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34节
乔家的花园客厅丝毫不输外头酒店的宴会厅。宴会厅穹顶高悬着三盏巴洛克式水晶吊灯,墙壁下半部是深棕胡桃木护墙板,八扇落地长窗朝向花园全开。宴会厅内的长桌铺着象牙白的蕾丝桌布,每套餐具旁都摆着一小束用丝带绑着一朵粉玫瑰。
“宁宁。”正在检查宴会厅摆台的是宁宴的前厅值班经理。
取餐区现在只上了茶点,岳宁见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端着盘子进来,便弯腰用不太熟练的上海话问:“军军吃什么呀?”
“小嬢嬢,我要那个。”小胖手指着蛋挞说。这个小家伙是乔君贤大爷爷的曾孙,岳宁和乔君贤还没结婚,家里人让小家伙叫她“小嬢嬢”。
岳宁拿走他的脏盘子,帮他重新拿了一个盘子,夹了一个蛋挞。小家伙说:“姆妈、奶奶和太太都要。”
“好。”岳宁正要帮他拿,听见一声洪亮的声音:“不要听他瞎说,他已经吃好多了,等下吃饭就吃不下了。”
来人是乔君贤大爷爷的孙媳妇。大爷爷家的堂哥曾下放偏远农村,住在人家隔壁,那家人不嫌弃大堂哥是个资本家,就把女儿嫁给了大堂哥。
后来大堂哥回城,想方设法把母子俩也一起接回了上海。
听说大堂嫂怕给大堂哥丢人,原本还不想来港城,是大爷爷一家子都对她说:“君贤的女朋友还是从西北来的呢!”
她一来,发现岳宁这个西北姑娘比上海姑娘还时髦,当场说大家都骗她,惹得大家笑了一场。
“妈妈说,军军不能再吃了。”岳宁跟小朋友说。
大堂嫂脸一虎:“再吃,我让你吃藤条。”
小朋友看看妈妈,又看看门口:“爸爸。”他“噔噔噔”跑过去,一个脸上有风霜的男子弯腰抱起孩子。小朋友对他说:“爸爸,姆妈说让我吃藤条。”
岳宁叫了一声:“大哥。”
“哎。”大堂哥看见岳宁盘子里已经有一个蛋挞了,接过盘子问小朋友,“军军还要吃吗?”
“要。”爸爸来了,小家伙有人撑腰了。
大堂哥把蛋挞递到老婆嘴边:“你吃一半。”大嫂嫂咬了一口,小朋友张大嘴巴:“啊啊……”等着爸爸喂剩下的半个。
只见大堂哥把剩下的半个蛋挞吃了。小朋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爸爸的嘴巴,看着爸爸把剩下半个蛋挞吃完了。
大嫂嫂脸一下子爆红,大堂哥若无其事地说:“军军不吃了,姆妈就不会打军军了。爸爸帮了军军,爸爸好不好?”
小朋友一下子没转过弯,过了好一会儿才说:“爸爸好。”
岳宁也被大堂哥哄孩子的本事给惊到了。
“宁宁,等下吃饭的时候,我和你嫂嫂一起找你商量个事儿。”大堂哥跟她说。
岳宁知道大堂哥现在在上海一家国营开关厂工作,这次来找乔君贤咨询如何开拓市场,也知道岳宁跟粤交会关系密切。过两天秋交会开始了,他大约是想问这些事。
“成。”
夫妻俩带着孩子转身,岳宁见大嫂嫂伸手拧了一把大堂哥,大堂哥不知道耳语了什么。大嫂嫂没好气地往前走了两步,大堂哥牵着孩子追了上去。
岳宁笑着往厨房去,厨房里陆培德带队,除了带了范秀琴和其他两个小学徒,尼古拉斯也跟了过来。尼古拉斯迷上了范秀琴做的炸酱面,学会炸酱面后,又发现范秀琴做的馍馍也好吃,这下好了,他一心想跟范秀琴学做面食。中国面食种类繁多,范秀琴进国宾馆这些年光学面食就做出了花儿,以尼古拉斯这个学法,岳宁怀疑他来这里学一年估计还在学面食基础。
尼古拉斯见岳宁进来,抓起一把手擀面:“宁,我的手擀面,秀琴说已经‘棒’。”
正在做奶油蘑菇鸡的范秀琴不太懂英文,听见“棒”,翘起大拇指跟尼古拉斯说:“你很棒!”
