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 第20节
想了想,没什么可以安排的,苦下最后说,“眼看着就快过年了,俺等会要去县里置办点年货,你们几个谁跟着俺去?”
于四林最先举手,“俺俺俺!俺要去!”
他好久没出去了,在家里可把他憋坏了,这一个冬天除了干农活就是干农活,他可太想出去溜溜了!
一说到要出去,家里的人就没有一个不想的,但也不能一大家子全都一起去,村里的牛车也拉不下。
这牛车还是刘家村跟王家村合并的时候,刘家村他们带过来的,是刘家村在这场雨灾中唯一没有受损的重要财产了。
苦夏把粥喝干净了,扒了一个鸡蛋吃了碗筷一撂,这才说道,“去不了那么多,俺最多只能带两个人帮俺拿东西就成。”
几个人一合计,还是让家里块头最大的于大林和于二林跟着去了。
于四林眉毛都皱在一起了,拽着苦夏的袖子哀求,“哎呀,娘,您就带我一起去吧,俺这么小一个人都不占啥地方,俺这都好久没出去了,您就让俺跟着吧!”
苦夏眼睛一斜,“你可拉倒吧你,这两个月你吃的比谁都多,还光长分量不长个头,你这宽的都有俺两个了,真好意思说不占地方?你要是非去也行,你跟着牛车在下边跑,俺不拦着你,别说你去了,你带着家里所有人去都行。”
这两个月里,家里鱼肉米面从来就没断过,于四林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家伙得了营养,身体一个劲儿的吸收,也不知道是咋回事,这个子就是长不上来,还是保持在一米五左右的样子,身上倒是越来越壮,整个人看起来像是个方形。
苦夏一说于四林就更丧气了,“娘啊,您不能这么对俺,您以前最疼俺了,现在咋这么凶啊!”
苦夏眉毛一竖,瞪着他道,“咋?嫌俺凶?行啊,俺不凶你,俺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只要你能受得住。”
于四林在脑海里把老娘平日里对待二丫的态度代入到自己身上,老娘满脸的褶子都是名为温柔的光,笑眯眯的叫他四乖乖,瞬间他就打了个激灵!
于四林疯狂的摆手,“不不不不不!不用不用了,娘快点去县城吧,早点儿去早点儿回来,俺在家里等您!”
苦夏看他满脸惊恐的模样很是不解,不知道于四林这孩子脑袋瓜子里自己想了些啥?
面对于文渊的时候苦夏又换了另一副面孔,面目温和,带着点儿尊敬,“先生,家里的笔墨纸砚还有没有?要不要俺去县城再带点回来?您需不需要啥东西?要是需要尽管和俺说,俺一定帮您都置办齐全了!”
这可是他们全家人乃至全村人的老师,必须得照顾到位,这放在学校里,那就是员工福利,只要她的待遇足够好,还怕这于秀才到时候跑了吗?
于四林一看苦夏对待他和于文渊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不禁更加郁闷,变了变了,娘真的变了,娘都不疼他了,他在家里要失宠了,先是有个小福宝,现在又来了个于秀才,他要排在家里最后边儿了!
苦夏的态度弄得于文渊很不好意思,推辞道,“您比我年长几岁,怎么能对我用‘您’呢;家里的笔墨纸砚都有,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在您家里住着有吃有喝,我就很满足了,多谢老大姐费心。”
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还能教人读书,给自己挣口饭吃,他真的很满足了,马上就要年过半百,本以为自己一个穷秀才会饿死在路边,没成想碰到这么善良的一家人收留,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用心的教导于家的几个小辈,将自己毕生所学皆倾囊相授!
据他观察,于家小孙子于才最为聪慧,是块读书的好苗子,其他的像于四林和于德都差点事儿,但只是和于才比起来,要说在普通人里,已经是顶不错的了。
就连才六岁的于大丫都是个聪明娃。
小闺女于小妮也还成。
于大林于二林就不是读书的料子,说起书本上的知识就头疼,讨论种地的时候却说的头头是道,他们的读书之路只到认字明理为止了,想要考取功名是不可能了。
最让于文渊意外的是李来弟,没想到她居然是个认字的,这在农户家庭里很是罕见,一问才得知李来弟有个已经过世的秀才爹爹,她原来的名字也不叫李来弟,是跟着娘二嫁,后爹给改的这个名字。
李来弟的原名叫李欣瑶。
对于能再次读书习字,李来弟,现在是李欣瑶了,李欣瑶是欢喜的。
她既然愿意学,于文渊就愿意教,他可不管什么女子不用读书的屁话,他认为,只要是你真心想学,不论男女老少,学到手了就是你自己的,知识不分男女老少,只有那些无聊的人才分。
吃过早饭,苦夏和于大林于二林坐着村长赶的牛车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起去往县里。
前两天下的雪还没化,村长不敢快走,一伙人都是熟悉的,在牛车上慢悠悠的晃着说话倒也不觉得憋闷。
苦夏这次来县里除了置办年货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打造新农具。
这款新农具绝对会给农民朋友们带来很大的惊喜!
