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320节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间传来,紧接着许如清快步走进阁内,来到三皇子身前站定,神情凝重地说道:“禀殿下,失手了。”
  三皇子双眼微眯,未见丝毫慌乱,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感慨道:“想让一个人死怎么就如此困难呢?”
  许如清低声道:“贺柏年等五人已经被灭口,小人提前清除了其中三人和王府的关联,外人应该怀疑不到殿下身上。至于咱们自家的死士,有四人被陆沉抓了活口,蒙玄和其他人皆已阵亡。那四人很清楚殿下的规矩,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一直处于王府的照料之下,想必不会出卖殿下。阴千绝已经隐藏起来,他说陆沉身边的中年男人乃是位列武榜上册第八的袖中乾坤尉迟归,武功不在他之下,如果不能想办法将尉迟归引走,谁都杀不死陆沉。”
  三皇子静静地听着,良久方道:“此番刺杀未果,陆沉身边的护卫肯定如铜墙铁壁,再派人过去只是送死而已。”
  许如清颔首应下,他本来有些担心三皇子会气急攻心孤注一掷,如今看来这次失败并未让他失去理智。
  三皇子端起桌上的茶盏浅浅饮了一口,然后靠在椅背上,修长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中仿若有万千情绪变幻不定。
  片刻过后,他缓缓说道:“若能杀了陆沉自然极好,若不能得手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毕竟陆沉如果真死了,谁也不敢保证父皇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如今应该还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许如清垂首道:“请殿下示下。”
  三皇子便问道:“陆沉现在何处?”
  许如清答道:“刚刚收到消息,陆沉带着一千骑兵往南而去,应该是去往枢密院。”
  “枢密院?一千骑兵?”
  三皇子眉头微皱,旋即又舒展开来,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继而道:“看来这位陆侯爷不知道是谁想要杀死他,于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反正他在城里的敌人太多,说不定就能瞎猫撞上死耗子。不过怎么说呢,他其实也算是一个聪明人,知道父皇早晚要对军中高层动手,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先拿枢密院开刀。”
  许如清略有些担忧地说道:“此事会不会闹得不可收拾?”
  “别忘了,枢密院离皇宫才多远?”
  三皇子冷笑一声,心如明镜地说道:“陆沉带兵从庆丰街前往枢密院,这段时间宫中怎么可能不知详情,难道织经司都是死人不成?父皇如果没有派人拦阻,那就是他希望陆沉利用这个机会让郭从义颜面扫地,这大概就是父皇和陆沉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许如清终于恍然,看向三皇子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佩。
  三皇子又道:“倒也不必担心郭从义这种老狐狸,想来他不缺少唾面自干的能力,眼下对于我们而言,大抵是这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关键时刻,所以你现在立刻着手去办两件事。”
  许如清肃然道:“请殿下吩咐。”
  三皇子目光如炬,沉声道:“第一,向李适之稍稍透露李三郎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当然态度可以适当谦卑一些,不要让这位侍郎大人太过难堪。李家想要从这件事里脱身,唯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替罪羊,没人比老大更合适。”
  许如清垂首道:“是。”
  三皇子又道:“第二,联系我们在朝中的人手,不可告知他们此事内情,只让他们准备好弹劾老大的奏章。虽说陆沉没死,但是父皇肯定会彻查此案,等最后那些线索查到老大身上,想必朝堂之上会很热闹。”
  他唇边勾起一抹冷冽又嘲讽的弧度。
  许如清心中一震,此刻他又怎会不明白,三皇子这次本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若能得手杀死陆沉自然极好,若是不能如愿,下一个目标便是身为天家嫡长子的大皇子,他才是三皇子争储之路最大的敌人!
  ……
  枢密院大门前。
  郭从义自从为官以来,从未经历过如此憋屈且难堪的场面。
  哪怕是前段时间天子借着侯玉案的机会,剥夺了枢密院对南衙各军的直接管辖权,郭从义也只是暗暗腹诽几句,因为他深知朝争不在于一时一地之得失,只要自己还能稳稳坐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将来总有机会再度插手。
  然而今天那几十颗扔在台阶上的首级,却让他这位枢密使几近于颜面尽失。
  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枢密院的属官们和护在前方的数百甲士,虽然畏惧陆沉身边无比凶悍的一千骑兵,此刻见对方如此蛮横,亦是生出一股决然的勇气。
  空气之中陡然弥漫着紧张肃杀、仿佛下一刻就会彻底爆发的气氛。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陆沉扭头望去,只见上将军王晏带着百余亲兵出现在视线中。
  虽说王晏身为上将军有统辖北衙各军之权,但是没有天子的旨意和枢密院的调令,他无法擅自调动京军,那样有犯上作乱之嫌。在得知陆沉带兵直逼枢密院之后,王晏来不及入宫请旨,连忙带着身边常备的亲兵快速赶来。
  尚未近前,王晏便高声厉喝道:“陆沉,京城重地,枢密院前,岂能容你肆意妄为!”
