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43节
第58章 【风卷人间】
双峰山脉北起盘龙关以西,南至衡江之畔,将南齐淮州和北燕沫阳路完全隔开。
如果没有这延绵群山和渺无人烟的原始密林阻挡,仅凭盘龙关和北境来安防线,南齐很难守住淮州长达十年之久。
当年景朝大军发现群山之间天然形成的数条古道,数万精锐轻车简从奔袭而出,不到两天时间便兵临广陵城下,险些破城并且截断边境齐军的后路。
好在当时的广陵军都指挥使沉稳果决,近万将士勇猛坚韧,再加上城内以陆家为首的乡绅士族竭力支持,众志成城之下终于守住城池,为后来的全境大胜奠定基础。
经此一役,没人会继续忽视群山之间的古道。
淮州都督府和刺史府通力合作,花费大量人手和时间沿着山脉东麓勘察,最终确定古道一共有三条,从北到南依次是望梅古道、平井古道和旗岭古道。
对于广陵军而言,守卫广陵城、确保整个淮州的粮草转运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这三条古道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最南面距离衡江仅有六十余里的旗岭古道。
此地驻军四千,由广陵军都指挥使齐泰亲自统率,同时他还要兼顾北边的两条古道。
“近来伪燕的探子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一块较为平整的山石上,一位年近五旬鬓发染霜的武将望着西边,目光落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
旁边站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将领,正是淮州大都督萧望之的次子萧闳。
他听着老将深沉的感慨,平静地说道:“伪燕不太可能强攻山中古道,这是一个很不合常理的选择。无论陈孝宽还是伪燕枢密院那几个人,亦或是庆聿恭本人,都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老将悠悠道:“可是这些天你也看到了,古道西边确实有燕军的踪迹,平井和望梅那两处也有相同的发现。由是观之,伪燕和景朝终究会发起进攻,否则他们何必浪费这些兵力和粮草?毕竟我军没有穿过古道进攻西边的实力。”
萧闳沉吟道:“将军,末将反复斟酌,依然坚持认为敌军不会强攻。”
老将便是广陵军都指挥使齐泰,他与萧望之乃是过命的交情,用兵沉稳老道,性情踏实耐得住寂寞,所以才接过统御广陵军的重任。
齐泰双眼微眯,摇头道:“强攻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我都明白,这次伪燕的目标不止是北境来安防线,他们还有一手暗子对准着广陵。昨日织经司广陵衙门送来的急报你也看过了,伪燕察事厅王师道的徒子徒孙们躁动不安,显然是要里应外合谋夺广陵。”
萧闳没有着急忙慌地问出“敌从何来”,经过萧望之多年的教导,他逐渐习惯尽可能从大局上思考问题。
他仰头望着古道两旁群峰耸立,皱眉道:“难道伪燕军队真能穿山过林?”
齐泰矮身坐在石上,淡淡道:“很难。”
只是很难,而非不可能。
萧闳沉声道:“伪燕军队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除非景朝庆聿恭将他麾下的夏山军主力调来,毕竟当年这支军队就是发迹于山林之间,惯于登山涉水。可即便如此,想要横穿这茫茫群山,他派出的精锐至少会在路上折损大半,庆聿恭能承受这样的损失?”
“大都督肯定早就考虑过这一点,他应该也不相信庆聿恭会这样做,只是战争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为了以防万一才将伱派到我身边来,还让你带来一千精锐亲卫。”
齐泰不急不缓地说着,又喟叹道:“可如果敌人真能翻山而来,淮州全局便会出现兵力短缺的情况。”
萧闳闻言便提醒道:“我们应该向望梅和平井守军发出示警。”
齐泰颔首道:“昨天收到织经司的急报后,我便让人赶去北边提醒他们。但是……少将军应该明白,我们日夜镇守古道本就戒备森严,可如果敌人翻山越岭出现在我军身后,这便不是有没有戒备的问题。”
萧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广陵军兵力有限,广陵城和三条古道都不能放弃,只能被动等待敌人的出现——假如他们的猜测变成现实,敌军精锐真的翻山而来,谁也不知道对方究竟会出现在何处,又会将目标对准哪一条古道的守军。
他凝眸缓缓道:“将军,末将明白了。”
齐泰转头望着他道:“何意?”
