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220节
庆聿忠望没有为难他,语调微沉:“从雷泽之战的过程可知,萧望之和陆沉在用计的时候会不遗余力,因此我们可以假定那支淮州军身后,还有旬阳军、江华军和靖州飞羽营,这些合计有三万兵力,再加上锐士营和来安军,差不多接近五万人。”
这席话让堂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南齐边军的实力不容小觑,想要正面解决这五万人,河洛城里的景军得爆发出十几年前鼎盛时期的战力。
另一位年轻将领卓陀光沉吟道:“小王爷,共城东边若是隐藏着这么多齐军,是不是意味着萧望之麾下主力其实没有那么强大?他如果要强攻汝阴城肯定损失不小,我军若是能赶到战场,取胜的希望极大。”
庆聿忠望赞道:“不错。我之所以没有提前派兵阻击,便是希望陆沉率领的兵马离河洛越来越近,离东阳路越来越远。他想重现雷泽旧事,故意引诱我军出击,我们自然不能跟着他的节奏走。”
谋良虎适时插话道:“小王爷言之有理,东边官道的地形很适合南齐步卒列阵迎战,我军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冲垮他们的阵型。但是汝阴城那边却不同,萧望之想要攻城必须四面分散兵力,而且城外平原一马平川,非常适合我军骑兵冲击。”
庆聿忠望点点头,回身坐在主位上,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随后说道:“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虽然陆沉这两年声名鹊起,俨然成为萧望之以下淮州众将第一人,但是论军中威望他还无法和萧望之相提并论。击败陆沉或许可以打击敌军士气,然而远远比不上在汝阴城外打垮萧望之。”
此言一出,众人的心情猛然热切。
他们当然听说过萧望之的威名,当年此人和厉天润一东一西,在极其不利的劣势下挡住景军的步伐,硬生生打出一个南齐北燕划江而治的格局。
正如庆聿忠望所言,擒贼先擒王,若能一战解决萧望之和他麾下的兵马,陆沉眼下还没有那个名望代替萧望之,淮州军只能灰溜溜地退回去。
见众人已经完全领会当前的局势,庆聿忠望便道:“卓陀光。”
那位身高臂长的年轻将领起身道:“末将在!”
庆聿忠望抬眼看向他,不疾不徐地吩咐道:“你领五千步卒出城,前往共城西边的尧山关接手防务,关里的燕军可以作为你的仆从军。另外,光吉刺此前带过去的三千骑兵会协助你防守。”
卓陀光沉稳地说道:“末将领命!”
庆聿忠望又叮嘱道:“你要牢记一点,绝对不能出关和齐军作战,同时无论敌人的攻势有多么凶猛,你都要给我守住尧山关。假如齐军绕过尧山关继续西进,你便和光吉刺联手袭扰他们的后路。”
卓陀光躬身道:“请小王爷放心,末将绝对不会有半点轻忽。”
庆聿忠望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谋良虎说道:“将军,剩下一万五千步卒留在河洛城里,由你全权指挥,我会让庞师古将燕军的指挥权一并移交给你,接下来由你主持河洛城的防务。”
谋良虎起身道:“是。”
庆聿忠望抬手虚按,目光环视众将,缓缓道:“我让卓陀光镇守尧山关,是要通过此处吸引住陆沉率领的淮州军,而谋良虎将军坐镇河洛,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状况,避免被陆沉找到机会突击破城。但我希望你们明白,这些都不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安排,我军真正该倾尽全力的战场在何处?”
“汝阴城!”
众将齐声回答。
庆聿忠望悠然道:“没错,就是汝阴城。一段时间之前,我已经传令于驻扎在东阳路北端封丘一线的五千步卒,让他们留下两千人盯住宝台山的匪军,另外三千人已经南下。这三千人会和齐军主力保持一个比较远的距离,一方面减轻李守振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我军骑兵突击扫清障碍。”
说到这儿,他的语调微微上扬:“你们一直很好奇我军骑兵要如何出现在汝阴城外,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先往东北方向进入河南路,然后向东快速奔袭,从河南路、宝台山和东阳路三地交界之处钻进去,径直冲到萧望之的眼前!”
堂内肃然一静。
谋良虎只觉体内热血沸腾,仿佛回到十多年前追随庆聿恭驰骋北地所向披靡的岁月,只是他也知道河洛城必须留下一个分量足够的人主持大局。
虽然心中觉得惋惜,但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小王爷此举颇有王爷用兵的风采。”
庆聿忠望对他的心思了如指掌,微微一笑道:“将军谬赞,我不及父王万分之一。诸位,除了派去东线协助尧山关防务的三千骑兵,以及留在卓园的一千骑,我会带着剩下所有骑兵完成这一场长途奔袭。”
一众年轻将领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庆聿忠望连续点了几人的名字,然后正色道:“大景骑兵纵横天下,凭借的便是这世上所有敌人都望尘莫及的机动能力。这一次我希望诸位可以向世人证明,纵然世间沧海桑田变幻莫测,大景骑兵依然天下无敌!”
“天下无敌!”