  迎接他的不是陆沉的解释或者反驳,而是一只向上举起的右臂。
  郭从义见状面色大变,顾不得可能存在的危险,连忙拨开身前的甲士向前。
  随着陆沉举起右臂,他身后两名骑兵武将当即怒吼道:“临敌!”
  一声令下,一千骑兵当即拨转马头,朝着王晏的方向蓄势待发。
  这个变故发生得如此突然,以至于王晏心中泛起荒谬之感,难道这陆沉疯了不成?他还真敢在没有天子旨意的前提下,在京中公然挥军突袭,对当朝上将军直接动手?
  “山阳侯,冷静!”
  郭从义快步走下台阶,高声呼喝。
  王晏纵然心中一万个不相信,此刻也不禁被迫勒住缰绳,身后亲兵们同时放缓速度,惊疑不定地望着对面的骑兵阵列。
  陆沉淡漠地看了郭从义一眼,然后催马向着王晏的方向行出数步。
  望着这位屡次三番出言不逊的上将军,陆沉冷声道:“河间侯,你方才说了什么?本侯没有听清楚,你不妨再说一遍。”
  随着他这句话出口,身后的骑兵们相继刀出鞘弓上弦,他们身下的高头大马躁动不安地嘶鸣着。
  郭从义紧张地看向王晏,同时心里生出一股慌乱的感觉,因为枢密院离皇宫其实不远,天子不可能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其实只需要一道圣旨,陆沉就很难继续依靠今天遇刺且牵连军中的理由闹下去。
  然而圣旨迟迟未至。
  王晏脸色铁青,他是真的不相信陆沉疯狂到那种地步,可是万一对方真的疯了,自己身边这百余亲兵如何挡得住上千边军铁骑?
  即便如此,他也不愿在这个后辈面前丢了脸面,咬牙道:“本侯方才已经得知你遇刺的事情,即便此事和军中有关,也得陛下下旨详查,岂能由你在这里做胡闹之举?!”
  “胡闹?”
  陆沉眸光冰冷,忽地冷笑道:“论爵位,你我皆是国侯,你并不比我高出一层。”
  “论军职,伱是北衙上将军,我是京营行军主帅,都是为陛下和朝廷办事,不存在谁高谁低。”
  “论军功,我在边疆一次战事斩杀的敌人就比你二十年为将加起来还多。”
  随着陆沉这三句话出口,王晏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因为陆沉刻意抬高语调,不光是周遭的军士,甚至长街两头的闲汉们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陆沉策马向前一步,带着讥讽说道:“看在你比我年长二十多岁的份上,我一直很敬重你,称呼你一声上将军,然而你却以为这是我太懦弱,动辄对我大呼小叫,时常摆出一副长辈的模样。王晏,请你好好想一想,你配吗?”
  王晏只觉面皮滚烫,下意识攥紧双拳,可是望着对面如狼似虎的边军骑兵,他此刻委实没有发作的底气。
  陆沉缓缓呼出一口浊气,摇摇头说道:“郭枢密,从这位上将军的态度来看,这么多军中制式兵器出现在刺杀本侯的现场,确实不是一桩意外。看来这京中容不下本侯的人太多,连军中亦是如此,左右皆是死局,本侯只好拉一些人陪葬!”
  王晏面色一变。
  郭从义悚然,连忙开口说道:“山阳侯,切莫冲动,上将军只是一时情急,并无轻视你的意思!本官将会立刻禀明陛下,此案既然牵扯到军中,那就应该一查到底,无论是谁参与其中,定然国法不容!”
  局势已然一触即发。
  便在这时,宫中大太监吕师周终于出现在胜武街上,他手中高举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身边还跟着两位重臣。
  正是右相薛南亭和织经司提举秦正。
  吕师周望着枢密院大门前剑拔弩张的景象,一时间唬得亡魂大冒,顾不得形容仪态,快步跑了过来,口中高呼道:“陛下有旨,关于山阳侯陆沉在京中遇袭一案,既然牵扯到军中制式兵器,朝廷着有司联合彻查京军上下一干人等!”