萧闳道:“父帅让我带着一千亲卫悄然南下,协助将军镇守古道,不是要扼杀敌人进攻的可能,而是在敌军奇袭之后,重新夺回古道的控制权,切断他们的退路!”
齐泰的老脸上浮现一抹温和的微笑,抬手指着旁边说道:“坐。”
萧闳依言坐下。
齐泰又道:“我与你的推断相似,所以眼下我们只能做一件事。”
萧闳恭敬地道:“请将军指点。”
齐泰神色沉静,眸光之中波澜渐起:“等。”
……
望梅古道往北二十余里,双峰山脉东麓的密林之中,数十名披甲执刀的老卒艰难地开路,在他们后方是一支绵延的队伍。
人群之中,北燕东阳路兵马副总管秦淳形容狼狈,唯独那双眼睛如恶狼一般泛着幽光。
淮州北境战事爆发后,他曾出现在前线战场,后来他的旗帜依旧留在某处大营,人却悄悄退了回去。
秦淳麾下的景朝精锐一半留在来安战场,交由副将统率,在东阳路大将军张君嗣的指挥下继续参与厮杀。
他则率领另一半老卒悄然退出战场,一路潜行至沫阳路的安平县城,也就是此刻他们所处位置相对的双峰山脉西面,然后率其中的三千人进入茫茫群山。
这三千老卒大多在都元帅庆聿恭的夏山军里操练过,又都是擅于翻山越岭的景廉族人,因此才能执行这个极其艰难的任务。
王师道又提前准备了近千名身强体壮的老卒,这些人不参与战斗,只负责为景朝士卒背负额外的军粮。
除此之外,队伍中还有近百名察事厅密探,他们是此行的向导。
过往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察事厅一直在尝试摸索双峰山脉之中的道路,为的便是如今的淮州之战。
秦淳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随即望向一直跟在身旁的察事厅探子,问道:“还有多远?”
探子一直在观察沿路境况,心中早有准备,连忙答道:“禀将军,还有大概二十余里便能出山,然后往南二十里应该就可以到达望梅古道的出口,那里有南齐守军约两千人。”
秦淳思忖片刻,对身后的亲兵沉声道:“传令下去,再往前走十里便原地休息,睡到明天中午再继续赶路。”
“遵令!”亲兵肃然应下。
历经十一天艰难跋涉,秦淳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非常疲惫,想必那些将士们亦是如此。
纵然庆聿恭和王师道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这一路的艰难险阻仍旧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沿途折损了三百多人。
想到那些意外横死的属下,秦淳的心头便在滴血,可是他也知道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只要能攻占望梅古道,引主力穿山而过,雷霆一击拿下广陵,这足以底定淮州之战的结局。
一直到沉沉睡去时,秦淳脑海中依然想的是占据广陵继而顺取淮州的壮怀激烈。
翌日正午,足足睡了七八个时辰的景朝锐卒恢复了不少精神。
在走出这仿佛无穷无尽的大山之前,秦淳登上高处,对所有人说了一段极其直白且炽烈的话。
“我知道你们心里都窝着火,我也是,所以现在我就要带你们出现在敌人的眼前,杀光他们然后夺下望梅古道,让我们的同袍可以过来,不用再被堵在大山那头。”
“接下来,我会带着你们去广陵,你们应该都听说过这座富庶的大城。夺城之后,三日不封刀,女人和银子应有尽有,你们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我绝对不会说个不字。”
“此战功成,大元帅会给所有人表功,到那个时候你们就不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景廉一族的大功臣!所有人都会对你们高看一眼!家中的妻儿老小也会因为你们高人一等!”
“现在告诉我,敢不敢跟敌人拼杀到底?”
回应他的是无数道低沉却狂躁的声音。
“杀!”
秦淳怒吼一声,扬起手臂直指东方:“进军!”
