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39节

  苏云青告退之后,陆沉长舒一口气,转而对庆聿怀瑾说道:“郡主,接下来轮到我们了。”
  庆聿怀瑾冷声道:“伱想做什么?”
  “算账。”
  陆沉干脆利落地说出两个字。
  ……
  东阳路北端,封丘以北,定风道。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景朝万余骑兵以及三千步卒苦战数日,以决然之势冲破七星军和飞羽营的阻挡,付出死伤两千余人的代价强行穿过定风道,继而转道西北进入燕国河南路。
  归路漫漫,何其遥远。
  自从在汝阴城下和萧望之一番言语交锋,庆聿忠望就变得格外沉默。
  时至今日,他怎会不明白自己已经上当。南齐淮州军从始至终就在做两手打算,如果他没有离开河洛,陆沉肯定见好就收,在取得一些战果后鸣金收兵,萧望之则率领主力平定东阳路全境。
  偏偏他不想碌碌无为,一方面诱使陆沉率领偏师持续西进,另一方面则幻想可以和汝阴城里的燕军里应外合,一举击败萧望之从而扭转局势。
  然而汝阴城数万燕军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这个变故让他的所有谋划成为笑柄。
  此刻庆聿忠望无暇沉湎于恼羞成怒的情绪里,因为敌人的算计肯定不止汝阴城。
  河洛……
  他脑海中浮现这两个字,内心犹如烈火焚烧。
  “快,再快一点!”
  猎猎风中,庆聿忠望俯身马背,简明扼要地下达命令,率领这支骑兵踏云赶月,恨不能一夜之间飞回河洛城内。
  定风道南端,飞羽营和七星军将士们望着景朝骑兵撤退的方向,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可惜。
  如果能将这支骑兵留下来,那将是继雷泽之战过后的第二场大捷,而且比起雷泽大捷更加振奋人心,因为迄今为止,大齐还没有成建制歼灭景朝骑兵的先例。
  营帐东面的缓坡上,两位主将迎风而立,春风吹过她们的面庞。
  “可惜没有拦住庆聿忠望。”
  厉冰雪轻声感慨,清冷的面庞上微露惋惜。
  林溪抬手将青丝捋至耳后,宽慰道:“既然他没有闯进萧都督的陷阱,接下来肯定能撤回去,毕竟我们两军加起来才是他一半兵力,能阻挡四天已经不易,你又何必自责?”
  厉冰雪摇头道:“倒不是自责,只是考虑到河洛那边的情况,如果陆沉没有及时破城,庆聿忠望带兵赶回,局势便会难以把控。”
  她自信却不自大,肯定做不出带着飞羽营五千骑尾随景朝骑兵的举动,更何况河南路依旧处于燕国和景朝的控制之下,孤军深入无疑是自陷死地。
  林溪转头望着她,眼神清亮:“担心他?”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兼之有了并肩奋战的经历,两人虽然还不算无话不说的亲密关系,但比起当初在江华城的生疏已经进步许多。
  厉冰雪闻言便反将一军:“是啊,你不担心?”
  林溪却摇头道:“不担心。”
  厉冰雪不禁有些好奇,问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
  林溪洒然一笑,缓缓道:“师弟有时候确实会冒险,但是担心又有什么意义?不若相信他会平安归来。过去这半年里,我无数次站在山寨的城墙上眺望南方,担心他会在战场上遭遇危险。后来爹爹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我作为他……与其每日惴惴不安,不若选择相信,同时也要努力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
  厉冰雪微微一怔。
  林溪看着她,眼中光泽明艳:“等这场大战结束,我要去找停云枪姜阳生,请教他的停云枪法。”
  厉冰雪喃喃道:“姜阳生……武榜上册第十?”
  林溪轻轻点头道:“百招之外,我必胜。”
  厉冰雪看了一眼旁边那杆插在地上的斩马刀,刀身上还残留着景军骑兵的鲜血,一时间不禁心有所感。
  她的武学天赋很不错,厉天润一直想方设法为她请来高明的师父,再加上她足够勤奋,所以才能在飞羽营中独占鳌头,然而她知道自己这辈子恐怕都无法赢过林溪。
  或许心中有些介怀,但她不会让此事成为心结,只是没有想到林溪早已将目光放在辽阔的江湖。
  于是她问道:“七星军怎么办?”
  林溪回道:“他们跟着师弟更有前途。如今东阳路已经重归齐朝治下,宝台山不再是孤悬一隅,爹爹和师弟肯定会有妥善的安排。我知道,你其实有些在意我在武功上的进益,但是人各有所长,就像我有时候也会羡慕你在战场上的英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算是打了个平手。”
  “以前确实会在意,但是现在不会了。”
  厉冰雪一言带过,然后略显担忧地说道:“林溪,你不会是想离开陆沉,然后一心游历江湖吧?”
  林溪望着她真挚的目光,失笑道:“你想到哪里去了?这两年经历过很多事情,我也想明白很多道理,我和师弟之间不会出现那种无趣的误会,只是我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就好。”
  厉冰雪并不希望她和陆沉的关系出现缝隙,虽然她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林溪柔声道:“不过你能这样说,我真的很开心,所以我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厉冰雪莞尔道:“难道现在不是?”