“秀琴,奶油。”短短时间,尼古拉斯已经能蹦出几个词了,而且还是带着北京口音的,可见受范秀琴影响之深。
范秀琴往锅里倒入淡奶油搅拌,嘴突然冒出一个词。
“对。”
岳宁见范秀琴把一大碗鸡腿肉丁倒入锅里翻拌。
尼古拉斯看了一眼:“ok。”
美食是世界性的语言,放在范秀琴和尼古拉斯身上再准确不过,两人不用翻译,一个说中文,一个说法文,加上手势,就能沟通,没两天翻译就没太多作用了。这不,尼古拉斯拿来一盘刨好的黑松露片,范秀琴舀奶油蘑菇鸡进小汤盅里,尼古拉斯放上黑松露片。一搭一档,很顺滑。
岳宁走到陆培德边上,陆培德揭开锅子,里面是鳗鱼炖羊肉,揭开锅,鱼羊的香浓气息便飘了出来。
她背后,一个厨子正在把两大盘帝王蟹放进蒸箱,边上还有一盘等待放入蒸箱的是帝王蟹的蟹黄调和了鸡蛋,直接放在蛋壳里,放上一块鹅肝,做成蒸蛋,出菜前还要点缀鱼子酱。
岳宁转了一圈,回过去时,尼古拉斯和范秀琴已经在小炖盅上盖上了酥皮,刷了蛋液。
尼古拉斯转身拉开烤箱,一大盘惠灵顿牛排出炉。牛排出炉还要醒上十五分钟,刚好把鸡肉酥皮派放入烤箱。
陆培德提醒大家:“准备出菜了。”
第280章 午宴
午宴开席,宾客们陆续步入花园客厅,乔君贤拉着岳宁与乔大堂哥夫妇同席而坐。
大嫂嫂转向大堂哥说道:“我坐在这儿照顾孩子吧,你帮我拿些吃的过来。”
“嫂嫂,你跟我一起去呀!今天的菜都是我们店里的厨师做的,每道菜的食材和做法我都熟悉,可以给你介绍。”岳宁挽着大嫂嫂的手臂说道。
大堂哥也在一旁鼓励:“秋芬,你先跟宁宁去看看,我留在这儿照管军军。”
大嫂嫂便随岳宁一同前往取餐区。岳宁先带她来到冷菜区,只见排列整齐的小碗里盛着配好佐料的鲷鱼鱼生,岳宁拿起一碗提醒道:“嫂嫂,这鱼片是生的,你可能吃不惯。”
“谨行倒吃得惯,他们家喜欢生腌螃蟹、虾,有时候河虾放进嘴里还会跳呢!”大嫂嫂说道,“但我是一点都不敢碰。”
“这里还有生腌螃蟹。不过这个桂花扎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岳宁说着给她夹了两片,自己也拿了一片,“再尝块乳鸽吧。”
看见熏鱼,大嫂嫂主动夹了一块:“这个我知道,是熏鱼。”
前方摆放着宁波呛蟹和话梅花雕醉蟹,岳宁介绍道:“嫂嫂,试试这个熟醉大闸蟹,虽然是醉蟹的做法,但已经蒸熟了,适合想吃醉蟹又不敢吃生的人。”
大嫂嫂伸手去夹凉拌牛肉,岳宁连忙提醒:“这道菜有点辣。”
“辣点好!家里没人吃辣,我想做点辣菜都难,做多了怕浪费,做少了又不好调味。奶奶知道我喜欢吃辣,偶尔会特意给我做,但她做的菜总是甜多辣少。老人家疼我才费心思做,我当然要吃完啦。”大嫂嫂感慨道。
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秋芬,背地里说什么悄悄话呢?”
