,九九必定护你周全。”
“那便有劳洛姑娘了。”
陆沉拱手一礼。
洛九九抬手回礼,又道:“那你准备何时动身?”
陆沉淡然道:“再过两日,我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安排。”
“好,我在云岭西边等你。”
洛九九起身告辞,陆沉将她送到府外。
入夜之后,钦差行辕内书房。
陆沉坐在太师椅上,秦子龙肃立一旁,面前则是刘隐、叶继堂、尹尚辅和几名将官。
听完陆沉平静的叙述,众人不由得紧张起来,刘隐当先说道:“侯爷,人心隔肚皮,沙州那边情况不明,末将愿意替侯爷走一趟探明虚实。如果末将能够取得一定的进展,届时侯爷再亲自出面也不迟。”
余者无不点头赞同,尹尚辅小心翼翼地说道:“侯爷,因为沙州那边独有的风俗人情,织经司只能在沙州边缘地带打探消息,无法深入内部,目前还不能确定他们对我朝是否满怀怨恨。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下官恳请侯爷三思。”
陆沉环视众人,点头道:“我明白你们的心情,而且你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对方已经划下道来,如果我拒绝的话,此事就没有谈下去的可能。当然,我也不会像个愣头青一样毫无准备,拿着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今夜让你们过来,便是有几件事需要你们去做,只要你们能够认真办妥,我在沙州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众人肃然道:“请侯爷吩咐。”
陆沉挨个点名和嘱咐,待他们都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说道:“都回去吧,尹尚辅留下。”
众人相继行礼告退,书房内很快便安静下来。
尹尚辅肃然而立,目光炯炯地望着陆沉。
“沙州之行有风险也有机遇,只要你能做好这件事,我就有七成的把握解决这个隐患。”
陆沉一句话让尹尚辅既紧张又期待,当即垂首道:“请侯爷示下!”
“你马上动用织经司的最高级邮路,用最短的时间将这封信送去京城,让秦提举亲手交给陛下。”
陆沉从袖中取出一个信封,交到尹尚辅手上。
信封很轻,尹尚辅却觉得重如千钧,凛然道:“请侯爷放心,下官必定办妥此事!”
陆沉赞许地说道:“很好,去吧。”
尹尚辅退下之后,陆沉看向一直沉默的秦子龙,微笑道:“这次随我去沙州,怕不怕?”
秦子龙咧嘴一笑,锋芒毕露:“跟在侯爷身边,我们连死都不怕,又怎会怕沙州人?”
陆沉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旋即转身向外走去。
立身廊下,只见夜幕上一轮明月,溶溶月色洒向大地。
陆沉负手而立,仰头望着夜空,但见月明星稀,人间寂寥。
这几天他没有再收到江北的情报,却也知道燕齐边境上厉兵秣马,风雨欲来之势渐趋明显。
伫立良久,陆沉眸中浮现一抹锐利的光芒,缓缓吐出三个字。
“飞鸟关……”
第447章 【下马威】
江北,靖州,蒙山城。
“报大都督,定州都督府来信!”
一名校尉快步走入节堂,洪亮的声音打断了堂内的军议。
厉良玉从校尉手中接过火漆完好的密信,拆开之后交到厉天润手中。
帅位之上,面色微白的厉天润简略看了一遍,又将信递给厉良玉,淡淡道:“念吧。”
“是,大都督。”
厉良玉垂首应下,然后在满堂武将的关注中,不疾不徐地念道:“怀安郡公尊鉴——”
他才刚刚开头就被厉天润打断:“说正题。”
厉良玉便略过李景达的寒暄和客套,简明扼要地说道:“自九月中旬开始,伪燕游骑斥候屡屡出现在定州边境各地,尤以定风道、清流关和雷泽平原三处要道最为频繁。目前看来,景国大军逐渐南下,或将在近期举兵犯境。定州都督府将会遵循陛下的旨意,坚守各处关隘城池,不给敌军任何可乘之机。唯一担忧处,景军主力若南下进攻,定州兵力或有不足,盼靖州军同袍在关键时刻驰援相助。”
他微微一顿,目光落在密信的最后一段,又道:“此事也已告知淮州荣国公。”
厉天润环视堂下众将,问道:“尔等有何看法?”
众人都熟知自家大都督的性情,因此没人故作姿态,尽皆畅所欲言,气氛颇为热烈。
大体而言,这些武将认为李景达的密信没有什么问题,景军基本会以定州作为突破口,毕竟那里才回归大齐治下不到一年,而且兵力在三座都督府中最少。
更有一点,和萧望之、厉天润相比,李景达肯定不被景廉贵族重视。
但是接下来就会有一个问题,假如认同李景达的判断,那么靖州援兵就得早做准备。
两地相距较远,如果等到景军攻破定州边境防线,靖州军再北上支援压根就来不及。
至于派谁领兵援护定州,众将显然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因为靖州这边防线稳固,短时间内不一定会有战事。
一片纷纷扰扰之中,厉天润忽地咳嗽了几声,节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厉天润注意到旁边厉冰雪担心的神情,摆摆手示意无妨,然后对厉良玉说道:“代本督回复李都督,来信已经知悉,望他谨遵陛下谕旨,坚守各处关隘绝不出战。江北三州理当守望相助,必要之时本督会派兵北上。”
厉良玉垂首道:“遵命。”
厉天润又道:“取沙盘来。”
稍后,一张简易沙盘放在节堂中央,厉天润缓缓起身,来到沙盘旁边看了片刻,平静地说道:“自从年初那场战事之后,伪燕沫阳路的军队在牛存节的指挥下拼命修筑关隘寨堡。你们应该能看到,东起新昌城西至严武城,在这条长达七百余里的边境线上,伪燕军队的据点数不胜数,你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阳翟军都指挥使霍真沉吟道:“敌军防线坚固,由点到面,我军想要突破很有难度。”
广济军都指挥使范文定摇摇头道:“不止于此。敌军防线如此扎实,他们就不需要一味地死守,倘若景军精锐铁骑从某处向南突袭,即便无法撼动我军,因为他们身后的防守十分坚固,大不了可以从容后退。”
厉天润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
范文定得到鼓励,思路愈发打开,又道:“伪燕军队的防线让我想起咱们用来对付骑兵的枪盾阵,边境线这些关隘寨堡就是坚硬厚实的盾阵,景军骑兵就是躲在盾阵后面的长枪,只要有机会便会前出制造杀伤。”
他这番话得到众将的一致赞同,就连平时最鲁莽的安平军都指挥使徐桂都点头说道:“老范言之有理,景军骑兵最擅长寻找机会,尤其是咱们的防线往北前推,刚好处在江北平原上,最适合骑兵迂回奔袭。”
只不过他们心里此刻有个疑问,从大都督的话锋来看,难道他认定景军这次南下会将靖州当做主攻方向?
厉天润没有过多解释,只望着沙盘说道:“霍真,你回去之后带领阳翟军往东北方向移动,驻扎在莒县城内,与旬阳城内的淮州旬阳军互为犄角之势,防止敌军从东线薄弱处突破。”
霍真凛然道:“末将领命!”
厉天润又道:“张展。”
“末将在!”
“你领河阳军前出庆和县,在广济军南边十五里处扎营。”
“遵令!”
“皇甫遇。”
“末将在!”
“你引盈泽军往西北而行,和安平军换防,由你部驻防西冷关。本督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哪怕战死在关隘上,也不能让敌军从西线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