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21节

  岳宁刚将糟钵头的汤汁咽下,被陆育德端出来的孔雀吕宋翅吸引了目光。只见那金钩鱼翅堆叠成孔雀身体,蛋粑与红辣椒镶嵌的斑斓图案在盘中舒展,胡萝卜雕刻的孔雀头颈栩栩如生,尾羽尖端还缀着几粒晶莹剔透的鸽子蛋,做成了孔雀翎。
  “好手艺!”上海二商局的领导赞叹道。
  周大厨也凑过来,肥厚的手指点着盘边:“漂亮,陆家菜名不虚传。”
  陆育德嘴角微微扬起,参赛的厨子里他最年轻,那个谁的青椒炒肉丝做得再好,也只是一道家常菜;挂名宫廷菜的苏造肉,实际上早已经是追求重口味的平民菜。只有陆家菜,依然保持着精致国宴菜的水准。
  岳宁拿了碗勺舀了一勺鱼翅,再夹了一点配菜品尝起来。当第一勺清汤入口,食材交融的醇厚之中,有一股尖锐的鲜味。
  之前大家只是在录像里见过岳宁,知道她被称为厨艺天才,却未曾亲见。可就在刚才,她让凭着一道苏造肉名噪京城的周大厨叫出一声“岳师傅”,大家便都知晓了这个姑娘确实有真本事。
  现在众人都在等她点评,岳宁放下汤匙,看向陆育德:“陆师傅,这孔雀吕宋翅造型堪称一绝,但……”
  她顿了顿:“但调味上,你加了味精。不是说做菜不能加味精,我平时也用味精。只是陆家的这道汤,代表着中餐熬汤的最高水准,用味精提鲜,总归不太合适。另外,这次比赛的地点是港城。我们粤省煲汤,讲究纯正自然,很少用到味精。宁宴和宝华楼的鱼翅汤,都是陆哥来了之后,调整过味道的,就是以陆家的汤为基底。但凡到港城的同行,大概率都品尝过宁宴或者宝华楼的鸽吞翅和黄焖鱼翅。有了对比,就能尝出你这汤里细微的差异,你要注意一下。”
  陆育德捏紧了拳头,脸色紧绷。岳宁转头跟董银奎说:“董二叔,我的意见只做参考,我自己有宝华楼和福运楼两支队伍参与比赛,如果参与评判的话,有失公允。”
  董银奎没想到陆育德这孩子会出这样的问题,这次选拔,老陆为了避嫌,坚持不来上海,可自己要是做决定淘汰育德……
  第262章 陆育德发怒
  听到董银奎宣布北京队选出裕丰楼、上海队选中锦华,陆育德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盯着评委席上的岳宁,指节因攥紧椅子扶手而发白,那个丫头片子的点评像根刺,扎得他耳膜生疼。
  “这是我不行吗?”他突然冷笑一声,冲出后厨,站在走廊尽头狠命抽着烟。
  “育德,比赛总有输赢……”
  “少来这套!”他突然转身,眼里满是怒意,“明明是她打压人。上海提供的鸡,不是我们北京指定养鸡场的鸡,口味上有点偏差,我用一点味精调整一下口味,怎么了?味精发明出来不是让人用的吗?”
  董银奎皱眉看着他扭曲的表情:“你这次确实……”
  陆育德越说越激动:“陆家菜什么时候轮到外人指手画脚?我给首长做菜时,她还在西北玩放羊呢!”
  听他这么说,董银奎懒得跟他争执,到底只是老友的儿子,不是他的儿子。
  他拍了拍陆育德的肩:“没事的,明年还会有机会。”
  “我不稀罕。”陆育德嚷嚷。
  随便他了。董银奎回到后厨,听见一阵笑声,老周的声音:“小岳,你这么一小撮菜,卖那么贵,那不是坑人吗?”
  岳宁正在给厨师们演示法式摆盘。
  不能参加比赛,领导说还会跟港城宝华楼合作,送人出去进修两年,两年时间能长见识,还能赚钱。输赢反而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有这样的机会。
  “老周、老周,料包凑齐了。”锦华饭店的张大厨拿来了一个料包。
  周师傅一把接过料包:“我去做了。”
  看他风风火火的样子,岳宁说:“周师傅,您不用这么着急吧?”