余者无不面色涨红地怒吼着。
“很好。方才点到名字的人,立刻回去整军备战,待时机到来便随我征战沙场,让齐人见识一下大景骑兵的蛮不讲理和所向披靡!”
“遵令!”
众人尽皆起身,语调铿锵。
片刻过后,所有人都离开正堂,此处只剩下庆聿家兄妹二人。
一直默不作声的庆聿怀瑾走到兄长跟前,敬佩地说道:“哥哥今日真让小妹刮目相看。”
庆聿忠望憨厚一笑,仿佛又回到平时的状态,在她面前永远都有些不着调,温言道:“萧望之和陆沉给我列出两条路,要么龟缩在河洛城里,要么去东线和陆沉的伏兵交战,但是我又怎会按照他们的预想去做?这第三条路其实不算奇诡,只不过很显然,他们因为先前的胜利太过低估我朝骑兵的实力。”
“嗯,哥哥说的对。”
庆聿怀瑾抬眼看着他,认真地说道:“战事凶险,还望哥哥小心防备,注意安全。”
庆聿忠望颔首应下,亦提醒道:“我领兵离开之后,谋良虎应该可以掌控局势,但你也要提防这城里的某些人,不论庞师古还是王安,在这个关口都不值得完全信任。你离开卓园外出的时候,身边一定要带上足够的亲卫。”
“好,小妹必定谨记在心。”
庆聿怀瑾终于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一扫这两年来的疲惫和沉郁。
兄妹二人来到堂外,并肩望着午后明媚的阳光,一如他们从小到大的亲近。
庆聿忠望目光沉静深远,发出了一句令庆聿怀瑾无比赞同的感慨。
“我们是庆聿家的子女,自然不能给父王丢脸,不是么?”
“是的。”
第285章 【本我之境】
共城以东,齐军营地。
庆聿忠望的猜测没有错,齐军在先前两场小规模的战事中损失不大,盖因燕军从两年前一直输到现在,在面对齐军时天然气虚势弱,平时操练的效果连一半都发挥不出来,能给齐军造成的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一个支撑庆聿忠望断定陆沉身后有伏兵的原因,是他收到共城守军和那三千骑兵的回报,出现在共城东边的依然是完整的锐士营和来安军,从营地规模和旗号判断对方并未分兵。
既然如此,齐军已经攻占的清流关和饶阳城由谁来驻守?
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军行进途中占领的城池关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成为后勤辎重线上的关键节点,可以为辎重队伍提供保护,同时作为这条线上的中转点。
很显然,锐士营和来安军背后还有大量隐藏的齐军。
只是庆聿忠望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出现在齐军营地的第三位主将不是旬阳军都指挥使苏章,亦非江华军都指挥使贺瑰,更不是飞羽营都尉厉冰雪,而是本应该负责镇守平利城和宁陵城的飞云军主将宋世飞。
帅帐之内,宋世飞一如既往地声音洪亮,笑道:“老段,陆兄弟,我在宁陵守城闷得发疯,听说你们在西线一路突飞猛进,战功一个接一个,都快把我给馋死了!”
陆沉和段作章相视一笑,后者调侃道:“你这厮不会是抢了苏章的任务,故意欺负这个新任指挥使吧?”
宋世飞大咧咧地摆手道:“我老宋就算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子啊,虽然苏章去年才升为一军指挥,可若是我敢强抢他的活计,大都督不得扒了我的皮?”
陆沉笑道:“所以现在是由旬阳军接替你的飞云军,驻守平利、宁陵两地?”
宋世飞点头道:“没错,这是大都督的帅令。苏章那小子看着客客气气的,实际上心里肯定不服气,不过这也没办法,咱们军中历来讲究一个先来后到。当年我们这些人跟着大都督征战沙场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大头兵呢,现在碰到这种参与大战的机会,他自然得在后面排队。”
陆沉脸上的笑容便有些古怪。
段作章心思通透,笑骂道:“好伱个宋莽子,在陆兄弟面前说这些酸话?”
“欸……”
宋世飞倒也不蠢,随即便反应过来。
他在这里打趣苏章年轻资历浅,却忘了陆沉才是真正的后辈,毕竟他加入淮州军满打满算都不到两年时间。
“陆兄弟,你别介意,我不是那个意思。苏章那小子本身没有多少战功,完全是靠着资历升上来,所以我才这样说,但是你不一样!论起军功,除了大都督之外,淮州军里没有一个人能和你相比,所以大都督让你主持西线军务,我老宋心服口服!”