第42章 打造新农具
说的这么神秘,其实就是在现代世界农民们都会使用的手扶拖拉机。
只不过碍于条件限制,苦夏改成了适合这个时代人工驱动的半自动耕地机。
苦夏在空间里找到了设计图,在众多设计图纸中,她选择了能同时耕多垄地的耕地机。
这台耕地机上可以安装镐头,锄头,镰刀等等来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
苦夏在原有的设计图上改了改,把全机械化去掉,改成半自动化的图纸拿到铁匠铺去请铁匠打造出来。
还有一套农具的图纸,后世的农具经历过农民们不断的改良,用起来省力又便捷,比现在笨拙的工具用起来好用多了。
这个世界就连人工驱动的犁都没有,就靠着一人一锄头的刨,实在是太费事了。
这个手扶的耕地机,都不需要牛拉,只要人轻轻一推,给上的动力就已经足够耕地,省时省力又省心。
在现代世界这种小型的人工农具几乎已经没多少人用了,全都是机械化作业,包括播种、培土、打药等等等等,大大节省了农民朋友们的时间和力气。
坐着老村长赶的牛车晃悠了一个半时辰才到县里,苦夏打发了于大林于二林兄弟两个去买年货,自己带着图纸找到了上次她送风箱的铁匠。
图纸只有耕地机其中一部分,她打算多找几个铁匠打造出零件来,然后回到家里自己组装,她心里还想用耕地机赚一笔,图纸绝对不能这么早就泄露出去。
这个铁匠很靠谱,手艺也挺不错,苦夏愿意再找他帮忙。
铁匠对苦夏挺有印象,这个神奇的老太太只不过拿了一个小木头箱子,就提高了炉火的温度,他一直惦记着。
“大娘,这次又送些什么稀罕对象过来?您不知道您上次送我的风箱可是帮我揽了不少活计,整个县里的人都爱过来找我打铁,说我打出来的东西又结实又好用!”
苦夏看铁匠还在忙,就让他先忙着,她等一会儿就行。
等铁匠忙完,铁匠铺子也没多少人了,苦夏才从怀里掏出几张图纸给他看,“俺这次没给你送啥好东西,就是想让你看看这个东西能不能成?”
铁匠接过几张图纸仔仔细细的研究半天,越看他眼睛越亮,摩拳擦掌的恨不得现在就按照图纸上所说打造出一个来看看效果!
图纸上面全都是农具,是他有些熟悉,但又不熟悉的,他这个老铁匠一看就知道是根据他们现在所使用的农具加以改良,变得更加顺手。
铁匠客客气气的把苦夏请到里屋细说,“大娘,您这图纸是从哪儿弄来的!这上面的设计也太太太太太奇妙了,怎么想的把这块铁打造成这个模样,居然能达到成这样的效果,你说我们咋就没想到呢!”
铁匠捧着图纸兴奋不已,“大娘,您现在是要把这活交给我来做?您放心,只要您把这活儿交给我,我不收你一分工钱!保证把你把这活儿干的漂漂亮亮的!”
他就想过个瘾!
“也不知道您是在哪儿认识的神人,还是您自己设计的?这也太厉害了!”
苦夏笑了笑,缓缓说道,“铁匠小兄弟,俺能拿着这些图纸来找你,除了想让你帮忙打造出这些东西以外,还有俺想跟你合作。”
铁匠一听这个词儿来了兴趣,“合作?这话是怎么说的?”
“你瞧这些农具是不是看着就好用?这么好用的东西,总不能俺一下人用,咱是不是得想着造福百姓,造福俺们这些做农民的?”
苦夏一说,铁匠就听明白了,“我知道了,大娘,您是说从我这儿打造工具,然后卖出去,您从中收提成?”
苦夏摆了摆手,她想的当然不止如此,“这绝对不行,铁匠小兄弟,这些农具看着简单,但造价绝对要比俺们现在使用的农具贵许多,不说别的,就说人工,铁匠兄弟要是把打造这新式工具的功夫还用打造老式农具价钱卖出去,你自己心里能愿意?”
铁匠想了想,点了点头,这倒确实,他是铁匠,这图纸一看就知道要耗费的人力绝对不少,要是按照原来的价钱卖出去,他可亏大发了。
“那大娘您的意思是?”
“俺的意思,是租借。”
“租借?”
铁匠一琢磨,这个想法不错,要让他价钱卖的低了,他不赚钱肯定是不愿意的,但要是价钱抬的太高农民们就算再看好,这农具也买不起。
可要租借就不一样了,这农具的结实程度可以重复利用,老百姓们只要支付很少量的租金就能租借一套替他们省了不少人力的农具回家,怎么看怎么划算!