  周师傅笑着说:“才五点二十,卤两个小时够了。咱们吃晚饭的时候,边吃边聊,结束肯定不早的,刚好让大家都尝尝。”
  一起来参赛的厨师,都乐乐呵呵地看周大厨调卤水,谁也没在意,陆家那个小子没来。
  卤水调好,老周取来了两大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焯水之后,入油锅微炸。
  这一道工序倒是让各位老厨子不解了。
  老周说:“一来去掉些肥油,吃起来没那么腻,二来肉皮炸过,更容易入味。”
  “就像我们这里的走油蹄髈一样对吧?”上海的厨师问道。
  “差不多。”
  老周把炸过的五花肉,放进卤水里炖煮。他调低火候,用文火炖煮,砂锅里渐渐溢出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
  上海厨师抽了抽鼻子:“怪了,这味儿比你刚才的苏造肉清淡些,反而更勾人?”
  老周也在闻这股子的味道,平时客人踏入裕丰楼,都能闻到苏造肉的味道,都已经成了裕丰楼的特有香气了。这股香气没有之前的霸道,看似清淡,却让人口舌生津,多了一份雅致。
  把肉炖上,锦华的张大厨叫了一个小学徒过来,让他看着灶台,到了时间去叫周大厨。
  今天同行来比赛,晚上锦华有招待宴,岳宁和叶蕴娴一起去参加晚宴。
  锦华本就是老牌饭店,凉菜芙蓉鸽松,鸽胸肉切成细丁,炒成蓬松的颗粒,中间以圆形黄色的蒸鸡蛋为底,用蛋白拼出了白色的和平鸽加上橄榄叶,寓意和平。
  芝麻鸡卷里,除了鸡脯肉和芝麻油炸的鸡卷,还配了两只澄面做的小鸡仔,很是可爱。
  岳宁和叶蕴娴一人夹了一只嫩黄的鸡仔,一口咬下去,里面是甜糯的红薯馅料,就是这个装饰的小点,都很可口。
  这个时节正是莼菜上市的季节,岳宁给叶蕴娴盛了一碗:“姐姐,这就是莼鲈之思的莼菜。”
  叶蕴娴喝汤听岳宁说起莼菜的典故,锦华的总经理把新上来的红烧江团转到岳宁面前:“小岳,吃江团。这也是咱们这里的时令了。”
  岳宁用公筷夹起一块江团鱼肉放入自己的碗里,她拿起自己的筷子轻轻一戳,红润的鱼皮和雪白的鱼肉分离,送入口中,本帮菜喜甜,这鱼皮已经咸中带甜,雪白的肉鲜嫩。这个菜水准也不低。
  叶蕴娴吃完一块鱼肉,让人上了一小碗饭,用汤匙舀了勺汤汁浇在米饭上,岳宁发现她们叶家人还真是一脉相承,都喜欢用汤汁拌饭。
  在座的都是国内的顶级大厨,都认为自己的刀工也好,做菜的手艺也罢,那都是顶级的。
  但是看了录像,对比之后,发现好像是差那么一点,就像眼前这道的双龙吐珠,明明已经很漂亮了,为什么就没有录像里法国人盘子里擦几道酱汁好看?
  录像里也有岳宁做菜的片段,为什么他们一样是龙凤牡丹,花鸟鱼虫,整体摆盘就比他们的精致?
  岳宁以这道双龙吐珠为例:“你们看两条龙,一条是黄色主色调,一条是紫色主色调,已经颜色够多了,我们还用黄地描金粉彩瓷,这个盘子又不够大,颜色就显得略有些杂……”
  岳宁正在详细解答大家的问题,独坐在角落的陆育德突然冷笑一声,声音不大却足够让整桌人听见:“不过是花架子,真当摆盘学了西餐那套,就能算革新?”
  老周夹着菜的筷子顿在半空,岳宁却像没听见,转手给叶蕴娴布了块糟鸡:“这糟泥确实地道。”
  叶蕴娴刚要吃,陆育德突然重重摔了筷子:“假惺惺给谁看呢?港城那套崇洋媚外的做派,也配谈中餐传承?”
  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董银奎皱眉咳嗽两声:“育德,喝多了就去歇着……”
  “我没喝多!”陆育德猛地站起,椅子在地面拖出刺耳的声响,“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你们在抱港城资本家的大腿。”
  “懒得敷衍你们!”陆育德转身离去。
  岳宁看着陆育德的背影,不禁为陆永定大厨难过,陆大厨那样一个人,居然生了这么一个心量狭窄的儿子。
  场面一度尴尬,老周站了起来:“苏造肉应该好了,我去看看。”
  老周快步往后厨走去,打开砂锅盖,砂锅里小火慢煨两小时的苏造肉在氤氲热气中轻轻颤动。守灶的小学徒眼巴巴望着:“周师傅,肉香得人直咽口水!”