面对宋世飞直来直去的解释,陆沉笑着摇头道:“宋大哥,你这样毫无保留地夸我,我肯定会骄傲的。”
宋世飞摸摸脑门道:“你莫要误会就好,军中首重战功,然后才是资历和年龄,这一点从来不会变化。”
“行了行了,这么多年你嘴上就没个把门的,大都督说了多少次你也不听。”
段作章拦住他的絮叨,继而微笑道:“说正事吧。”
帐内还有一人,此前一直神色淡然地看着这几位大将闲聊,他便是织经司淮州检校苏云青。
这段时间为了遮蔽战场信息,将北燕察事厅的探子和敌军的斥候隔绝在共城以西,织经司可谓精锐齐出,连一只飞鸟都不曾放过。苏云青更是带着一众心腹亲自坐镇于此,和李承恩率领的锐士营骑兵相互配合,让敌军从始至终只能看到一片迷雾。
谈及正事,陆沉便对苏云青说道:“有劳苏大人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最新的情况。”
苏云青微微颔首,不疾不徐地说道:“今天上午织经司又收到两条军情,其一是共城西边四十余里的尧山关,昨日有大批景军步卒进驻关内,人数约在五六千左右。他们之所以没有直接来共城,我认为是不想给我军半道击之的机会。”
陆沉接话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庆聿忠望有意放弃共城,将尧山关作为阻挡我军继续前进的据点。”
段作章道:“也就是说,共城外边的三千景军骑兵会继续撤到尧山关附近?”
陆沉点头道:“大抵如此,共城只是一座小县城,城墙低矮且年久失修,庆聿忠望不会选择此处死守。相反尧山关作为河洛城东边最坚固的屏障,如今又得了数千景军步卒的增援,关内总兵力接近万人,又有三千骑兵侧翼保护,于我们而言是一块比较难啃的硬骨头。”
宋世飞在前不久接到萧望之的帅令,由苏章统率的旬阳军接替两城防务,他则带着飞云军绕路来到锐士营和来安军的身后。
萧望之让他一切听从陆沉的调派,实际上他不太理解自己的任务,难道这拢共三万多人真要一路攻城拔寨直达河洛?
此刻听到陆沉的分析,他不禁开口问道:“陆兄弟,我们果真要兵临河洛城下?”
陆沉淡淡一笑,道:“其实一开始我只是在试探庆聿忠望,同时打消他救援汝阴城的念头,不过眼下看来局势正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宋世飞听得一头雾水,不由得向段作章投去求助的眼神。
人各有所长,萧望之麾下一众虎将亦如是,像宋世飞久经沙场,最擅长攻坚硬仗,他一手操练出来的飞云军单论凶悍程度,在淮州各军之内可以排到第一。
可若是涉及到战略层面,这位宋指挥使便有所欠缺,他在这方面非常羸弱。好在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素来严格执行萧望之的帅令,堪称一柄极其锋利的开山斧。
淮州军众将之中,唯有一人可以跟上萧望之的眼界和思路,那便是被天子留在京中的陈澜钰。
段作章见状便说道:“陆兄弟的意思是,庆聿忠望仍然不肯放弃东阳路,否则他若是死守河洛,我们还真拿他没办法。”
陆沉点头道:“是,他如果龟缩不出,我们就只能撤军返回,协助大都督收复东阳路全境。”
宋世飞愈发不解,问道:“难道庆聿忠望派出数千步卒驻防尧山关,便是为了下一步与我军正面交战?”
陆沉没有卖关子,解释道:“宋大哥,其实这是一个猜谜的游戏。在庆聿忠望的视角看来,锐士营和来安军长途深入,身后必然有大量援军。他在不确定我军实际兵力的前提下,肯定不会重蹈雷泽之战的覆辙,所以才会派兵死守尧山关,避免我军真的冲到河洛城下。可是他又不甘心将东阳路拱手相让,所以他故意放弃清流关、饶阳和共城,为的就是吸引我们这支偏师继续深入,从而和大都督率领的主力距离越来越远。”
宋世飞恍然道:“我明白了,他认为我军是想打一个伏击战,所以必然要保证足够多的兵力,如此一来大都督那边实力会有所削弱,他就有了可乘之机。一旦他真能出现在汝阴城外,我们肯定无法及时回援。”
陆沉微笑道:“对,任何阴谋诡计落于实处都会有破绽,没人能做到天衣无缝。”
宋世飞又问道:“可是他如何做到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汝阴城外?”
“常理而言,景军想从河洛城赶到东阳路,最便捷的路线自然是我们目前占据的这条官道,其次则是从西南边的藤县出发穿过雷泽平原,然后从宁陵城附近转道东北方向。这两条路似乎都不妥当,直到苏大人带来另外一条紧急军情。”
陆沉神色从容地看向苏云青,后者便接话道:“诸位,大都督派人传信,驻守在东阳路北端封丘一线的五千景军分出三千人,近日已经南下,在汝阴城北边的罗山县停步,和我军主力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
宋世飞微微皱眉道:“庆聿忠望此举何意?”
陆沉不慌不忙地说道:“敌军若是没有任何动静,我们肯定无法判断他的战略意图,但是只要他动了,必然会有蛛丝马迹。封丘一线的景军是为了防守宝台山里的七星军,如今他们分兵南下,在我看来意图比较明显,那就是减轻汝阴城守军的压力,同时也有可能是为景军主力的突击创造条件。”
段作章沉吟道:“你是想说,庆聿忠望不会直接放弃汝阴城?”
“其实从得知庆聿忠望南下那一刻开始,我心里便有一种预感,他此番南下不会只是为了守住河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