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65节

  陆沉稍稍迟疑,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广陵守军不弱,但是也谈不上实力强大,因为其中很多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老卒的数量比较少。凭借守城方的优势,段将军应该能稳住局势,但是时间越久就越艰难。小侄不想城破的可能性增加,所以才打算带人出城夜袭敌营。”
  他看见萧望之脸上的神情满是鼓励,便继续说道:“另外,当时小侄不清楚家父和萧叔的关系,因此不想将这个风险与功劳让给别人。”
  “你比你爹坦诚得多。”萧望之洒然一笑,又道:“你如何看待接下来的战事?”
  “接下来……战事?”
  陆沉微露不解。
  广陵和青峡两场大胜之后,淮州已经暂无危险,北燕和景朝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度进犯。
  难道说萧望之想趁势北伐?
  然而守与攻的难度相差极大,淮州七军能够稳稳守住,不代表他们可以攻城略地。
  更关键的是,朝廷会支持淮州北伐?
  如果没有后续的兵力支援,没有粮草军械的补充,淮州都督府拿什么北伐?
  要知道广陵军在大战过后的兵力守住古道已经不太容易,北方诸军在青峡之战中同样伤亡不小,维持先前的防线都略显勉强。
  萧望之起身来到沙盘旁边,淡定地说道:“淮州是大齐的北大门,庇护着衡江南岸数千万百姓。东阳路则是伪燕的东南防线,阻挡我军北上。在这块长条形的疆土上,有两处关隘至关重要,一者是来安府东北方向的涌泉关,二者是来安府巨阳县西北面的青田城。”
  陆沉目光微凝。
  萧望之抬手指向这两处,缓缓道:“这两处占据地形之利,成为伪燕手中的枢纽之地。此番北军南下,便是分为两路进兵,分别从青田城和涌泉关而出,直扑我方来安防线。”
  陆沉望着沙盘上的标识,又扭头望向西面墙上悬挂的地图,沉吟道:“萧叔是说,我军若能趁势夺下青田城和涌泉关,不仅可以将防线大幅前推,让淮州内部更加安定,还能掌握战事的主动权。从今往后,我军想打便打不想打便守,伪燕和景朝只能望城兴叹。”
  萧望之忽地朗声笑了起来。
  陆沉微露不解。
  萧望之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志气。”
  陆沉忽地醒悟过来,汗颜道:“小侄好高骛远了。”
  萧望之笑着摇头道:“无妨。我本意是想夺下其中一处,这样在陛下那儿也好有个交代,同时能让朝中某些人闭上嘴,要是能实现你的设想当然更好。”
  陆沉却没有得意忘形,他深知纸上谈兵的可怕,而且很清楚谋夺这两处关隘的难度。
  北燕或许不可怕,但景朝那些虎狼之师怎会坐视这一切的发生?
  冷静的思考之后,他沉稳地说道:“萧叔,我军兵力不够,而且对方很可能就等着我们攻过去。一旦战事落败,我军极有可能葬送先前的胜果,甚至会一溃千里。”
  他知道萧望之不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更像是长辈对晚辈的考校。
  “朝廷虽然拖拖拉拉,但先前派出的南衙三军还是会渡江北上。大将军李景达舍不得他的宝贝兵马,其他人却不会这样想,再者陛下也会支持。有这支生力军补充,我们可以打一场小规模的战役。”
  萧望之语气从容,又道:“我与姚刺史通过书信,淮州各府都会竭力支持边军,你爹不日就将南下帮忙筹措粮草。总而言之,你不需要操心后勤辎重的问题,只用认真地想一想,这一仗我军该如何打。”
  陆沉心里蓦然生出一抹惶恐,这倒不是装出来的假象,而是他不认为自己具备谋划一场战役的能力和资格。
  他连忙说道:“萧叔,小侄岂敢在这种大事上胡言乱语?”
  萧望之微微一笑,道:“不必紧张。我先问你,愿不愿意来都督府任检事校尉?”
  陆沉对齐朝官制委实不太了解,便问道:“敢问萧叔,这是何职?”