大嫂嫂回头,只见乔家两位老太太正站在她们身后。
“大嫂嫂在夸您做菜好吃呢!”岳宁笑着打圆场,“大奶奶,等会儿一定要尝尝蟹粉小笼包,是锦华饭店老师傅的独家配方。”
大老太太笑着点头:“好。”
来到热菜区,鳗鱼炖羊肉正用明火加热,深褐色的汤汁裹着大块鳗鱼肉和羊腩,浓郁的鲜香混合着陈皮香气扑鼻而来,岳宁让嫂嫂舀一块鳗鱼和羊肉尝尝。
大嫂嫂看着切开的惠灵顿牛排疑惑道:“这肉怎么还是粉的?没熟吧?”
“傻孩子,牛排就得吃这种带粉的。”大老太太说着夹了一块,“这牛排做得好。”
“大奶奶,等下记得拿一盅黑松露酥皮鸡肉派,是正宗法国大厨的手艺。”岳宁一边说着,一边替大嫂嫂拿了两块帝王蟹腿和一盅蒸蛋。考虑到嫂嫂爱吃辣,她又特意推荐了南洋风味的辣炒螃蟹。
大嫂嫂再挑了些适合小朋友的食物,和岳宁一起回到座位。
两人刚坐下,乔君贤和大堂哥便起身去取餐。军军盯着大嫂嫂的盘子直咽口水,大嫂嫂递给他一颗虾球,岳宁连忙提醒:“嫂嫂,先把虾球切开晾一晾,里面还很烫呢。”
军军耳朵尖,立刻用小胖手护住虾球:“军军自己吹吹。”说着便呼呼地往虾球上吹气。
“不急,慢慢咬开,吃慢点。”岳宁摸着小家伙的头说道。
“哦哦!”
军军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眯成一条缝,含着食物含糊不清地说:“小嬢嬢,不烫啦。”
“慢点吃,别噎着。”岳宁轻轻揉了揉小宝的脑袋。
大嫂嫂尝了口辣炒螃蟹:“这不是普通的辣炒螃蟹,怎么有咖喱味?”
“对呀,这是香辣咖喱风味的,带点新加坡特色。”岳宁解释道。
“我想配点米饭,用这汤汁拌饭肯定香。”大嫂嫂说着便要起身。
岳宁连忙摆手:“嫂嫂别急,一会儿有蟹粉拌饭。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季节,怎么能错过这口鲜呢?”
岳宁自己则端起帝王蟹蟹粉蒸蛋,这是日式茶碗蒸的做法,用帝王蟹蟹粉与蛋液蒸成嫩滑的蛋羹,上面点缀着一块丰腴的鹅肝和鱼子酱,口感层次丰富。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起乡间往事,这是她们最投机的话题。岳宁说起在蔬菜生产队捡萝卜缨子、白菜叶时,被社员踩烂篮子的窘境;大嫂嫂则摸着军军的脑袋,回忆起在生产队时,大堂哥作为“资本家“干最重的活却评不到一等工分,她心疼丈夫,便偷偷帮他干活,只为不让他被人看轻。
说到这里,她神情有些落寞:“那时候总盼着能歇一天,可真跟着你哥来了上海,天天闲着反而不适应。奶奶会弹钢琴、会请人来家里喝咖啡,她还有事做,我每天睁开眼就围着军军。刚开始我还闲着给军军做鞋做衣服,可奶奶、姆妈、姐妹们看见好看的就给孩子买,连小奶奶和婶婶都常让君慎、慧仪送东西来,军军什么都不缺……”
“军军还要吃球球!”小家伙突然插话。
岳宁刚要起身给孩子拿吃的,乔君贤和乔谨行端着食物回来了。乔谨行放下盘子,又递来一个盖着酥皮的汤盅:“军军,咱们吃奶油蘑菇鸡。”
他握着孩子的手,教军军用勺子敲打酥皮。平时吃饭敲碗会被爸爸敲脑袋、骂“没规矩,长大要当叫花子“的军军,此刻得到爸爸允许,兴奋地连敲两下,酥皮落入奶油汤中,热气裹挟着奶香与松露香扑面而来。十月的黑松露呈褐色,脆嫩爽口,香气柔和,与奶油汤融合得恰到好处。