  陆沉听完这道旨意,望着远处的王晏,面无表情地掸了掸衣袖。
  第405章 【烈火焚世】
  因为跑得太急,吕师周略显气喘,语调也有些发颤。
  好在他的声音足够尖锐,枢密院门前人人都能听清。
  郭从义和王晏听见吕师周宣读的天子口谕,竟然不约而同地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他们本不该有这种心态,因为这道圣旨对于京军而言不算好消息,一场从上到下的肃查即将展开,不知多少人头会落地,而且天子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必然进一步调整京军格局。
  只不过事有轻重缓急,相较于眼下陆沉这个即将发作的边疆蛮人,天子的旨意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朝廷调查尚有周旋余地,谁会像陆沉这样动不动就要掀桌子?
  问题在于,陆沉会接受这道旨意吗?
  众目睽睽之下,陆沉返身下马,紧接着一千骑兵“唰”地下马原地列阵,动作整齐划一,就好像千杆铁枪立于街上。
  郭从义和王晏对视一眼,从彼此目光中都能看到浓浓的警惕和惧意。
  骑兵们看似简单的动作,不仅说明他们实力强悍军心齐整,更重要的是陆沉根本没有开口,这支骑兵俨然便将主帅的举动当做最高指令,没有任何犹豫迟滞。
  两位军方巨擘暗自忖度,倘若是在战场上正面相对,一万京军都未必能拿下陆沉身边这一千骑兵。
  此时此刻,后怕的感觉在两人心中悄然浮现,倘若不是天子这道圣旨来得及时,今日枢密院大门前岂不是要血流成河?
  陆沉向前走去,来到吕师周身前,躬身一礼道:“臣领旨。”
  待他直起身来,吕师周连忙毕恭毕敬地递上圣旨,谦卑地说道:“陆侯,陛下非常担心你的安危。”
  “臣谢过陛下的关切。”
  陆沉接过圣旨,随即淡淡地看了这位大太监一眼。
  他并未表现出任何不得体的情绪,然而吕师周平生只学会察言观色这一门本领,此刻望着年轻国侯淡漠的眼神,他忽地觉得心里有些不安,却又不知这不安从何而来。
  便在这时,两位重臣迈步走来。
  作为天子的左膀右臂,薛南亭和秦正极少同时出现在宫外的场合,今日自然是因为天子担心吕师周不够分量劝不住陆沉,特地将他们两人派来。
  果不其然,薛南亭满怀关切地上下打量着陆沉,然后沉声说道:“人没事就好。你放心,朝廷一定会彻查此案,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陆沉对这位右相的观感一直上佳,此刻却冷硬地说道:“薛相,我有六名亲兵阵亡于庆丰街。”
  薛南亭心中一凛,他当然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也意识到方才枢密院大门前的对峙不是陆沉刻意作态。
  陆沉继续说道:“我和将士们在边疆奋勇冲杀,哪怕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我们不会因此怨恨朝廷,因为北边的敌人想要越过我们的身躯侵袭身后的黎民苍生,我们与敌人厮杀是为了保境安民,战死亦是荣耀。然而今天在天子脚下京城重地,我有六位兄弟死在背后的冷箭之下,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交代,我陆沉怎配为人?”
  薛南亭抬眼望着陆沉和他身后的千余将士,感受着那股浓郁至极的悲愤之气,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本官当着所有人的面答应你,血债必须血偿。”
  陆沉定定地看着他,然后拱手一礼。
  秦正亦走了过来,却是当先一礼,愧然道:“陆侯,织经司未能及时察觉这桩阴谋,事发之后亦未能及时援护,秦某特此向你致歉。”
  其实两年前陆沉第一次入京的时候,织经司有安排人在他外出的时候随行保护,因此在西柳巷的刺杀中,织经司的剑手及时赶到援护陆沉。这次陆沉入京已是国侯和京营主帅,身边随时都跟着大量精锐亲兵,织经司再派人暗中跟随已然不妥。
  再加上织经司最近派出很多精干力量远赴成州,还有羊静玄带着一批精锐跟随侯玉前往太平州,自然不及以往顾全周密。
  陆沉望着这位深受天子信任的织经司提举,眼神中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微微颔首道:“提举大人不必自责。今日刺杀事发突然,谁都没有未卜先知之能,我虽然极其愤怒,却也不会像疯狗一样见人就咬。”
  倘若让郭从义和王晏听见这番话,两人肯定会齐齐骂一声。
  秦正却隐约听出几分古怪的意味,只是眼下并非适合长谈的地方,当即说道:“陛下知你没有受伤才放下心来,先让骑兵回去吧,以免京中人心震动。”
  陆沉随即转头看向秦子龙,后者快步上前,便听陆沉吩咐道:“将那六人的尸首搬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