  萧望之解释道:“朝廷还未决定你们的封赏,但是应该会给你一个五品的散职,然后让我自行决定你的官职。检事校尉品级为从五品,主要负责都督府的军情汇总与归置,算是我的幕僚。本来我想让你担任行军司马,你爹说太急了些,对你在军中的人缘不好,于是只能等一等。”
  陆沉想起自己的干办职务是正七品,从织经司转入军中一般都会降等,自己却连升三级,虽然有广陵之战的军功打底,确实不好升得太快,便恭敬地说道:“小侄谢过萧叔提携。”
  “好,很好。”
  萧望之笑着点头,然后说道:“接下来这段时间,你除了跟那位师姐练习武功,最紧要的事情便是拿出一份反攻的方略。都督府的所有资料你都可以查阅,有不懂的地方也可随时来问我。”
  陆沉应下,想了想还是提醒道:“萧叔,小侄终究年轻识浅,只担心误了大事。”
  萧望之从容地道:“这件事不止你一人在做,方才你看到的那些人都已经领到这个任务。等南衙三军赶来边境,军中的筹备也大抵会完成,届时我军便要启程北伐。”
  他关切地望着陆沉,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希望你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陆沉的目光逐渐坚定,颔首道:“小侄必定全力以赴。”
  片刻过后,陆沉走出偏厅,在一名书吏的引领下前往都督府的案牍库。
  阳光明媚,天空中悬着洁白的浮云,视线所及皆是湛蓝的天幕。
  他步伐沉稳,从容向前。
  第86章 【红袖添香】
  华灯初上,月华如水。
  一抹修长的身影来到别苑的外书房,倚在门边望着里面的景象。
  窗边的大案旁,陆沉执笔在纸上写写画画,面前堆着几大摞卷宗。宋佩站在不远处,不时帮陆沉添茶研墨,其余时候就静静地望着陆沉的侧脸。
  陆沉仿佛心有所感,扭头望向站在门边的林溪,有些惊喜地说道:“师姐来了。”
  “嗯。”
  林溪温婉地应了一声,随即迈步而入。
  宋佩连忙见礼,然后知情识趣地告退。
  陆沉起身搬来一张交椅放在大案旁边,对林溪说道:“师姐请坐。”
  林溪没有拒绝,只是视线尽量避开案上的文卷,莞尔道:“我现在应该称呼你是师弟,还是陆校尉?”
  “当然是师弟。”
  陆沉微微一笑,诚恳地说着。
  他接受萧望之的征召,摇身一变成为淮州都督府的从五品检事校尉,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大抵相当于前世的参谋。
  陆沉对参谋并不陌生,前世他从军校毕业之后,先去陆军服役,后来因为表现突出被调入特战大队升任教官,最后才转为驻外武官。
  前世的参谋和这个时代的检事校尉又有不同,因为此时战争手段的单一和信息搜集的困难,专业的参谋体系很难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绝大多数时候一支军队的主将都会有自己的幕僚,进行军情分析和提供意见参考,但也仅此而已。
  对于陆沉而言,他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足够充分的信息。
  林溪望着他眼中难以遮掩的倦色,柔声问道:“遇到麻烦了?”
  陆沉呼出一口浊气,感叹道:“大都督对我的期望太高了。”
  在远离广陵的硝烟之后,住在来安城别苑的这段时间对于林溪来说很安逸。
  每天早晨起来,她带着陆沉运功练习,再教他林家祖传的拳法和刀法。
  吃过早饭,陆沉会去都督府做事,她则留在别苑看着陆沉让人搜集来的各种话本故事,中午会歇息半个时辰。
  等到申时左右,陆沉回来再和他交流上玄经的感悟心得。
  她从小生活在山野之中,记忆中每天唯一的事情是刻苦练功,等到年纪稍长便以菩萨蛮的身份行走江湖,几乎没有一日空闲。
  每晚临睡前,她总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虚度光阴:林溪你得尽快教会他,然后北上回去帮父亲做事。
  可是第二天醒来,面对陆沉的笑脸和他让人精心准备的话本故事和点心,又觉得不能拒绝他这番好意。
  眼下见陆沉陷入煎熬的境地,林溪想了想说道:“不要急,慢慢来。”
  陆沉对她说过一些事情,比如萧望之和陆通有着多年的交情,所以他会进入都督府。
  但她不想刨根问底,因为那涉及到淮州都督府的军情隐秘,自己终究不是齐人。
  然而对于陆沉来说,经历过先前的那些事后,林溪是否值得信任早已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他心里仅次于陆通。
  一念及此,他便主动说道:“青峡之战取胜后,萧都督打算等朝廷的援兵到来,然后在北线发起一场反攻,目标是伪燕的青田城和涌泉关,二者若能同时拿下自然极好,实在不行也可只攻一处。”
  林溪的眼神愈发柔和,随即说道:“萧都督想让你做什么?”