  “是。”
  林溪的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厉冰雪感慨道:“陆沉那家伙上辈子不知做了多少好事才能遇见你。罢了,我觉得以我的立场不能继续牵扯在你们中间,否则心里老是酸酸的。”
  两人相视而笑。
  厉冰雪继而道:“我得走了,此地战事已完结,飞羽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林溪颔首道:“好,保重。”
  厉冰雪上前轻轻地拥抱她一下,然后提起那杆马槊,戴上染血的头盔,朝她挥了挥手,旋即转身大步离去。
  林溪望着她洒脱的背影,静静地站在春风中。
  晚上还有。
  第307章 【寒门】
  王师道,字思溥,北燕渭南路屏山人氏。
  如果将时间推回到十五年前,他的籍贯应该是大齐灵州屏山府。
  其人原本只是大齐泾河边军某部一员普普通通的文书,为人机敏心思活络,苦于出身寒微无人提携,若无意外怕是只能平庸一生。
  转机出现在大齐先帝朝元康七年,在泾河主帅杨光远被召回河洛的时候,王师道做出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那便是将泾河西线重镇隆平城的布防图和兵力部署出卖给景朝权贵。
  此举之所以难以想象,是因为在当时那个节点,北方三国对于大齐而言不过是疥藓之患,没人能想到在后面的四年里,泾河防线如同虚设,北方铁骑来去自如。
  回首过往,王师道究竟是预知杨光远回京之后必死、泾河边军群龙无首,故此才会投效景朝,还是察觉到景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所以提前下注,个中缘由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就连他最亲近的家人都无从知晓。
  但是不论原因是哪一种,王师道的命运因为那个果断的决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凭借帮助景军铁骑第一次冲破泾河防线的功劳,王师道得到庆聿恭之父庆聿定的赏识,从此走上青云之路。
  北燕立国,庆聿恭奉景帝之命筹建察事厅,以此应对南齐的织经司,王师道入察事厅任副手,两年后便升为侍正。
  后来依靠几件大功劳,王师道一跃成为北燕朝堂上的巨擘之一,和宰相、枢密使等人平起平坐。
  这样一个老谋深算又立身于阴暗之中的大人物,显然比燕国明面上的重臣更具威胁。
  其实陆沉和苏云青都没有忽略此人,然而这次谋夺河洛需要顾及的地方太多,尹尚辅和百余名密探必须要潜入皇宫执行任务,没有多余的人手去盯着王师道。
  更何况察事厅的人不是饭桶,冒然接近王师道很有可能遭到反噬。
  在谋良虎率领景军撤出河洛之后,陆沉马上让苏云青调集人手,在飞云军的协助下全城搜捕王师道和察事厅的密探,然而想要在陌生又广袤的河洛城内找到特定的目标,无异于大海捞针。
  苏云青在陆沉面前郑重表态,其实心里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果能在三天之内有所收获,便是相当惊喜的进展。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夜色降临之时,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出现在他的视线内。
  来者正是北燕察事厅侍正王师道。
  “想来阁下便是织经司淮州检校苏云青?果然年轻有为,盛名之下无虚士。”
  王师道神色沉稳,目光淡然。
  苏云青双眼微眯,旁边的织经司高手如临大敌。
  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王大人好胆识。”
  王师道微笑道:“我知道苏检校正打算掘地三尺找到我,与其让你和贵属劳心费力,不如我主动一些,以免动静太大弄得满城人心惶惶。”
  苏云青一边猜测对方的来意,一边微讽道:“看不出来,王大人还是爱民如子的性格。”
  王师道坦然接受对方的讥讽,开门见山道:“苏检校,何时带我去见陆沉陆都尉?”
  苏云青自然不会弱了气势,更何况在大齐军营之中,王师道孤身一人还能翻天不成?
  陆沉暂时的住处位于北城,距离皇宫不算太远,周遭便是锐士营数千虎贲,北边有来安军上万精锐。
  因为王师道的请求,苏云青没有大张旗鼓,悄然带着此人来到陆沉的住处。
  此处内外都有锐士营的士卒看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几近于密不透风。
  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苏云青仍然对王师道进行全身细致的搜检,莫说匕首毒药之类,便是一根银针都带不进来。
  偏厅之内,陆沉甲胄在身,打量了几眼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中年男人,便指着旁边说道:“王大人,请坐。”
  厅内除了他和王师道,便只有苏云青一人。
  王师道拱手一礼,旋即落座。
  陆沉已经提前得知苏云青派人送来的口信,虽说心中有些不解,面上仍随和地说道:“王大人此来有何见教?”
  王师道不答,满含深意地看向对面安坐的苏云青。
  陆沉见状便道:“苏大人与我不分彼此,王大人直言便是。”
  苏云青心中颇为熨帖。
  那天两人同行探查河洛城,回去的路上苏云青诚恳表态,陆沉没有给出直接答复,但眼下这句话足以说明他对苏云青的认可,接纳更不在话下。
  然而王师道却摇头道:“王某并无挑拨之意,但是今日这些话委实不宜让第三者听见。苏检校亦不必担心,织经司的档案里想必记载得很详细,王某在进入察事厅之前仅为军中文书,于武功一窍不通,否则也不会依靠投效景朝谋得一席之地。”
  他将话说到这个份上,纵然陆沉不在意,苏云青却不好继续留下,便起身道:“陆都尉,我去外面静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