苦夏和铁匠来来回回的商量,最后敲定二十文钱租借一次,一次为一整套农具,没有钱可用粮食顶换,他们两个四六分成,铁匠这个又出力又出材料的六,苦夏毫不客气的拿个四。
别看这些钱听着挺少的,可是积少成多,别忘了他们销售对象是农民,农民是没有太多钱的,假设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二两银子,刨去吃喝嚼用,剩不下太多钱。
只有他们的工具又好用又便宜,农民们才会愿意过来借,等他们用着真的好了就会攒攒钱过来买。
不过根据苦夏估计这东西只是短期利益,到后期市场泛滥,肯定会有盗版货出来,现在就是卖个稀奇,毕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东西,只要是个铁匠看一看就能明白。
把农具的事情谈好,苦夏才拿出她最终的目的,她把一部分的零件图纸交给铁匠,让他按照这上面的做好,到时她亲自过来取。
铁匠识趣的没有追问这些零件是用来干嘛的,只是跟苦夏打包票说全都包在他身上。
这个世界一两银子为一贯铜钱,一贯铜钱就是一千文,苦夏交了两贯铜钱的定金又和铁匠签订了字据才离开。
苦夏没有看到,在她走后,有一穿的破破烂烂的人在铁匠铺子底下,贼头贼脑的往里面看,一直到苦夏走了他才离开。
第43章 刘家的热闹
这个偷偷摸摸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家村的赖子王狗子。
王狗子也跟着他们一起来了集市,他是拿着他爹砍的木柴过来换钱的,就在铁匠铺子对面,没成想正巧碰见苦夏来这,好奇就躲在旁边看苦夏做什么。
听苦夏滴滴咕咕和铁匠说了半天又见她拿出两贯铜钱来,王狗子心里有了谱,心说这于老太太可是发了,随手就能拿出两贯铜钱来,要知道他们家这么多年都没攒下过这么多钱。
又听于老太太和铁匠敲定了生意,王狗子不禁恶从心起,可想了想,上次被于大林他们打了个半死,这个恶念又打消,只能在心里偷偷惦记着。
坐着村长的牛车往回走的时候,苦夏一直能感觉到蹲在车尾的王狗子不住在她身上打量的视线,她并没有去在意,只当王狗子是看见她家里买了不少东西眼馋。
这一趟出去苦夏可没少买东西,吃的喝的用的穿的一应俱全,粮油酱醋、给孩子们买的甜嘴的点心和糖人等等,又给家里人每人都扯了一身布料回去,让刘有香和李来弟这两个手巧的做衣裳,就连于文渊都没落下。
于文渊说是不要,但不能真不给他买,他那一身衣服都已经旧的不象样了,还带着好几块补丁,于家又不是没有钱,就苦夏那些县里赏赐下来的银子,他们要是省着花,这一辈子都不用去赚钱。
普通老百姓一年能挣上一两银子就不错了,他们家一共有一百五十两银子,都能养活整个王家村了。
所以花起钱来苦夏可谓是财大气粗,既然要过年,那就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富裕年,这样来年才能有好日子好收成。
买的东西满满当当堆了大半个牛车,去集市的几个人里就苦夏他们买的东西最多,村长贴心的让先把其他人都送回去,然后单独把他们家的东西用牛车送到于家,这才要走。
苦夏叫住他,拿了一包点心和一包酥糖,强行的塞到村长手里,让他拿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吃。
村长再三推辞不过,只能红着老脸收下了。
小心的把点心和糖果揣到自己的怀里,谢过苦夏这才往家里走去,这牛车是村里公用的,现在交给村长饲养,他得回去给牛弄点干草料喂喂。
苦夏招呼还留在家里的人都出来把东西往家里搬,于小妮领着于大丫从她们的房间里走出来,李欣瑶背着小福宝在厨房,其他几人不知道去哪儿了。
就连于文渊都没在家。
于大林往家里看了看,见没再有人出来问道,“其他人都去哪了?”
李欣瑶叹了一口气,往刘大壮家的方向看了一眼,语气里带了点厌恶,“可别提了,还不是那刘家人,老三今儿早上去看热闹,帮着把人给撵走了,可下午那群人又来,老三去劝,结果把自己搭了进去,这会儿人家缠着他不放呢,这不于秀才过去了,他懂得多,没准能把老三救回来。”
能让李欣瑶这么嫌弃的刘家人,除了刘大壮的亲人苦夏不做他想。
自从这家人来到王家村,他们没有一天闲着的,两家人离得近,苦夏只要在家基本上都能看见那一家人特别不要脸皮的拖家带口住到刘大壮家里,刘大壮要是不给开门,他们就往门口一躺,哭天喊地,街坊四邻都看着,刘大壮只能把他们让进去。
根据于三林这个最能看热闹的人所说,那家人去了刘大壮家里不光又吃又喝又白拿,还得对着刘大壮和他媳妇儿指指点点,非让刘大壮休了刘大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