南齐建武十二年,五月二十二,傍晚时分。
三千景朝老卒翻山越岭,出现在望梅古道附近,经过将近一个时辰的鏖战后击溃广陵守军,顺利打通这条致命的通道。
等候多日的景军主力开始横穿望梅古道,进入广陵府境内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往南牵制广陵军主力,另外一路挥师东进。
直指广陵城。
第59章 【请君入瓮】
五月二十日,广陵城。
段作章重新现身协助陆沉擒下游朴,随即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再度掌握四千守军,同时下达第一道命令:为了配合织经司肃清潜藏在城内的伪燕奸细,广陵城即日起戒严七日,原则上许进不许出。若真有特殊缘由需要出城,也必须经过守军、织经司密探和府衙官差三方人马的联合盘查。
广陵通衢南北,商贸极其发达,纵然战时也不会太过萧条,这样的规定自然会带来诸多不便。
若是换做平时,城内或许早就闹将起来,这一次却出奇地安静。
究其原因,顾家倾塌的例子就摆在所有人眼前,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跟北边的细作扯上关系。
有段作章坐镇军中,游朴及其十余名亲信的落网也没掀起波澜,一个个五花大绑关进织经司广陵衙门。
绝大多数密探脸上的笑意压根无法隐藏,皆因这次的功劳实在太大。
头功肯定会记在陆沉与李近的身上,下面的人亦不会心生怨望,因为按照织经司的规矩,历来是出力之人皆有份。
只不过陆、李二人没有时间整理这次行动的始末,第二天上午他们便被请到府衙议事,除了知府詹徽之外,段作章亦在此等候。
正堂内,四人依官阶高低分别落座。
虽说无论詹徽还是段作章都非常重视陆沉,却也不会在这种细枝末节上故意作态。
“今天清早我接到齐指挥使的回复,他在信中提到一事,三条古道西边都出现伪燕军队的身影。”
段作章简单直接地开口,与陆沉那场深谈让他放下心结,恢复往昔完全沉浸在兵事之中的专注,目光亦显得锐利刚毅,继续对三人说道:“从这些迹象来看,陆干办之前的判断很准确,伪燕和景朝的确是在打广陵城的主意。”
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堂内四人代表着如今广陵城的核心权力层,他们的想法将会决定城内广大百姓的命运。
詹徽看向段作章,忖道:“从常理而言,敌军无法强行攻破古道,对否?”
段作章答道:“没错,但是依照齐指挥使的看法,敌人摆开这等架势说明他们肯定有办法,否则伪燕察事厅不会在城内做这么多准备。现在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即敌军攻破某条古道,然后主力部队穿过双峰山脉,进而强攻广陵城。”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而且单论军事眼光和沙场阅历,其他三人显然不能和段作章相比。
詹徽微微皱眉道:“广陵城至少还有大军坚守,而且城墙高耸坚固,现在又肃清了内部的隐患,敌军没那么容易登城。但是泰兴府……先前萧大都督将泰兴军调往北境参战,城内估计没留下多少守军,万一敌军绕过广陵冲向泰兴,刺史府可万万不能有失啊。”
段作章略感惊讶,他以前和这位知府接触不多,没想到对方对于军事也非一窍不通。
这时他忽然想起,詹徽在十多年前就曾参与过守城之战,于是语气中多了几分敬意:“府尊想得周到,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敌军若真能冲破古道的阻碍,广陵城必然会是他们的目标。倘若绕过广陵,无论是往北威胁边境防线,还是往东进逼泰兴府,城内这四千守军随时都可以抄截他们的后路。”
詹徽此刻也明白过来,颔首道:“将军言之有理。既然如此,我们应该马上将此事禀报都督府和刺史府。”
段作章道:“在下正有此意。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确定守城的方略,万一敌军兵临城下,我们必须做好苦战的准备。广陵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伪燕和景朝既然将这里定为胜负手,前来攻城的肯定是最强的精锐,哪怕他们只能携带最简陋的攻城器械,城防的压力仍然会很大。”
詹徽看向一直安静旁听的织经司二人,旋即正色道:“我等皆不擅长军事,守城的安排自然要由将军决断。”
段作章没有矫情客套,点头道:“多谢府尊信重,在下自当竭尽全力。有几件事需要诸位相助,首先便是安抚城内百姓,一旦战事来临,最重要的便是我们自身不能乱。”
詹徽应道:“将军放心,本官保证不会出现差错。”
段作章继续说道:“其二,需要大量民夫运送守城器械和伤员,必要时还得修缮城墙。敌军未必能破坏城墙,但我们最好还是提前有所应对。”
詹徽毫不犹豫地道:“没问题,稍后我便让府衙属官操持此事。”
段作章道谢,又道:“如今城内只有四千守军,应对敌军前几波攻势没有问题,但如果战事太过惨烈,守军兵力很可能捉襟见肘。故此,在下希望府尊能召集城内乡绅士族,将各家的护院勇士集中起来,或能发挥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