  陆沉靠在椅背上,左手指着大案上的卷宗,缓缓道:“他希望我能制订一套完整的反攻方略。”
  “呃?”
  林溪情不自禁地讶然道。
  她不懂兵事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真正的战争绝对不是几个山寨之间的纷争械斗,哪怕是后者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
  想要谋划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关键在于自身还得具备这样的能力。
  林溪不怀疑陆沉是否有这样的能力,从广陵之战的种种表现来看,这位年轻师弟的确有军事上的天赋,萧望之应该是看中这一点所以才考验他。
  她有些心疼地说道:“这该如何下手?”
  陆沉这些天想得头皮发麻,索性放空一下脑袋,从桌上找出一张自己描绘的简易地图,然后挪动椅子靠近林溪,两人之间的距离迅疾消失。
  林溪眼神微动,最后还是没有任何动作。
  陆沉并未觉得不妥,指着地图上说道:“师姐伱看,淮州北部是来安防线,阻挡着伪燕军队南下。从来安防线往北就是伪燕的涌泉关,这里位于群山之间地形险峻,与我方盘龙关的地理概况很相似。”
  林溪认真地看着。
  陆沉挪动手指,停留在来安防线的西北方向,又道:“这里是青田城,位于谷地之中,北边就是伪燕东阳路的腹心之地。如果我军想反攻伪燕东阳路,青田城是必经之路。这里驻扎着大量景朝老卒,伪燕军队反而不多。”
  林溪颔首道:“我明白了。如果淮州想反攻燕国东阳路,要么打下青田城作为进攻的根基,要么强攻涌泉关打开北上的通道,只有这两条路。”
  “师姐很聪明。”
  陆沉赞了一句,又道:“对于齐国来说,淮州的意义就是庇护江南大地,同时保留北伐的跳板。如果被伪燕和景朝占据沿江北岸的渡口,那齐国就没有任何反击的能力。所以不论朝廷那些大人物怎么想,他们都必须支持萧都督。”
  “在淮州和伪燕接壤的边境线上,从西到东,盘龙关、青田城和涌泉关是三处最关键的战略要冲。如果这三处都在淮州都督府的掌控下,那我军便有了绝对的主动。若要北伐,我军可以从这三处出兵北上,若要固守,只要这三处不失,北方的军队就无法进入淮州境内。”
  陆沉的解释很简单但是很精准,林溪很快便明白其中原委。
  她微微蹙眉道:“既然青田城和涌泉关都这样重要,想打下来恐怕很难吧?”
  “何止是很难。”
  陆沉轻声一叹,继而说道:“青田城是一座军城,里面常备兵力是一万人,粮草和守城军械不计其数。青峡之战过后,伪燕又往此处增派援兵五千,而且他们随时可以通过青田北方的通道继续派遣援兵。涌泉关的地形极其险峻,正常来说只需要两千人就能居高临下守住,但是景朝在这里驻着三千老卒,还有两千伪燕兵马。”
  广陵和青峡两场大败挫败北燕的攻势,但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元气大伤,甚至无法固守边境要冲。
  林溪望着桌上的卷宗,小心翼翼地道:“强攻可以吗?”
  陆沉揉了揉眉心,沉吟道:“强攻是下策,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这样做。按照都督府的战报来看,青峡之战当中,担任主攻的镇北军和飞云军损失一千到两千余人不等,其他各军都有不小的伤亡,如今总兵力约为六万两千人。”
  “盘龙军不能擅动,后方的广陵军也是如此,而且还需要整顿休养。如此一来,我军能够动用的兵力在三万人左右,算上还在路上的京城南衙三军,总计兵力不到七万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