  用漏勺捞起肉块,大块颤巍巍的肉落在案板上,老周粗犷地将肉剁成一寸见方的肉块,拿了一个大碗,用菜刀挑起好几块肉放在碗里,从砂锅里舀了一大勺卤汤,把碗递给小学徒:“给,跟大家一起尝个味道。”
  边上正在做晚市的厨师们说:“谢谢周师傅。”
  老周把切好的肉放回锅里,直接端了砂锅出去。
  宴会厅里,陆育德离去后的尴尬尚未消散,老周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各位!尝尝用小岳的方子做的苏造肉。着急着吃,随便切了块,大家凑合。”
  砂锅盖揭开,醇厚的肉香漫过众人鼻尖,方才还沉闷的气氛瞬间被打破。锦华张大厨说:“香气淡了,但是味道特别舒服。”
  “是,我闻到这个味道,就知道两者差异在哪里了。这个味道就像这个摆盘一样,明明是少了,明明是简单了,但感觉就高级,特高级。”老周也没什么大厨的架子,站着给大家用勺子打肉和汤汁,他说,“就是少了烧饼。”
  “荷叶饼也能凑合吧!”张大厨转头跟服务员说,“蒸一盘荷叶饼过来。”
  西郊迎宾馆的大厨先尝:“这改良后的方子,香料味收敛了,肉香更突出,确实有差异。”
  “我也觉得,吃起来更加和顺、舒服。”另外一个厨师补充。
  荷叶饼上来,岳宁拿了一块荷叶饼掰开蘸卤汁:“我觉得两个方子,无所谓好坏,只看大家喜欢吧!就像我去日本,日本的拉面又咸又油,味道很厚重。但是日本的怀石料理就很清淡。”
  “小岳,你这个年纪,哪儿就能知道那么多?”老周问她,“而且你小时候还是在西北山沟沟里长大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岳宁再次搬出她爸来,听到他们父女俩的遭遇,周师傅重重地叹了口气:“好可惜啊!你爸爸在的话,一定是很厉害的大厨。好在有你,传承了他的手艺。”
  “不说这些了。现在一切都好了。虽然陆育德这个脾气发得不对,但是他说的有一句话,我觉得没问题。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崇洋媚外,不能妄自菲薄。中餐的革新不能照搬西洋,要博采众长,更要守住本心。”
  “有道理。”
  岳宁吃过饭,请李局长和另外两位领导去大堂咖啡吧坐一会儿。
  “领导,刚才陆育德那样说,我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对参赛和合作有负面影响?”岳宁说道,“我跟粤城二商局合作已经一年了。厨师也好,服务人员也好,去港城交流学习。说实话,当时想这个办法,确实是知道我爷爷的宝华楼陷入困境,所以想借着让福运楼的厨师过去,能缓解当时的困局。但是从我的本心来说,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往外走的机会,让大家看到国际潮流的机会。”
  “小岳,谢谢你提醒,我们会注意的。”
  第263章 回港城
  岳宁在内地待了十来天,总算要回来了,一群记者在机场到达口等着。
  见岳宁和乔君贤推着行李车出来,记者们一拥而上,把他们俩团团围住。
  “去角落吧!不能影响别人出行。”岳宁推着车走到了角落。
  停下后,她先问:“我不在的这几天,有什么新鲜事吗?”
  “柳吉莲怀孕了,但不知道孩子是谁的。”
  “孟遇偷吃夏娇娇,被朱云凤街头怒打。”
  “蔡公子和吕明明复合了。”
  岳宁瞪大眼睛,满脸八卦:“致远哥哥?”
  “对。”
  乔君贤身后,崔慧仪等人跟岳宁打了手势,他们先和外婆回家了。
  记者们跟岳宁聊了会儿八卦,看着他们俩满满当当两车行李问:“买了那么多东西?”
  “对啊!对啊!上海的友谊商店和华侨商店有好多好东西。”
  她像是一个得了好东西、迫不及待要和朋友分享的孩子,让乔君贤跟她一起展开了卷轴。
  这是一幅《飞鹰山石图》。
  这次时间充裕,外婆去美国避祸那些年,学英文时认识了同来美国的画家,跟着那位画家学绘画。这次来上海,外婆也见了那位故人。
  乔君贤私下跟岳宁八卦,说外婆在美国的时候,这位画家一直追求外婆,外婆拒绝了他的追求,保持了朋友关系。
  如今那位画家已经是耄耋老者了,这些往事也随着时间成了云烟。
  岳宁上辈子,小时候她妈让她学舞蹈、学乐器,功成名就后,既是真心喜欢,也是为了打造人设,赚了钱的富豪喜欢附庸风雅,她又是其中翘楚,学着学着,便都深陷进去了。
  外婆就像炫耀孩子的家长,上哪儿都要带着她。岳宁承蒙几位画家指点,心存感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