“好香啊!”大嫂嫂忍不住赞叹。
大堂哥见状起身问道:“你们还要吗?我一起去拿。”
“大哥,不用麻烦,我叫侍应生送过来。”岳宁随即招呼巡场的侍应生,“请再帮我们拿三盅奶油蘑菇酥皮派。”
“好的,马上来。”
小朋友对着汤盅呼呼吹气,开心地吃着蘑菇鸡肉汤。
席间,乔君贤聊起大堂哥所在单位订单不足、效益下滑的现状。大堂哥听说乔君贤靠小家电打开了销售渠道,便向堂弟讨教经验。
其实乔启明第一次去上海时,得知乔启晖已离世,悲痛之余想把哥哥一家接到港城,当年乔家两子分处两地,本是乱世中大家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量,如今乔家产业虽不说均分,长房至少也该有一份。
但大老太太否决了这个提议:当年江阴万船沉江,只为拖延日军沿着长江而上的时间,为上海和南京西迁争取时间,乔家的轮船大半沉入长江口,剩下的资产多数留在内地并一路西迁,次子只带走港城的六条船,抗战年间两房家财几乎散尽。如今二房的家业全是乔启明打拼出来的,兄弟感情再好,妯娌再亲,账目也得清楚,长房不能随意拿取。
大老太太只说:“就留在上海吧,孩子们以后若想出去闯荡,哪个想走就让他走,不必举家搬迁。”
正因大爷爷一家这般,乔家上下更想帮衬。但大堂哥的单位主要生产电力系统用的电气设备开关,港城和新加坡都缺乏相关资源,目前全球这个领域最强的是日本和德国。
岳宁思索片刻,对乔君贤说:“问问pn公司啊,他们有电气事业部,你去谈谈看。”
pn此前请乔君贤拍过相机广告,效果极佳,虽说产品本身性价比高,但pn认为乔君贤的形象功不可没。这次他们想请乔君贤代言电视机,乔君贤起初以“自己做小家电,不适合代言竞品“为由推辞,对方却表示两者不冲突,愿意接受。
岳宁看得明白:对方恐怕早已盯上乔君贤的工厂和内地销售渠道,伺机收购益美。但她觉得不妨先答应,电视机和电饭煲同属家电领域,将来乔君贤再为自家产品打广告就顺理成章了。
虽说双方各有打算,但表面上合作愉快。
“行,我去问。就算跨事业部,也能请他们牵线搭桥。”乔君贤点头,“等哥哥婚礼过后,我就去谈。”
“大哥,君贤帮你联系日本公司,我带你进秋交会,你们虽不能参展,但可以进去派发名片。”岳宁提议,“今年已经听说要把粤交会下放给各省,明年或后年各省就会自行组织参展,咱们先占个先机也好。”
“我们平时都是开介绍信,还没印过名片呢。”大堂哥切开牛排,分了一小块给军军。
“我来帮你印。”乔君贤说。
“顺便帮我们厂长也印一些。”大堂哥补充道,“我下午就打电话给厂长,让他来粤城和我汇合。”
“没问题,你把资料给我,我让人加急赶制。”乔君贤应下。
大堂哥看向大嫂嫂,略显迟疑地对岳宁说:“宁宁,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我和你嫂嫂看了你的'宁小厨',想帮她开一家类似的小店,你能帮忙吗?如果涉及秘方不便透露,就算了……”他一边给军军剥蟹肉,一边解释,“你嫂嫂很聪明也很勤快,虽说没正经文凭,但识字、看报、算账都没问题。来上海后,我想帮她在街道找份工作,可现在知青返城太多,街道也难安排。我们家条件不算差,再去要这个名额,也实在为难街道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